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麦稻的“奥语”(散文)

编辑推荐 【菊韵】麦稻的“奥语”(散文)


作者:类猿人911 进士,6834.8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10发表时间:2018-10-15 18:18:10

外孙麦稻课外学“奥语”,我陪着,每周一次,有一年了。“奥语”,这个定义不知正确否?姑且这样叫吧。麦稻也学“奥数”。“奥数”是从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来的。并没有语文竞赛。
   一个女老师,操着东北口音的胖姑娘用极快的语速在课堂上挥洒,讲授着古文。她讲《春秋》和《左传》,讲“郑伯克段于鄢”,讲孔子的“春秋笔法”;讲唐的八司马,讲柳宗元的孤傲和清高,讲柳宗元的柳河东的别号和他的诗《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她还讲《三国志》中的“水淹七军”,不是《三国演义》。今天课堂上叫起麦稻背诵并翻译“羽率众攻曹仁于樊……”段,麦稻说“项羽率领大军……项羽又杀了大将庞德……”,老师打断他说:“项羽?你是穿越了还是咋滴?”引起哄堂大笑。我想,麦稻他还留在上一课的《鸿门宴》中。老师也讲古汉语的状语后置,也讲“蚤”和“早”的通假……也讲朱自清的散文《春》。姑娘的口头禅是“孩子们,明白不?”麦稻才十一岁,上小学五年级。
   从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中,似乎我找到了源头,汪洋恣肆的中国文化的源头,这源头的涓涓细流,流进孩子们的心里,充沛并滋润着他们的身体,滋养着一个民族的未来。
   我在静静地听着小老师讲课。久违了的感觉,恍惚……我又回到了课堂。
   我在小学学了什么,那个年代,加减乘除人手足口……五年级时的周记和作文《我最喜欢的……》,我是在文革停课休学在家才读的《三国演义》。初中二年级不久就停课闹革命了,写大字报批斗校长老师,破四旧打到孔家店,然后上山下乡……那时候,读书是很招惹人白眼的事。后来,到了大学,我才开始读《论语》《左传》《史记》,学王力的《古汉语》,学吕叔湘的《现代汉语》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那是在一九八四年到八六年,那年我已经三十二岁了……还记得,我第一次听我的老师蔡教授讲“郑伯克段于鄢”,是在三十四年前,教授一开口滔滔不绝的古典文章让我惊讶……一个谢了顶的老先生,圆胖的脸庞笑眯眯的如弥勒佛,他已经作古了。那堂课,从郑伯的“伯”字讲起,讲孔子不写郑庄公而写郑“伯”的用意,讲伯、仲、叔、季的排序,讲中国商代“妇、子、侯、伯、亚、男、田、方”八分封,到周的“公、候、伯、子、男”五爵的变迁。讲周的礼乐制度。讲孔子的政治理想“吾从周”,讲孔子作《春秋》寄托他的政治理想,说“孔子作《春秋》,乱臣贼子惧”。讲《春秋》绝笔于获麟: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孔子为此落泪,并叹曰:“吾道穷矣!”我还清楚地记得,下课前,蔡教授在黑板上留下的作业是“为何把《春秋》叫春秋?”(注)……大黑板上大大小小写满了教授的粉笔字,那字写得很漂亮。记得,我的毕业论文是《论司马迁〈史记〉的成因》并通过了答辩,获得学院优秀论文奖。
   既是骄傲,毕竟我系统地补了“文化”这一课。也很惋惜,“青春”被耽搁的时间太久了……几乎,“三十老明经”了。
   我六十六了,我仍怀念我三十四前大学的日子。比如我,常羡慕民国大师们的学问渊博,章太炎陈寅恪辜鸿铭鲁迅……也总遗憾自己生不逢时,入学太晚。匆匆然,于中国文化登堂尚未入室我便老矣,眼花意懒的也再难多读书了。如今,却只留有如赵翼那样秋意萧瑟般的感慨:“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我记得赵翼还有一句诗留存于世,那就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欣喜的是,麦稻才十一岁,就开始背《道德经》了,老师在逐字逐句给他们讲解“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那日,在家,我考他《道德经》,让他给我背诵第十四章,老师刚讲过老师要求背。他背:“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背着背着……他突然说:“姥爷,你说,有外星人吗?”
   毕竟是个孩子。一个男孩子。
   前日里,读顺彬写在8月16日的《南方周末》上的《孩子大学》,他讲:我不清楚谁发明了“孩子大学”。波恩吗?反正在这个原来的西徳的首都,教授们十几年来每一个学期请当地的孩子们来上几天课。孩子们来了吗?来了,波恩大学的礼堂挤死了。孩子们认真地听吗?太认真了!我有一次给他们讲唐代小说,他们的眼睛张开了一个小时……
   有心插柳,成荫可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最起码让孩子先知道文化的“深”和“远”。
   麦稻如今的“奥语”也是如此,我也可以叫它是“孩子大学”吧。
   虽然,我并不主张那句口号:“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现在的孩子是幸福的,家长陪读,小车接送,衣着鲜亮,电子化教学……黑板上是老师投射的屏幕,课件和作业都在孩子们人手一本的“iPad”上。现在的孩子也是痛苦的,没有假日,没有野趣,没有游戏,每天,作业做得很晚很晚……我常为此而纠结。
   ……
   下课了,我拥在孩子群里,在欢闹声中走出教室走过走廊走出学校的大楼。天已经黑了,街灯通明。
  
   注:为何叫《春秋》,不就是鲁国的编年史吗?春夏秋冬的纪事,简称“春秋”。其实,并不是我想象的那么简单。在中国上古时期,春季和秋季是诸侯朝聘王室的时间,也是各诸侯国之间使者往来、会盟等活动的主要时间,很多重要的政治活动都是发生在春秋季节。所以,叫《春秋》。后,孔子的那个时代也被后人称作“春秋”。

共 218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起篇总起下文,随着作者的笔尖缓缓流淌,道来小外孙上课的情景以及他的妙语连珠,不禁令人捧腹大笑。后来联想开来,自己上大学的情景,难以忘怀。结尾与开头相呼应,总结全文。感谢投稿菊韵,期待新的精彩!【编辑:烟花那么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烟花那么凉        2018-10-15 18:18:38
  很可爱的孩子,妙语连珠,期待新的精彩!
烟花那么凉
回复1 楼        文友:类猿人911        2018-10-15 19:34:13
  谢谢烟花编辑,问好!
2 楼        文友:远近        2018-10-17 15:44:01
  小麦稻有个爱他的好姥爷,古汉语基础打得牢牢的,将来又是一个学者型的人才!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回复2 楼        文友:类猿人911        2018-10-17 16:43:12
  谢谢远近欣赏!我倒希望麦稻是个快乐的小放牛。
3 楼        文友:素心若雪        2019-10-09 13:39:04
  可爱的小外孙麦稻很聪明,幸福的老外公触景生情,浮想联翩,今非昔比的童年回忆,几多感慨,看到小麦稻如今乖巧聪慧,又几多欣慰啊。佳作超赞!
视与荷般静,原同梅样清。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