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绿野荒踪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绿野】紫云奇观(游记)

编辑推荐 【绿野】紫云奇观(游记)


作者:心远 榜眼,25574.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53发表时间:2018-10-18 12:56:15
摘要:是的,幸福无忧的人总是相似的,而不幸者则常常各有各的苦衷。看着络绎不绝,来来往往的人群——或旅游,或祭拜,或健身……愿佛光的普照与神灵的护佑,能让人人倍感温暖,倍感舒心,倍感慰藉。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和诗词家苏轼,一生宦海沉浮,坎坷波折,几经进退,使他倍感世幻无常,遂对道教玄义产生浓厚兴趣;加之其弟苏辙气血亏损,消化不良而常年咳嗽、面黄、无力等,后随道士练服气、辟谷等养生法而得痊愈。此后苏东坡也效仿其弟,至天庆观拜师学艺,习练养生及外丹火候等。足见,宋代修道炼丹,已成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紫荆山(俗称“水尖山”),相传于宋代也有“方士”结庐山间修道炼丹,因有紫色云雾缭绕山谷而得名“紫云山”。据《南靖县志》(清·乾隆版)所载:“紫荆山,五峰耸翠,中有龙潭,云出则雨。八景之一,曰‘五峰出云’”。清代吴继昌也曾吟“五峰凌汉表,吐纳自成云。化蜃空楼市,从龙睹圣文。莫疑天路远,且傍岭头分。际会偕风便,光华旦复闻。”(《五峰出云》)的诗句。现为南靖古八大景之一,海拔有640米,属县城南大屏障。
   如今,再不见炼丹紫色云雾,再不见结庐静坐方士,更无挽髻插簪修道人;但见山间紫气升腾,岩谷云霓幻化,佛寺香火缭绕也是常有的事。这里近在咫尺,与新城肘膀近临,早成市民休闲养生的瑰丽场所。
   紫云山,古有“五峰出云”,我总感此山与“云”有着十分亲近的闺蜜关系。刚至山脚,翘首一望,遥遥一条乳白色飘飘浮浮的云带,便挂在半山腰。似“嫦娥奔月”的五位秀女,轻轻舞着绵柔柔的裙裾——修长,富有诗意;灵动,不失端庄;清秀,又具典雅。随着云带由东向西飘移,山间林木若隐若现,寺亭若即若离,涧谷又起起伏伏……此时的五峰出云,正遥眺芗江,俯瞰新城;为高楼栉比,阡陌纵横,今非昔比,日日一新的格局,仿佛也在声声吟咏伟人“寂寞嫦娥舒广袖”的佳词丽句。静坐车中,我如此遥眺默想……很快,便过了清秀典雅的“登云亭”,直抵一片烟雾缭绕,经文清诵的紫云寺。
   登上十一级台阶,紫云寺便呈现在眼前,寺前五层莲花水台的左右两旁各矗一柱象征性六层香塔,寺廊左右两边各一柱直径50厘米外层镂空盘龙石柱,一对石狮。细观寺门左右两副对联——“紫气红云开五福,千山翠谷聚千祥”与“天云广荫祥光长映照,王土遍祈慧露永沾披”,更是把紫云山的灵气与天王宝殿的祥光融于一体。一脚迈入没膝高的寺槛,这里供奉的是阿弥陀佛,及左右四大天王。细品佛祖的左右联意,我最留心是“乐销古今愁”与“笑却怨恩债”这几个字眼,大肚能容天下事的佛祖,让世人乐销几多恩怨不说,就其教派更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传入中国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紫云寺建于北宋年间,至今也有千年的历史。接着,我们还观看了二层大慈大悲的“观音寺”与三层大雄宝殿的“三宝佛”。
   是的,幸福无忧的人总是相似的,而不幸者则常常各有各的苦衷。看着络绎不绝,来来往往的人群——或旅游,或祭拜,或健身……愿佛光的普照与神灵的护佑,能让人人倍感温暖,倍感舒心,倍感慰藉。
   接着,我们徒步前往紫云山顶,说是“徒步”,是因为山越来越陡了,为安全起见,紫云寺左边的山道上设有障碍节点,不让游客驱车前往。这路左拐右折的,虽铺上了三米多宽的水泥道,可坡度越来越陡。随着高度的上升,气温也渐渐降了下来,原本短袖衬衫还热乎乎的,这回也感到凉了许多,要不是双腿和臂力的使劲,又哪受得了从外到内的温差?行至不久,我们发现一处新铺就的木栈道,一走上去,这里有平台、凉亭、石桌、石椅等。栈道依着山势起起伏伏,弯弯曲曲直上云霄,少说也有近千米远。为赶至黄昏前游览完全部景点,我们还是回到原来的山路。这九曲十八弯的山道,不说九十度,有的甚至百八十度的回转,其凶险程度是完全可以想象的,难怪只许徒步攀往,不让车辆前行!
   行至不久,我们就到了兵防寨。它始建于宋代,毁于何时已无从稽考,如今的建筑为原址重建。占地面积920平方米,城门楼高7.7米,墙高4.4米,墙宽2.85米。城门上石匾额刻有“兵防寨”三个醒目字眼。进入高2.5米,宽4米的城门,发现左右各设2米宽,1.8米高的城洞,进入城洞,有2米宽的城廊。沿左边石梯攀上,就能看到城道两旁各设33个城垛,且左右两边各有一座城楼,内设一架铁梯可直攀而上。在城门上方有一巨大城楼,它连接左右城道,内设三个城洞,可直视前来兵防寨的方向。据《南靖县志》(民国稿本)载:“明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倭寇由龙溪天宝市入境。九月,屯永丰、竹员,所过焚劫杀掠。”足见,兵防寨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随着越爬越高,坡度也越来越陡;有些山道在高高的头上方,却要绕过很长的山路;拐弯抹角也是常有的事,百八十度一不小心就会摔下山崖;直至接近龙井的首峰,路也越来越窄;俯视一下深深的悬崖,足足垂直数百米深!不见有丁点突兀的岩块,也无细小的坡度!其凶险程度不亚于站在机翼上,面对苍茫的大地……倘若一不小心,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我们小心翼翼地靠左行走,至水泥道终端,再攀爬上一个陡坡,很快就发现了龙井的碑文——“龙井·摩崖石刻”。可找遍了附近的岩谷或山涧,只看到几处石刻,却没发现所谓的“井”或无声的“泉眼”,看来这“井”或在碑文的底下,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销声匿迹……于是,便往南坡龙云寺的方向赶去,正当我们匆匆赶往的途中,才发现龙井的出处,它在龙云寺的上方,距碑文极远的山腰小道旁。我仔细一瞧,因为井太深,里面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到。据史料所载:它是宋代“兵防寨”屯兵时的生活用水,井径1米,深8米,因为水质甘甜,人称“龙井”。“兵防寨”距“龙井”有近两公里,且坡度极大,当时又没有如今的便道。我想,宋元至明清时,于此屯兵一定很多,分布范围也极广,官兵以“接力”方式“传水”,是最可佳也是最便捷的方法。
   我们游览完龙云寺,也就是黄昏时刻。紫云落日的余晖竟是如此多姿、绚丽而华彩;缕缕乳白、紫红、淡蓝的山雾,从崖壑旁,岩谷里,林木间缓缓升腾而起,也把余晖渲染成一片片粉红粉红的画面,如是影屏上载歌载舞的背景;站在高高的峰顶,向远处瞭望,青山亦如碧海般涛涛,正汹涌着——奔向夕日火红的世界……可不是,今日的盛情,正为明日旭阳的到来。
   在返回途中,我们意外发现正扩建的紫云寺,它占地1049亩,分四期进行,建有大雄宝殿、普贤殿、佛教文化公园及禅修中心等。现已完工的大雄宝殿建筑面积有近千平方米,高20多米,设有左右两条巨型廊道连接两个巨大的廊亭。看来,紫云奇观已非止“云奇景美”可观可言,“今朝风日好,宜入未央游。”(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这才是人人乐意饱览“五峰出云”的最佳与最真实意图!
  

共 261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描摹细腻,语言生动,情景交融,循序渐进,读者跟随着作者的笔触尽情地游览了一次紫云山。在看到优美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紫云山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曾经古人修道炼丹之地,如今依然成为游览胜地,今朝风日好,宜入未央游!热爱、赞美祖国大好河山之情愫蕴藉在优美文字当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感动人心,岁月之沧桑,时代之美好,昭然若知。佳作荐阅,问好作者,感谢赐稿绿野社团,祝福时光静好,创作愉快。【编辑林科】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