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浪花诗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浪花】秋天的那些花(外二篇)

精品 【浪花】秋天的那些花(外二篇)


作者:满山红叶 探花,18650.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785发表时间:2018-10-21 16:21:01


   一、那些秋天的花儿
  
   秋风一紧,那些花儿次第开放。在故乡的阡陌,沟壑,山谷,篱笆院周围,花儿把生命惊艳到极致。祖父在的时候,不知道花儿的名字,我的童年是在祖父喂养的牛背上度过的。
   十几头牛在祖父的柳条鞭子挥舞下,从厩里珊珊而出,水波一样漫过田园的甬道,祖父喊了声,“不要糟蹋了野花,沿着土路走!”牛群仿佛听懂了主人的话,牛在经过那些野花时,总是绕开,野花也是有灵性的,祖父给我讲的故事里,就有花仙子的传说。
   祖父是一个爱花的人,春天细雨贵如油,祖父将去年秋季采摘的花种取出来,放在竹簸箕里,借着煤油灯的光照,选出籽粒饱满的留下,筛出瘪粒,纸包装好,用一只搪瓷钢盛着,我端着搪瓷缸尾随在祖父身后。
   房前屋后,犄角旮旯,只要是属于我们的边界,土坡院坝小桥流水岸畔,祖父抡起镢头刨坑,我撒种。一周后,花苗必会破土而出,伸出细柔的嫩芽。
   牛群朝夕走过这些花苗苗,难免踩上几脚,当时看花苗奄奄一息了,没料到几天后,牛蹄子踏过的花苗生长的更倔强,有的花苗颈项断了,却凭着顽强的毅力,自断裂的地方重新抽出新颈叶!
   那些花儿自春天开到萧瑟的晚秋,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祖父是大地上的一朵雄性花蕊,当他把最美丽的光芒奉献给这个尘世,家族的兴旺,命运的沉浮之后,祖父活成了一枚花种。
   在接受了大地的收割,祖父这枚花种得到了延续,于是,苍茫的北方,又崛起了我的父辈,父亲和我每年清明,都要到祖父的坟前,匍匐跪拜,我们的跪拜,不仅仅是对祖父的敬谦,更是以花的优雅,活出人格的芬芳。
   父亲不喜欢那些花儿,但他会欣赏母亲种的花儿。在祖父远去的岁月中,母亲弓着腰,一柄铁犁一样,让自己深犁泥壤,站成儿女身后坚实的村庄。
   母亲步了祖父的后尘,春天撒下花种,花开花落几度夕阳,每当我人生遭遇波涛暗谷,必逃回故乡,对着母亲倾诉,我说得口干舌燥,涕泪横流,母亲指着甬道和墙角,以及大地上那些绽放的野花说:“清儿,做人如花,你看它们不管是生长在角落里还是河滩上,从不计较利害得失,只要有一线生机,都昂着头开出最鲜艳的花朵。”
   母亲不是哲学家,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却说出如此令我震撼的话,我一时间语塞,想起许多年来,我的父母无论身处何种环境,咬着牙坚守着这片土地,在给我们做了正确的人生导向后,他们渐渐地扎根在我的灵魂深处,不管我前行或者迷茫,一转身的距离,就可以被父母这两株艳丽的格桑,馨香了我人性的太平洋。
   现在,我也是一朵花儿,余生我还是要回到故乡,借着大地的肩膀等待最后的花落。
  
   二、民俗里的重阳节
  
   重阳节的来源,最早能够推到汉初。听说,在皇宫中,每一年玄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短命;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官方的。
   现代,官方在该日有登高的习俗,以是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习俗始于东汉。唐人登高诗许多,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齐整的规则,普通是登平地、登高塔。另有吃“重阳糕”的习俗。考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浮图,下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契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烛炬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替代“登高”,用小红纸旗替代茱萸。
   在我老家辽南北部山区,重阳节这天也是蛮有讲究的。母亲起的早,将头天上石磨磨出的新玉米面儿,过了几遍细罗,趁夜黑和面,第二天面团发酵,涨了满满一铜盆。找来木板插子,插河捞(形状如面条的食物)。
   这一天全屯的人家都要插河捞吃,因为是新粮食做的河捞,寓意农家五谷丰登,一年好收成。我们对粗面河捞叉子不感兴趣,倒是卤子每每能激起食欲。
   母亲通常是用才腌渍一周的酸菜,切丝,再摘几枚菜园里的红辣椒,锅里沸腾着汤面,那绿的菜,红的椒,白的葱,黄的河捞,一副水墨画的精巧组合,盛在一瓷钵内,一家人围坐炕上,敞了怀喝河漏叉子,常常是喝的汗流浃背,打个饱嗝也是新玉米的香味。
   记忆中,每年的重阳节屯子人家必做河捞叉子。那不仅是一份饮食文化,一个民俗,更是种在故乡人心底的一种岁月。
   我读书离开家乡,重阳节大多是在外地度过的,那一日,同城的室友都回家过节。我独对一窗明月,想着母亲端上桌子热气腾腾的河捞叉子,潸然泪下。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仿佛一块火炭,燃烧在胸口。
   假期返程,回到母亲身边,第一件事就是要吃河捞叉子,新玉米面做的,炝上酸菜辣椒卤子。盘腿坐在炕上,好一顿造。
   现在,我住进城市。重阳节,我和弟弟开车回老家,吃一碗母亲亲手插的河捞叉子,虽然超市柜台上,一年四季都有卖机器压制出来的河捞叉子,放在唇齿间咀嚼,怎么也没有母亲做的醇香,回味悠长。
   当然,回家过重阳节最重要的是对父母的陪伴。
   又到重阳节了,我拎着背包孝心驾车回家乡。母亲照旧弓着腰在大铁锅前,插河捞叉子。吃饭的时候,捧着饭碗,心思却沿着土路去了远方。
   远方,我的农民工丈夫还在挥汗如雨,在工地上他把思乡的情结埋在劣质的散酒中,就着九月九重阳节的月亮,仰脖儿咽下,一程山水,一程风霜。
  
   三、牵手十月
  
   十月,迎着秋风的呼唤,卸载心灵上的负重,和女友驾车去海边郊游。
   黄海,仿佛一块舞蹈的绸布。远远的观望,海的蓝色,阳光的金黄,几只慢悠悠划行的渔船,天空鸣叫着掠过的鸥鸟,构成一副极致惊艳的风景。
   安静的码头,游人稀疏,他们选择了远行,如我一样,揣着一个秋色正浓的梦?
   与之擦肩的时候,有落叶从洁白的沙滩被风卷来,在地上回旋,这是一位深情的歌者,它告诉世界,人生就是春夏秋冬。只是,叶子枯萎了,明年再生,而我们,上苍只给了来的车票,就没有了返程。
   十月,我们在围绕着城市活着的海岸线上。城市是我的第二村庄,工作之余,常常漫步在海边,对着海天畅饮一杯酒。
   退潮后,海裸露出大大小小褐色的礁石,赤着脚,捉蟹摸虾,挖扇贝。向海伸一把月牙镰,收获海鲜。
   捡来岸畔梧桐树林横陈的枯枝,找一些平坦的鹅卵石,垒砌一只锅灶,后备箱早盛着一顶几英寸的小铁锅,倒进淡水,架着火,采撷来的海鲜码进锅里,当海鲜红肥青瘦的在沸水中葱茏时,启了啤酒盖子,三两姐妹品着海味,呷着啤酒,让生命走的从容,优雅,不挥霍一个晴朗的日出月升。
   十月,父亲的镰刀又忙碌了,趁着周末回家秋收。
   机动车,马车早早就在街上和田里穿梭了。空气中稠密着丰收的甜味,就连呼吸都是谷物的香气。
   在密密匝匝的玉米青纱帐里,我弯下腰,将庄稼扛进粮仓,和父亲一道在大地上行走。
   不管在哪里,父亲汗味勤俭的一辈子,长成我骨骼里的一棵稻穗,
   低着头做人,仰着脖颈走路。
   十月是特殊的季节,共和国的生日,农民的秋收。喜庆的日子,一对对新人穿着美丽的婚纱,整洁的礼服走上了婚姻的红地毯,春华秋实,这一年,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在十月,我的第二本散文集已经交付于出版社,年末出书。
   十月,我依旧踏歌前行,在文字的天涯,在城市与故乡之间,我背负着最初的梦,一遍一遍竖起理想的琴弦,余音绕梁,洒脱成风。
  

共 294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看惯了作者朴实平和,乡土气息浓郁的文字,不刻意,不做作,平和自然,温暖的风格已然成了我的偶像。今天再读这三篇散文却惊奇的发现,在大地上长出的文字中,又多了唯美的情愫,无论是《那些秋天的花儿》中对生活艰辛延续的坚忍,《民俗里的重阳节》中为生计而无法团圆的无奈,还是《牵手十月》中作者人到中年的自我品悟,都深深吸引了我,那触及生活最真实的笔尖正诠释着人世的美好,和文字的灵性。值得力荐共赏的佳作。感谢赐稿,祝贺新书早日上市。【浪花诗语编辑·望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81023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望雪        2018-10-21 16:25:07
  编按不足之处见谅,感恩相遇,愿姐在文字的道路上越走越好,向姐学习。
悠然、坦然、超然、了然、顺其自然。
2 楼        文友:沙漠湖        2018-10-25 17:49:54
  叶子的文字就像信手拈来的家常,字里行间透着乡间的烟火气息。
写作,只为一颗初心!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