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秋之韵”征文】秋(散文)
处暑过后,高温渐渐消退,开始了秋的进程。接着就是白露、秋分,然后就是寒露和霜降了。一年四季中,我比较喜欢秋天,虽然没有春天的百花怒放,没有冬雪的浪漫,而秋天却有硕果累累,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同时也是诗意的季节,尤其是秋月,古今中外有多少文人墨客,借秋月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其中尤以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时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成为千古绝唱。
伴随秋而来的就是秋雨了。窗外,淅淅沥沥的秋雨终于下了起来,细细密密的雨丝,连绵不断地从空中降落下来,如无数根银丝一般,落到河里不见了。几只小鸟仿佛也怕这突然驾到的寒冷,叽叽喳喳地飞到屋檐下躲雨。远处,已经收割完稻谷的田野在秋雨中一片朦胧。已经是深秋了,一片片枯黄的树叶在秋风秋雨中随风飘落。荷塘里的荷叶经过夏天的热情绽放后此时也开始枯萎,枯萎的荷叶和没有采摘的莲蓬虽然凋落在水里,却为来年荷叶和荷花的盛放提供了养分和种子。夏天曾经枝繁叶茂的柿子树,在此时也只剩光秃秃的沉甸甸的柿子挂在枝头,一串串熟透的柿子红光满面,不时引来鸟儿的垂涎。秋雨不像春雨那般柔和,让人体会不到“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感觉,而让人们感到萧瑟和冷清。也不像夏天的雷雨,来得那么的热烈和凶猛,它只是静静的降落。一场秋雨一场寒,这场秋雨夹带着丝丝寒意,让人们猝不及防的感受到了冬天的味道,街上看不见穿短袖和裙子的了,穿大衣的人多了起来,老年人都穿上了羽绒服,戴上了帽子。
这场秋雨虽然带来了大幅度的降温,但同时它更是受欢迎的。它如甘霖般洒向大地,让干涸的土地在饱受煎熬后,终于得到了老天的眷顾,地里的蔬菜如初生的婴儿,贪婪地吮吸着母亲的乳汁,接着就会慢慢地长大。河里的鱼欢喜地跃出水面,仿佛也在欣赏这久违的雨水。干燥的空气也在秋雨的洗礼下变得湿润了,尘土也在雨水的打压下收敛了。听父亲说今年是罕见的干旱年,从7月中下旬到现在很少下雨,土壤严重缺水,他种的蔬菜天天浇水,但是有的还是快枯死了,莴笋虽然长了出来,可是由于干旱太久却停止了生长。这场秋雨的降落,一定会浇灌他的菜地,让刚种的种子发芽。我望向窗外,仿佛看见了他嘴角露出的一丝微笑。
而前天的天气却和今天完全不一样,艳阳高照,万里无云,仿佛是一个夏天,我们帮岳母去田里挖红薯,挖出来的红薯又瘦又小,好不容易才挖到一两个大点的。我问岳母是什么原因,她说可能是因为今年干旱导致红薯在生长的旺季缺少水分,在靠天吃饭的庄稼人世界里,风调雨顺是多么的重要啊!
窗外的秋雨还在不停地下着,带着丝丝寒意,风却不大。我突然觉得这不是我记忆中秋的味道。记忆中的秋,仿佛都是从一场秋风开始的,秋风起凉爽至,当呼呼的北风刮起,我们就和夏天挥手告别了。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秋风吹过,遍地都是金黄的树叶,同时天空也变得更加的高远和深蓝,秋天夜晚的月亮更加明亮,月朗星稀。在秋风的吹拂下暑气消退,秋高气爽随之而来,秋雨也就接着而来了。正如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里面写的一样“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可是,今年的秋天,我没有感受到秋风扫落叶萧瑟的秋的气息,大多数时候都是早晚稍凉,中午前后艳阳高照,没有一丝风,气候干燥无比。我记忆中的秋风刮向了哪里?接着,在北方冷空气的影响下就迎来了这场秋雨,仿佛一下子步入了冬天的门槛。
记忆中的秋是秋高气爽,多风的季节,而今年的秋却似乎显得那么的燥热,没有秋风的味道我仿佛感受不到深秋的来临。也许是人们的生产生活慢慢改变了和我们息息相关的大气、水等,也就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气候,所以导致了今年的干旱,在当今这个追求经济效益的年代里,让我们同时也更重视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不要破坏生态平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