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八一】流浪的小学(散文·家园)

编辑推荐 【八一】流浪的小学(散文·家园)


作者:明月又满西楼 布衣,110.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25发表时间:2018-10-21 19:09:41

【八一】流浪的小学(散文·家园) 五十年前,我们小学入学的年龄也是七岁,原则上六岁不许上学。父亲看我还算“精溜”,就在六岁时把我送到学校跟着一年级先“跑跑”。小学校离家不远,只有二三百米。几间草房,坐北朝南,稻草屋顶下的是有些破败的土墙;老师只有一位,学生二三十个。老师(我们都叫先生)瘦瘦高高,说话慢条斯理,讲课时不时会在句尾用一个“哪”的语气词停顿,因而常有学生在背地里“哪,哪”地学着先生的语调。先生的年龄与父亲差不多大,论辈分却是我的本家哥。队里人没老没少都叫他“金国先生”。二三十个学生,分成一二三年级在一间教室。学桌不够,就十多个学生围着不知谁家的一张饭桌上课。老师先教一年级,布置了作业后再教二年级;二年级教了,再教三年级,依次循环。后来才知道,这种教学叫做复式班。
   先生看我年纪虽小,学的却是有模有样,进步很大,于是就让我做了一年级的一个小干部。不时让我到黑板前手持小棍带着一年级同学朗读。我们那时入学还不像现在是从暑假开始,而是过年时寒假后开始。那年夏天下了很多雨,以至于教室的后墙,在一个雷电交加的雨夜轰然倒塌。我们第一天放晩学时还看教室好好的,早上到学校时却惊见整个后墙已经没有了,幸亏墙倒时学生都不在校。虽然如此,却仍在这样没有了后墙的教室里上课。有一天上课时,我拿着小教棒站在黑板前正领着一年级的同学读着“天上星,亮晶晶,站在桥头望北京。望到北京天安门,毛主席是我们大救星”的儿歌,教得正起劲,不料一个土块从已倒塌的墙后飞出来,重重地砸在我的左额,鲜血应声而出。我扔下教棒,捂着前额,哇地哭了。正在批改作业的先生连忙查看,并往教室后望去,一个姓李的学生仓惶而逃。先生看我只是前额的外皮破了,无有大碍,这才放心下来。当然,那个高年级的学生自然由先生告他的老师那里,狠狠地被“处理”了一顿。
   在这样的危房中上了一阵课,先生与大队干部说,房子倒下来砸着学生可不得了。大队就让生产队腾出两间库房做我们的教室,于是我们就抬着桌子,搬着凳子搬到了我们队的社场上。社场是整个生产队庄稼成熟了打稻打麦的地方。四间砖墙草顶房门朝南,六间土墙草房门朝东。朝南的是仓库,朝东的南边四间是养牛的牛屋,北边两间原来也是仓库,现在被腾出来做我们的临时教室。这两间教室又低又矮,又破又湿,但因为没有其他的空房,因此只好将就着用了。
   社场的南边是一片不深的水塘,水边则是一片农田,这些农田是春夏之交育秧苗的地方。育了秧苗以后就闲置着,因而总有不深的水积着。冬天来了,地里结满了冰,我们最快乐的就是在水地里去滑冰。或紧跑几步,突然站住,一下“哧溜”好远;或一个蹲着,一个推着,在冰面上滑行;或将自带的小板凳面朝下,坐在上面左右脚蹬着前滑。因为这是一片农田,水并不深,而且天又冷,冰都已上到底,并不存在安全问题,所以先生对我们滑冰并不怎么过问,那里,成了我们真正的天堂。下课时我们会排在墙根“挤盐豆”取暖嬉闹,也会捧起左腿“斗鸡”,还会不时钻进那又臭又骚的牛房里逗一会小牛。
   我们这个大队以我的姓为村名,所以来自本大队的新先生也是本家,先生叫海洋,大家都叫他“海洋先生”。他个子也瘦瘦高高,常背个从部队带回的黄帆布包,整天笑嘻嘻的一点都不“坏”。有几次我竟调皮地在他改过的作业上用铅笔描他的红字,他打勾,我也画勾;他打叉,我也打叉;他打“甲”我也画“甲”。海洋先生把我叫去处理了一顿,又告诉与他同学的我小爷,回来后小爷自然又把我狠狠训了一顿,我这才彻底不敢了。
   三年级开学时,先生又让我们搬到五六里外的学校去。我们只得扛着桌子,搬着凳子进行又一次的迁徙。这是一所已有几十年历史的老学校,破败不堪,厕所的墙都己倒了不少。一路上的沟边长着很多洋柴。这种洋柴应该是外来物种吧,外表与本地芦苇相像,却更高更粗。虽然它们又高又粗,但其实华而不实,除了搭搭豆角架子之类,并没有什么用处,因而我们并不喜欢它们。先生姓洪,我们都叫他洪先生。洪先生态度十分和蔼,教学很有方法,因而我们都很喜欢他。在这里读了一年,四年级时我们又搬到了建在靠近国道旁的新学校,在这里,我们一直读到初中毕业。值得一提的是,这三位老师不仅教过我,还教过我的孩子,是我们两代人共同的老师。
   小学五年,就搬了四个学校,那是真正流浪的小学了。那些迁徒里有淡淡的苦涩,也有温情的回忆。十多年前,在老家,特地将一直保存着的那只陪了我小学几年的板凳带回家中。那墩实的身材,那憨厚的外表,那五十多年前用刀子刻下的名子仍然依稀可辨。看到了它,那些坐着凳子滑冰,扛着凳子迁徒的场景在脑海里顿时鲜活生动起来……
  

共 186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艰苦的岁月里,总有让我们那已忘记的生活和学习场景,它留在我们记忆的深处,时不时敲打着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上学的生涯原本并无特色,可作者的上学生涯却是一路伴随着居无定所的迁徙和破败危险的艰苦,纵观全文,满腹心酸并夹杂着些许血泪的苦楚,让我们在会意的微笑中对那刻印在作者脑海中的“流浪的学校”感同身受,独特的年代里的生活,是现在的孩子们所不能理解的,这正是他们需要知道的历史,只有这样才能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激发出刻苦努力的拼搏精神。文章从细节入手,一个个小故事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场景,令读者如临其境,对学习的渴望,对老师的尊敬是文章的主题,明确的中心,使文章拥有了深刻的意蕴。好文共赏,拜读了,感谢老师对八一文学的支持。【编辑:今生何求】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今生何求        2018-10-21 19:11:19
  饱含感情的回忆性文字,令人感动,问好作者,祝您在八一文学创作愉快。
今生何求
回复1 楼        文友:明月又满西楼        2018-10-22 09:10:56
  人到中年,记忆的触角常常会不自觉地向童年少年时期延伸,因为,那是我们的人生起点,也是我们的人生节点。那种含有苦涩的滋味中同时也夹有甜甜的韵味;那种天真无邪,至今让自己回味;那欢快的场景那欢乐的笑声,真的是那么令人沉醉。现在,自己的孙子也到了当年的年龄,虽然他们在物质与我们当年不可同日而语,然而他们却少了许多我们当年那些快乐的场所与时光,想想,真为现在的孩子惋惜,也为中国这种功利物质的教育所担心,欧美的教育尤其是对孩子品德意志等情商的教育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之处的。 苦并快乐着,累并快乐着。苦难也是一所学校,它会磨练我们的意志,锻炼我们的体魄,它让我们更加感恩于一切帮助我们的人,甚至也包括陪伴我们的物;来之所不易,今昔之相比让我们更加地珍惜,珍惜当下,快乐每天!谢谢老师的精彩评点与强烈共鸣,那是一代人共同的记忆。
2 楼        文友:闲妹        2018-10-21 21:20:53
  流浪的小学对作者来说也是一种财富,现在回忆起来是那样难忘。
欢迎来到室雅兰香社团,共筑辉煌。
回复2 楼        文友:明月又满西楼        2018-10-22 09:14:36
  是的,流浪的小学,难忘的岁月。有苦涩,也有甜蜜。时光虽逝,记忆却常在,不时回味,再三反刍,它让我们更加珍惜,珍惜拥有的一切,快乐轻松地在夕阳的余辉中且行且歌。谢谢老师!
3 楼        文友:我心向往        2019-06-23 08:54:10
  欣赏美文,感受到了那时生活条件的艰苦,从而使我们懂得了珍惜,现在孩子们虽然生活在天堂,却不懂得刻苦学习,只知索取,不知感恩!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