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鲁肃文化采风活动轶事 (散文)

编辑推荐 【菊韵】鲁肃文化采风活动轶事 (散文)


作者:霜叶居士 秀才,1509.2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06发表时间:2018-10-24 14:36:09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来着,你可以说我没有知识,没有学问,可千万不要藐视我说我没有文化。大字不识一个的民间厨师,厨室手艺花样百出“色、香、味”俱全那叫美食文化;扁担放到地上“一”字都不认识的农夫,耕田种地犁耙样样都精,那叫农耕文化;还有自古至今的旅游文化……等等,世代口口相传,如田头教子言传身教似的潜移然化,能够遗留下来的一整套传承,那就叫文化,其实文化就是这么简单。诚然,“文化”二字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并不是所有的事物与人都可以称之为文化的。比如鲁肃文化,一开始并没有形成文化的概念,当时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只是鲁肃个人的思想、品德、为人处世的操守与对社会所作的贡献。然后这些思想、品德、为人处世的操守与智慧,经过家族与社会千年的沉淀千年的遗传中,不断地积累、转化与完善,并将之发扬光大传承至今才形成了文化。这种文化是民族性的,是贯穿在中华民族血脉里的一种精神,并非局限于一般书面上的知识与学问。
   鲁肃文化,自然离不开古人鲁肃;听过评书、看过《三国》的人,应该对鲁肃其人有一定的印象。大约上初中的时候,曾经听老师课堂上无意中讲过这么一幅对子,上联为“百舸争流,橹速不如帆快”,下联为“八音合奏,笛清难比箫和”。上下两联共含四位古人,两文两武,述尽古人平生事,这便是我最先知道古人鲁肃名字时的情景。再到后来高中课本上“赤壁之战”,再到首次拜读“四大名著”罗贯中写的《三国志通俗演义》,那时“看三国,流眼泪”,免不了替古人担忧。三国是古人的三国,亦是今人的三国,江山如画,风云变幻,一时多少英雄豪杰为之折腰,鲁肃只不过是众多豪杰中的一个,大多数读者,并没有将所有目光聚焦于他一身。曾几何时,手捧“三国”是多么想穿越古代,走近古人先贤的身边,去聆听古人先贤的教诲;走到历史的高度,去参与魏武挥鞭,不再是“头枕诗集,与许多古人作伴”。而今,花甲将近,几缕心思,依旧沉迷在历史画卷的雲里雾里、穿越在古雅风韵的梦里。
   其实我的阅读也曾经那页面上久久地停留过,从鲁肃与周瑜结交、婉拒袁术的封官许诺,到随周瑜投奔孙权颇受器重;从鲁肃识破凤雏庞统庞士元巧献连环计,到三讨荆州而未果。有人说,小说中的鲁肃,一直是一个“忠厚有余,才智不足”被动的配角。当然,这只是看了经过清朝毛氏父子带有浓重偏见,篡改原著后《三国演义》小说中的文学形象,而非真实的鲁肃。陈寿的《三国志.吴书》,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可不是这样认为。陈寿认为:鲁肃少有壮节,好为奇计。家富于财,性好施与。当年曹公乘汉相之资,挟天子而扫群桀,新荡荆城,仗威东夏,于时议者莫不疑贰。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龙步根认为;东吴谋臣鲁肃,不仅具有一个大政治家的胆略、卓识和政治的、军事的、外交的才能;而且还具有不为一已私利,忠诚于国家大业的可贵品质;鲁子敬的这种高贵品德,决非周瑜、张昭所能及的……就是这样的一个古人先贤,余生做梦都没有想到,会有机会如此近距离地去走近他的故里,继而去走近他的家族浩瀚如烟的历史。
   2018年7月21日星期天,晴,夏日骄阳热情似火,而这天上午,注定了余生走近鲁肃文化的机缘;在家休息闲坐的时候,突然接到区政协刘主任的电话,说要介绍一位鲁氏家族的名人我认识。大半个小时后,随刘主任走进了一家公司的门面,有幸认识了民建咸安支部主任鲁昌宏先生。说真的,我是冲着刘主任的交情去的,也是第一次认识鲁主任。当得知邀请我进入鲁肃文化集文编纂小组,并推荐我为此书的主编时,面对如此大的重任,如此般信任,我一下子有点蒙了,继而是战战慄慄受宠若惊。不过我很快就镇定了下来,到了这把年纪,什么阵势没见过。鲁主任在简介鲁肃文化的时候,饱含深情地说,作为东吴四杰之一、三国著名的谋略家、外交家鲁肃的后裔,那一份自豪感让鲁氏族人从2014起,就一直在酝酿着,早就想编这样一本书了。
   事后我从百度里了解到,早在2016年4月26日,鲁继鲁运江老师就已经在他的新浪微博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咸宁市政协副主席孙基志来嘉鱼渡普考察鲁肃文化”的报道文章,全篇内容为:“4月24日星期天,咸宁市政协副主席、民建咸宁市委主委孙基志同志,市人大代表、民建咸安委主任鲁昌宏等一行10人,来嘉鱼县渡普镇烟墩考察鲁肃文化,认真听取了县博物馆朱强同志对鲁肃文化的介绍,并参观了鲁肃夫人墓、鲁崇义太守陵园、小康人家社区等,并对弘扬鲁肃文化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和落实要求。”无独有偶,百度上另一篇报道,更让人坚定了自己的看法。这是一篇近期有关鲁肃文化的报道,文章的内容为“鲁肃文化座谈会在咸安举行2018年7月8日咸宁市政协领导,市人大代表、民建委领导,咸安区人大领导、政协领导,鲁肃文化研究爱好者,汇集咸安区座谈交流组编鲁肃文化一书的意见,会上领导对鲁肃在三国鼎立中的作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强调要尊重历史,挖掘好这一文化,要求在文物、传说、故事、家训家风、编书上做好工作,组织好专业团队,建立好机制,定好规章制度,提出实施方案,找好依托机构,把工作做好做实。”时隔两年,我不知道用心挖掘、整理“鲁肃文化”的文艺工作者、社会热心人士他们具体做了多少大量的工作与努力,只知道从两篇报道中看来,下一篇应该算得上是上一篇的延续,或者说是进展,是他们默默无闻、无畏的结果吧!或许,正因为有他们那样的坚持不懈与努力,才有了第二次的报道内容,才有了成书编篡工作的产生与实施。
   当我再一次询问起鲁主任,决定编篡的初衷与最终的目的是什么的时候,鲁主住也再一次地回答我:一来为了追根寻祖不忘祖人,记住乡愁;二来为了“讲好乡村故事”传承氏族传统文化,弘扬爱国情怀。区别于族谱宗族文化的同时,只是想将鲁肃整编成中华民族图腾的一个组成部分,时代社会建设经济发展一个文化契机、一种民族的至德精神。当他告诉我,书名未定资料不全的时候,我当即简明厄要地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想法。一是书名可暂定为“古雅风韵――鲁肃故里的故事”“鲁肃故里”“聆听历史”“历史的回音”等。二是尽量搜集现有的历史资料,及现有的文人所撰写有关鲁肃文化、鲁肃故里之类的文章,按需选优编取,力争收集到的文稿有撰稿人、有出处,录入的撰稿人电话联系,争取同意转载并付以稿费,从网上或其他地方摘录的资料必须标明出处。三是近快组织一次中小型鲁肃文化文学采风写作活动,参加采风写作的作家由我出面邀请,具体事宜由鲁主任安排一力承担。暂时敲定后,23日我向鲁主住递交了一份《成书编纂方案》,及一份《鲁肃文化写作采风活动简介》,并紧锣密鼓地一一给本地的作家文友打电话,协助鲁主任邀请作家们参加鲁肃文化写作采风活动。经过电话联系、确认、双向沟通,采风活动一个在短短的星期内,就很快形成了一个初步可行的概念。
   7月28日早上七点45分,一支三部小车十多位作家写手阵容强大的采风小组,在鲁昌宏主任的亲自带队下,从咸安桂花广场聚合出发,直扑鲁肃故里――嘉鱼县渡普镇烟墩村。车到烟墩新村,写有“小乔人家”庄严古朴巨大的门牌路口广场上,迎接我们的是渡普镇镇委副书记周女士,县文化馆朱馆长,鲁肃文化资深研讨员鲁运江老师,等等数位专家学者,还有因公务缠身姗姗来迟的渡普镇鲁镇长。短暂的喧哗介绍后,我们怀着缅怀古人先贤的心情,随车到了烟墩村三组鲁肃“三夫人墓”的墓群地,扯去唯一古存铭刻有“故显妣鲁母程夫人之墓”右首“晋武元年立”及左首孝男、孝孙、曾孙等字样石碑前的杂草,目扫今人复修另外的两座夫人墓碑,认真地倾听了鲁老师对三夫人墓的讲解,并靠近墓碑,一一查读,虔诚礼拜,相继拍照存档以备查阅。离三夫人墓不远处,是至今修复保留完整的一座太守陵园,鲁老师告诉我们,这是晋代太守鲁崇义的墓葬。鲁崇义为鹅塘始祖鲁乾贞长子,鲁乾贞为鲁肃之四子。太守陵园门牌、长联、挽亭、亭联、墓碑等古遗,早已被朝代的更迭、潮起潮落中不复存在,现存的门、亭、碑、联是鹅塘鲁氏后裔三十六门子孙,依据祖谱、族谱记载,在公元二00六旧历丙戍年,根据古墓残存在原太守陵园遗址上重新复建。陵园内除了一尊“典范长存”先祖鲁公崇义太守之墓的石碑树立挽亭、古墓前外,离古墓挽亭前不远处,分别两各有一尊石碑,分别镌刻有“故先祖鲁公大学土登龙公之墓”“故先祖考鲁公乘龙公之墓”,另有一方修复祖墓功德碑。鲁老师娓娓道来如诉家珍,诸多往事,恕此处无法一一记录书写,唯有合掌揖拜。
   瞻仰过太守陵园,挥手告别三夫人墓,在鲁运江老师的引导下,我们拜访了鲁肃后裔繁衍生息开枝散叶的多处古迹,也曾鲁老师的讲述中,知道了许多少为人知鲁肃文化,嘉鱼文化的渊源与来历,同时也知道了鲁肃的平生及后代子孙的遗续发展,以及南嘉的来历、嘉鱼赤壁的故事,京口长江古水道的故事,蒲圻的来历、西凉湖与斧头湖、鹅塘、烟墩、东鲁、西鲁、鹅塘文化等等多方面知识的典故及故事,还有“德贤智勇廉礼信”那些优秀的鲁氏家风祖训,极大地丰富了采风活动的内涵,从而也为我们此次采风活动,指明写作采风的方向,用鲁老师的话说,南嘉原本只是一个蛮荒之地,正因为有了东吴鲁肃,才有了后来嘉鱼的繁华,嘉鱼文化,实质上就是鲁肃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说实在的,先贤古人鲁肃鲁子敬,我还真的有点读不懂、看不透,历史的光环让鲁肃在人们的心里,特别是人材辈出的鲁氏家族中,是何等的高大巍峨,千余年血与火的洗礼中,实事上也论证了他的光辉灿烂,而似乎置身于事外今天的我们,站在古人先贤的脚下,大多数人只不过是恍惚如雾里看花,永远都无法理解,永远都无法走进古人先贤的内心世界。
   历史终究只是历史无法穿越,如果说文化一定要有色彩的话,那么我想,鲁肃文化该是暖色调了。烟墩午后的阳光正暖,徜徉在古人先贤故里,静听这温文儒雅的旋律,让心灵得以温润如玉。眼前,那一缕缕凝聚古人先贤智慧的光芒,在鲁氏族人的解说下,如来自春天的风,拂去岁月的尘埃,荡涤着人世所有的苍凉。倘若鲁肃文化写作采风活动宛如四季的一场烟火表演,那么“德泽后人”的光辉,则是历史长河中俯身拾起一道最美的绽放。我们庄严肃穆着,感恩的心,在岁月的低回浅反复吟咏中,旖旎成氏族文化一处最美的风景,用心聆听,铭记乡愁。

共 410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鲁肃其人,我们对他的了解,多来自于小说《三国演义》,给人的印象“忠厚有余,才智不足”。然而,作者通过多方考证认为,他是一代杰出的政治家、谋略家、外交家,品质高贵、宽宏大度。对于这样一位先贤,当地政府和有识之士非常重视和自豪,为了尊重历史,挖掘鲁肃文化,决定编纂一本书籍,把他的事迹、传说、家风家训整理出来,使之成为教育下一代的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中华图腾的一部分。作者有幸参与了这样一次采风活动,到鲁肃故里――嘉鱼县渡普镇烟墩村,近距离感受先贤成长的环境和心路历程,正是有了鲁肃才有了嘉鱼的繁华,历史的光环让鲁肃在后人的心里何等的高大巍峨、光辉灿烂。然而,历史终无法穿越,先贤的智慧和品德,终须后来人继承和发展,才能让他的思想永放光芒!【编辑:乐歌】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乐歌        2018-10-24 14:54:49
  期待作者写出更多的鲁肃趣闻趣事、家训散文、小说,让我们也一同感受鲁肃文化的博大精深,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营养。
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2 楼        文友:乐歌        2018-10-24 14:56:15
  老师作品历史文化气息厚重,脉络清晰,文笔优美,是一篇难得的好文,值得品读、欣赏。
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3 楼        文友:黄金山        2018-10-25 08:56:46
  文化活动好!就是要重视!
活到老学到老
4 楼        文友:青涩治愈        2018-11-01 23:10:31
  拜读老师精彩佳作,欣赏学习了,问好金安!
文风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