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风恋碧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风恋】故乡,人家(散文)

精品 【风恋】故乡,人家(散文)


作者:叶落一地寒 童生,760.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34发表时间:2018-10-25 21:13:31

老家住在微山湖畔。那是个小村庄,庄后是一条新河,庄西头是一条老河,老河向东北方延伸,新河有点偏东南走向。这样就自然形成了一个夹角河套,村子就处在夹角里,因此小村就叫河套村。
   小村不大,自然散落着百十户人家。儿时记忆中的村庄,多是土砌草房,偶有几家青砖瓦房也都是以前大户人家遗留下来的。有的做了小学校舍,有的成了村部办公之地。一般人家是没有院墙的,简陋的房子前面有两个不大的木制小窗,上下糊些纸张。一般主房前面都有一片自留地,有的种些刺槐,有的种上几株桃树、杏树。也有的夹上篱笆种些油菜等作物。每到春天来临到小麦收割前夕,整个小村沉浸在花的海洋里。桃花开、杏花败,黄油油的油菜迎春来,槐花笑脸香飘外。在往后,小村就在盈盈的柳絮里迎来了麦收季节。
   夏至,傍黑时节,男人便钻进河里摸鱼。嘴里叼着柳条,老手不大会便捉上一大串。女人也会在固定的水域,穿着汗衫擦洗身子。偶有不大的男孩撞入禁区,便惹来一大帮老娘们的嘻戏。
   临睡,男人把汗烟袋缠好,拐弯进了茅房,便有那哗哗的声音传出。不大工夫便窸窸窣窣地走进里屋,看看己经熟睡的孩子,狡黠地一笑,噗地吹灭油灯,溜进被窝,一双手便被另一只手温柔地捉住。隐隐的轻声对语和压抑的喘息声揉在一起,一股脑儿全都揉进梦乡。淡淡的月光从窗户倾泻进来,摇曳的树影把月光揉得稀碎。喧嚣了一天的村庄,总算宁静下来。夜半时分,一声凄厉的鸡叫声划破寂静的村庄;狗也被惊醒,汪!汪!地附和着。“一定是黄鼠狼偷鸡!”男人骂骂咧咧地下床开门,儿子吓得缩进女人怀里。稍倾,男人便提着一个少了头的鸡身叹气!
   天刚放亮,女人趿拉双鞋在院子里忙着生火做饭,潮气重浓浓的烟雾顺着没门的锅屋,轻柔柔地飘散开来。昨夜被惊吓的鸡扑愣愣地扑打着翅膀,伸着懒腰,“咕!咕!咕!”地叫着,像是诉说着咋晚那场惊魂的遭遇。不一会,那只没头的鸡,便会被女人收拾好,放在坛子里撒上厚厚的盐,以备后用。
   盛夏时节,翠绿的田野被阳光烤得像蒸笼,蝉嘶鸣地叫着。老河的水并不多深,那两岸的柳树婀娜多姿。河两边斜坡上种着密密匝匝的柳条儿,有的枝头斜伸到水面上,几乎把这不甚宽的水面掩盖,只剩下中间一溜水面。一些水鸟合鸣着像是在求偶。一只青蛙噗地一声跳进水里,惹得鸟儿一阵惊悚,瞬间打破一湾宁静。
   若顺着新河坐机动小船,大约半个多点便能到微山县城。倘若骑自行车走大道过拦湖大坝,要近三个小时才能到达。所以我小时候去姑姑家大都坐机动小船去。小船两边有玻璃窗口。随着“隆!隆!”的机器声,那颤悠悠的小船拉着我童年的幸福往返水陆之间。当船行至岸边,便能看到那三五只敞口小木船在水岸边穿行。其间有渔民举着亮闪闪的多勾鱼叉在叉鱼,那神奇的鱼叉在鱼民手上潇洒地一挥、一扎,便有一条鱼儿在叉上痛苦地翻腾着。
   姑姑家住在小南湖的西面,庄北便是高高地拦水土堆。登上土堆极目远眺,便能看到零星的水面。微山湖分为南湖和北湖,中间有二级坝拦着。北湖和南湖落差有十几米,若从拦湖坝向北望,一片水泽迷雾茫茫。若向南望只有零星的河道横竖相交。主河道船帆点点,芦苇片片,荷花相咉其间,盛夏的微山湖像一位慈祥的母亲,呵护着这片唯美的世界。姑姑家院里搭一个敞口棚子,里面有一口大大的铁锅,是下粉条用的。姑父每天会撑船几公里到一些渔民那儿卖粉条,说是卖,其实就是给他们兑换些鱼产品。
   那锅白天静静地躺在那儿。不时的有些雀儿在上面捣鼓什么,细细的小眼睛滴溜溜地来回瞅你,你手一挥它们便轰扡飞去。夜刚擦黑,棚上面便挂了一盏刺眼的气灯。那灯芯是用气吹起来的,像一只瘦长的白鸡蛋。那时的村落,家中没什么电器之类的东西。小院被围得满满的,不大一会锅里那水沸腾起来,便有一位撑瓢师傅,手里举着大大的水瓢,水瓢下面是用钻头钻了许多圆眼;师傅另一只手在水瓢上,砰!砰!地敲击那圆眼便泻出上粗下细的粉条;师傅高高举起的手来回在锅上转圈,少倾,他一只手便熟练地在瓢下一收,一锅粉条便下成功。此时有一人用长长的木筷子把粉条捞起,挂在早己准备好的绳条之上。有时那断在锅里的粉条被姑父捞起,姑姑便会用碗盛满,倒上酱油让我吃。那滑溜溜的粉条用嘴一吸,便哧溜溜地滑进肚里,是一种绝妙滋味。姑姑家的粉条,我没少吃。那是我童年的一抹记忆。
   姑姑家有一双儿女,表哥比我大一岁叫柱子,表妹比我小一岁叫小花。小花圆圆的脸蛋像熟透的苹果,扎着两条小辨子,她经常跟在我们屁股后面转,我俩都不喜带她。姑姑便哄我说:“小树最乖了,带妹妹玩姑姑给你买糖吃。”
   初秋,湖畔的芦苇摇曳着绒绒的芦花,一眼望不到头。柱子便领我在芦苇丛中寻找野鸭蛋。每次都会收获颇丰。我俩便把野鸭蛋用胶泥糊住,在火里烧拷。有时我们迫不及待地剥开吃,那蛋黄还没凝固,我们被烫得直跺脚。每次回家姑姑便会用小布兜给我装一兜野鸭蛋。母亲便把它们用坛子腌上,以备农忙之用。
   初冬,天气转凉。爷爷喜欢坐在躺椅上晒太阳。他咪着混浊的眼睛,懒懒地打着哈欠,悠闲地唱着那老掉牙的曲目。有时拖着长长的尾音喊我给他上烟丝,我便跪在他跟前用小手给他捣鼓满满地一烟锅。他那枯竭的双手极尽温柔地抚摸着我,然后摇摇晃晃地在躺椅上猛吸一口,那蓝盈盈的烟圈在他眼前散开。在我看来,他像极了电影里的地主老财。
   临近年关,农家喂了多半年的肥猪,被赶出猪圈;它们颤悠悠地渡着方步,极尽憨态。几个大劳力,麻利地把它摁在案板上,此时它才会扯着大嗓门,张着嘴“嗷!嗷!”地嚎叫!但为时已晚。那屠夫拿着铮亮的尖刀凶残地捅进它的心脏。我们小孩便吓得捂住双眼,随着微弱地“哼!哼!”声停止,不大一会那整个猪便会刮得雪白雪白,四脚朝天地躺在案板上。有时我们这些小男孩,便会拿上猪蹄夹,放上猪油晚上点灯玩耍。
   我父亲在镇医院上班,吃公家粮在当时很让人羡慕的。每年暑假,柱子,和小花也会到我们家待上一段时间。每到集场,父亲便会给我一个五分硬币,让我带小花及柱子买吃的。集上人很多,我们穿行其间。当时那五分钱,能买一个香喷喷的大肉包,还能买五颗大白兔奶糖。买包子三个人没法分,买糖我不赞成,因为糖在我眼里不稀罕。最后我们买了一小块西瓜,用小刀分了三小瓣,那是当时极尽奢华的零食了!
   那时公社广播里天天在唱《沙家浜》《红灯记》《白毛女》,父亲休班时,他便在医院宿舍前的树下拉二胡,有时他让我站立着,学着唱:“我家的表叔,数不清……”。那年我六岁,也不认生,就像电影里一样,拉着架式,极尽认真。往往把医院的叔叔阿姨逗得哈哈大笑。有的阿姨便抱着我的脸亲一下,塞我一颗糖块,或一块饼干。我便甜甜地说“谢谢阿姨”。阿姨便会笑着摸摸我的头说“小不点,真可爱!”
   那时公社经常有戏班子演出,我们三人便溜进会堂看戏。检票的叔叔认识父亲,每次我们三个小家伙便会轻易地混进会堂。随着“啌呛啌呛”的锣鼓声后,台上便有人“吚吚呀呀”地唱革命样板戏。我们不懂这些,便会溜到后台,看他们化妆。那长长的胡须挂在墙上,还有大刀、长茅、一字排在那儿,煞是好看。我们趁他们不注意便会拿着玩耍。由此我那时心里想,长大了我也去演戏。
   那几年,村子里的大姑娘、小媳妇时兴扎长辫,乌黑乌黑的,上面系着红绸绳,学喜儿,学李铁梅,辫子一甩一甩的,我很是羡慕,回家便让母亲也给我扎红头绳。母亲便笑着拍我屁股说“你是小男孩,应该学潘冬子。”
   那时我们喜欢看“地道战”。春节前后我们便在路边挖个小坑,学“地雷战”里面一样放上大便,埋上一颗大炮仗接一个长长的引线,点上之后我们便跑开。炸开的粪便有时会溅到不经意路过的大人身上。他便会:“嗷!嗷!”地骂着追赶我们,我们便一哄而散,“吃!吃!”地偷笑。
   有一些大一点的孩子学会抽烟后,他们也经常做些恶作剧。我记得有一个徐州下放到我们那里的知青。他瞎一只眼,我们都叫他瞎老李。队长让他看庄稼,我们这些小顽皮,喜欢偷些地瓜、玉米烤着吃,被他抓到过许多次。为此我们还被队长罚了工分。所以我们几个想整他一下,我们把香烟掏空,放进一个小炮仗,然后再仔细地封好,恭恭敬敬地递给他。他欣喜地接过点上,不大会儿便传来“唉呀”一声!为此我们还挨了大人的一顿揍。
   细数岁月,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当年的小伙伴大都远离家乡,在外拼搏着一份理想。再回首,寻觅这份清纯的记忆,那些牵拽着我们怀思的初萌时光,我想岁月不会把它抹平。那些让我们感动的一瞬也在我们生命的长河里流动着一湾晶莹。
   这些年,村里新盖的楼房,一栋比一栋漂亮,整整齐齐错落有至。一些废弃的旧房有的是残垣断壁孤零零地立在那儿,四周野草萧萧。村里很难见到年青人,大都是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聚在一起弄不清每天都唠些什么?有些曾经健硕的中年人也被病痛折磨得神情漠然,有时路过他们院前,打声招呼都是“唔,唔”地望着你,眼里流露的是一种忧郁和渴望。那都是脑血栓留下的后遗症。也不知现在得这种病的人咋这么多!
   不知道什么时候,老河己被填得只剩下一点伦廓。那些树木早已不见踪影。新河北岸是一排排简易的棚舍,里面饲养着猪鸭。臭哄哄的猪粪味让初入此处的人掩鼻而过。曾经绿油油的田里,散落着零星的几片秃地,是那样不协调。河里的水一股腥臭味,那清亮亮的河水不知去了哪里?
   那个承载着我美好记忆的故乡,为什么失去了我们怀念的许多东西……
  

共 376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弥漫着泥土芳香的美文,带着家乡的香气呈现在读者面前。乡村里的家长里短,日常琐事,孩童欢戏,乡村即景在读者面前展开了画卷,温馨,和谐,善良,淳朴的乡人们在故乡的土地上耕耘,收获,一辈辈,一年年,多少人在那里出生,成长,离开,然后想念。全文行云流水,亲切,自然。感谢赐稿风恋碧潭社团,祝福作者。【编辑:西贝秋荷】【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181029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西贝秋荷        2018-10-25 21:14:30
  感谢赐稿,恭祝顺安
2 楼        文友:远航        2018-10-26 08:55:09
  学习。欣赏!
有容乃大 多助则刚
回复2 楼        文友:叶落一地寒        2018-10-26 09:32:47
  谢谢老师留墨,祝安康幸福。
3 楼        文友:远航        2018-10-26 08:57:11
  周末愉快!
有容乃大 多助则刚
回复3 楼        文友:叶落一地寒        2018-10-26 09:34:05
  感恩相识!远握!
4 楼        文友:秋水翁        2018-10-26 09:18:47
  好文章,故乡的小河,村庄,亲人都充满了乡土气息。都是一生的怀念。
回复4 楼        文友:叶落一地寒        2018-10-26 09:35:30
  谢谢老师,顺祝家庭美满幸福!
5 楼        文友:捡寒枝        2018-10-26 14:38:45
  读时,故乡的回忆扑面而来!天涯若比邻!
回复5 楼        文友:叶落一地寒        2018-10-26 16:44:42
  故乡一杯喝不完的美酒。
6 楼        文友:云朵飘飘        2018-10-26 15:50:54
  过去了几十年,发生在故乡的往事依然历历在目。故乡在我们心里永远是最美的画卷。
回复6 楼        文友:叶落一地寒        2018-10-26 16:45:56
  感谢师妹留墨,祝福健康美丽!
7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18-10-29 11:42:15
  一篇行云流水的文章,作者用大笔墨着笔,回忆童年村庄的美好与纯净,宁静的村庄,清澈的河水,淳朴的乡民,葱翠绿意的庄稼,一年四季呈现的不同景象,鸡鸭猪狗肥壮,人畜和谐,相融相生,极具时代特色和引领作用的文艺剧目等等。无不让人刻骨铭心,无不让人记忆犹新,眷恋不已。而文后用简洁的笔墨,与全文成对比,点明和深化主题。意味深长,又令人深思。拜读佳作!感谢叶落老师赐稿社团!辛苦了!问好秋安吉祥,在社团创编愉快!
碧潭飘雪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