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天涯诗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天涯】走进沈从文眼中的湘西浦市古镇〔散文〕

精品 【天涯】走进沈从文眼中的湘西浦市古镇〔散文〕


作者:沁香一瓣 探花,21478.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564发表时间:2018-10-27 19:12:15

【天涯】走进沈从文眼中的湘西浦市古镇〔散文〕 知道湘西的凤凰古城和浦市古镇,还是在1985年的夏末初秋。那天,我和文友来到崇文门附近一处寓所,拜访文学大师沈从文先生。
   先生坐在藤椅上,很高兴地和我们一起谈他的人生经历和文学创作。当谈到我是上海人时,谈到和先生同姓时,他清瘦的脸上划过一丝笑意,点着头说:“好呀,我们500年前是一家,我当年曾在上海的吴淞公学教过书……”谈到他的文学创作时,先生谦虚地说:“我的老家是在湘西一个叫镇竿的地方,名凤凰,在中国地图上也许只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点,我就是从那里走出来的一个地道的乡下人,乡下人喜欢写点乡土文学。我所熟悉的乡土世界给了我文学和梦想的春天。”
   当谈到先生的故乡在湘西凤凰古城的时候,先生作了简单介绍。他说:湘西是个好地方,那儿是生我养我的根,是我文学起蒙的地方,以后你们如果想去我的故乡凤凰看看,我还要向你们推荐一个值得和应该去的浦市古镇。这个镇位于泸溪县的沅水中游西岸,与怀化辰溪县隔江相望。此地水陆交通方便,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早在汉代,伏波将军马援就曾在这一带带兵征讨“南蛮”;南宋中期和明清之际,这里更是西南重要的军事战备要点。浦市是两千多年以来中国大西南物资集散的重要商埠。浦市有十里长的城墙,有贯通全城南北的长街。从明洪武初年起,浦市已是浙江、福建、江西等地商人出入西南各地的傍水重镇。镇内历史古迹很多。风景秀丽,一直以来都是文人们流连忘返的地方。他们醉在山水间,放歌田园中,托物言志,写下了无数千古流传的诗篇。
   先生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浦市属荆楚之地。楚国大诗人屈原曾被楚王流放到洞庭湖。他乘船溯沅水而上,在浦市时住了很长一段时间。感受祭祀、歌舞之乐的风俗民俗,记下了祭祀鬼神之歌等后,写出了千年绝唱的《涉江》与《九歌》、《橘颂》《山鬼》等名篇;唐天宝年间,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因得罪权贵被贬湖南,也来到了荒僻的岭南和湘西,乘船途经浦市并生活过一段时间。他又说:“我年轻时很喜欢这片清雅古朴的土地,它给了我很多创作的素材和灵感。”
   在先生的口中,我还了解到浦市是辰河高腔的发源地,辰河高腔是当年的汉族和土家族文化融合的文化产物,浦市高腔就连三岁孩童都能哼唱。除此之外、浦市人还崇尚菩萨文化。浦市的寺庙数量很多,有“湖南庙乡”之称。那里有明清时期建的街楼、古戏楼、会馆、老作坊。古民居建筑就像是安徽的宏村和西递的民居,高高的马头墙具有鹤立鸡群般的建筑美。浦市周边的明清老街、万寿宫、吉家祠堂、周家大院、天王行宫、江东古寺、吉家大院,周家大院,李家祠堂等是值得一去的地方。
   在和先生的聊谈中,我理解了先生为何喜欢介绍浦市的道理。原来,早在1917年的秋天,14岁的他因为生活之迫来到了沅水中游的一个名叫沅陵的地方当兵。五年行伍生涯,由于年龄小他在部队当了小差役,经常随人乘着小船来去浦市码头接送银粮,有时在浦市一住就是十天半月,这对于先生熟悉浦市,了解浦市有了足够的时间保证和机遇。可以这么说,湘西的沅水不但滋养了两岸的生命,也滋育了沈从文的性情。所以,他的小说、散文,大都与水有关。彰显了他对水的生命体验,沅河和凤凰的沱江有着不一样的风景。白天,他办事时外出,经常穿行于浦市古镇的大街小巷,了解风土人情。这对于当年的沈从文先生来说,就像是久旱的禾苗逢雨淋般的高兴;傍晚,他入住在河畔的茶社旅馆,经常听喝茶老人大摆龙门阵,听故事、聊天说新鲜事、谈人间喜剧、侃大山等民俗文化活动,了解了许多悲欢离合和喜怒哀乐的民间人情故事。静夜,他又经常喜欢临窗仰望着夜空中闪烁的星星和爬上树梢的月亮,侧耳细听沅江水潺潺流淌时发出的天籁般的奇妙声音;在浦市,他还喜欢看古装高腔戏并激情跟着演唱几句,浦市的风土人情在先生的脑海中络下了不能被剥离的深刻印象,培养了先生特殊的审美心理,从而转化成他后来写作小说的优美诗意,耳闻目睹的事实成为他信手拈来的创作的素材。
   事实证明,读沈从文先生挥笔所写的湘西美景,其中不少文字中亦透着浓浓的浦市乡土气息。还记得先生曾告诉我说:对一个地方的留恋是人生中的一道记印,想念它是永远不会改变的。1934年1月18日,从文先生接到母亲生病的消息,他立即起程赶回湘西。在乘坐回凤凰的船上,他给新婚夫人张兆和不断写信,他在《横石和九溪》的文章中这样写道:“廿日到的浦市,可是个大地方,数十年前极有名,在市镇对河的一个大庙,比北京碧云寺还好看……”把一路中所熟悉的风景以及他喜欢和知道的浦市古镇,都一字不漏地介绍给心爱的妻子张兆和,张兆和读到这些信件,犹如随丈夫游览了沿途的美丽风景……
   沈从文先生对浦市古镇真是一往情深,情有独钟,在他的散文《月下小景》、《泸溪•浦市•箱子岩》;小说《柏子》,代表作《边城》、《丈夫》、《萧萧》等作品中,除了重笔写就故乡湘西凤凰古城的故事和风景外,很多地方都留有浦市的印迹,给我们打开了一扇认识湘西的窗口,浦市古镇也是他写散文和小说着力拾笔的一个地方。
   先生告诉我:“1982年10月,在他80岁高龄时又回过一次凤凰故乡,他很想与以前一样重拾对故乡的美好景愿,搭坐一条船返趁着沅水和湘江边的村寨和古镇悠悠而过,但是年岁不允许他这样做。他说:“乘船费时间,但浦市那个地方将来我还想要去一次的,那里藏着我青年的魂。”
   面对从文先生的叙说,我想,一个人对生活中的某种爱、除了藏在养我的血缘之地的故乡外,还有就是曾在某一地居住时间较长或者是最有感染力的地方!先生之所以对浦市古镇念念不忘,是因为这地方是他当年走出家门走向社会了解人生的启蒙文学的重要地方,也是他创作过程中常记录的一抹风景,是一个不能忘却的驿站,这对理解他的心理是不言而明。自那以后,我经常翻看先生所写的湘西作品。在他在作品中,浦市古镇的船码头写得清晰明了,就像是一幕新闻纪录片,一直在我眼前闪动:“河面既异常宽平,码头又干净整齐。街市尽头为一长潭,河上游是一小滩,毎当黄昏薄暮,落日沉入大地,天上暮云为落日余晖所烘炙,剩余一片深紫时,大帮货船从上而下,揺船人泊船近岸以前,在充满了薄雾的河面,浮荡在黄昏色中的催橹歌声,又正是一种如何壮丽稀有充满欢欣热情的歌声……”这种记忆是明朗的,岁月阻隔不断他对浦市码头美的回忆!
   1988年5月10日,我在写诗人徐志摩和林徽因的时候,在图书馆的资料中了解到在沈从文生活最困难的时候,是徐志摩介绍他去了上海吴淞公学教书,他从此和学生张兆和有了一场师生恋……当我在夜间凝视沈从文先生的照片时,有文友打来电话,才知道饱经沧桑的沈从文先生因病离开了人世。听到这个消息后,我难过得不能自已。后来北京的朋友告诉我:在沈从文先生遗体告别仪式上,没有哭哭啼啼的哀乐,而是播放了他生前最喜欢的柴科夫斯基的交响乐《悲怆》,这首时而沉重呻吟、时而清新愉快、时而宏伟豪迈、时而温柔抒情,他是听着这首音乐离开这个世界的,他把无限的眷恋留给了妻子张兆和和家庭,留给了人间无限柔美的湘西……
   在先生驾鹤逝去的四年后的1992年5月,根据先生生前的遗愿,他的骨灰由家属带着,回到了他一生挚爱的湘西凤凰故乡。家人除将沈从文先生的部分骨灰存放旧居外,在另一半骨灰中,又将其中的一半撒入从文先生喜欢的凤凰古城傍的沱江中,另一半则葬在临水的听涛山麓。爱妻张兆和同时还带来了用她一腔深情所积攒了四年的一包花瓣。花瓣是从沈从文去世那年开始积的。那天,张兆和站在沱江的虹桥上开始撒花瓣,目送小船上由儿孙们把骨灰顺沱江撒下,小船后面顿时漂起了由张兆和撒下的花瓣,组成了一条美丽花带,像一条水上彩虹,从水门漂到南华山脚下的葬地……
   就在沈从文下葬后的第二年初秋,我来到了凤凰古城先生的墓地谒拜。先生的墓地没有围杆,没有坟头。一座比人高的天然五彩玛瑙石迎面屹立,这石块就是墓身,墓身依偎的地方,就是听涛山,微风吹拂,可以听到沱江水的声音。看到墓石静静立在山间小道旁边。我想:先生的墓地选址在江畔是很有意义和人性化的。可不是吗?先生曾对我们说过,他若以后再回湘西,就要乘着船去沅江的沿途去看看风景,去浦市走走……家人随从了他的心愿,故乡人迎候了他,从沱江就可以到浦市和其他的地方,这样的身前安排,给人留下了无限的畅想。
   墓表竖在沈从文墓碑的必经之处。字迹骨凌、大气。这是沈从文的表侄、著名画家黄永玉专为他树立的,上面写道:“一个士兵如果不战死在沙场便是回到故乡……”看着墓碑,忽然又想到沈从文先生的许多经典文章,眼前变成一条花带,沿着弯弯的绵延的湘西沱江,伸延了那条属于沈从文先生喜欢的沅江,还有沅江边的浦市古镇,维系着他的审美观及古朴的审美理想,还有他对人生的解读及对人生的向往。每每想到这些,就又不由自主重新想起《边城》和《湘西散记》等一批具有永恒的审美价值的优秀作品……
   为了追寻先生在湘西浦市的足迹,在文友陪同下,第四天就乘车去浦市古镇,车出凤凰古城沿309国道、308省道行走,沿途断断续续见到的那些湘西风景,就像是先生写在散文中的某些情景一样,美不胜收。在车窗闪过的风景中,我仿佛看到了先生清瘦的容貌。似乎我们乘的车是在先生的指点下向前。
   经过近2小时的行程,我们的车终于来到了浦市古镇。推窗重温先生所介绍的浦市古镇外貌,只见许多景点闪烁逼真。我知道,许多人认识湘西的凤凰,就是因为要去追寻沈从文的故居和一批名人志士留下的的故事和足迹;浦市是沈从文恋恋不舍的地方,到这里看看走走,也是人生无限的快乐,这样的绕道而行很值得!
   走进南北伸展的浦市大街,满街的古韵扑面而来。在这条街上,有美食店、水饺馆、土特产商店、油条摊、米粉摊等等,满街满目皆是,尽显改革开放后浦市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古街两边的木楼门对门,窗对窗,犹如江南名镇周庄的小街,所不同的是,这里古老的青石板被磨踩得光滑雪亮,似长了一面面镜子在阳光下反射,不,那是千年古镇的留韵和到过浦市的万千游客用鞋把石磨亮后留下的影迹。
   这里的房屋高耸,建筑风格多样,街上的门店有阁楼向街巷外挑的,有门楣向墙壁内陷的,有街巷圈门呈双拱型的,一些旧式的似乎能剥落的门板呈现出悠远的沧桑历史感。这里的民居既有西南湘西的特色,又有徽式的马头墙精华,有些墙壁的窗式样还带有一点闽南古屋的色彩。踏着青石地板,走进古屋观看湘西特色的木柱横梁,犹如走进了从文先生书中所描写的湘西风光一样。
   三层楼左右高的砖木结构的防火窨子屋,是西南地区浦市镇的特色民居。窨子屋的形式有点像是四合院。这些古民居房型呈穿斗式、硬山顶、盖的是小青瓦,每座院子的每一处都是经过独具匠心的精心设计和制作,充分展现了古代工匠们的惊人智慧和高超技艺,反映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思想和精神追求的智慧结晶,令人叹为观止。门墙柱均以条石构筑,院内门窗为镂空雕花有刻龙、凤、麒麟等神兽,还有刻八仙、梁祝等故事图案的,栩栩如生。高高的封火墙屋内有低斜的小方形天井,阳光和空气可以直接进入。木架上面都是精雕细镂的图案,屋内有小花园,周边还有排水、防火设施。大的四合院房间多达二、三十间,内有三进或四进,正面为三层并连式结构,以青石青砖建造。面对这样的古屋我想:这些建筑技术也许就是当年通过汉军在此驻守此地后,把家乡的建筑艺术带到了这里,和当地的少数民族高手一起进行了创造设计,使之独具一格。
   浦市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吉家院子,此屋进深有58米,由三井三堂十二房构成,四周防火墙高十余丈,既防火又挡风。经历了岁月风风雨雨洗涮的吉家祠堂,如今依然保存得完好。步入院内,穿过青幽幽的天井,仿佛步入了雕刻后的圣殿:门、窗等处都雕有戴锦鸡毛的将官,骑仙鹤的寿星,偷葡萄的小松鼠,荷花丛中戏水的鸳鸯,姿态各异的醉八仙等,精湛的工艺令人叹服。天人合一的居住习俗,显示当地居民与大自然早已融为一体。
   沈从文先生喜欢浦市的高腔戏,他说过:“浦市人欢喜戏,且懂戏。当地的高腔发源于辰河的浦市,当地人喜欢,我亦喜欢。”他写道:“傀儡戏大多数唱的是高腔,用唢呐伴和,在田野中唱来,情调相当悲壮。”
   我们在古街行走的时候,正巧遇到演戏人员在露天戏台上为游客演出,只听锣鼓一敲、唢呐一响,演员高亢嘹亮的声音便飘然而出。音乐语汇极为丰富和优美,伴奏的唢呐既能奏出大气磅礴的气势,又可奏出细若游丝的音韵。高腔也是汉族和土家族文化融合的产物,是闪亮的文化遗产。

共 6859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捧读沁香老师的散文《走进沈从文眼中的湘西浦市古镇》,立即被老师的文字所吸引。以前,我们只知道湘西有一座凤凰古城,它是文学大师沈从文的故乡,却不知湘西还有历史悠久的浦市古镇。这座古镇是神秘湘西文明历史的发源地之一,也是沅水流域一座举足轻重的水畔商业古镇。浦镇是当年沈从文先生常去过的地方,那里留下了他的脚印和优美文字。老师在和沈从文先生生前的交往中,认识了浦市古镇,并在若干年后在寻访从文先生故里时专程去过。在老师笔下重现了从文先生对浦市古镇的赞美,真是字字珠玑。如今的浦市古镇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镇内历史古迹众多,沅水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上的浦市商贸、文化就极其繁荣。自明清时期至民国年间,在古镇里修建了商贸古街、古戏楼、货运码头、四多家封火墙窖字屋、寺庙道观、作坊等等。是交通便利、商贾云集、布局对称、雕刻精美、古朴典雅、功能齐全的浦市民居逐渐得以成熟和完善。这座有腔调的古镇,古镇的明清民居、商业街景、文化古韵、高腔、手工艺、古镇码头等,展示了其独特的风光和美丽,就像一碗当地的米酒,跟着老师的文字慢慢的品,就会愈加的感受得到它的香醇。 文章前后叙述交替细腻,且又夹叙夹议,把沈从文先生眼中的古镇通过现代人的眼光进行升级、展示了古镇的质朴与对未来自信,就像是心灵的漫步,充满了自信。“如今,这本大书已经越翻越新,越翻越有看点,越翻越充满生机。相信浦市古镇的明天会更美好,成为湘西除凤凰古城之外的又一处美丽的吸引千万游客光临的旅游景区!”老师把所有美好,都凝聚在字里行间。感谢沁香老师带来湘西具有悠远历史和人文景观众多的浦市。还等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老师的文中去阅读,去欣赏。〔编辑:天涯诗语编辑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81029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8-10-27 19:35:56
  感谢编辑撰写精美编按。问好!
热爱文学的人永远年轻,热爱文学的人永远是奔放的,激情的、灵气的、智慧的、执着的,永远是生活的探索者……
2 楼        文友:馨语馨愿        2018-10-27 21:39:15
  欣赏老师佳作,又长见识了,收益匪浅。天气渐渐转凉,问候冬安吉祥!
馨语馨愿
回复2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8-10-28 10:32:06
  谢谢馨儿美评。祝编创快乐!
3 楼        文友:袁梦雪        2018-10-28 22:38:52
  欣赏学习师父佳作,又一次沉醉了,如此厚重的文典,仿若是一堂生动的讲座,令人受益匪浅!
回复3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8-10-29 10:12:03
  谢谢梦雪美评。问好!
4 楼        文友:若花满溪        2018-10-29 06:43:55
  拜读老师的文章,一下子就沉溺于古镇的优美风光中了,感受到了湘西古镇优美的人文景观。谢谢老师为我们带来如此佳作。祝好。
写出若花的文字
回复4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8-10-29 10:12:57
  谢谢若花满溪 美评。问好!
5 楼        文友:王宸        2018-10-29 10:07:30
  民国出了很多像沈先生这样的传奇文人,那大概就是那个时代的气息吧!如今,不复那时的和谐了:人心如此,人情亦如此。人间多有四月天,世上再无明时月啊!
回复5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8-10-29 10:14:33
  谢谢王宸 点评。祝你创作快乐!
6 楼        文友:莫道不销魂        2018-10-31 22:07:37
  我去过湘西,但不知道这个古镇。有幸读到老师的文章,内容丰富,功底深厚!您是湘西人吗?
用点滴文字,守候心灵家园。
回复6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8-11-01 09:20:41
  谢谢莫道不销魂美评。欢迎多交流!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