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冰心】文子山秋韵(散文)
晚秋时节,风和日丽,秋高气爽。朋友相约,去位于县城西南边的文子山赏秋。
文子山离县城大约二十华里,横亘在方家咀乡望天畈、温泉镇柏树祠、赤水冲数个村庄。文子山顶峰有一巨石,形似一头雄狮,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故曰:狮子垴。昔日建有英山电视转播塔,后废弃。现山顶的文殊菩萨道场“文殊院”香火不太旺盛。
据乾隆二十一年《英山县志》和《英山县简志》记载:皋陶氏曾游牧于英山县南的文子山(亦称文字山)。据当地人说:狮子垴顶上有一块长方形的墓碑上刻有“皋陶墓”,大约六年前被人偷走,现不知去向。也有一说法是:崇泗岩济佛庙后山崖上刻有“皋陶墓”三个大字,“文字山”可因此得名。
皋陶是我国的司法鼻祖,是尧舜继承人,生有四子,次子仲甄封英蓼国国王,有人据此认为,英山县名由此而来。
文子山东面的半山腰,有座古庙叫:崇泗岩济佛庙,住持天毅师出家快四十年了,精通佛法,修行圆满。八十年代在黄梅四祖寺当知客师,后辞去俗务,来到这里,一住就是二十多年,现好多大庙请他,他不愿意去,他说这山中清静,是修行的好地方。
我问天毅法师,为什么叫崇泗岩济佛庙,他说:此庙原叫观音庙,建于哪个朝代不得而知,听当地老人说;清朝大文豪赵文楷曾来文子山拜祭皋陶,见这里崇山峻岭,泗水常流,怪石嶙峋,山岩奇险,便随口说,此地叫“崇泗岩”吧,自此人们约定俗成,这个地名家喻户晓。
至于为什么要加上“济佛”两个字,传说济公活佛喜欢文子山这一方山水,常游山中,十方显灵,当地百姓为感恩活佛,在庙堂雕塑济公活佛神像供奉,久而久之,便叫“崇泗岩济佛庙”。
中午,我们在庙里吃素斋。然后便去山中找寻皋陶墓,想寻找中国司法鼻祖的足迹,穿越时空,与历史相会。
当我们往庙右步行两百米,有一山窝,草肥树美,五彩斑斓,鸟语花香。我的脚像粘在那绿绒绒的草坪之上,走不动。于是就地躺在小草间,与大自然来一次亲密接触,享受午后暖阳。
躺卧绿草地,环四周,望文子山,虽没有春天那充满朝气的嫩绿,没有夏天奔放的翠绿,没有冬天的白雪皑皑,但它却拥有烂漫,绿葱葱的马尾松,火红的枫树,特别是那似葵黄,似阳橙,似火红,似土棕的乌桕树最美!
整座山片片层林,染上了七彩颜料,恰似仙女留在人间的绸缎。山下小河慢悠悠流淌,平静得纹丝不动,群山环抱,镰刀形梯田铺上层层金黄。山头上块块白云像一朵朵棉花,悠闲地飘着,全然没有夏日的疯狂。耳边时不时传来山鸟的歌声,小虫儿们躲在草丛下紧一声,慢一声地鸣叫。赤橙黄绿青蓝紫,我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它们的美,恐怕再高明的画家也难已用彩笔描绘此时的画面!
深秋本有几分凉意,可这山间的秋阳,令人神往。她虽没了春的妩媚,拼弃夏的烈焰,送给你的是一片宁静。像饱经沧桑的烈性女子,慢慢变得温柔,恬静,魅力无限!
秋醉了,我醉了!此时的我紧紧贴近这美丽的小草。小虫子,小蚂蚁,小知珠爬到我的衣服上,手上,脚上亲近我;两只小鸟在左前方一棵乌桕上看着我,不时在树间跳跃,窃窃私语。她们可能是在说,这个秋痴在山间干什么?淡黄的野菊花笑了。我今天是咋啦?秋翁遇仙了!
四周静得出奇。没有喧嚣,没有红尘,只有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躺在山中的草坪上,闭目,沉思,观息,心与自然已融为一体。偶尔,一阵秋风送来清清的草香,淡淡的花甜。一只白色蝴蝶翩翩起舞,飞到我身旁的菊花枝头,饱吸花蕊。我不知道山中如无花,蝴蝶如何成长。
时空,你静止吧,静止在这美丽的山间!
今天,我才知道了什么叫神仙?就是此时此刻的我!大地为床,蓝天为帐,心在山水间,自在做神仙,花鸟为同伴,逍遥得自在!
天毅师父“喝茶啰”的喊声,打断了我的秋梦。一看,时钟已指向下午四点,夕阳慢慢落下帷幕。我们已无心找寻皋陶墓,已沉浸在文子山的秋韵中!
戊戌年秋草于鸡鸣山下书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