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流年】在旷野, 隐士鸫为歌而唱(随笔外一篇)

编辑推荐 【流年】在旷野, 隐士鸫为歌而唱(随笔外一篇)


作者:汗漫 童生,896.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391发表时间:2018-10-31 22:11:14

【流年】在旷野, 隐士鸫为歌而唱(随笔外一篇) “我是坐在一堵铁墙前的办工桌旁写作的。我是一个金库保管员,其中存放着数以百万计的钞票。我的头脑面对这堵铁墙而产生反应,从回忆飞鸟、夏日的田野和树丛中得到慰藉。”美国作家约翰·布罗斯这样写到。
   从农家少年,到财政部通货司职员、农场主,最终成为果农、猎人、渔夫、步行者、爱默生的学生、惠特曼的朋友、博物学家、作家、诗人等等身份集于一身的自然主义者,布罗斯的人生轨迹自然而然、符合逻辑——从野外出发,最终回到野外,在纸上重建野外,让远远近近的人们在字里行间聚会、野餐。
   布罗斯写下的句子,“像一个完善的蜂房,每个蜂窝里都充满蜂蜜”——这仍是他的比喻。我惭愧。
   在天空下天真,在大自然中自然而然,抛弃尘世里的积怨愤懑,让久别了的爱、宽容、欢欣,返回内心定居,对天意和神迹,充满初相见的惊喜和伤别离的颤栗。“若是大师使你们却步,不妨请教大自然。”荷尔德林《致青年诗人》中的这句话,我喜欢,布罗斯也应该喜欢。
   与布罗斯很相像的《沙乡年鉴》作者利奥波德,《瓦尔登湖》作者梭罗,同样是爱默生的精神传人,也都是我喜欢的美国作家。
   利奥波德说:“人们在不拥有一个农场的情况下,会有两种精神上的危险。一是以为早饭来自杂货铺,二是以为热量来自火炉。”梭罗说:“当找不到人谈话了,我就用桨敲打我的船舷,寻求回声,使周围的森林被激起了一圈圈扩展着的声浪,像动物园中管理群兽的人激动了兽群那样。”我有过十年左右的乡村生活经历,所以我知道早饭和热量的源头来自大地。但我目前已经“找不到人谈话了”,也只能用铅笔敲敲书桌边缘——没有回声。
   在上海,我的周围没有沙乡(有沙县小吃),没有瓦尔登湖(有一个浴缸),也没有森林(有木质的护墙板)。周围像动物园,但我不是一个管理群兽的人,反而像被管理的、丧失了野性与活力的兽。“诗人或则就是自然,或则寻求自然。在前一种情况下,他是一个素朴的诗人;在后一种情况下,他是一个感伤的诗人。”席勒如是说,像在谈论我和梭罗们的区别。我感伤,梭罗们素朴?
   继续在动物园一样的书房里,读读布罗斯、利奥波德,也读读梭罗的《瓦尔登湖》,就好像回到简单明亮的、自然主义的野外。
   梭罗曾经与兄长向同一女子寻求爱。兄长英年早逝,女子选择一个牧师结婚。梭罗带着双重的悲哀来到瓦尔登湖。湖水代替女子的眼波,失恋的人获得大自然,也算一种补偿。瓦尔登湖与梭罗之间,渐渐形成一种双向的爱意和暖意——
   “我们常听到把冬天描绘成粗莽狂烈的暴君,其实它正用情人似的轻巧手指在给夏天装饰着卷发呢。”梭罗大概给情人卷过头发?
   “松鼠和野鼠为了我储藏的坚果而争吵开了。”我的坚果藏在冰箱里。我的影子和我争吵。
   “我不花什么钱去买窗帘,因为除了日月没有别的偷窥者需要关在外面,我也需要它们来看看我。”我看看自己的窗帘:一层薄纱,一层遮光布,一层绸缎。我担忧被对面公寓里的某一个人用望远镜偷窥、觊觎。
   在巴黎,在上海,时装们在春夏发布会上迈着猫步走来走去。美术馆里,一个女子搂着穿男装的衣服架,在哭泣——这是一个行为艺术作品《重逢》……
   许多人被称为大地之子,但只有少数人受之无愧,比如梭罗、利奥波德、布罗斯。这三位美国作家、爱默生思想的传人,在旷野里行动、沉思、言说。让我想起兰波的一首诗《感觉》:
   我什么也不再说,什么也不再想
   无限的爱使我融入自己的灵魂
   不自然的我,提着一个装有计算器、账单、机票的旧公文包,在上海外滩附近的一条弄堂里寂然独行。
   在上海,我是人流、物流、信息流、现金流里的小职员,写不出河流上面鱼鳞的闪烁和云朵的激动。在一间公寓里生活,每月盘算着如何还贷、还信用卡、还掉欠了他人的被声索的种种情分。周围市民,基本上也都遗忘了大地的存在,那奉献出五谷杂粮和森林的大地的存在。节假日出行也是在景区里照相、发微信朋友圈,证明自己也有远方和野外,以便心安理得地回到市井继续沉浮、挣扎、衰竭。
   “物色相召,人谁获安?”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很不安。一个人不安了,写写字吧——不能雕龙就雕虫,也能微微安抚一个黄昏,听见虫子没有功利地隐隐鸣叫,就很好了。
   所幸的是,我有一段乡村童年生活可供回忆、慰藉。我还能常常想起大地边缘孤立的村庄和祖先——在那一瞬间,谁也不能否认我是一个诗人。
   所幸的是,我认识后工业化时代美国旷野里的三个知识者和无数只隐士鸫。
  
   成熟得恰到好处的人
   美国诗人弗罗斯特晚年的一项工作,就是到各地高校里去讲解诗歌,自言自语,并回答听众对诗歌的质疑。
   比如,有人认为世界已经破败不堪,语言千疮百孔,已经没有诗歌,弗罗斯特回答:“诗歌是语言的更新。”更新语言,就是修复世界。
   比如,一个记者问他:“当可以直接用散文表达的时候,你为什么写诗?”弗罗斯特回答:“为什么你要唱歌?为什么你要跳舞?这就是一个古老的习惯,如果历史上没有任何人写过诗歌,我认为我根本不会写诗。”这一回答充满感染力、说服力。写诗是一份古老的遗产,像唱歌、跳舞,但只有部分人能成为这遗产的继承者。大部分人只会读着写着社论、广告、本报讯。
   一九五六年,在哈佛大学的一次讲座中,弗罗斯特读了自己的两行诗:“需要各种室内及野外的知识/才能适应我的那种诙谐。”也就是说,需要室内灯光与野外阳光的合作,才能看清弗罗斯特在农场里晒黑了的皮肤、在讲坛上明确了的观点。显然,他是一个室内与野外双重生活都很丰富的人。当然,他又说:“教育得最好的,是成熟得恰到好处的人。自然风干而非人为烘干。”似乎更倾心于野外阵风的教育,对室内电风扇、鼓风机嗡嗡嗡嗡的陈词滥调,不满。
   波兰诗人米沃什不太喜欢弗罗斯特,认为“他改变了服装,戴上面具,进一步把自己弄成个乡下人。事实上,他完全是另一种人。他童年在旧金山而不是波士顿郊外的农村度过”,“他徒劳地寻求爱,而他所认为的回应仅仅是其希望的回声”。
   弗罗斯特没有在米沃什这里得到爱的回应。遗憾。我爱弗罗斯特,也爱米沃什——所谓爱,就是不讲原则。所谓不爱,也并非有什么原则可讲。即便弗罗斯特“改变了服装”,摆脱电风扇、鼓风机,到乡下去风干自己的头脑和诗歌,只要“成熟得恰到好处”,就值得品鉴。米沃什认为弗罗斯特对爱的寻求是“徒劳”的,似乎也含着怜惜。但哪一个写作者不是徒劳的、爱的寻求者?正因为徒劳,写作才成为必须和必然。
   米沃什知道布罗茨基、奥登都喜欢弗罗斯特。布罗茨基的好朋友希尼也喜欢弗罗斯特,“因为他有农民的准确和狡黠”——一个农民,他开掘一条泉眼来浇地的位置必须是准确的,追击一只野兔的路线必须是准确的,为麻雀们立起稻草人、为野兽挖掘陷阱一类的狡黠,也是必须的。史蒂文森说过,“好诗人身上有一种农民气”,大概也是基于同样的理由。
   或许,人间的种种喜欢与不喜欢,大抵上都是一种偏见和误解,只要这误解和偏见不肤浅、有深意,就是好的吧。
   在《悲伤与理智》一文中,布罗茨基为弗罗斯特辩护,“乡村绅士的做派并不仅仅是一种做派”。弗罗斯特去世前不久还在购买农场,一生共拥有四座农场,可见其对农事的热爱,对“风干”一词的热爱。
   布罗茨基曾经转述了奥登关于欧洲人、美国人与大自然之间关系差异的一种描述:欧洲人出门散步,如果遇到一棵树,这会是一棵因为历史而著名的树,“树叶发出沙沙声,像是在引经据典”,欧洲人若有所思,但并没有因为与树的相遇而有丝毫改变。一个美国人出门散步遇到一棵树,“这就是一场势均力敌的相遇”“人的表皮与树皮的相遇”,胜负难料——布罗茨基认为,这就是弗罗斯特自然题材诗歌的实质。
   一个中国人如果走出门去,遇到一棵树,其态度与欧洲人、美国人就会很不同——他会觉得遇到了另一个自己或知己。比如,李商隐,“高松出众木,伴我向天涯”。比如,苏东坡,“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见过照片上的弗罗斯特:衣服质地粗粝,应该很耐磨,拒绝电熨斗;头发简短如小草,应该是被野外的风而不是电吹风吹乱了;脸上、手上皱纹重重,似乎带着泥垢,让他周围势均力敌的树皮们,喜悦而又不安?
   弗罗斯特大部分诗集的扉页,都引用了他《牧场》中的一个句子:“我不会去太久的——你也来吧。”四个农场也安慰不了这一个孤单的人。
   大风吹着孤单的人,像吹着一枚逐渐成熟得恰到好处的野果。

共 339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无疑是崇尚自然、向往自然的。文章大量引用梭罗、利奥波德、布罗斯等作家对自然的感悟和喜爱来和自己映照接着反思自己。“在天空下天真,在大自然中自然而然,抛弃尘世里的积怨愤懑,让久别了的爱、宽容、欢欣,返回内心定居。”这是作者的中心思想。当重重帷帐把自家包裹在一个固定的空间,越发羡慕“从野外出发,最终回到野外,在纸上重建野外,让远远近近的人们在字里行间聚会、野餐。”的境界。最简单最纯粹的才是让人舒服和享受的。"走进自然,幸福得如有一位女子同行。"这些句子都呈现了一种美好温馨的画面。就像写文章一样,不能为发表、投稿而写,而是表达内心最纯粹的东西,就是为歌而唱。最后作者用一句“只有那些自然风干的大风吹着孤单的人,像吹着一枚逐渐成熟得恰到好处的野果。”来总结文章的主题,升华了文章的意境,真真做到了从自然来,到自然去的主旨。文章有感想,有剖析,敢于面对现状有理有据地展开讨论,柔而不弱,锐而不断,好文。推荐!【编辑:茉莉花香香满苑】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茉莉花香香满苑        2018-10-31 22:12:21
  感谢投稿,问作者安!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