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流年】虞姬被“别”之后 (随笔)

编辑推荐 【流年】虞姬被“别”之后 (随笔) ——乱说“霸王别姬”


作者:风雨 秀才,1454.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547发表时间:2018-11-02 18:48:12

【流年】虞姬被“别”之后 (随笔) 两千多年前楚汉相争的烽烟早已散尽,累累白骨也已化为春泥,漫漫血水浸沃的大地一片祥和。不管戏曲、电视、电影怎么演绎,时人看楚汉相争,都只是在看一出“戏”。奇怪的是,看“戏”者往往会丢掉“戏”的间架结构、起承转合,而倾心于“戏”中的一首插曲。这首插曲如一朵妖冶的花,开在被战火烧得梢叶全无、只有枯枝的楚汉相争这棵大树上,鲜艳,明丽,孤绝,夺人耳目,摄人魂魄,开了千载百世,开出一个完全自我、无法备注的名字: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源自司马迁的《史记》。《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馀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如果这段文字是真实的历史,我们从这段文字里可以知道:一、项羽在垓下被围时,帐中有位“名虞”的“美人”,项羽很喜欢她,“常幸从”。二、这位美人在项羽心中的地位很重要,至少与他“名骓”的“骏马”可相提并论,项羽诗中有“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为证。三、这位美人,善歌,项羽“歌数阕”,“美人和之”。“和”的什么,司马迁没记载,但内容应该令人伤感,不然项羽不会“泣数行下”,项羽“左右”也不会“皆泣”。四、项羽“直夜溃围南出”时,“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馀人”,队伍里应该没有他钟爱的“美人”。五、项羽帐下“名虞”的“美人”结局如何,不得而知。
   历史的面目总是这样,模糊得令人心有不甘。项羽被后世视为“英雄”,李清照对其有“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赞语。科学废、新学兴时有则笑话:考历史人物简释,列项羽、拿破仑,有位旧学人物答曰:“项羽有举鼎泰山之力,岂可拿破仑哉?”可见,项羽的英雄地位世所共知。英雄自是英雄,但与英雄相伴的“美人”,却模糊而没有明确的结局,怎么行?
   历史空缺的地方,是想象最好的生发地。在历史里想象,是人们乐此不疲的专利。于是,“名虞”的“美人”有了恰当的称谓:虞姬。于是,“美人和之”有了具体的内容:“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于是,最重要的是,虞姬有了一个令人(特别是男人)觉得再应该也不为过的结局:舞剑和歌,歌罢自刎。
   男人和由男人主导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宋代“理学”兴起之后的传统文化),总是将女人打扮成男人的附庸,总想让柔弱的女子为男人殉情,总要在自我催眠里完成“大男人”的形象雕凿。于是,男人可以花天酒地,寻花问柳,三妻四妾;而女子,却只能谨守门户,相夫教子,从一而终。在这样的文化氛围里,虞姬只能死,而且还要死得不影响英雄的形象,还要死得符合男人的想象。
   连曹雪芹也不能脱俗。在《红楼梦》第六十四回《幽淑女悲题五美吟、浪荡子情遗九龙珮》里,曹雪芹借林黛玉之手写下《五美吟》,赞美他欣赏的五位女子,其中有《虞姬》一首,诗曰:“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饮剑”,还是“饮剑”。连曹雪芹也要虞姬“饮剑”自刎,虞姬怎能不“饮剑”?
   我却不这样想。我觉得项羽帐下“名虞”的“美人”并没“饮剑”。
   项羽死得英雄,也死得有计划、有安排。虞姬、乌骓马是项羽最为钟爱的,参考项羽对乌骓马的处置,或可以窥虞姬命运一二。项羽到达乌江边,“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连马都舍不得让它死,何况是活生生的自己钟爱的女人呢?项羽并不一定就有后世男人要求自己钟爱的女人为自己殉情的念头,甚至自己得不到就毁灭掉也不让别人得到的卑劣心态。
   再看项羽对自己生命的安排,或也能说明问题。项羽在乌江边反复冲杀,最后,“身亦被十馀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项羽依然能将自己的“头”安排给“故人”。在垓下时,虽四面楚歌,亦非绝无出路。既然,他能带领“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馀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直至“平明”,汉军才“觉之”。他难道就不可以安排“几骑”,带领虞姬悄悄逃出汉军的包围圏吗?
   项羽是相信天命的人。在乌江边,项羽曾对乌江亭长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司马迁在《项羽本纪》文尾的“太史公曰”里也说:项羽“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退一万步讲,垓下之围如铁桶,项羽无法安排虞姬逃出,他难道不会让虞姬留在帐中,听天由命吗?
   再说虞姬。虞姬所处的楚汉相争时代,儒学还是被秦火焚灭的学说,大不了只是民间“百家”之一种,没有汉武“独尊”的高高在上,更没有宋代经过陆程朱张等“理”化后的教条僵化,对女子也没有那么多无人道、人性的严厉苛求。虞姬面对项羽的失败处境,自然痛心不已,或许会生出“昨日之日不可留,今日之日多烦忧”的感慨,但并不一定就会坚决地“饮剑”自刎。
   虞姬被“别”之后,命运之神对她的安排可能有以下几种:一是死于乱军,此可能性最大。二是被汉军掳获,成了某一将士的妻子。三是与某一楚军将士一起消然逃出,隐姓埋名,终老荒野。只是,这些命运都不是人们(特别是男人)所喜闻乐见的。于是,在历史与传说的混合里,霸王别姬,必然要在项羽的中军帐里“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

共 231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历史空缺的地方,是想象最好的生发地。”看到这句,编者同感。好多野史就是在历史空缺的地方被人们传唱至今的。这篇随笔的作者看似在乱说“霸王别姬”这个故事,实则有过细心的研读史料史记。史记中没有给出虞姬的下落,但不等于就没有下落。如作者笔下推测的几种,未尝不可。但人们传唱的“霸王别姬”之所以流传至今,无非是多了几分英雄的荡气回肠,衬托出了项羽的男儿气慨:有情有爱有血性。战乱年代的爱情,理性大于感性,如作者所说,如项羽这样集理性与感性一体的人,怎么会舍得让一个心爱的女人死在自己眼前。其实编者在看过“霸王别姬”后,也有过遗憾,也有过怨恨,今日看过作者的随笔,释怀了。由此也看出,作者是一个善思之人,在细节里提出疑问,然后作出推断,是为文者必备的要件。佳作,流年欣赏并推荐阅读。【编辑:临风听雪】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临风听雪        2018-11-02 18:49:30
  拜读老师佳作,感谢赐稿流年,期待更加精彩分享,祝创作愉快!
雪,本是人间清冷客
2 楼        文友:铁禾        2018-11-03 19:09:17
  历史空缺的地方,是想象最好的生发地。深以为然。
   好文笔,受益。
铁禾
3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18-11-06 10:44:10
  历史空缺的地方,是想象最好的生发地。
   霸王别姬的荡气回肠中,有项羽的血性与爱,也有虞姬的爱与刚烈。
   然,我更乐于想象着,项羽突围之前,将爱妾虞姬,安排的妥妥的,甚至虞姬也有了身孕,在某个桃园,与项羽的血脉相依为命,乐活一生。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