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祝福祖国】足迹(散文) ——税务生涯
1979年4月18日,我骑着自行车到三原县税务局大程税务所报到,参加税务工作。身份为助征员(临时工)。这是参加路线教育宣传队后,又一个新的开始。
走进大程镇街道,问过税务所地址,按着指示方向找去,走过一段距离后,没找到,再一问,“你已经走过了!”返回才找到了税务所。
一条南北走向大街上,一座和农户住宅排列一起,几乎一模一样,无法区分哪是农户,哪是国家机关。税务所坐东向西、前面三间土木结构建国前建造的二层小楼,大门是两开木头门,楼房是木头楼板的;中间是三间厢房坐南面北,两间作宿舍,一间为灶房,大概是五、六十年代建造;后边是两间新盖的土木结构鞍间房;最后边是厕所和空院。这就是我到税务系统工作的第一个基层单位。这就是我见到的第一个税务所、这就是我将要长期生活工作的地方。
上班后税务所共5名同志。一名所长,四十多岁复员军人;一名副所长,也四十多岁,长期被县上抽调下乡驻队,年龄略小于所长;一名会计,45岁;一名专管员,三十多岁,从外地调来税务系统不久。除所长文化程度是初中外,其余均为小学。当然我还算是初中。
踏入税务门
此前,我对税务工作一无所知。担任小队会计时,只知道交公粮就是纳税,至于别的税一概不知。
所长告诉我,有什么业务问题就问会计,他是税务系统的业务尖子。刚到新单位,我急切地想尽快了解、熟悉业务,以便投入到工作中。闻听此言,心想有个老师就好,就怕没处问。
我问会计,需要学习什么文件。会计交给我一本像毛主席语录本一样大小的《工商税文件汇编》:“先看看这个。”没几天我就看完了。又问会计:“还看什么?”,他交给我一本不太厚的《所得税文件汇编》,“再看看这本!”
没几天,我又看完了。再去问他:“还有啥文件?”会计说:“把《工商税文件汇编》中的农村人民公社有关税收规定记熟。”
我每天早上起床打扫卫生后就开始学习、背诵,一个星期后,就把会计要求熟悉的内容全部背诵完毕。又去问会计;“下来还学啥?”会计说:“好好工作!”
到税务所上班第二天,所长领着我和会计骑自行车下乡。我们骑两辆自行车,我驮着会计,一路向西,沿西铜公路行进。走着,会计伸手一指:“金窑大队。”一会又一指:“小王大队”。最后:“这是西张大队,北边是等桥大队,南边是王店大队。”接着在一个队长家聊了会,就返回税务所。这是我的第一次被老同志领着下乡,也是唯一的一次。
次日,会计交给我一些登记在会计用账页上的户名,说:“这是今年春节清理的屠宰税欠税户名单,你以后下乡就去催收!”
到税所不长时间,我就感到税收工作比较单纯。在路线教育工作队时,看报纸比较全面,大政方针,政治经济形势非看不可。而此时就觉得除需要关注经济方面的内容外,其他都与工作联系不紧密,可看可不看。闲余时间多,早上8时吃饭,9时下乡,下午3时吃下午饭,其余时间自由支配。
催缴屠宰税,每天在分管辖区转,上门催缴。数额不多的2元钱反复多次催收,进度十分缓慢。你说再多的道理,女主人一句“没钱,等有钱再说。”使人有火无处发,只能再跑。
也有例外。有年春节刚过,我到一户收税,正逢这家待客,一屋子客人。我对女主人:“请把你家屠宰税交了!”她刚要推诿,她丈夫掏出2元钱,开票吧!像这样顺利收回的现象很少,到底是有钱还是觉悟高,还真说不清。
我管辖的片区还有几个小队有小型砖瓦窑,一个月清理一次就行。也没几笔账,找小队会计查账计算,有钱立即收税,没钱时,反复催缴。再收不回,就到售棉花季节在棉绒厂扣缴。
这年的5月初,县税务就举办了一次业务培训班,参加人员有刚参加工作的助征员、安排工作不久的复转军人,一共十几个人。县局业务股负责人培训授课。因为是入门培训,内容比较简单,一听就会。
夏收后,县局通知,8月份将举行业务考试,要求抓紧学好业务。学习资料是打字机打印的,人手一册。一般的问题我自己都能领会,个别不会的就问会计,会计也是有问必答。但让人感到不满意的是,他总有一种道貌岸然,盛气凌人的样子。
经过几个月的学习、培训,在8月份的业务测验中,我取得较好成绩。
天有不测风云。8月下旬,我患急性风湿热。开始晚上痛得喊出了声,所长听见,领我到医疗站打了一针止疼针才睡着。左肘、右膝疼痛,患病关节肿的不能屈伸。次日在地段医院诊治,不见轻,后到县医院治疗,弄清了病情。吃药、打针、外敷、中药配合,效果不明显。10月份到西安治疗1月,关节消肿,明显见轻。但关节疼痛还不时发生,一直持续多年。
治病期间,我带着业务复习题,抽空就看。11月上班后,又和同志们一起集中复习、讨论,迎接年底的业务考试。
业务考试于12月初进行。考试科目为:工商税、所得税、珠算三门。我成绩总分侥幸获的全县第一。
颁奖仪式于1980年春训会上举行。这时我因焦虑、严重失眠,情绪极度低落。县局通知正在所里看门的我上县领奖,我是怀着惆怅、复杂、压抑的心情去的。
奖金14元。在月工资只有40元的时候来说,数额可不算少。别的同志都非常羡慕,但我却没有一点兴奋与喜悦。
春训会刚一结束,每年一次的牲畜屠宰税集中清理征收工作开始了。每位专管员对自己辖区上一年度屠宰的猪牛羊逐队逐户进行一次彻底清理征收。县局随后抽查验收。
因为有驻队工作3年的经验,同群众打交道,是我熟悉的工作。但各队总有一些困难户或难缠户,杀一头猪2元的屠宰税跑多次收磨破嘴皮也不上来。
税务所开会汇报征收情况,我是实事求是,共清理多少户,收回多少钱,下欠多少。不会夸大成绩、隐瞒问题与错误。而有的同志,每次汇报都是清理数和收回数一致,没欠税。大家心知肚明、但没人愿意挑明揭穿。
领导却认为我的工作力度不够,欠税下降慢。这一问题一直困惑多年。我就寻思,人家面对的情况和我一样,不可能没欠税。只有一种可能,没如实汇报。如果难征收就放弃,必然会使这种现象会像瘟疫一样扩散蔓延,影响国家财政收入,损坏税收环境。
时间久了也就慢慢想明白了:人的思想认识与处事方式是有差别的。这种差别将会长期存在。而以我微薄之力难以改变,但我会永远坚持初衷,不改本色。
每个人干的工作是一样的,但因人的身不一样而待遇不一样。临时工与正式工待遇有明显区别,不仅在工资收入方面。如临时工看病不予报销、县上开会或春节放假期间看门值班毫无例外都是临时工、年终先进评比,总是比人低一等,对此我有着深切体会。在自己担任领导以后,对本单位临时工从不另眼看待,坚持一视同仁。
1982年,有消息说,临时工有转正机会。我听到这一消息,从内心感到欢欣鼓舞,但也不无担心忧虑。喜的是有一次转正机会、忧的是万一自己转正不了。我在上边即无关系,又不会求拜、巴结逢迎。
6月份全县将举行一次业务考试,作为对正式工的业务测验和临时工的转正考试。
县局下发复习题100道,我夜以继日,奋发苦读,以最短时间全部背诵完毕。每天我和一起工作的同志在下乡的路上,边走边互相提问,回答不上来时,就停下车子看复习题,下了很大功夫。谁知临近考试县局却通知,复习题从100道减少到80道。因为出题时有些内容已经过时(或废止)。害得我多背了20道题。
考试全县分为大灌区片、原区及小灌区片两个考场同时举行。我所在的片区考场在西阳税务所。
6月23日一大早,我就赶到西阳所。开考后,试题一下发,都是平日背熟的内容,有的题就连标点符号都记得一点不差。我不假思索飞快答题,第一名交卷。当第二名同志出考场时,我看了下表,比我整整晚57分钟。考试没结束,我的分数就出来了:99分。好像说有一别字。
到了八月份,我们这些临时工基本都转为正式干部。结束了尴尬的临时工生涯。
作为临时工的几年间,我先后带过6位新同志。(所长指派)带他们熟悉片区情况,学习税收的基本知识,以顺利进入工作状态。
至此,我也通过几年的学习、工作,锻炼成为能适应日常税收征管需要的较为全面的税务干部。
坚持不懈地学习
1982年8、9月份,我参加了县局举行的“集体工业会计与查账实务培训班。”这是工作以来参加的唯一一次较长时间的培训。共有14人参加培训。师资由县局2名同志担任。
在我看来,脱产培训是件非常轻松的事,单纯、轻松、愉快、无工作压力,又可学到新的知识。(在我看是如此)老师讲的内容一听就会,有的不听也会。当然与自己平时爱学习不无关系。
有时老师正讲着课,我又急着问后边内容,常惹得老师不高兴,专门为此强调了几次。
期间,我常常发生失眠。一旦晚上失眠白天久牙疼,反射得头疼。为不影响学习,在牙疼引起头痛时,偶尔发现用手压住太阳穴,就能阻断痛感神经,对减少头痛有一定效果。
学习班我采取上课集中精力听讲,保证当堂弄懂所学内容,下课一般不学习的做法,效果非常好。每次测验和结业考试成绩都在前列。有位刚工作的小同志问我:“怎么老师讲的你一听就会?”我回答:“关键平是要注重学习,知识积累多了,理解能力就强了。”
学习班一结束,没回所上,又被抽调参加税收检查。把刚学到的知识及时用到工作实践,机会难得。巩固了书本知识,并开始实践会计知识在税收工作中的应用。
检查带队者就是培训班老师,交流很方便。我们4人一组,检查了3个税务所管户。检查对象有企业,也有个体户,分工时老让我检查企业。其中原因与我的珠算功底好有很大关系。
通过几个月的学习检查,让我认识到:税务工作绝不是我刚来时认识的简单和容易,真正做一名合格的税务干部,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胜任的。就像2005年我对一位即将调到税务系统的同志讲的:即便是大学毕业,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税干,十年工龄也不敢说,什么都能干!
回到单位后,利用要求企业建账建制机会,主动帮助纳税企业建账,即帮纳税户学习会计知识,又能使自己所学会计知识得以巩固。这样虽然占用自己不少业余时间,但对自己也有利呀,提高了知识技能,何乐而不为!
1987年9月上旬,县局组织业务竞赛,每单位抽3人为一组参加。我单位由我带领参赛。临上场时,有位同志缺乏信心,不敢上场。我表示:“没关系,你真不上,只能我们2人参加了!”他一看,我主意坚定。只好随我上场。
主持人亮出题目,我不假思索,回答非常流利的,引来一阵阵掌声。竞赛结果,我们组取得第一名。奖品是每人一件带风扇台灯、一本《简明社会科学词典》、一本影集。我的第一本影集就是这样取得的。
前边初赛阶段分为两大组进行的,当第一大组进行时,第二大组参赛人员还可作为观众,回答参赛者未能回答的问题。在这一阶段,我抢答了3个问题,获得3件纪念品。
赛后,同志们纷纷议论,我肯定突击复习好长时间,要不怎能如此熟练答题。其实我只是平时注重学习,这次竞赛我本来就没当回事,也谈不到“突击复习”。再则突击复习不一定效果好。
1987年起,我先后参加了职称考试与中专自学考试。上级规定评定中级以上职称,必须通过4门大学课程考试。考试课程分别为:政治经济学、会计原理、国家税收、会计(工业会计与商业会计任选一门)。在同一时期,又举办中等专业文凭自学考试。必选考课六门,每人都须过关。
教材下发后,白天工作,晚上看书学习。熄灯躺下后,长期失眠使人久久不能入睡。就背诵名词解释。背不下去时,又开灯看书,直到背过。
考试于这年10月下旬在咸阳国棉一厂子校举行。考试科目为:政治经济学和会计原理。考完试返回旅店的路上,我问一位同志,政治经济学题,“试述生产关系的性质与生产力性质的关系是怎么答的?”他胸有成竹,侃侃而谈,说的我一时没了信心。不长时间成绩公布,全县参考的7、8十人,只有我和另一名同志两科及格,还有为数不多的同志及格1科。
12月下旬,剩下的2个课目在咸阳市铁建院举行。通知说前2门未及格者可以继续报考。结果只有我们2人参加考试,其余人员均放弃考试。
我报考国家税收与工业会计。另一名同志会计科目报考商业会计,结果我们二人均成绩合格。为了为备考,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各种辛苦只有自己知道。后来上级又发文件明确:行政干部不实行技术职称。职称不评了,但试没白考,功夫没白下,自己学到了知识、开阔了视野。这就是收获。
文凭考试,每年两次,分别于4月和10月下旬举行。我的选考课目为:政治经济学、会计原理、工业会计、商业会计、纳税检查、国家税收。其中政治经济学考了2次,该科目大专教材一次通过,而中专教材竟然考了2次。这是因为中级教材内容多了关于地租部分的内容。原以为大专都通过了,就未复习,只得再考了一次才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