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祝福祖国】也说生死(散文)
这段时间国外死了一个人,听说小有名气,而且此人还比较特殊,是一位中国生的美国人,死的年龄五十岁整,因癌症而死,因此国人这段都很忙,除过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之外,都在忙于感叹生命的脆弱,有人在为之痛哭流涕,有人在感叹万千。
正当国人们为一个中国出外国养的人在感叹万千、乐此不疲之际,中国著名的的武侠小说之王金庸先生也去了,于是乎东山日头西山雨,大有风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凌晨早读,友人微信圈有这么一段话入眼,原文转载分享:“2016年2月12日,闫肃逝世,享年85岁,老空军终于脱下了军装。2016年5月25日,杨绛逝世,享年105岁,“我们仨”终于走完了一生。2017年12月14日,余光中逝世,享年89岁,一辈子的乡愁终于还是没能回到故乡。2018年3月14日,霍金病逝,享年76岁,年少时最亮的那颗启明星终于还是失去了光辉。2018年3月18日,李敖病逝,享年83岁,一生都在战斗的人终于也拿不动笔了。2018年7月11日,计春华病逝,享年57岁,回忆中的无眉恶人终于也倒在了尘土当中。2018年9月11日,单田芳病逝,享年84岁,嬉笑怒骂的说书人终于也成了古今一事。2018年9月28日,师胜杰逝世,享年66岁,带给我们无数欢笑的人终于也离我们而去。2018年10月25日,李咏病逝,享年50岁,那颗金蛋终于再无法砸开。2018年10月30日,金庸逝世,享年94岁,刀光剑影恩怨情仇终于成了酒中一笑。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转自知友观同学,一个时代真的要结束了吗?”
从此文不难看出,友人也是转此别人,拜读结束我也打油诗一首全文如下:七律《生死有感》一首,偌大世间众万千,死生别分命由天。茂林碧海孺儿去,幽径苍穹圣子仙。陌路存亡同客寄,风尘生死尽人怜。静涵默守开心过,凡事依莲应自然。
这篇文字发出,估计有人读到此文会很震惊,会说我冷血无情,会说我没有人性,或许还会有人问我,你为什么这样说人?我当然有我的道理。
纵览上边死亡名单,这些人有学者、有军人、有艺人、诗人、作家等等,良莠不齐,身份不一,国籍也不一,有值得学习的,也有不喜欢的。但是纵观全部,说句老实话,他们的生与死,吉人自有天相,生命应归自然,顺理成章的事,我觉得没有啥好感叹的。
首先,这些人我虽然都知道,但是我并一个都不认识,他们的死与活和我没有一毛钱的关系。因为我没有亲情,我也感觉不到有多么伤心。所以他们的死我一点不感兴趣。
其次我要说的是,我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从我五六岁有了记忆,从我人生第一次知道,人生下来活在世上,有了活就要死这件事情,我对生死的看法,已经觉得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我没有必要惧怕生死,因为我的母亲,就是我睁大眼睛看着离去的,在我的心目中,母亲的死我都能接受,更何况任何人的死,我有什么接受不了的,死就死了呗,人都不想死,想出生的人,人家也不愿意啊!
中国据说现在有十四亿人口,天天有生有死,我不可能为他们的生死搭上我的卿卿性命,因为我没有必要,宇宙之间生死进化不过一种正常的规律,先人们已经早有研究和结论,我们为何还要为此去郁闷呢?
我要说的是一个人对于生活的态度必须认真仔细。还是我老生常谈的那八个字:“自立,自强,自信,自爱。”对于自己仅有的时间,认真仔细安排,要保持一颗平静安详的心态。认真过好自个的日子,努力生活,努力工作,做好自己应该做的每一件事情。踏踏实实,认认真真,不要过于的躁动,保持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这才是人生有限的时间内正确的人生观。
还有一个最大原因就是,我觉得在我眼里,这些人的生死,其实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他们生死的重要性对于我来说,甚至还比不上我的一位同村的乡邻的死,让我觉得更伤心。因为见人生死的事情也不少了,我该流的眼泪也流的差不多了,因此,他们的死确实我没有任何感觉。
我就记得中国伟人毛泽东1943年在张思德追悼会上,采用中国古代文艺学家司马迁说过的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还说“为人民的利益而死,鞠躬尽瘁而死,自然是重于泰山;而在其位不谋其政,或者为官一任,祸害一方,这种人的死自然是轻于鸿毛。”
所以说,一切顺应自然,生死由命,保持心态平静,过好当下每一天,做好自己眼前手头需要做的每一件事情,就是自己对于生命最好的诠释。
2018年11月4日哈密工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