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天涯诗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天涯】柳沟河散记(散文)

精品 【天涯】柳沟河散记(散文)


作者:明山秀水 秀才,2498.8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250发表时间:2018-11-04 14:12:40

【天涯】柳沟河散记(散文)
   柳沟河是故乡的一条河,从她的发源地到汇入大河的交汇点,总共十多里。柳沟河不是长在荷塘里的清荷,所以做不到不蔓不枝、亭亭净植,从卫星图上看,她的形状更像树木的根须,在走向不同的小山沟沟里顽强延伸。
   没有谁知道柳沟河的实际年龄。河水流经的两岸,被岁月掩去了最初容颜的土窑或石砌窑洞们,已经无力诉说当年的人声鼎沸,鸡欢狗叫。坡坡岗岗,山凹岭垴,随处可见轮廓分明长满杂草或小灌木丛的废弃耕地,它们早就失去生长高粱小麦玉米豆的机会。漫想当年,那些在太阳下甩着汗珠喘着粗气喊着号子的庄稼汉们,将一块块少楞没角的石头砌成坚固耐用的地堎时,不仅仅为了防止耕地被雨水冲坏,还为了给儿孙留下千年祖业,他们万没想过,倾注了心血与美好愿望的耕地会有荒废的一天。繁华不提当年,心疼无声。
   柳沟河的源头稳坐着后柳沟和前柳沟两个村庄,一条河沿用了它们的名字,它们便长腿了,能串世界了。某天,在世界的某地,两个口音相同的陌生人相遇了,甲问乙:“你老家哪里?”乙答:“柳沟河。听口音你也是柳沟河的?”甲不回答,却忽地扔下手里东西,猛然伸出两条胳膊抓住乙的双肩,万千兴奋地喊:“咱都是柳沟河的!咱是自家人!”热泪伴着笑语,好似亲人重逢,感人画面落入路人眼里,路人悄声骂:“一惊一乍的,两个神经病!”忙走路却闲管事,路人你懂啥?你懂得“本是同根生”的那份亲与那份情吗?
   在前柳沟村边西南方向,有一个伸进密林深处的山沟叫“碾沟”。得这么个名字,大概这里出产大石,曾供古人凿制碾米碾面的大碾盘。不管“望名生义”对不对,有一点可以肯定:解放战争年代,我军曾在碾沟秘密建了兵工厂,专生产弹药之类。像木炭和硫磺这些弹药原料,制作前必须粉碎成粉末,当年,当地的青壮男人被发动到碾沟服役,每天分派的任务就是推碾子磨木炭和硫磺之类——由此可见,碾沟有碾,名不虚传。
   碾沟兵工厂制造好的弹药地雷之类,被送往沟外的后柳沟村,存放在村后闲置的土窑里。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柳沟村的小孩子们发现了土窑里遗留的地雷,就想着法儿玩引爆地雷的游戏。他们找来像芦苇一样的尖根草,先将尖根草关节捅透,再将地雷里倒出的黑药粉一点一点装入尖根草体内当“导火线”,一根足够长度的“导火线”由数根装满黑药粉的尖根草串在一起。开始游戏了,较大的孩子用火材棒点燃“导火线”的一端,边跑边喊较小的孩子们:“快跑啊,地雷要炸你屁股啦!”话音不落,身后一声巨响,崩得尘土飞扬,半个天空都没了光明。小孩子们“初生牛犊不怕炸”,回家后可就倒霉了,当娘的拽住小手先打脑袋后打屁,打得不解恨,顺手掂起扫炕笤帚或鸡毛掸子再往脊背上胡乱打一阵,末了还得逼着抽泣的孩子承诺:再也不点地雷了。不管是碾沟,还是后柳沟村,它们一起为红色岁月增添过绚丽,它们是光荣的,在这里生活过的人们同样是光荣的。
   后柳沟村东几十步处有一条沟,沟底有溪流,是从当今大名鼎鼎的小说家葛水平笔下的山神凹流出来的。溯沟而上,有个村庄叫蒲沟村。上世纪三十年代末期,由朱德、彭德怀、刘伯承、徐向前、左权、徐海东等将领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集团军,东渡黄河来到太行山区,建立了晋东南抗日根据地。为了宣传我党的抗日方针政策、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动员全民族奋起抗战,几位将领决定成立“黄河日报社”,同时出版《黄河日报》。也为了躲开敌人的不断破坏,日报社经常更换地方。蒲沟村现存的比较完整的一个院落里,据村人讲,当年的黄河日报社曾在主房楼上停留过,前些年,村民们曾在楼上发现大量铅字字模。
   十多年前,当地政府收集《黄河日报》的资料来到铺沟村,在知情者的带路下,撬开了停放在某土窑的一口黑棺材,从棺材里取走了一厚沓发黄的原版《黄河日报》。棺材主人生前大概是位编辑,据目击者称,棺材里还留着一个竹制笔筒。但愿将来的某天,好事人能为棺材的主人竖起石碑,一则纪念他与《黄河日报》的生死相依,再则,为蒲沟村的红色记忆做个标记。当然话又说回来了,不管将来有没有好事之人,蒲沟村都会记得黄河日报社和《黄河日报》。
   蒲沟村背后有条山沟,山沟里有座被树丛掩映的庄子叫陈家沟。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发生过一个有趣故事:地名灭掉了马姓人。陈家沟原本的名字叫陈久沟,什么来历,没有传说。庄上住着三姓人:田,豆,马。三姓人和睦相处,倒也相安无事,可日子久了,田姓人和豆姓人就发现不大对劲儿:人家马姓人越过越红火,田姓人和豆姓人则越过越艰难,一样的春夏秋冬却是不一样的春花秋实。这两姓人便开始琢磨问题出在哪。琢磨来琢磨去,他们手拍大腿明白啦——田长豆,豆养田,互依共存越千年。可惜沟里有匹马,啃伤豆秧踩坏田!
   境域范围内的人名或地名暗藏着相生相克之命理,这是一种肉眼无法看到、人体无法抗拒的能量,一旦“相克”,须及时“破”掉,否则后果很严重。举一个例子说吧,《三国演义》里有个号称“凤雏先生”的人物叫庞统,乃刘备帐下一谋士,与诸葛亮齐名。一日,庞统率部行军,行至某处,山狭树深,心下甚疑,勒马问话:“此处是何地?”部下回答:“此处地名落凤坡。”庞统大惊:“凤雏遇此落凤坡,吾命休矣!”遂下令疾退。这时,只听得山坡前一声炮响,箭如飞蝗,三十六岁的庞统腹背受敌,竟死于乱箭之下。
   田姓人和豆姓人想到前车庞统,只觉得背后生风,凉气嗖嗖。怎么办?既然姓氏有妨克,何不从地名上找个“破法”?主意拿定,两姓人家行动起来。在陈家沟通往沟外的路线上,左边的沟野地块是田姓人的,田姓人给地块取了个“蛇凹沟”的名字;右边坡梁上的地块是豆姓人的,豆姓人给取了个名字叫“狼凹背”。不是说马姓人是“马匹”嘛?那好,你敢进田姓人家的地盘,毒蛇毒死你;你敢进豆姓人家的地盘,恶狼吃了你;想平安无事,你最好顺着沟底走人,离开陈家沟,否则,沟里没有放马处,迟早困死你!日子过得久远,马姓人家在无影无形的绝命气场中最终走到了关门闭户。从那开始,陈家沟就成了“田”“豆”两个姓氏的天下,一直延续到今天。这里需要插一句:不知何年何月起,陈家沟豆姓人将姓氏写成了“窦”字,但也有仍写成“豆”字的。喜欢访古的人们,不妨去陈家沟走走看看,那里“土地平旷,房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相通,鸡犬相闻”,好似一处桃花源呢。
   出了前柳沟村,拐一个不算大的弯就是木兰底村了。这木兰底村要说平常也真是平常,房子跟别的村庄一样,土木结构,上下两层,人字形瓦顶,冬天不怕风雪,夏天不怕雨雷;村里人口稀疏,年轻的一代都进了城市,上了年纪且难舍家园的老人留守着断壁残垣的村庄。说它不平常呢,也确实有些来头——据老人们口口相传,当年的花木兰替父从军曾在这里歇脚,为了纪念,村庄的名字成了“木兰殿”。当地口语里“殿”和“底”发音差不多,历经千余年岁月演变,便成了现在的“木兰底”。木兰底村东北向二里地的地方,有个“马圈村“,传说花木兰及其部下曾在村里圈马,村子因此得名。
   话至此处,定有人愤愤:“传说传说!尽是捕风捉影胡扯!”先别骂风,有个词语还叫“无风不起浪”呢,如果没那样的历史事件,淳朴的人们会将故事从一千多年前传说到现在?况且,《木兰诗》里有这样的句子:“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由此可见,花木兰的故乡距离山西境内的黄河不远,那么,我们来做个大胆推想:花木兰离开家乡,头一天走到现在的山西芮城县(黄河在历史上曾几番变道,这里不细究。而今流经芮城县,距柳沟河大概百十里地),第二天继续翻山越岭,朝北京燕山方向进军。行至柳沟河时,天正晌午,花木兰下令,将战马圈在马圈村添加草料,士兵们在木兰底村起灶造厨野炊。
   午饭后花木兰领兵继续行军,行至黑山头时天黑了,只得安营扎寨先住下。木兰底村往西翻过几架山有个黑脑岭,新中国建国初期,国家勘探队曾在那里探出铝、媒等矿藏,矿藏埋得太深,至今未曾开采。在当地口语里,“黑脑岭”与“黑山头”一个意思,那么,《木兰诗》里的“黑山头”应是如今的“黑脑岭”咯。从黑脑岭望北京燕山,千里相隔,显然看不到也听不到什么,那么”燕山胡骑鸣啾啾“又该怎么理解呢?这里先做两种推想:
   首先,花木兰第一次远离家乡,满心想着家里的爹娘难以入睡,加之报国心切,恨那胡虏进犯,恍惚间,好似听到胡虏战马肆无忌惮的嘶鸣声,这是情理中的事情。
   其次,黑垴岭不远处有个山庄如今叫“燕家掌”,千百年前,这燕家掌紧挨的山岭或许叫作“燕山”,这燕山或许出产一种名为“胡骑”的战马。此处,不须将“胡骑”理解为“胡虏胯下之马”,一如现代人不须将“藏獒”理解为“唯西藏出产的犬”那样。其实,“啾啾”这个象声词常指小虫小鸟发出的声音,《木兰诗》里解释为马叫声,显然很牵强,如果理解为燕家掌一种叫“胡骑”的鸟在不厌其烦地叫,也说得过去。夜深人静,山鸟啾啾不休,鸟声扰得花木兰心绪万千,辗转发侧……推断离不开传说,总之,木兰底村与花木兰替父从军在历史上一定有其重合处,感兴趣的人们不妨前往考察论证。
   再来说马圈村。马圈村曾有个“狂气”汉子做了一件狂气的事情,人们至今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柳沟河一带遇到了多年不见的大旱天。按老人们传下来的规矩,柳沟河人们开始“求雨”。整个过程是这样的:各生产小队派出巧手妇女蒸“三牲”——面羊,面牛,面猪;派出青壮男人们去马圈村后边的圪叉河罗锅瓮舀水,必须将水瓮里的水全部舀出来;三牲蒸好后,便由专人端去罗锅瓮上供。供谁?供罗锅瓮里的老鳖精呗。那谁又问了:这又说的是哪里胡话嘛?!莫急,细细听来——柳沟河流到马圈村西部的时候,陈家沟流出的小河从左侧汇进来,一条河长出了枝杈,当地人就称这交汇处为“圪叉河”。圪叉河上游几十步远有个罗锅瓮。当地人习惯用一种口小肚大地儿圆的铁锅做饭,管它叫“罗锅”。罗锅瓮是个形似罗锅的大水瓮,传说瓮底有三股泉眼,像罗锅底部的三只脚那样分布着,常年不断地向上涌水。
   老人们说,罗锅瓮里住着老鳖精,天旱的时候,只要把瓮里的水全部舀净了,老鳖精受不得没水喝的苦,会立马使出神功呼风唤雨,这样一来,地上的旱情就有救了。这个求雨办法沿用了多少代,谁也不知道,反正在这一年失灵了:供了三牲,舀净了瓮里的水,没有谁看见瓮底有啥老鳖精,倒是那天上的红太阳强光四射,让人们满眼仁里耷拉着奄奄一息的庄稼。马圈村那位狂气汉子受不了老鳖精这口鳖气,他一路骂娘骂到罗锅瓮跟前,见四处没人,褪下裤子,蹲在瓮沿上就“冷水锅煮饺子”拉了一泡屎。他说:“该死的鳖精你不识抬举!上了三牲供你不肯下雨,我今天给你上一桌米田共,看你知不知个香臭!”
   这“米田共”有个来历。出了名的端氏镇贾圪洞贾府有个九姑娘,长得粗笨,略显不俊,门当户对的小伙子都不想和她结亲,到了婚配年龄只好下嫁给柳沟河北边数里外的十里村富户家。洞房花烛夜,九姑娘轻蔑地问新郎官:“你生在有办法家(指有钱家),都吃过些甚(什么)好吃的?”新郎官不假思索地回答:“甚都吃过。”九姑娘撇撇嘴:“吃过米田共没?”答“吃过”。九姑娘柳眉倒立,三寸金莲照着新郎官“嗡噔”便踢了过去,毫无防备的新郎官没弄清咋回事儿,“扑得隆通”就摔地上了。新郎官心里有气又觉得惹不起九姑娘,起身跑去爹娘面前告状,前因后果告了个端端底底。他爹说:“石碣种啊,米田共摞在一起是大粪,吃屎长的你啊?还不回去给九姑娘赔情!”“石碣种”是当地人一句口头骂话,指傻;“米田共”仨字摞一起,正是繁体字里粪便的“粪”字。从此,当地人对那些口若悬河大言不惭的人便有了一句问话:“你吃过米田共么?”
   狂气汉子才不管此“共”非彼“供”,反正发“供”的音就成。他给老鳖精上完“供”,怒气消了一多半,心想回家吧,别在太阳底下晒蔫。他刚走出圪叉河没几步,就感觉背后有大风跟来,他赶紧手搭凉棚环望了天空一遍,只见一朵黑云从山背后游上来,像只黑老鳖。他骂那黑云:“日你娘,红花大尔楼(当地口语,指太阳),指望你还能圪滴一滴雨?”黑云好似听懂了他的骂话,不服气地迅速扩大,不一会儿就把太阳赶跑了。风开始狂嚣,卷起砂石敲向地里庄稼,敲向山前岭后,不知来向的闷雷和大雨点也开始发飙。狂气汉子暗道一声“不好!老鳖精发怒了!”,随即用手做挡头,遮住半个头脸往家里跑去。
   说时迟那时快,拳头大的冰雹从天上砸下来,砸得狂气汉子没地儿躲没地儿藏,好不狼狈。圪叉河到家不足五百步,他好不容易跑回家,摸摸头上背上,包子疙疙瘩瘩一个挨一个。天晴后,柳沟河的人们一对比才知道,一道沟落雨的村庄里,唯有马圈村比其他村特殊:大雨加冰雹,原来旱得要死的庄稼,经了这场罕见冰雹后更不好活命了,马圈人骂狂气汉子不该跟老鳖精发狂。嘻!凡人不被逼到极点,哪有勇气去跟那些妖精鬼怪发狂?狂气汉子有血性,狂得正好呢!

共 8370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条小河,流走了光阴,流远了岁月,留下或正在留下一些动人的故事,等待喜欢写故事的人去收集整理、去传说广远。而作者就是这样乐于为柳沟河树碑立传的人之一。文章通过对十里柳沟河的叙述整理,通过历史的,故事的,以及人文风景的采集,把许多场景通过描述展示在读者面前,就像是一位老故事家在给后人讲述,如木兰底村、马圈村、燕家掌、石佛沟等,藏满了许多鲜活的故事?柳沟河从远古而来,哺育了世世代代沿河而居的所有生命。这些故事牵着柳沟河的情丝,使得文章的主题渐渐丰满起来。这样的写作方法值得点赞。文章语言朴实,抒写得体,有血有肉。多个故事、多个描述串起了柳沟河的整个故事,形象生动的柳沟河的故事像柳沟河的水在欢快地流动起来,去传说广远。文章读来受益匪浅。感谢秀水带来歌呤家乡的美文。欣赏学习了。【编辑:馨语馨愿】【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81104001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8-11-04 15:57:31
  柳沟河,一条有故事的河。祝编创快乐!
热爱文学的人永远年轻,热爱文学的人永远是奔放的,激情的、灵气的、智慧的、执着的,永远是生活的探索者……
回复1 楼        文友:明山秀水        2018-11-05 15:14:12
  谢谢您一直的鼓励与鞭策!秀水一直在努力中!致敬
2 楼        文友:馨语馨愿        2018-11-04 21:31:34
  厚重多彩的河,融知识与典故于一炉,欣赏问好了!
馨语馨愿
回复2 楼        文友:明山秀水        2018-11-05 15:15:00
  谢谢妹妹支持鼓励!秀水继续努力!握手
3 楼        文友:行人        2018-11-04 23:25:48
  一条写着故事的小河,祝写作愉快!
在自己的世界里寻找文字的影子!
回复3 楼        文友:明山秀水        2018-11-05 15:16:09
  谢谢您支持点赞!秀水继续努力!握手
4 楼        文友:劳英        2018-11-05 15:31:02
  柳沟河留下了许多回忆,许多故事。作者对柳沟河的情深意浓,使读过此文的人都感慨万千。谢谢作者的情深似海。谢谢作者的好文章!
相信自己的努力
回复4 楼        文友:明山秀水        2018-11-06 21:04:26
  谢谢您的留评支持!柳沟河给我太多的怀念,只要习作,总想写她。
5 楼        文友:若花满溪        2018-11-05 22:17:48
  一条普通的河竟蕴育了那么多的故事,秀水老师的文写得真好。
写出若花的文字
回复5 楼        文友:明山秀水        2018-11-06 21:05:40
  谢谢妹妹留评支持!我现在很少习作,也很少来社团走动,迟复莫怪哦。
6 楼        文友:袁梦雪        2018-11-09 13:25:59
  欣赏秀秀姐精彩美文,姐姐的文笔越来越厉害了,一条小河,一部写不完的故事,连绵不绝,乡情悠悠,令人共鸣!问好!冬安!!
回复6 楼        文友:明山秀水        2018-11-09 14:38:40
  谢谢妹妹美评支持!其实,我越来越感到吃力,几乎要停下手中笔。我们一起加油吧!
7 楼        文友:薇梦儿        2018-11-11 09:00:16
  厚重的文字,最喜欢了。
8 楼        文友:山中木屋        2018-11-16 09:54:44
  非常欣赏妹妹的散文,笔下的话语,淳朴自然,乡土味道十足,乡情如那潺潺的溪水在流淌,读来倍感亲切。我也是来自农村,对乡土文学情有独钟,妹妹的文字很接地气,非常的喜欢。问好妹妹,期待你的更对精彩!
认真书写每一篇文章,真诚对待每一位文友,徜徉文字的海洋,感悟文字的魅力
9 楼        文友:太行飞剑        2024-01-30 10:35:39
  每一粒种子都可以茁壮成长,每一寸微光都可以光芒万丈,读了你的作品感觉很有发展前途,祝你在文学道路上勇敢前进,预祝春节愉快,阖家幸福安康
太行飞剑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