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情满高木冲(散文)

编辑推荐 【荷塘】情满高木冲(散文) ——纪念黄公略将军诞辰120周年


作者:王戈 秀才,2932.6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692发表时间:2018-11-04 19:54:05
摘要:大山里走出的将星,过早地陨落了,但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却是永远充满生命力的,让我们在今天的强国强军的进程中,学习和发扬黄公略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慨,早日实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吧!

湖南省湘乡市中沙镇朝阳村的高木冲坐落在属衡山干脉的朝阳大山顶峰,与南岳七十二峰之一的荆紫峰遥相对峙,山势雄奇挺拔,周围数十里,绵亘着大大小小的山峰,如众星捧月。1898年春,被毛泽东用“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的词句高度赞扬的红军杰出将领、著名军事家黄公略就诞生在这里的一幢普普通通的农舍,并度过了他那丰富、有趣的童年和少年时代。
   这是一个迷人的春天,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千里迢迢走在赶往高木冲的路上。
   高木冲深藏在朝阳大山顶端的怀抱里,苍翠之色层层叠叠,把它浓重地涂染,环境极为清静幽深。它左有雪峰顶,傲然挺立,高与天齐。右有老虎山,曲背躬腰,竖尾昂头,像一只随时准备搏击的猛虎。传说这虎原是财神爷赵公明的坐骑,一日随赵公明游到这里,因迷峦山景,便蹲伏下来。“朝阳藏卧虎”,也就成了这里美丽的传说。村民们说,黄公略就是朝阳山跳出的卧虎,他打起仗来赛过猛虎。
   走进高木冲,来到黄公略故居,门楣上悬挂着杨尚昆题写的“黄公略同志故居”匾额,黄公略的半身像屹立在堂屋中央。我们环顾堂屋两侧,墙壁上挂满了江泽民、李鹏、刘华清、迟浩田等人的题词。堂屋侧边三间卧室陈列着黄公略一生中珍贵的历史照片、资料和物品。据中沙镇负责人介绍,这栋土墙青瓦的房子是祖宅,是黄公略祖父建的。
   站在故居前放眼望去,朝阳峰的云海,瑰丽奇幻。夏日雨后或清晨,驻足山头,便可看到云从谷底冉冉升起,先是一丝丝,一绺绺,轻纱船地游移飘忽,渐渐扩展、聚会、上升,像一团团棉絮,一股股浓烟,倏忽间波翻浪涌,充塞天地之间,明净澄清的空间,顿然云腾雾绕,一片朦胧。置身其间,真有飘飘欲仙之感。待到云散日出,面对充满诗情画意的小桥流水,发生在古桥头的故事,会使你平添几分对英雄的敬仰。
   湘乡三月,细雨绵绵,像是一缕缕剪不断的银丝,从早到晚下个不停,整个大地都蒙上了一层乳白色的轻纱。我瞻仰了故居、釆访了故居的守护者黄梅斌。
   这是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也是黄公略的本家侄孙。他谈到自己叱咤风云的祖辈,便打开了话匣子:“黄公略虽然是著名的红军将领,但他青少年时候的一些趣事还是鲜为人知的。”
   他告诉我,黄公略小时候记忆力过人,天资聪慧又勤奋认真,孩童时代的他一直是老师最喜欢的学生,私塾先生总是表扬他。黄公略的出类拔萃不但体现在学习上,连玩的花样也与众不同。以前村里的孩子经常上山捡柴火,孩子们喜欢互相打赌,都是以一捆柴火做“赌资”,黄公略不同,他如果赌赢了,则不要别人的柴火,而是要别人跟着他学习背诵诗文。黄梅斌说:“黄公略知识丰富,深知救国要先唤醒民众,而读书就是醒民的途径之一。”
   少年黄公略同情穷人,好打抱不平。有一次他从集市赶集回家的时候,遇到一个买树的贩子强行索要妇女篮子里的鸡蛋和母鸡,这名妇女哀求道:“我想卖掉这只鸡和这几个蛋换点油盐。”可是树贩子仍然不依不饶。黄公略看不过去,年仅10岁的他上前与树贩子理论,谁知对方不但不认错,还仗着自己身材高大,警告黄公略“小孩子少管闲事”。眼看来硬的斗不过人家,黄公略将计就计,将树贩子骗到桥上,趁对方不注意,黄公略一把将他推到小溪里,然后一溜烟跑了,妇女也趁机脱身离去。黄梅斌说:“后来,树贩子几经周折找到黄公略家里告状,母亲批评黄公略不该鲁莽行事。”黄公略解释说:“恃强凌弱,我就是看不过眼,人家几个鸡蛋是要换油盐钱的,他还仗势强抢,真可恨!”
   少年黄公略的故事,在这里广为流传。村民们说,黄公略自幼即见义勇为,不畏强暴。一天,一税警欺压民女,十三四岁的他上前制止,反遭斥责,便怒不可遏,一掌将税警从桥上推到溪里。其父既喜他富有正义感,又担心他有勇无谋,就要他经常背诵苏轼的《留侯论》。从此,他认识到真正的大勇应该是“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他原名础,字汉魂,因仰慕精通韬略的黄石公,遂改名石,号公略。1916年,年仅17岁的他弃笔从戎,参加“护法湘军”,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一生。
   已是中午12时,雾却越来越大,还夹着点零星小雨,彷佛是对这位英年早逝的将军的一种特有的哀悼。我怀着惜别的心情离开了高木冲,心里像是翻滚着激荡的浪花。我不禁回头默默地注视着那通往高木冲的小路,再见了,我还会再来!

共 172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人物记叙的散记,说的是黄公略的本家侄孙讲述黄公略少时的故事。黄公略少时爱抱打不平,为贫民百姓出气,受到村民们的尊敬。后黄公略弃笔从戎,开始了戎马一生。毛主席用“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的词句赞扬黄公略为红军杰出将领。这篇散文也算一篇深情缅忆革命前辈的文章。作者的文笔不错,文章写得很感人,感情饱满,令人不由沉于其中。感谢作者赐稿荷塘,推荐共赏,拜读大作!【编辑:悍雨啸风】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悍雨啸风        2018-11-04 20:13:49
  很有情感的文章,写得好。
是云,总要飘走的,因为风。
回复1 楼        文友:王戈        2018-11-05 11:55:13
  谢谢你的精心编辑和精彩点评。
2 楼        文友:悍雨啸风        2018-11-04 20:14:19
  问好作者,学习了。
是云,总要飘走的,因为风。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