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那一汪湖水,那一方人(散文)

精品 【流年】那一汪湖水,那一方人(散文)


作者:石语 举人,4553.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689发表时间:2018-11-07 17:29:00
摘要:回到丽江,我们找了一个看起来很干净也很有当地特色的馆子,点了一道名叫“水性杨花”的菜,很可口。那是我对那一方湖泊、那一方人最后的告别。

【流年】那一汪湖水,那一方人(散文)
   我不确定自己所看见的泸沽湖是不是最美的,也不确定我所看见的泸沽湖是不是她最本真的样子。仿佛一位女子,你遇见她的时候,若她碰巧穿了一件碎花连衣裙,你会觉得她清新可爱;若她碰巧挽个高高的发髻,你会觉得她古典温婉;若她碰巧戴了顶米色的小圆帽,你会觉得她俏皮又时尚。但那样的穿戴也许只是她偶一为之,她骨子里也许从来高冷,或者从来闲雅。人有百态,湖也亦然。早晨的湖也许会雾气蒸腾,多些若隐若现的含蓄之美;雨天的湖也许云水苍茫,多些旷古的寂寥与忧伤。我去到泸沽湖的时候,是十月下旬某一天的下午四点多钟,阳光澄澈,天地安详。
   虽说不上是千辛万苦才站到她面前的,可也不远千里走过了山山水水,并经历了一点小小的波折才最终抵达。动车、城际高铁、飞机,我们终于到了丽江,并在那里安营扎寨。按旅行社的安排,耐心等待约定时刻的到来。是日,丽江城还睡意朦胧的时候我们上车出发了。车子一路接人,等到大家都上了车,正值上班高峰时段。车子一步一挪、左冲右突过了古城北门,路仿佛忽然变宽阔了,呼吸似乎也顺畅了许多。小导游酷酷地说:去泸沽湖并不容易。看到了吗?要翻过那两座大山。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过去,山脉连绵,层峦叠嶂,不知所指何处。小导游说我们会在12点时抵达目的地。有了心理预期,要做的便是以时间换空间而已,于是便安心看窗外风景。
   车子忽然停了下来。导游位于车厢前面,视野开阔,说:出交通事故了。并很有经验地说至少要半个小时。半小时是个可以接受的时间,相信所有的游客都会这么想。于是大家或待在车上闭目养神,或下车,到路边活动筋骨。路沿山走,外临深谷。山谷的另一面依然是山,壁立千仞,裸露着红色的泥土。半山腰却挂着几座房子,道路如飘带绕山而下。风景看够了,却依旧不见有通畅的迹象。这一等竟然是三个多小时,泸沽湖仿佛一位调皮的、身在闺房不肯出来的新娘,急得新郎抓耳挠腮。
   终于快到了。车随路转,泸沽湖蓝色的丽影在树的间隙来回闪躲。当她亮丽的姿容终于完整地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时候,身后有低语传来:真好!一切的劳顿都是值得的呀……真蓝啊,分明就是一块巨大深邃的蓝色水晶!湖面上,有几艘猪槽船正朝着湖心的里务比岛划去。船行湖面,在水晶上留下一道道笔直的浅浅划痕。这便是我第一眼看到的泸沽湖:湛蓝、纯净、波澜不兴。想起来时路上导游的话:都带瓶子了吗?可以打一瓶泸沽湖的水,那是可以直接饮用的。这句话足以说明湖水的纯净。以至于当我在船中坐定,听着桨声欸乃,看着船桨拍打出的白色浪花,竟然迟疑着不敢伸手到水里去。
   “可以吗?”手停到水面上方,傻傻地问。
   “当然可以呀。”船夫阿哥笑了。
   “这是什么花呀?”同船游客有人高声询问。看来都是没做过功课的。我也没做过功课,但是我读过流年文友的文章,每一篇都会提到这种美好的花——水性杨花,一种泸沽湖特有的娇美的花。是的,就是那个成语“水性杨花”。我查了一下,她的学名叫“海菜花”、“龙爪菜”。至于为什么有这样一个轻浮的别名,还真不明白。丽江城的餐馆也有写作“水性阳花”的,我以为更符合她的生长习性:据说,这种水生植物只在有阳光的时候花才会露出水面。白色的小花贴着水面飘摇,长长的茎像水蛇在清澈的水下面摆动。有人动手扯花茎,船夫阿哥及时提醒:“要罚款的啊。这可是我们泸沽湖的保护植物。”
   “可是,饭馆里有道菜叫水性杨花呀。”
   “那是人工养植的。”
   我问过度娘,泸沽湖之所以有水性杨花生长,是因为湖水特别温暖纯净。那么,还有和泸沽湖一样的水质可以养植这娇嫩的植物吗?
   除了水性杨花,泸沽湖还有一处很特别的地方,是来自湖底的泉眼。当我们的船行至湖心,船夫喘息着说:“快看,这里就是泸沽湖的泉眼,要打水喝的赶快了!”
   我顾不得疑问,赶忙把半瓶矿泉水倒掉,打了满满一瓶泸沽湖的泉水。仔细看时,那处湖底果然与别处不同,颜色是清淡而干净的黄,仓促之间,依然能明显看出湖水涌动的纹痕。
   “泸沽湖的水难道不是从四周山上流下来的吗?”其实话一出口我便觉得很傻:哪一个湖没有地表水的流入?
   “不是,是泉眼里冒出来的。”船夫阿哥却很肯定。
   这可真是少见。偌大的湖泊,难道就是靠着这样一个泉眼汇聚而成?我抬头远眺,环湖皆山,把这一汪湖水包裹得严严实实。天是浅浅的蓝,似乎天空的蓝色都晕染到这湖里去了。几缕白云在山顶踟蹰,似乎也在流连这沉郁碧透的蓝。后来上网查了一下,泸沽湖共有18条河流注入。我还是信任网络资料的。至于船夫阿哥的话,也许他一直就是那样的认知,或者他只骄傲于这湖的独特而自动忽略了其他的客观存在也未可知。但那日夜不停汩汩涌出的泉水,还是给人一种典型母性特征:像母亲的乳汁,还有母亲的爱。
   “冬天泸沽湖下雪吗?”
   “很少下雪。”
   “跟您说话影响您划船了吧?”我坐在船头,离他最近,又好奇,话难免多些。
   “是的。”船夫阿哥笑了。我也笑了,于是不再多言。
   我们这只船,船头有两个船夫,一位大男孩儿,一位中年阿哥;船尾有一位中年阿妹。我看不出他们的关系,想当然地以为是一家人。又不好贸然询问。较之船头儿两位的用力,阿妹要悠闲得多,只是将篙轻轻地左点点右点点,夫君说是掌舵的,避免船偏离航线。哦,难怪船尾水面划痕笔直笔直的。掌舵固然轻松,却很重要。摩梭族是母系氏族,女人当家,看来到处都可以找到佐证。正胡思乱想,正用力划桨的两个人却忙着往船头移了一格,原来是船尾的阿妹示意他们离我们太近,怕打到我们——那时,我正把手伸到水里撩水玩。那两个男人面带微笑,一副服从调度心悦诚服的谦恭模样。
   关于摩梭族“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习俗,因为之前我有过了解,所以并不好奇。据摩梭小阿妹介绍,走婚最初的男女幽会和汉族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没什么区别。走婚的真正涵义也绝不仅仅是男女的深夜幽会,而是在阿夏找到她的阿注后一辈子的责任和相守。这个民族虽然一直保持着他们古老的习惯,那习俗却并不愚昧与荒唐。她们跟汉族人一样,有着自己的爱憎与坚守,有着属于自己的文明与传承。对他们的民俗风情,除了走婚外我知之不多,此行也注定是走马观花。但她们的祖母屋,屋里温暖的火塘和生死门还是让我印象深刻。屋子用两根粗大的圆木支撑,两根柱子分别被叫作阿夏、阿注。这让我相信阿夏的阿注虽然不在这个族群居住,却依然是这个族群的支柱。所谓生死门,位于屋后墙的一角。阿妹说那扇门只有生命降临或离开人世的时候才会打开。汉族是最懂得运用寓意和隐喻的民族,但关于生死门,摩梭族实在比我们更有想象力。
   摩梭族与汉族男女“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正好相反,女人要做许多强度很大的工作。我们习惯用山来比喻男人,用水来比喻女人,是因为山有山的担当,水有水的柔情。但是摩梭族女人的特质却远超出了情爱的范畴,她们是滋养一切的源泉,就像泸沽湖的泉水一样。摩梭族特有的风俗与文明,竟和这湖相得益彰。是泸沽湖启迪了这一民族的智慧吗?我不知道。
   告别泸沽湖踏上回程,有小溪汩汩流淌,一路随行。不用求证,一定是源自泸沽湖。我猜想湖四周一定还有许多这样奔流而下的小溪。这高原上的山并不蓊郁,似乎只长灌木,很少有高大的乔木。还好有这小溪的润泽,才多了一些灵性。这让我对泸沽湖又多了几分敬意:因她的无私与母性。她从体内挤出汁液,然后把这汁液输送至遥远的地方:泸沽湖的水漫过大草海,注入前所河、盖祖河、卧龙河、理塘河,流入雅砻江、金沙江,最后汇入长江。所到之处,滋润了无数生灵。
   归来一身疲乏,我却并不想睡,一路把这千山万壑尽收眼底,看峡谷里一条溪流的踯躅低回,看两条溪流的蜿蜒交汇,看她们联手后的一往无前,直到浩大的江水蓦然出现。想起参观的那户人家院墙上挂的“军属光荣”的红色标牌,想起那些在丽江、成都等城市求学的摩梭人的孩子,以及在外打工的小阿哥们,颇让人欣慰:摩梭人,这一古老而智慧的民族,正在走出那山的囿困,走向外面更广阔的世界;摩梭文明,如同这源自泸沽湖的溪流一样,历尽艰辛,百折不回,渐渐融入泱泱中华的浩瀚文明里。
   回到丽江,我们找了一个看起来很干净也很有当地特色的馆子,点了一道名叫“水性杨花”的菜,很可口。那是我对那一方湖泊、那一方人最后的告别。
  
   2018/11/4

共 334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早听闻流年作家们曾在风景秀丽的泸沽湖聚首,也知道几位文友,站在不同角度,以各自的生花妙笔,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泸沽湖特有的美丽景致。无疑,这一篇《那一汪湖水,那一方人》,又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这篇游记,以行程为线索,紧紧围绕文题中的“湖”与“人”,一方面描绘了群山环绕下湛蓝、纯净、波澜不兴,状如深邃蓝水晶的泸沽湖,和泸沽湖特有的一种娇美花儿——“水性杨花”,以及泸沽湖一处很特别的地方——具有典型母性特征的泉眼;另一方面,通过小船上两位船夫和阿妹的带入,为读者介绍了摩梭族的走婚习俗,还有一些其他的风俗习惯,藉此盛赞古老而充满智慧的摩梭族,“有着自己的爱憎与坚守,有着属于自己的文明与传承”,并走出山的囿困,走向外面更广阔的世界,渐渐融入了泱泱中华的浩瀚文明。文章思路开阔,形散神聚。去路的波折,为泸沽湖这位“调皮的、身在闺房不肯出来的新娘”出场做了充分铺垫;归来时的反复回味,又进一步升华了文章主旨。整篇文字结构严谨,描写生动细腻,语言灵动活泼,结尾又巧妙地呼应了文题。端的一篇极具丰富内涵的游记佳作,流年倾力推荐共赏!【编辑:思绪飞扬淡墨痕】【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81110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思绪飞扬淡墨痕        2018-11-07 17:31:07
  又一篇美文新鲜出炉!花儿姑娘是越写越精彩,羡慕嫉妒不恨,拜读欣赏,并希望能再来一篇。
思绪飞扬淡墨痕
回复1 楼        文友:石语        2018-11-07 19:54:35
  再次重复那句话:墨痕是劳模。都是兼职编辑,你的勤奋让我惭愧,你的敬业也让我汗颜。非常感谢,辛苦了!
2 楼        文友:风逝        2018-11-07 21:38:23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花丫头游览泸沽湖由湖的特质联想到摩梭民族的风俗与文明,思路别开生面,立意更为高远。厉害了,咱流年的花!这想象力,这思维!感性与理性交织,赏景与思悟撞击,又诞生一篇美文。
   花,你好高产啊!若是作物,势必推而广之!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回复2 楼        文友:石语        2018-11-07 22:22:58
  亲爱的,谢谢你的美评。不谦虚地说,俺真是这么构思的,怎么都被你看穿了呢?鉴评大师,俺服。
回复2 楼        文友:石语        2018-11-07 22:24:06
  作物,还推广之。这联想,也无敌了。哈哈????,擦泪……
3 楼        文友:燕剪春光        2018-11-07 22:27:21
  经过花儿的妙笔,泸沽湖更加美丽动人。
   那些生动别致的描写,那些随处可见的思考,
   就那么妥妥地被编制到一起,融合在一起,
   成就了一篇灵气逼人、意蕴丰沛的游记佳品。
有花皆吐雪,无韵不含风
回复3 楼        文友:石语        2018-11-08 08:19:07
  谢谢姐的留评。说实话,是春光姐和流年其他妹妹的榜样的作用,不然以落花的懒惰,又要搁置了。
   感谢姐妹们,感谢流年这么好的写人氛围。
4 楼        文友:一海明月        2018-11-09 13:07:23
  已经读过王岩妹妹的散文集《地衣》,因此再读这篇《那一汪湖水,那一方人》更感到亲切。当然,读这篇文字的亲切感更甚,因为我刚刚从泸沽湖旅游回来。
   王岩妹妹文字最大的特点是:随心随性,毫无矫揉造作之感,真情流露。
   向王岩妹妹学习,我也要写《泸沽湖游记》!
回复4 楼        文友:石语        2018-11-09 15:14:39
  谢谢明月大哥的鼓励与肯定。中午不休息还看石语的书,太感动了。
   支持大哥写泸沽湖,昨晚还鼓动玫瑰????姐来着。期待佳作早日面世!
5 楼        文友:天上雪        2018-11-10 07:35:09
  落花姐姐的这篇散文更侧重于人文的解读,妙笔生花之中让读者真真切切地长了见识。相较于那些一味抒情的文章,这篇散文更值得读者去赏阅!
流云本是天上雪
回复5 楼        文友:石语        2018-11-10 10:20:52
  琉璃妹妹好!谢谢妹妹欣赏。
   或者是年龄原因,一味抒情的文字写不出啦,穿插抒情还可以。
   人文的东西,越来越喜欢了。
6 楼        文友:思绪飞扬淡墨痕        2018-11-10 12:30:24
  恭喜美文成精,实至名归!
思绪飞扬淡墨痕
回复6 楼        文友:石语        2018-11-10 23:00:15
  谢谢墨痕老师的关注!老师多多指点啊。
7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18-11-10 20:15:43
  突然很想在秋天,去看看泸沽湖,即便是萧瑟与枯索,也是种令人心动的美。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回复7 楼        文友:石语        2018-11-10 23:02:46
  泸沽湖也许四时景致不同,但却总是那么纯净与安详。值得再去的地方。
8 楼        文友:上官风        2018-11-12 21:34:55
  身临其境,这是我看完这篇文章的第一感觉。
   文章流畅而清丽,读起来很舒服,没有丝毫拖沓冗杂的情节叙述,赞。
   我没想到去折泸沽湖中的一棵水草都要被罚款,既吃惊又欣慰;没想到泸沽湖真的有“水性杨花”这种植物;没想到世界上,尤其在中国封建思想如此浓厚的国度,竟然还存在“走婚”的形式,存在“母系社会”……总之,这篇文章很有趣,亮点很多,很耐读。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小风问好落花姐,拜读大作。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