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鲁迅故里三章(散文)

精品 【流年】鲁迅故里三章(散文)


作者:一海明月 秀才,2624.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781发表时间:2018-11-08 20:15:02

【流年】鲁迅故里三章(散文) 一、酒逢咸亨千杯少
   初中时期读过的语文课难以计数,唯有鲁迅先生的《孔乙己》刻骨铭心。
   鲁迅先生的这篇小说写于一百年前,故事发生的背景距今有一百二十年。历经沧桑,时代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就人性中人的心理状态来说,还真的没有多大变化。
   在绍兴旅游,我发现各景区门票彩页上方都用大号字体,写着这样七个字:“跟着课本游绍兴。”说实话,我就是装着课本游绍兴的。历史,地理、人文等知识从课本走进现实,从远古走进今天,心中的愉悦是显而易见的。有一种释然的感觉,哦,原来你是这样的!
   参观鲁迅故里,如果你从东门进西门出,再往前方走一百米,就是一百二十年前孔乙己站在曲型柜台外面喝酒的咸亨酒店。
   时光倒流至一百二十五年前,咸亨酒店由鲁迅先生的几位本家于一八九四年(光绪二十年)开设。店名出自《易经·坤卦》:“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广大,品物咸亨。”现在,我简单解释一下这十六个词的含义。看似一个简单的店名,实则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人生智慧。前面八个字,是说我们人要效法大地那么伟大,像月亮那么光明。古人对于一个胸襟伟大、了不起的大人物大多形容为“光风霁月”,即像月亮那样光明磊落;地有多厚,厚到可以承载万物,所以它的德性之大是没有边界的。后面八个字“含弘广大,品物咸亨”:意思是说,世上万物皆美,万事亨通。
   小说《孔乙己》中的一号故事主角孔乙己的故事背景大约发生在一八九八年(清光绪二十四年)左右,证明该酒店已经经营三四年了。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
   咸亨酒店因鲁迅先生在《孔乙己》等多部小说中的生动描述而名闻天下,目前是国家商务部认定的首批“中华老字号”企业。
   “孔乙己在我们店里,品行都比别人好。就是从不拖欠;虽然间或没有现钱,暂时记在粉板上,但不出一月,定然还清,从粉板上排去了孔乙己的名字。”
   二零一八年初春一日,参观完鲁迅故里四处景点,我们就直接往西行走,穿过马路参观“沈园”。沈园参观后,接着参观周恩来祖居。所以当天没有参观咸亨酒店。我和家人“狐仙”是在第二天上午游览酒店的,纯粹的游览拍照,也没有在酒店消费。我住的唯悦酒店坐北朝南,穿过一条青石板路的巷子往北走大约四百米就到了咸亨酒店。
   “有几回,邻居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便给他们茴香豆吃,一人一颗。孩子们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
   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了。’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
   咸亨酒店,也是坐北朝南。正门有一副对联:小店名气大,老酒醉人多。孔乙己的全身铜像在酒店正面偏左,离酒店柜台有五米远的地方。腰略微弯曲,头向右前方,仿佛面向孩子诉说着:“茴香豆不多了,真的不多了。”
   孔乙己,是二十世纪初叶被封建教育熏陶的畸形人,一生凄凄惨惨,孤独寂寞,最后拖着断腿,用手爬进了墓窟,用心酸的泪水,浸透了自己受戕害的一生。站在孔乙己铜像前,我陷入了短暂的沉思。孔乙己,其实是一个小说人物,是一个悲剧性的小人物,为什么鲁迅故乡的人们,依然以这样的方式怀念他、纪念他?
   法国哲学家说,滑稽人物的滑稽程度往往等于他不自知的程度。孔乙己的可悲,因为他的不自知而使人愈觉悲惨。
   孔乙己,他没有家室、没有职业、没有地位、甚至也没有名字。人们只知道他姓孔,“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个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了一个绰号,叫做孔乙己。”他那清白的脸色、蓬乱的胡须、皱纹间的伤痕,无不透露出酸楚的身世。应该说,是封建教育把孔乙己摧残到了这步田地,但他自己浑然不觉。他不了解社会,甚至也不了解自己。他的经济地位使他只能像“短衣帮”一样,站着喝酒,但他的思想意识又使他穿着长衫。
   一九二五年,鲁迅先生曾提出这样一个著名的命题:“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孔乙己个人的命运无疑是悲剧的,但从他的身上,我们依然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个人物骨子里流露出的善良与纯真,在那个风雨如磐的社会,他就像一粒萤火虫,虽然微不足道,依然温暖人心。孔乙己的到来,常使“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常使孩子们在笑声中赶来,又在笑声中走散。我想,这就是人们至今依然怀念和怜悯这样一个“悲剧人物”的理由。
   上午九点,酒店门开着,但还没有营业,因此酒店大厅和柜台隔壁的“穿长衫们”喝酒的地方,都空无一人。趁此机会我在酒店大厅留影纪念。酒店大厅北面的墙上张贴着五副名人来此酒店温酒的影像。酒逢咸亨千杯少,出自大画家华君武之漫画题词。在酒店西面白色粉板上依然写着:“三月六日,孔乙己欠十九钱。”走出咸亨酒店大门,我看见阳光正温暖地照耀在“孔乙己”身上,我不是醉倒在咸亨的酒中,而是醉在这明媚的新时代阳光中。
  
   二、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
   戊戌年三月十八日,星期四,五一长假后的第二天。上午九时,我和家人从杭州踏上了走访鲁迅故里的旅途。从杭州钱江世纪城经市心北路走杭州环城高速,到绍兴鲁迅故里附近的唯悦酒店,一个半小时后,我就把车停在酒店的附一楼车库。
   唯有用心,方能悦人,是这家酒店的服务宗旨。办好入住手续,我们就直奔鲁迅故里!鲁迅故里,里面包含四个景点:
   鲁迅祖居,顾名思义是鲁迅祖父那一代人居住的地方。
   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内有名的私塾场所,是鲁迅先生私塾老师寿镜吾教书的地方。寿怀鉴,字镜吾,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鲁迅十二岁至十七岁在此读书。堂屋正中为塾师桌椅,两侧为客席。窗前壁下为学生座位。寿家台门,建于清朝,由门斗、厅堂、座楼、平屋与厢房组成,其中东厢房即为三味书屋。
   鲁迅纪念馆,是鲁迅的生平事迹展览,有上下两层展厅。这是真正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鲁迅故居,是鲁迅出生、青少年读书生活的地方。鲁迅故里景点无须买门票,凭身份证入园参观。但每天参观的人数不得超过四千人次。我和狐仙入园区时,接待人数还不足二千人,远没有达到规定人数,因此很顺利入院。
   参观顺序是:鲁迅故居、三味书屋、鲁迅纪念馆、鲁迅祖居、百草园。正如鲁迅文中所说,百草园确实是在鲁迅祖居的后面。
   “出门向东,不到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鲁迅先生在其散文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这样叙述百草园与三味书屋方位的,我和家人是先参观三味书屋,然后再到百草园的。因此,从三味书屋出来,走过一道石桥,然后向西走五百米左右,右拐进一条小巷,就到了百草园了。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从小孩子的眼光看,百草园也许是一个很大的园子,我目测了一下园子,也就九百平方米左右。我正是从朱文公的子孙买下的鲁迅祖屋的后门进入百草园参观的。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这是鲁迅先生描写的百草园的“无限趣味”,然而经过一百年多年的岁月洗礼,我看到的这些“无限趣味”,显然已经荡然无存了。
   但是,从鲁迅故里回来再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里面的一些文字章节,确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读来自然更有趣。时光境迁,文字的馨香依然芬芳。
  
   三、千秋悲歌钗头凤
   满园春色柳韵深,桃花池阁梦难寻。
   千秋悲歌钗头凤,岂独伤心陆游翁。
   壁上题词泪痕干,劳燕依旧思沈园。
   桥下春波含旧泪,人间已唱自由歌。
   戊戌年三月十八日,春夏之交,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和家人走进了沈园。
   沿着花香小径,漫步在幽竹草亭,遍寻那千年一叹的陆唐相会之庭阁,吟诵壁上《钗头凤》,不胜感慨,也随意赋词一阙,题名《无题》,以作备忘。
   也许是我孤陋寡闻,在来绍兴之前,我真没有想到:闻名世界的鲁迅故里与见证陆唐爱情悲歌的沈园,仅仅隔路相望,两地直线最短距离不到五百米。进入鲁迅故里闸门的时候,服务员就直接给我们推销沈园门票,推广语是,无须走回头路。
   沈园,本为沈氏私家花园,宋时为越中名园。因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此与前妻唐婉邂逅,并题《钗头凤》词于壁间,晚年又屡访沈园,作诗追念,使沈园更负盛名。然而沧桑数易,至建国之初,故园仅存一隅。
   一九六二年,郭沫若参观沈园,作词并题“沈氏园”匾额。如今沈园已经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名人效应可见一斑!
   陆游初娶唐婉,伉俪情深,后因母之命,被迫离异。绍兴二十五年,陆游和唐婉在沈园邂逅重逢,陆游颇为感伤,于是情不自禁在园中题《钗头凤》词一阕。唐婉以词迎和,悲凄欲绝,旋即抑郁而死。
   陆游一生对这段感情不能释怀,多次赋诗忆咏沈园、追念唐婉。抒发对唐婉真挚的情感。
   由陆游和唐婉,在沈园,在鲁迅故里,自然会想到另一对夫妻:鲁迅和朱安。两对夫妻,一对伉俪情深,一对形同虚设;一对被迫离异,一对被迫结婚。然而他们都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世情”所以“薄”,“人情”所以“恶”,皆因“情”受到封建礼教的腐蚀。《礼记.内则》云:“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陆游的母亲就是根据这一条礼法,把一对好端端的恩爱夫妻给拆散了。
   同理,鲁迅的母亲也是根据这一条礼法,把自己喜欢的朱安赠送给了自己的儿子。鲁迅虽然不喜欢,但也只好收下。由此,从小与沈园作邻居的鲁迅,对于母亲赠送的“礼品”名收实不接受的态度,我们至少多了一份宽容和理解。
   凭吊遗踪自感伤,柔肠侠骨两难忘。
   天为九州留挚爱,典型只在此园中。
   黄昏时分,我和家人走出沈园。出口处一位女性工作人员礼貌性地说道:“欢迎下次再来!”我莞尔一笑,快步走出。此时,阳光明媚,鲁迅中路三百十八号乌篷船码头一片祥和!

共 409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为一代文豪鲁迅先生,被教科书人物介绍中称之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其文笔犀利、思想深刻,是“新文学”的奠基人。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将鲁迅评价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作为这样一位文学大家,其故里自然有许多可游览可记录的所在。然而作者并非面面俱到地去记叙,而是删繁就简,深入挖掘,用心筛选自己印象中最深刻最值得游览、品味的景点去着笔,藉此反映自己的游览过程中的独特悟思。《酒逢咸亨千杯少》一章,重墨介绍咸亨酒店的历史渊源,穿插着鲁迅《孔乙己》文中的语句,进一步剖析人物孔乙己,将小说中人物的命运悲剧之因加以深刻揭示,可谓入木三分。不仅如此,作者面对孔乙己铜像,思考鲁迅故乡的人们纪念孔乙己之因,言辞有理有力,分析深入透辟,让现实中的思考去进一步佐证书本中的人物的存在价值。不仅如此,还信手拈来名人名言来印证这一点,使得游记更有了思想内涵的丰盈。作者借华君武的题词为本章小标题,旨在借封建时代小人物的悲惨命运,来讴歌今日新时代之美好,让人沉醉。《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此章反鲁迅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题之路,记录的是作者游览的次序:鲁迅故居、三味书屋、鲁迅纪念馆、鲁迅祖居、百草园,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作者着重记录了让鲁迅童年获得无限趣味的百草园,作者将自己眼中与童年小孩子眼里的百草园相对比,印证,尽管曾经的趣味而今荡然无存,但是,有身临其境的经历却更能深刻地领略到鲁迅原著的文字芬芳。《千秋悲歌钗头凤》一章,作者游览紧邻鲁迅故里的沈园,赋诗慨叹陆唐爱情悲剧,悲古赞今。不仅如此,作者思绪翩跹,将两对夫妻——陆游和唐婉、鲁迅和朱安的命运加以对比,控诉了封建礼教对子女婚姻的戕害,通过深入分析,让大家对鲁迅对待朱安的态度有了一份宽容和理解。三章游记,各有侧重,但不管如何,作者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带着思想去边游览边思考,使得三章文字无不渗透着作者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观,引领读者透过景点物象的表面进入一个崭新的思想的园地。可以说,作者仿若一个知识渊博,职业技能精湛的导游,不经意中就将游览者带至景致最美的幽径深处。佳作,荐阅!【编辑:风逝】【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181115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风逝        2018-11-08 20:16:35
  谢谢明月大哥的分享,不花钱跟着您旅游一番不说,还享受到了您深刻思想的硕果。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回复1 楼        文友:一海明月        2018-11-08 22:14:20
  真的非常谢谢风逝老师的知音知己式的编按。要了解鲁迅先生的光辉思想,来这里一定受益匪浅。
2 楼        文友:燕剪春光        2018-11-08 21:05:48
  三十五前曾经游历过绍兴,鲁迅故居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去处。至于沈园,那时似乎并不知晓,因为中学课本里没有。
   其实,我们都是揣着中学课本游绍兴的,其它几处地方,大禹陵,鉴湖,兰亭,新街口,不都是从课本里读到的吗?
   这篇游记,选取了绍兴三景来抒写,写出了自己眼中的景,自己心中的情,自己脑中的理。可谓情景交融,情理交融。
   让我再次故地重游,并复习了中学语文课文若干篇。谢谢明月大哥的分享!风大师的编按确实高大上,仰视中。
有花皆吐雪,无韵不含风
回复2 楼        文友:一海明月        2018-11-08 22:16:16
  春光老师好!谢谢到访鼓励!共鸣快乐!【敬茶】
3 楼        文友:一海明月        2018-11-09 06:55:02
  插图摄影:一海明月。
4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18-11-09 10:02:15
  读罢明月的文,一是感触很深,二是对自己还未到过这些地方感到遗憾。
   鲁迅,家喻户晓的大文豪,用笔做武器的大英雄。鲁迅不在了,但他抨击的丑陋现象依然存在。
   毛泽东将鲁迅评价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非常经典!
   作为文人,应当向鲁迅学习!
回复4 楼        文友:一海明月        2018-11-09 12:39:10
  我们是同时代人,我们也都是在鲁迅先生的文章熏陶下成长的。因此价值观共鸣的地方多多。鲁迅祖居保存相对完好,到浙江,有机会可以去一游。谢谢山地百忙中到访鼓励!【敬茶】
5 楼        文友:思绪飞扬淡墨痕        2018-11-09 10:53:12
  读明月老师的《鲁迅故里三章》,读到的,不仅仅是鲁迅故里的景致,更重要的,是文化,是明月老师的思想。阅读,是为增长见识与启发思考,而明月老师的文字,恰恰就是典范。为明月老师充满思考的三章文字点赞!(大拇指)
思绪飞扬淡墨痕
回复5 楼        文友:一海明月        2018-11-09 12:40:58
  写文,向墨痕老师学习,这是真的。感谢到访并给予高规格的鼓励称赞。【敬茶】
6 楼        文友:风逝        2018-11-09 11:01:51
  西方哲学家说:“我思故我在。”
   在游览的过程中,明月大哥不是浮光掠影看光景,而是带着自己的思想前行。这一点,值得俺好好学习!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回复6 楼        文友:一海明月        2018-11-09 12:43:59
  风逝妹妹对自己编辑的文字总是一读再读,这种对作者的尊重,对文字的精益求精,才是我们大家真正要学习的地方!问好!遥祝冬安!【敬茶】
7 楼        文友:别有洞天        2018-11-10 20:53:28
  近年以来,尘务缠身,没有心思在网上阅读,懒得阅读,不想阅读,袖手旁观都做不到。不知道那些友人还继续喜欢写作,那些不喜欢再写了。更可悲的是,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竟然一本书都没有阅读过,颓废成这样子,心有不甘。
   今晚,点击作者的作品《鲁迅故里》,随着作者文字的描述走了鲁迅故里及周边人文景点一圈,并不觉得阅读作品的劳累,且挺舒服的。
   有时间到异乡走一走,看一看,十分必要,再把目测到的风景和感受付诸文字,更是必要。
   作者把“孔乙己”故事和“陆游唐婉”的爱情故事等,接到作品里来,在游行中进行批判和反思,让作品呈现一种人世温情。
   祝福作者好心情、好兴致,我表达羡慕。
回复7 楼        文友:一海明月        2018-11-11 07:15:21
  问好洞天君!谢谢百忙中到访鼓励!你对文字阅读的爱好已经深入骨髓。你想忘记阅读,你不想阅读,已经身不由己了。你的点评文字,依然是江山的一道风景。我们都期待着你的精彩。遥祝冬安!【敬茶】
8 楼        文友:梅子青        2018-11-12 09:12:51
  我读老兄的文章,总有更多的体会,更大的收获!曾经我少不更事,在青春岁月荒废了许多美好年华,未曾有过像老兄一样的阅读,未曾有过老兄一样的执着和坚持。成长环境、生活经历、性格品性不同,为人、为文都有很大差异。虽然世界是多样性的存在,任何事情都不可以强求统一,也不可能统一,但取长补短,相互学习总是必须的。我要学老兄的认真、纯粹、一丝不苟,学习他文章的深度和厚度,像他一样认真作文、认真生活。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回复8 楼        文友:一海明月        2018-11-12 13:08:32
  子青同学谦虚。读过你的精品散文《绍兴记忆》,我才感觉或者下决心到绍兴一游,就是走马观花,也应该留下一点文字记忆。这就有了《鲁迅故里三章》!谢谢你!向你学习才是真的!【敬茶】
9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18-11-18 20:40:24
  读明月哥的《鲁迅故里三章》,仿若又重游了一遍绍兴古城。笔意纵横又充满情致,所到之处皆有源于内心的感悟。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回复9 楼        文友:一海明月        2018-11-19 10:17:07
  雪社辛苦!谢谢高规格的鼓励和称赞。【咖啡】
10 楼        文友:和气致祥        2018-12-12 19:52:46
  14年去的绍兴,遗憾的不是与文学人同行,所以也就缺少了文学性。今读明月老师大作,似乎与文学人重游绍兴,刚刚把这丝遗憾补上了。又回忆起当时在沈园石壁前,听园内讲解员字正腔圆地朗读《钗头凤》的情景,历历在目。也就想起了“咸亨酒店”绍兴老酒的香醇味道,还有茴香豆,毛豆腐——
回复10 楼        文友:一海明月        2018-12-12 22:24:48
  谢谢致祥老师到访鼓励!你别具一格的游记散文,让我受益匪浅。遥祝冬安!
共 11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