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祥】天凉好个秋(散文)
雨,还在下。天,雾蒙蒙。站在公交车站上,看着旁边的行道草木。不知名的花,黄色的花瓣,昂首数着雨点。
好喜欢雨天,无论春夏秋冬。看着雨点,自天而降,一杯清茶,一纸素笺,一支秀笔,再放一段钢琴曲,那简直是平凡中的奢华。
家乡的雨,似情窦初开的女子,重情重义,善解人意。你想她时,她会飘飘然到你身旁,轻吻你的脸颊、脖子。凉凉的,湿湿的,让你浮想联翩,却又业业矜矜。在你忙于生计,无暇浪漫时,她又会悄然离开,如才子佳人幽会:静静地,如约而至,不掀起波澜;悄悄地,独自漂泊,仅留下远影孤帆。
雨水洒在远处的青山上,远远望去,刚落笔的水粉画般,颜料未干。
古往今来,许多传奇的故事,似乎都与秋有过不解之缘。秋收起义、俄国十月革命、新中国的诞生,何尝不是秋的神话?于是,渴求奇迹诞生者,在踏破无数双铁鞋,经过无数次磨难后,往往都希望自己走进神话世界。
为造就神话而活着,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海明威说过:“这个世界很美好,值得我为之奋斗。”我仅认同后半句。大浪淘沙无数次,千帆过尽,变迁,如秋。
秋雨纷纷之际,适逢国庆长假。我蜗居在一百多个平方米的家里,数着分分秒秒。每一房间,都有我数落时光的痕迹。书房,清爽,不明不暗。一张写字台上,是壁挂的书架。生命乐章的元素,似乎全都在这里:救命稻草,沉默的伙伴,憧憬,悲伤,惆怅,快乐……书架的下面,写字台上,一台电脑,让我时常走进另一个浩瀚的世界。我穿越屏幕的阻隔,通过时光隧道,目睹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和豪迈;领略孔子率弟子三千,周游列国,闻教他老人家“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谆谆教诲;感喟中秋清冷的月色中,身为密州太守的东坡先生,微醺中,高举酒樽,邀明月对饮,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的彷徨。看着看着,心情会如同家乡的秋,热燥的时日少,凉爽的时日多。
家乡的天气,愈发像善解人意的才女,优雅中,不失通融。你正自言自语:有点闷热了,要是下一场雨该多好啊!不用等多少天,几个时辰后,一阵凉风携馨香翩然而至,拂去尘埃,摈除邪燥。跟随而来的雨,会默契地下了起来。雨不会太大,也不会太长。尤其是秋天的雨,秘思,妍辞,侔色揣称——她是那么体贴入微,却又那么冷傲。不会耳鬓厮磨,也不敷衍了事。
在如此蕙质兰心的秋怀中,感恩已化为一股源源不断的珍惜:珍惜属于自己的狭小空间,珍惜她短暂的三个月。于是,细数光阴时,越发细致,力求精准,高效。我继续调整时序,用各种时段来做自己想做的事。
孔子说过,温故而知新,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这里的“故”,可以理解成学过的知识,或发生过的事。此处之“新”,可以理解成未知的领域,或尚未通透的疑惑。受此熏陶后,身体力行,朝花夕拾,乐此不疲。灵光倏忽闪过,竟然会亲历金庸在他的书里常写的“打通了任督二脉”的快意。我体会了从不知到知,从一知半解到全解,从全解到拓展。我还领悟到自身的缺陷,与正在提升的某种技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我越发坚信自己的选择。看来,秋,的确是稔熟的。
通常,看过一阵书,朗诵一会儿,写了一些字后,就会有昏昏欲睡的感觉。心血来潮时,我会将钢琴键盘纸铺在电脑桌上,装模作样,“弹”了起来。没有声音,全靠自己的感觉。以前学过吉他,略懂乐理知识,能背诵几首歌曲的简谱,“弹”起钢琴键盘纸来,总会找到一点感觉。兴致浓时,我会把背诵好的简谱“弹出来”。无声弹奏,弹得对与否,不得而知,但不会轻易马虎。第一次“弹”时,试着将键盘纸上的那几个常用的音符,牢记。还像电脑打字一样,把十个手指分别放在特定的“钢琴音符键”上。这样,“弹”的时候,就不必看音符键。由于是第一次,尽管所“弹”的歌曲简谱已熟记于心,也会手忙脚乱,“弹”错是常有的事。我索性将十个最常用的连续音符写在十指上。如此,还是不能得心应手地“弹”出来。幸好,不是钢琴,没有声音,不扰民。我一边乱“弹”着,一边自我安慰。
秋日,收获的,岂止是喜悦?别忘了,满地黄花堆积的愁闷,也是秋的音符。怀疑,成了人们保护自己的法宝。这正如秋日的丰收,成了顺理成章的景色。“憔悴损”呢,“乍暖还寒”呢,本应是任何季节都难以抹煞的景点。但是,只因太痴迷于秋的遐想,夸大了萧瑟,扼杀了艰辛中难得的收获。不请自来,大煞风景,如影随形的,可是秋霜啊。
秋霜啊秋霜,你把人家青丝染成了白发,你丢失了厚道,学会了耍滑;那月季啊那桂花,被你冰冷抽打下,一夜醒来,洗尽了铅华。
下班了,卸不下疲惫,负累前行。雾朦胧,雨朦胧,天朦胧,心情在朦胧。跟随着嘀嘀咕咕的人潮,踏着湿润润的沥青路,思想变得湿润润、唠唠叨叨。斑马线上,忙着回家的大人小孩,在左右两旁车辆的瞩目中,匆匆走向马路对面的绿灯。为了赶公交,竟然忘却了年龄,握紧肩膀上的小挎包,在人行道上跑了起来。这一跑,跑出了年龄对你的桎梏。你仿佛回到了那年的冷天。还记得吗?老屋的院坝,是几间楼房围成的天井。大水缸旁边,一根接着自来水龙头的塑胶管,成了冲冷水澡的工具。热天冲冷水澡,那简直是冰凉得爽心;而冷天冲冷水澡,却是冷得刺骨。但是,那时的你,却坚持了一个冷天的冷水浴。那,可是冷天啊。
好冷!有时,冻碌碌中哆嗦出那两字。可是,还是坚持了一个冷天。若不是冷水浴导致的扁平疣,花了好长时间才治愈,说不定还会坚持。很多事情,纵然做了却未曾收益,也能从中得到毅力的磨练。就像此时的秋,春花夏叶寂然远去,繁华落尽,萧索弥散,但是骨子里还孕育着春天的梦,“不以无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琐”。在梦里,又回到儿时的秋。
田野里,庄稼已收割。稻草成堆,杂草趁机从土里蹦了出来。农民收割时遗落在田里的稻穗,会被稚嫩的手捡拾在小竹篮里。野芹菜,逃不过农家孩子的眸子。那可是腌制酸菜最好的食材,胜过青菜。秋天的蚂蚱,蹦蹦跳跳。这些祸害庄稼的虫子,会被淘气的“馋嘴猫”们捉住烤着吃。山坡上的翻白草,是一种被老少爷们称作“鸡拔腿”的草本根茎植物,被从土里拔出来,长长的,细细的,剥掉外边土黄色的皮,露出鸡腿般的白嫩果肉。生吃,味道甜美。没什么可采撷时,秋日的田土,成了嬉戏的场所。在松软的土壤上,漫无目的地跑着,跳着。累了,就在苍老虬劲的槐树下,仰面躺下。看白云在天空中彳亍,听风吹树叶沙沙响、秋虫呢喃、鸟儿低语,闻时空轮回的气息……
此时,远处的枯木,飘扬的黄叶,阵阵袭来的冷风冷雨,不是消极的回避,而是蓄势待发,是轮回中的休眠。
听,那是风语,没有那么多无用的抱怨,却似天籁之音;看,那是雨容,不是愁容,没了大喜没了大悲。风与雨在潇潇中问答。
风问,什么让你与众不同?雨答,没有柔情蜜意,亦无酣畅淋漓,惟有素雅——这简直就是一种缺陷。然而,此缺陷,成就了与众不同。
秋转动着泥泞中的车轮,不似久违的娇艳,也没有想象中的丰硕,更多的,是碾出“气若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的痕迹。正因为如此,写下内心的独白,封存在方方正正的信封里,让它们永远保持着方方正正的生存姿态。待到冬日,经过漫长的酷寒,冻死所有妨碍善行蓬勃的一切害虫,让拆开信封的春天里,飘荡着那首生命怒放的歌谣。双亲年迈,却仍在风风雨雨中呵护秋花秋树。再找借口放弃想要的东西,不惭愧吗?风雨敲打着头颅,踏着水淋淋的青石板,我问着自己。眼镜镜片沾满水珠,视野有点模糊。头发湿了,思想湿了,心情更湿了。忽然,远处,传来别致的气息,那可是湿润的寒馥?
好奇,陡然欣喜。循花香走近,搜寻。哦,原来,是那棵心事所化的开花的树啊。这棵树,常在身旁,却被冷落。殊不知,时光一去不复返时,等回过头来,那曾忽略的,应是该专注的物事;而那专注的,该搁浅一段时日。不必懊恼,抓住即将飞逝的时光尾巴,做所想做的,爱所想爱的。
独坐。凝睇。屏息。我快速写下飘逸到脑际的几个句子,让它们抚慰自责。回想一天的时光,上班之余,还听了那么多讲座,背诵了那么多知识点,不再为挽不回的时光纠结,继续倾耳细听风语,细数雨丝。
听啊,风声窸窸窣窣;瞧啊,雨丝密密匝匝。秋韵浓,告别迷蒙。天冷心未冷,逸想未死,只因你在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