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西风瘦马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西风】青海行(散文)

精品 【西风】青海行(散文)


作者:杜逍遥 秀才,1640.5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67发表时间:2018-11-10 21:27:11
摘要:这是一篇实验性的旅行游记,它不只写旅行途中看到听到的东西,而要全方位把旅行途中所思所想全都写下来,我想用“旅行小说”来概括。

【西风】青海行(散文)
   一、关于青海和旅游
   对于青海,我只有一些教科书上学来的历史地理知识。也可以说,对于北方,特别是秦岭以北的地方,我是没有一点儿深刻印象的。去年,我亲临北京的一些著名景点,如北海、长城、颐和园、天坛、故宫……但一回来,就什么也记不得了。脑子里旋转的,无非是一些人的背影,以及形态各异、影影绰绰的脸,更多的是一张张无奈和茫然的脸,我就想,这就是我们的旅游吗?拿了钱出来“遭罪”,拿了钱出来什么收获也没有。
   我常给我的学生讲,我们外出旅游,千万不能带手机。手机真是个好东西,但也是个“坏”东西。它的最大坏处就是让你不动脑子。咔,咔,咔,一处好的景物你来不及思考,它为什么在这里而不在那里,它的出现有什么历史人文背景,它将来怎么样,它与导游讲解的有什么不同,这些都没有经过你的大脑的思考,你的手机就给你囫囵地给照了下来,它立即对你说,主人,你好好休息吧,回到家里好好地再欣赏我吧。于是,我们的手机里装满了各种各样的照片,但当你回到了家里,你果真再看了它吗,你回味了它吗,我相信,很多人都没有,我自己也没有。我是反对旅游带手机的。你看看古人,譬如徐霞客,就没有手机,照样写出了《徐霞客游记》。你看苏轼,并没有手机,看了月亮,照样写出了皓月水光的《赤壁赋》。
   这次从青海旅游回来,我的手机里也装满各式各样的照片,我也懒得去清理,一股脑儿存到网盘上去,这又似乎存到了“宇宙”中,又交给了自然,但并没有变成“我的自然”。写游记,并非作日记,也并非写旅游导词,它必须是一些深切地打动你心灵的东西,虽然不一定会打动其他的人。
   青海的玉树与四川接壤,我以为并不遥远,坐飞机又太贵,于是选择了k字头火车,但需要13个小时,也就是第一天下午六点从成都出发,第二天中午十一点半才到达西宁。
  
   二、火车上的三口之家
   在夕阳的余晖里,我们行进在成都平原上。这天府之国的景象煞是好看。田野里一片碧绿,正是旺夏季节。村庄里,树丛间,一幢幢崭新的农屋在车窗前飘过。城镇里,高过山顶的楼房随处可见,与远处的火烧云连成一片。在欣喜之余,我就想起了三十四年前,我就曾走过这条路。我看不出这山这天这地有什么变化,但我确信这已经不是三十四年前的景物了。人们说,你为什么三十年前就走过这条路。我说,那是命运,或者说,那是一颗不屈的灵魂挣扎的过程。
   1984年,那一年,我高考落榜了,村子里的人都说,你肯定是被“顶替”了。你得去省城去找“领导”。我于是就到了成都。一个乡下孩子,能把省城玩得转?能找到“领导”?我到了成都,就只在新南门附近的大街上转了几个大圈,就只得回家了。幸亏我是学文科的,我知道坐了这条铁路,我可以在广元下火车,然后转汽车南下又可以回到老家。我记得我在火车北站,买了三个馒头和一瓶江津白酒(那时酒可以带上火车),也是在这样的下午上的车,一边啃着馒头,一边品着白酒,以酒解愁。对比着现在,真是“天壤”差异。那时的广元火车站小偷很多,执勤的武警很多。我一下车就吓得不敢挪步。
   我还未上车就注意到一个情况。一位年轻妇女在使劲推一位男子的后背,那男子直着身子,双手紧紧抓住门的把手,很艰难地挪动着大腿,妇女的背后是一位十一、二岁的小姑娘,背上背着包袱,双手提着旅行箱,也在急切的等着上车。挤着,走着,各自找自己的铺位,不知忙了多久,我才停下来。
   我抬头一看,这一家子居然成了我的邻铺。公用一个窄窄的空间和一张小小的茶几。那男子一上火车就斜歪在床铺上,那妇女一停下来就给那男子搓手搓脚,一会儿倒开水,一会儿削苹果,一会儿掰香蕉,一会儿还要泡方便面,我看了都眼热。可那小姑娘呢,一会儿叽叽喳喳地说着,说什么成都的景点,动物园,宽窄巷子,就是没有去成都江堰,小嘴翘得老高,那年轻妇女,显然是她的母亲,在一边轻轻的笑着说,等以后再来玩吧,要不是你爸……显然,那男子是小姑娘的爸爸,原来这是一个典型的三口之家。
   那男子脸色潮红,全身似乎没有什么力气,翻身都很困难。我亲眼看见那妇女拿出一厚厚一本资料再翻,我确信就是那男子的病历。原来他们是来成都治病的。是什么病呢?为什么坐的是这趟火车?他们要到哪里去呢?是西宁吗?
   大约过了一个小时,我们都用目光“熟悉”了一遍,我确信他们一家三口是可以信赖的人。他们一家三口也确信我也是一个好人。我们可以相互交流了。在一个狭窄的车厢里,即使不是你熟悉的人,你不说话,不交流,就无法生存。我对小姑娘说,你读初一了吧,上学期考了多少分呀,看你蛮聪明的。那小姑娘说,叔叔你猜对了,我是读初一,不好意思,我考得差。脸上已经有了些羞涩。母亲接着说,还笑呢,不认真呢,才考了450多分。我笑笑说,不错了,不错了,这姑娘又聪明又有礼貌。那姑娘一会儿翻翻书,一会儿又把她爸爸的手机“抢过去”玩,男子微微一笑,喉结艰难地发出“唉唉”的声音。
   后来,那妇女说,她本是巴中人,男子是河南人,他们现在住在格尔木。我想,那可是个很远的地方。那妇女说,不远,离西宁才八百公里。原来他们本是个幸福的家庭,可姑娘三岁时,爸爸就得了心血管疾病,行走都很困难,但为了一家生活,爸爸不得不继续在高原工作,病已经拖了很久了,现在趁了孩子放暑假才到成都来做手术,准备好资料,看看再过几年能否病退。爸爸也才四十多岁。
   我听了这个简单家庭貌似“简单”的故事,心里不甚感慨。我当年也有这样的情景。生了病,自己受累,也让妻儿受累。我相信,眼前这位爸爸也有同感,你看她那无助的腿和胳膊,空然“粗壮”,就是没有一点力气;你看他那双无神的眼睛,早就被病魔偷走了神光。我只有同情,并没有多少“援助”。我想到了个格尔木,那个冬季被冰雪覆盖的城市,西去西藏,东望西宁,北面是巍峨的噶刺昆仑,南面是的阿尼玛卿雪峰,他们常年驻守在那里,我心底里顿时升起深深的敬意!
   我下车了,这一家三口还要转车。下车时,母女俩扶着那男子慢慢向另一辆车厢走去,我来不及招手,他们就已经消失在茫茫的人流里了。
  
   三、“夏都”西宁城
   西宁是青海省的省城。位于湟水谷地,人口有两百多万。
   我的位置是下铺,应该说是很好位置,但由于离铁轨的距离很近,噪音特别大。车轮与铁轨的摩擦声,车轮转弯的撞击声,车厢之间零件的摩擦声,一一向耳鼓袭来,说是卧铺,实则上一点都不能卧。身体虽然躺着,脑子却“活”着,一边想着白天遇见的事,一边还想着从来没有见过的秦岭以北的情景。从地理上讲,秦岭以北就是关中平原和陇南山地(甘肃南部)。可火车一路穿过了许多隧道,又是黑夜里,我真不知道火车经过了那些地方,这些地方又有些值得我们看看的地方,可惜我们如此“旅游”,只能“风驰”而过,在想象里“游览”吧。当然,要是这样能引起我们旅游的兴趣和想象,也算达到了目的。最不可接受的是,我们人人都在旅游,走过很多地方,见过很多人,白黑棕黄等色人种,可那些眼睛却熟视无睹,没有什么感受,我认为他们实在没有“旅游”。就如我在火车上这一夜一样,眼睛里并没有看到些什么,还装模作样地说我在“旅游”。看看周围的这些人,都是如此,“盛装旅游”,收获空空如也,归来仍然是梦。
   这一夜,我没有作成梦,睁着眼睛“睡”了一晚。当我疲惫地睁开眼睛时,窗外就有些光亮了。我赶紧爬起来,撩开窗帘,眼睛睁得大大的,脸紧紧贴在有些凉意的玻窗上,努力想把外面的景物摄入我的脑子里去。
   缓缓而过的是座座干燥黄土堆叠而成的小山。山顶裸露着,不见一些绿色,只山的腰际有些青翠的颜色,但不是很浓,下到与火车路基平行的地方绿色就浓了许多,但绝不是我们四川盆地里那样的深绿,似乎是那美丽西施淡妆的颜色,让你顿时有谢却炎热夏季的感觉。这时,你感觉来到了一个与以前不同的地方,你可以“旅游和避暑”双丰收了。铁轨路基下面是一些小小的村庄。村庄的房屋也与我们盆地里的不同,很少有高楼的,都是一两层的房子。我想,这里土地没有我们盆地里的金贵吧。村庄外是庄稼地,还有许多玉米林子,清幽幽的,有的还没有吐穗呢。不过,这里的天显得高远了许多,湛蓝湛蓝的,没有一丝儿云彩。我忙拿出手机找百度地图搜搜离兰州还有多远。
   兰州实在无法看出它有多大,我们只是在它的身边滑了过去。旅游就像看西施,先要想象它多美,然后再去看它美的细节,最后回味美的趣味。我们只能望望兰州了,只能经过“兰州东”“兰州西”这样的地名。我们就算到过兰州了。
   在兰州我第一次望见了黄河,当时我还有点儿小学生那样的激动。我拿起手机想拍黄河一个镜头,可车子在移动,黄河在车窗里扭扭捏捏,很不好看,我就放弃了,我想我得让黄河在我的眼睛里呈现出一片完整的图画。
   黄河在上游其实是“小家碧玉”,并不那么“磅礴”,有少女般的秀气和矜持。身材婀娜,声响也非常轻微,我在车窗里几乎没能听见,只看见浪花的姿势。
   我还在想黄河的时候,对面铺上的小姑娘惊喜地喊了起来,快看,妈妈,又是一条河!
   我故意问,小姑娘,你在青海生活这么久,来往四川的次数肯定不少吧,再说你也学过地理课,这眼前的河叫什么名字呢?这下可难倒了她。她涨红了脸,叫什么来着,叫什么来着。我故意不做声,看她的“笑话”。她“嗯”了半天也没有说出来。她妈妈说,你看,尽耍小聪明,不认真学习,出洋相了吧。我说,她妈妈,这不怪她,她们是先学世界地理,然后才学中国地理的,不知道这是正常的。我又转头对小姑娘说,孩子,虽然课本上没有学过,但我们做学生的应该学会观察,你一路走来,看见了什么,叫什么名字,你总该这样吧。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你一路行来那才千里,总该给自己添些知识啊。小姑娘的眼睛忽闪忽闪的,我知道她在想问题了。我对她说,我从来没有到过这里,但我知道我们火车旁边的这条河叫湟水,是黄河的一条重要支流。这条河的流域就叫湟水谷地,仍属于季风气候,降水丰沛,土地肥沃,是青海重要的农业区。你看,河两岸和远处庄稼长势多么旺,人烟非常稠密,还有许多工厂出现呢。
   湟水谷地实际上是一片城市群,是自古以来中原地区从西北进入青藏的门户,有“青藏锁钥”之称。
   天空渐渐高远,我知道火车在渐渐爬升。在2200多米的地方,我们依稀看见了西宁的倩影。她依偎祁连山脚下,几乎占据了整个湟水谷地。
   西宁毕竟是青海“首善之区”。一进市区,跟其他大城市一样,车水马龙,人流如织。但西宁有他的显著特点,那就是她是一座“民族文化融合之城”。中国的所有民族都会在这里找到本民族的元素和知音。从饮食到建筑,处处点染出民族文化融合的氛围。但西宁又是“大漠孤烟直”边的现代城市,又不乏鲜明的现代主义特色,照样是高楼大厦,霓虹闪烁。湟水碧波在城里飘来荡去,展示出西北少女的婀娜和刚毅。那草原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
   西宁的街道与众不同。她的街不是街,而是一座座微型景观和花园。这里没有一般城市整齐的停车线,而是一丛丛花圃,一棵棵高大的树木。街道上也没有“金贵”的银杏之类的珍稀树种,尽是西北最常见的白桦树。高大硕健,撑盖如伞。隐天蔽日,凉风习习。内地此时正是炎热的夏季,你一到这里就感受到心旷神怡的凉爽。不多时,这座城就会洗尽你身上浓重的暑气。故西宁有“中国的夏都”的美称。我想她是实至名归,一点儿也没有虚夸。
  
   四、日月山——青海湖——查卡盐湖
   日月山离西宁不远,大概就几十公里车程。天还没有大亮,我们似乎还在朦朦胧胧地睡梦里,就被“赶”上了。这也是旅游的特点,没有哪个导游让你睡到大天白日才叫你起床出发,何况这是路途遥远的旅行。青藏高原永远是山。眼前是山,远处也是山。山有山的不同。大小,高低,胖瘦。山有山的形状,奔马,牦牛,山羊,铁锤,卧虎,馒头,海椒,这全凭你的想象。山的服装也各各不同,有的青翠,有的淡绿,有的鹅黄,有的赭白。山的情态也不一样,有的羞涩,有的豪放。有的如江南美女,有的却如身边的西北汉子。所以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山们静躺在那儿,水静躺在那儿,你的心思没有动,那你就枉看了山水。
   日月山在晨曦里渐渐显露她的面容,的确她如少女般娇羞,决没有昆仑山那样峥嵘。山风轻轻地拂过山坡,山坡上依稀有一些树林,树林上方是一片青草,山顶的石头也是青翠的,与蓝蓝的天空融成一片。难怪当年的文成公主选择了这里入藏。这里山清水秀,与中原甚至与大唐的江南相似,这也是留在她心底的最后记忆。
   可能这里是季风到达的最西边。日月山的沟谷里庄稼茂盛,房舍俨然,人口稠密。文成公主的神话故事美丽动人,是经过这里的人必须要回味的。据说,她的几个亲兵说不想继续西行了,她就应允了,让他们在这里住下了,这里于是就发展成了一个小镇,成了通往西藏的重要关口。这些亲兵从大唐带来一种技术,叫酿醋。很酸,内地的人一般人吃不习惯,但这里人非常喜欢,成了生活的必需品。

共 11885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作者由天府之国一路西北行来,带我们了解了火车上三口之家的故事,走进了夏都之城——西宁,远望了一眼“小家碧玉”的上游黄河,攀爬了日月山、祁连山,欣赏了青海湖和查卡盐湖,认识了牧民们视作生命的牦牛。写好游记,先当明察善思。文中写到祁连山,“静静地伫立着,头顶上飘着一丝儿白云,脚底踩着一条条小溪。一道道绿色瀑布从山顶直挂到山脚。在小河边,在绿意葱茏的原野上,随处可见一朵两朵帐篷。闲散的牛羊在河边,在草原上,在山腰溜达着,时间似乎在这里没有旋转,只是一条静止的溪流。”景物由远及近,动静有致,色彩斑斓。文中随处可见如诗如画的描摹使人身临其境。“所以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山们静躺在那儿,水静躺在那儿,你的心思没有动,那你就枉看了山水。”观景后的点评恰到好处。写好游记”更离不开“情”与“理”,没有“情”与“理”的游记,永远只能是一堆文字化了的山水,因此,“寓情山水”是游记类散文的灵魂所在。本文作者将自己欲抒写的情感融在诗意山水之中,或含蓄,或直白。如,“兰州实在无法看出它有多大,我们只是在它的身边滑了过去。旅游就像看西施,先要想象它多美,然后再去看它美的细节,最后回味美的趣味。”“难怪当年的文成公主选择了这里入藏。这里山清水秀,与中原甚至与大唐的江南相似,这也是留在她心底的最后记忆。”“的确,祁连山是一道绿色的屏障,横亘在青藏高原的东北,以其雄健的体魄护卫着绿意葱葱的祁连大草原。”读到最后,你就会理解作者开头的提问“什么才是真正的旅行”——去远方找到自己。感谢作者赐稿,敬请大家赏读!【编辑:文明俭朴】【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81116001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文明俭朴        2018-11-10 21:37:01
  感谢老师赐稿西风,编按不当,敬请谅解!
2 楼        文友:衢四海        2018-11-11 15:55:49
  每到一处,每参观一个地方,总是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融合进去,这就体现出不一般了。
3 楼        文友:海韵波涛        2018-11-17 20:59:08
  好文,值得一读。恭喜加精!
岁月静好 海韵QQ786732982
4 楼        文友:杜逍遥        2018-12-05 17:56:18
  写游记需要创新,需要新的笔法,感谢编辑给我的鼓励,我会更加努力。同时,也感谢认真阅读我文字的朋友,我向你们致敬!
5 楼        文友:杨子        2018-12-06 14:13:20
  我想,老师的想法是对的,旅游不带手机,因为手机虽然装下了很多景色,而自己却忘记了欣赏眼前的美景,与其日后看手机的景色,不如好好看看眼前的风景。
( (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