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收获】苏本善其人(散文)

精品 【柳岸•收获】苏本善其人(散文)


作者:枫林过客 秀才,1367.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697发表时间:2018-11-11 20:45:20

【柳岸•收获】苏本善其人(散文) 苏本善是一位己故的历史人物。为了充实一部反映抗战时期历史的书籍,我打算写苏本善老人在浙东抗战的故事。人很奇怪,一旦进入写作状况,便会有与历史人物对话的欲念,真切地触摸到了历史的本原。想着苏本善老人,我无法入眠。午夜时分,索性披衣而起,倚在沙发上认真地阅读起这摞沉甸甸的历史资料。此刻,我的眼前仿佛弥漫着当年浙东抗日战场上的烟云,耳鼓频频传来中日两军对垒时的喊杀声。我的整个身心己经沉入到破解一个“哥德巴赫猜想”式的历史之谜去了,我要追问这个历史的谜底,因为我始终难以忘怀苏本善老人的儿子孝元那种企盼的眼神:用历史来证明一个全面的苏本善老人。
  
   一
   苏本善生于1909年11月2日,字德隆,湘潭人。早年读过私塾,做过童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员。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在北伐中,历任排长、副连长、副营长。1930年后,任江西萍乡代理警察局长,南京军事交通研究院第四队队附,上校参议兼宣传科科长。抗日战争时期,任象山县县长,定象地区保安总队长,绍兴地区专员兼少将保安司令,浙江保安部队第三纵队中将司令。
   1940年8月,俞济时将军就任浙东海防总指挥。此时日军大本营出于战略上对大陆东南的封锁,以数倍于中国军队的兵力对闽粤浙进行了大规模入侵。即使俞总指挥有心回天,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面对700公里海岸,四个主要港口,俞将军只有5个师可以使用。俞将军只能沿袭自卫军时代的布署,将海岸分为四个守备区,但是在兵力分配上则有捉襟见肘之势。北面的绍兴守备区多次遭杭州方面日军掠夺性攻击,中国军队常是顾此失彼。此时的海岸防线已是千疮百孔:山东、河北一溃千里,将整个直鲁海域拱手让人;日军为配合其华北、华中两军的主力决战,在海防线上先后攻占了连云港与杭州;国军大洋海军的菁华号在江阴自沉,单以陆军无力守卫海岸,所以整条海岸线在防守态势上先有了失守的心理准备。在浙东会战展开前夕,俞济时将军几乎陷入了绝望,他回忆道:“表面上当能保持七百余公里海疆一时之安定,而实际上东沿海稍有状况即将束手乏策。此期间余终日胆战心惊,寝食难安也。”
   而在此期间,苏本善指挥其自兼司令的海上游击纵队,开始频繁地出现在浙东沿海地区,采用骚扰的战术从战略上拖住敌酋,以延缓日军对我内地的攻击。敌倾巢来犯时,苏即大踏步后撤;敌旁鹜他顾时,苏即密集主力对敌进行骚扰打击。有次日军大规模进击象山县,情况万分危急。苏本善手中兵力仅有一个大队,且装备极差。此时如率队与敌酋硬拼,势必如以卵击石。苏电告淅东防卫指挥部,接上峰命令后即快速脱离战场。不幸的是,日军攻陷象山后,烧杀奸淫,无恶不作。据说此次象山被杀青壮年数百,烧毁房屋数百余间。日军窜到金塘扫荡,将大丰乡周银安家刚刚造好的21间新房全部烧毁。
   同年清明节后,在岱山全岛,日军对凡响过游击队枪声的村庄都实行烧光政策。如在板井潭、何家岙、大船跳等村庄都放起了熊熊大火。当时正值春耕,男女劳动力都在田间生产,家里只有老人和小孩,有的老人、小孩被活活烧死。这次烧毁民间380余间,造成何家岙、田湾、上船跳、板井潭等村140多个家庭,500多个贫民无家可归,无粮充饥,无衣可穿。如板井潭村80户人家被焚烧的当夜,男女老少300余人都饿着肚子露宿在湖中庙内外,加上来访的亲友,共有600多人,哭声震天,十分凄惨。面对上述惨景,当时兼任象山县长的苏本善曾被历史铁口所断言:“消极抗战,仓皇而逃……”,似乎难辞其咎,百口莫辩。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不失时机地佐证了苏本善的清白。
  
   二
   半月后的一天,苏本善获悉日军一个联队正在象山附近村庄抢粮。苏即果断集结部队在地方民防团的配合下,将这个联队团团包围,力图快速决战将其歼灭。当时的战况空前惨烈:由于日军装备好,作战素养高,苏本善军虽将日军团团围住,但敌不慌不乱,火力异常猛烈,苏军急切难下。当时如果时间久拖,恐被敌增援反围。紧急情况下,苏亲自督战并派出一支敢死队,乘黑钻入村中。经过反复冲杀,终于将敌击溃。此次歼灭敌人一个联队,而也给苏本善部下留下九十多座坟茔。鉴于苏本善对维持浙海局面有较大的战略意义,此次战役曾被当时军政部嘉奖。
   苏本善的部队是由水警与收抚的海匪组成。说起苏本善收抚海盗的故事,当时成了浙东民众酒后茶余的热门谈资。一段时间来,浙东沿海频繁发生多起抢劫过往船只的事件,即便是航海客轮也难逃此劫。后查明,一位周姓东北悍匪流落至此,啸聚十余人干起了这杀人劫船的勾当。当地渔民因惧怕海匪袭击很少出海打渔,频频哀告当局。因海匪杀人越货之事发生得多了,当局也曾派出水警沿海岸线搜巡并几次与匪船接火。但因海匪多是本地人,熟悉海域情况,流动灵活,常使水警疲于奔命,无功而返。此事令当局虽大光其火却也无可奈何。
   以后,当局决定正式委派苏本善接手此事,组织警力聚歼海匪。最初,苏本善着人化装成渔民,用几天时间到所辖海域内进行了详尽的侦察后,确定了“以智取不可力敌”的作战方案。
   一天,苏获悉一条海匪船靠港购置给养的情报,立即调集三条水警舰将匪船围定。围定后,苏下令不得开火。海匪首周某正在此船上,他十分焦急地倚着船窗窥视着附近水域警船的动静。他感到奇怪的是当局在明显发现了自己的情况下,竟然没有采取行动。看情形,只要当局开火,自己老命在劫难逃。双方对峙至傍晚时分,手下送来一个包裹并向周某报告:有条水警船靠近,抛过来一包东西,然后仍驰回防区。周某急切地将布包打开后发现包内有四听猪肉罐头,另有一封信。
   信是苏本善写的:
   周兄台亲鉴:时值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际,兄台理应与同胞同仇敌忾,杀敌报国;驱逐倭寇,复我东北,以慰我中华民众也。何故为区区小财,杀我乡亲,劫我同胞,坏我一方抗战之大好局面?兄台此举与认贼作父、助纣为虐何异?此时吾取兄台首级如探囊取物耳,然则留尔一命,赴疆场与敌酋相搏,兄台幸甚,民族幸甚,唯望兄台三思。苏本善。
   周某读信后,羞愧交加,沉思不语。待抬眼向窗外看时,三艘水警船正一齐鸣笛,列队让开一条水路,让海匪发动船机鼠窜而去。
   不几天,周某派人送信来,向苏本善诚恳表示“愿纳门下”。从此,周某七条武装机帆船统统被周本善收编,而周某则成了苏本善指挥下水警部队中的一员杀敌悍将。此是后话不题。
   另有一事是苏老在事发很多年后讲给儿孙辈听的一段趣事。
   宁波战役结束之后,日军第5师团在宁波进行了一种长期坚守的战略态势。日军占领宁波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将这个”浙江财阀的发祥地”编入南京伪政府的管辖,以求彻底封锁这个浙东最重要的出海口。而日军也顺带攻占奉化县。日军战史的陈述饶富趣味:中国派遣军之所以下令占领宁波西面的寒村溪口,其原因乃为该地有蒋委员长太夫人的墓域,拟利用作为对战事决胜乃至诱降蒋的一着棋。
   而蒋介石早已窥破日军这一图谋,情急之下急电俞济时,令其亲赴敌巢妥善处理此事。俞济时经多方周旋后进入奉化地区。虽日酋上峰已下令不得伤害俞,但俞孤身在奉化蒋的故居被日酋围困戏谑,苦不堪言。苏本善接上峰命令仅带一个连的兵力,星夜急驰深入虎穴接应俞济时。据说,当久困敌营受尽折磨的俞济时与苏本善相见时,竟顾不得总指挥身份与苏本善相拥抱头痛哭,涕泪双流。
  
   三
   据《普陀县志》等记载:一九三九年,日本海军退役将领村上独潭(有一说村上系天皇女婿),率日特数名化装和尚,潜入普陀山普济寺建立情报中心,发展日特和亲日分子八人,1940年11月,定海县国民兵团第四大队副大队长缪凯运、李思镜奉县长苏本善命,化装成香客至普陀山,擒获村上独潭,缴获情报器械,云云。
   事情原委应追溯至上半年:时任定海地区保安总队长兼定海县长的苏本善,一日便装巡视至普陀山,在当地渔家落脚了解情况,见几个渔家婆提着满盛祭祀品的蓝子正欲出门。苏本善笑着对她们说:也好,等二天我也去还个愿,让菩萨保佑保佑这里老百姓的平安。一位提蓝子的中年女子回应道:“是很灵验呢,来了几个外来和尚,早几天伢的病吃了他们化的水,眼见得就好了一半。”这话一经说出不打紧,即刻让苏本善心里打了个顿。早几天浙东防卫部情报处发现本地区有日伪间谍频繁活动的踪迹,通知各部严密防范。偏偏这里就发现了几个“外来和尚”,这该不是说书人的巧罢?苏本善稍作思忖,一挥手即将四大队副大队长缪凯运叫上前来,命令他带一位助手尾随那几位渔家婆去普陀山寺庙内看个究竟。
   二天后,一身香客打扮的缪凯运带着助手李思镜赶回驻地,向苏本善报告了他们的所见所闻。原来,缪、李上山进入寺庙内,看到几个和尚合手念经,寺内香火旺盛,香客往来不断,秩序井然,情况并无异样。当缪独自偷偷迂回到后堂,在厨房里瞅见一样不寻常之物:煮饭的金属锅。本地煮饭或用木桶蒸饭,而用生铁铸成的敞锅闷饭。此物端的不寻常。正当他心生疑惑欲继续观察情况时,突闻一声断喝:干……什么的。声音生涩且凶狠,不太像出家人。缪讪讪而退,心里却有了底。对缪、李提供的情况,苏本善经过分析后,立即将普陀寺庙的异常情况用电波向上峰发出请示……
   当日,淅东防卫部情报处来了二个人,在他们的指挥下,苏本善亲率一个大队将普陀寺庙围住,将八位假和尚悉数擒获。
   经审问,这些和“和尚”果然就是日本特务,而且其中还有一条日特机关的“大鱼”,他叫村上独谭。当年在普陀山寺庙抓捕日本特务的事情被当时的报纸炒得沸沸扬扬,可说是极大地鼓舞了浙东一带民众抗战的士气。
  
   四
   苏本善亲历的另一件震惊海内外的里斯本丸号沉船事件在此不能不提。行文至此,我企盼这一件被历史沉埋久远的史料,能够给有关史学研究机构以非常有益的帮助。2002年前后,关于里斯本丸号沉船事件六十周年纪念的文章在各种媒体己进行过如火如荼的系列报导。当年广大舟山东极渔民在当年特定历史条件下,冒死救护抗日英军和侨民的重大历史事实。至今回忆起来仍然令人感慨不已,是一种地球人类不分国籍,没有国界的人性关怀的盛会,至今还让当年二战时在中国作过战的英籍老战士及其后辈感动不已。
   故事发生在公元1942年9月底,日军将东南亚广大地区占领后劫掠来的许多珍贵财物和俘虏的英国官兵及商人约2000多人,装押在日军掌握的“里斯本丸”号客货轮上,欲驶往日本。10月2日上午。当该轮行驶到中国浙江舟山东极海域时,突然被水雷击中。顷刻间,船舱迅速进水,情况万分危险。英俘大部分被关押在该船大舱中,日军不但不放他们出来逃生,反将大舱舱门紧闭,经过众多英俘全力撞击,总算打开一门得以逃生。此时,抢逃场面十分悲惨。当时,许多英俘跳入海中即被当场淹死,活着的均抱着各种浮物拼命游向青浜岛和庙子湖等近岛,另有大批英军和侨民家属及孩子均来不及逃生,而随“里斯本丸”日轮沉入海底(这段实情由英美烟草公司驻香港烟厂总监伊文思当年亲口所述)。
   当“里斯本丸”出事时,青浜岛上有许多人亲眼目睹着该货轮沉没大海那惊险的一幕。当他们发现沉船海面上漂起许多浮物时,就不由自主地纷纷将小舢舨船划往出事海域,到了近处才看清楚,除了从沉没大货轮上漂来的大批木头、布包外,海面上、浮木上均挣扎着大批活着的金发外国人,他们有些是穿着救生衣、有些是半裸体的,还有的身上有龙或花纹的纹身。来救援的人虽不清楚是那国遇难者,但救人于危难之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东极渔民不顾安危,纷纷自发地,毫不犹豫地投入到抢救遇难的大批外国幸存者的救援中去。
   这一消息迅速地传达给了时任定象地区行政长官苏本善的耳中。苏除电告上峰外立即率员赶赴现场,组织军队及当地民众对海难者进行施救。在众多的幸存者被施救者救上岛的时候,青浜岛渔民唐如良发现,有三位与众不同的光脚幸存者,他们是由其他光脚幸存者搀扶着上岛的,其中几位幸存者用不太流利的港式汉语在回答话语。大家方才知道:这三位被众人搀扶的人是他们遇难者中有特殊身份的领导者。当即,苏本善让当地渔民唐如良将这三位有特殊身份的幸存者安排到自己家里住下。
   正当定象游击指挥部抗敌自卫大队(苏本善所辖部队)在与外界紧急联系救护外国盟军之时,日军五艘军舰已包围了东极诸岛,并在下午分多路开始对青浜和庙子湖两岛有目标地进行了大清剿。走笔至此,我对英军战俘官兵们在身陷危难中所表现的那种伟大而高尚的人道情怀充满了敬意:也许是不希望让岛上百姓为自己再罹灾难,或者是为了保护三位特殊身份者免于暴露,这些已经隐藏于寺庙和渔民家中的战俘们在听到同伴的吹哨声后,均毅然放弃生路出来排队集合,甘愿再次被日军押上了军舰。而被渔民藏在青浜岛南田湾小湾洞的三位特殊身份者则幸免被捕。由唐如良的妻子王姣云等人给藏在小湾洞的三位外国人天天送水送饭,但救援者仍然十分担心,万一让日军知道了怎么办?因为,当时日军的巡逻炮艇每天都在舟山群岛各大小岛屿之间巡逻盘查,情况万分危险。

共 775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口口相传与书本记载的真实也并非全是历史的本来面目,历史的真相,经过不断演绎,有的歪曲或者失真,起码实在变形,往往遍体硬伤,如果涉及一个人物的历史评价,那就来不得马虎,执笔者,有责任为历史烟海之中的人物揭开悬念,掀开面纱甚至是祛除阴翳尘埃。这个任务,在江山,在柳岸,这是柳岸人的骄傲,作者枫林过客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作家,更是一位持笔如椽不肯轻吟风花雪月的有责任感的作者。他这篇史记散文,厚重深邃,考据逼真,追索求实,值得我们认真通读,厘清历史的真相,还原本真面目,为文中的一位老人苏本善还了一个清白。我们应该明白,战略上的前进与后退,都会给某个细节或局部造成损失,顾此失彼,往往会有更大的损失,这是基本常识,但如果据此评价一次军事指挥或者定性某个人物的对错,都是有失公允的,也是轻率的。对苏本善就是如此。台风来了不防风是责任,避风可能也是一个防风的策略。关键是看一个人能不能审时度势,能不能心向抗战,这是一条底线,苏本善做到了,应该为他的气节正名。在长期的抗日斗争中,他表现出来的机智果敢、精准判断、灵活指挥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自己正了历史之名。尤其在抗战期间,兴办教育,亲任校长,筹措校资,令人称敬。在抗战胜利以后,中国陷入内战,苏本善站在人民的一边,在战争与和平的选择上,他站在国家利益一边,周旋在国民党军队上层,做了对人民有益的事情。可以说,气节不输!如果评价历史人物,就要尊重历史,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只要站在抗日力量的一边,他就是民族的英雄。这篇文章,引据真实,求实真切,从历史真相里寻觅蛛丝马迹,是难得的史学之风。这篇文字,翻检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从浩如烟海的史料里,耙梳头绪,可见作者的写史精神和写作风格,值得点赞。写史是认清史实,更是要激励后人,正确面对历史,行历史大义,做一个被历史认可的人,这是本文最重要的现实意义。原委叙述,场面描写,这在这样的文章里是次要的,但作者笔法不苟且,求字严谨,叙事细密,对还原真相,给足了根据。历史的云烟随着历史翻页,可能已经散尽,但历史总是要铭记的,因为我们需要历史的精神,本篇正是出于这样的写作目的,才有了洋洋洒洒的描述,因此本篇具有历史与现实的双重意义。倾情推荐本作,接受历史精神,问候作者:遂意笔健!【编辑:怀才抱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181118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18-11-11 20:47:42
  这是一篇厚重的史考散文,作者以充沛的史实来为一个人物的历史求证,读读不一样的文章,感受作者风采。感谢奉稿柳岸,问候作者:意遂笔健。
怀才抱器
回复1 楼        文友:枫林过客        2018-11-12 16:38:49
  写这篇拙文是我的一种尝试,希望用我这枝并不犀利的笔写出故纸堆中那些对国家和民族作出了贡献的人,写出他们的正义和精神,甚至写出他们的平凡小事。感谢怀才从史学研究的高度评判此文,编按意蕴深远,一语中底。奉茶!
2 楼        文友:枫林过客        2018-11-16 13:11:39
  要完成对历史人物苏本善的写作任务,不是件顺畅的事情,因为人都会有个先入为主的毛病。有资科显示,提到“苏本善”三字时,获得的信息竟然有些是这位己故老人的负面消息:“敌酋压境,时任象山县县长的苏本善弃广大百姓于不顾,仓皇逃去……”此类信息不啻佐证苏本善在民族危亡的时候就是一个罪人。
   我在几次的采访中,我带着上述疑惑与省参事室的肖处长攀谈起来。肖处长是个精干而健谈的中年人,他似乎早就预料到这个问题,他拉出一摞历史挡案,颇具意味地告诉我:很多历史疑案的解密是需要时间的。这些资料,你可以借去先看看,有什么问题再联系。
   于是,我用几天的时间,写了此文,就是想用历史来证明一个全面的苏本善老人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