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秋的最深处(散文)

编辑推荐 【柳岸】秋的最深处(散文)


作者:屈红梅 白丁,39.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69发表时间:2018-11-13 11:02:30

秋的最深处,寒意像突然发酵了一样,饱满得令人讨厌,早晨尤甚。近七点的十字路口,人稀车少得红绿灯都显多余。站在台阶上,目光横穿过空旷的路面,凝视着人类实践与智慧的结晶――闪动着的变换的阿拉伯数字,文明等待在寂静中更漫长。空气里的水分似乎在一夜间全凝成了寒气,如一把干涩的利剑,隔空搅动着吮吸着一切够得着的润泽,包括人。
   八点,上课时间到了,可还有孩子未来,而且是一贯守时的。询问微信发其父母,无回复。犹豫再三,打电话给孩子父亲,回应:“马上就到。”几分钟后,包裹严实的孩在前,瘦高略驼的父在后,推门而入,不同以往的是:父亲没有在看到我后打个招呼离去。孩子径直走入教室,父亲近前:“孩子妈不在了,你上课注意一下娃情绪。”震惊,愕然,所谓“不在”,真的是我们贯指的那个意思?不及细问,驼着的倾斜的身躯在一声叹息后,摆手离去。
   课堂上,几乎目不转移的关注着孩子,暗自设身处地的痛着孩子的痛,甚至责备自己,准备的习作主题怎么能是“给父母说说心里话”,引导习作时,也特意尽量绕开了有关母亲的话题。孩子,明显比以往安静了许多,偶尔间,垂头发愣;又一会,嘴巴开始嚼动,我虽生气却不忍严厉批评,走过去轻声制止,效果并不好,也就任其自然了,特殊情况特殊对待。课堂,在没有多大不同中过去,孩子习作的心里话是写给爷爷,重点是感谢爷爷对自己的爱,文中提到母亲时,只说母亲那次忘了给自己买鸡排,爷爷专门跑出去一趟买了回来。看着孩子笔下的“妈妈”二字,我心刺痛。十二岁的孩子,也许还不能从几天时间内体会出失去母亲的滋味。放学后,父亲又是在一声叹息中匆匆领走孩子。
   上课的空隙,脑子一想到这件事,心里不由揉杂着对生命来去的各种思索。来,是机缘的无限巧合,一个生命细胞的结合诞生,可追逐到最久远的人类先祖,循序着环环相扣的机缘,才有了我们如今的生命个体,独立独特独有的生命,也就源于这“机缘”二字的不可复制性,机缘,莫不是我们生命的灵魂?活着,生儿育女,完成自己环节的机缘组合,为人类文明的繁衍生息做好传棒手,该是生命的最高使命,谁敢设想,全民丁克的结果?没了生命的延续,连妄谈文明和进步的人都没有,世界岂不尴尬。进入新时代,女人不再是生育的机器,个人理解的所谓不是机器,其实是女人们对和自己组团的接棒手有了选择权,而且对下一个生命的机缘有了自主权,这两点都是机器永不会具备的。思绪揉杂到这儿,自己先糊涂了。脑子又转到开放的二胎政策,对于我们七零后来说,响应声欢快不起来,一是适龄时机已过,二是中年困扰来临,三是年龄又让生命的不确定性增高。比如事件中的母亲,生之却不能完成育之,该是做母亲的多么大的遗憾,可具体怎么回事呢?突发性疾病?交通意外?这是我预想的可能。上完课,和好友说起,彼此又是一番对生命无常的感叹和对孩子成长的担忧。直至回家,脑子还反复思索着这件事。
   谁知,次日清晨,更大的意外接踵而至――孩子的母亲是上吊死亡,好友微信告知。不解,不可置信,以此种决绝的方式离去,该是怎样的生无可恋?还记得第一次见到母子,孩子脸盘圆润,体格健壮,面相敦厚;母亲白发较多,皱纹纵横,衣着朴素,话语温和,给孩子报名时,完全没有上帝的姿态和跋扈,言语间,更多的是对知识的敬畏,对文化的向往。孩子开始学习后,每周一次的接送中,自然和其父母都熟悉了,自知孩子基础欠佳的夫妻俩并不急于求成,特别是母亲,不止一次地说:“我这娃脑子反应慢,我们知道,我们不急,你慢慢教,我不催你要成绩。”只是,看到墙上的优秀习作,会忍不住:“看我娃啥时候能写到这么好!”神情中的渴望,和所有盼子成龙的母亲一模一样。这样的,带着无限期望的母亲,怎舍得离去?
   电话问询好友后得知其邻里相传的原因:一是老大欠巨额外债,债主屡次登门骚扰催债;二是环保检查,关停了赖以生存的棒棒馍生意。棒棒馍,陕西的一种传统小吃,由小麦粉、植物油、茴香、黑白芝麻、精盐等精制而成,长约二十厘米,宽约两指,形如大棒,满身坑洼,面相丑陋,吃起来却酥而不僵,脆而不硬,还营养健胃。做法更是独特,需大火将平锅中精选石子烧热,然后靠其传导热量烘焙。燃烧煤块,造成污染,应该是生意被责停的根本。至于是否有可替代的加工方式,投资成本如何,口感能不能保持,这些细节我并不了解。只知道,在冬的前夕,秋的最深处,一片外催内患中,一位母亲放弃了生命。邻里口中的老大,必然是男孩的哥哥了,年龄应该二十来岁,还未成家,又有什么样的原因会欠下巨额外债,这所谓“巨”,又到底有多巨?外人自然不得而知。只是恰好,和关停生意相结合,或者再加上对孩子的失望,或者还有别的原因,种种聚集在一起,终压垮了为人母,为人妻,生的勇气。放弃生命,抛下幼子,敢死却不敢活的心境,又岂是“无奈”二字融得完的。这故事中的情节,旧社会的影像,竟出现在全民奔小康,经济空前繁荣的新时代?
   子债父母还,让我回想起了曾经和婆家同巷住过的一位退休老人,经济状况本良好,儿子工作单位也不错,成家后另行居住,老人安享晚年是自然然的事。孰知,儿子在麻将桌上借高利贷,利滚利后数额巨大,催债的登门造访。事情继续影剧式发展,老人拿出存款为子清债,盼望儿子改过自新,过正常生活,结果美好愿望落空,继续沉迷的儿子,终逼得老人卖掉房产,租房居住,郁郁寡欢几年后离世。亲眼见证经历后才明白,影视故事真的来源于生活,生活就是一部部影视剧,不认同这话的,那是因为你凑巧没经历,事情定是存在的。先来理性分析事件中的儿子,作为成年人,连基本的自我约束能力都没有,固然不值得同情。痛斥当事人的同时,再来思考不正常的借贷存在,高额利滚利不是不被允许的吗?不是旧社会的毒瘤么?更理性的人也许会说,十八岁后父母可以不管,可事实是催债的会登门纠缠,也会以卸胳膊断腿甚至要命相恐吓。从小的学校教育肯定告诉你,法制社会,这怎么可能?我也觉得不可能,或者希望不可能。最后让思维从理性转向感性,想想自己身上掉下的肉,为父母的,难道真的能做到视若无睹?事情也可归结为教子无方,咎由自取,可真的那么绝对,外因难道不该被谴责制止?
   回想前段时间的主持人病逝,和孩子母亲相论,两者虽年龄相仿,面对生命,无奈的根本却不同。终,一个留下“没有遗憾,只有不舍”的遗言,引多少国人缅怀唏嘘;一个用一根绳索诉说着“没有不舍,只有遗憾”的心声,卑微得似乎连空气都不知道。这,固然是个人成就和对社会贡献不同的结果,相同的却是生命的消失。不同机缘组合的生命,来,也许一样,过程却千差万别,做何选择,大部分因素在于我们自己。
   秋的最深处,有着冬的寒冷;真正的冬,会更寒冷,可偏偏,梅喜迎寒绽放,雪会因寒而生,冬的美丽难道不独具匠心?当你,裹着寒冷,走在秋的最深处,何不,挺一挺,等一等。

共 274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随笔《秋的最深处》以第一人称的写法,描写了人们在深秋的寒冷中,面对逆境时应该怎么办?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学生的母亲上吊死亡,给孩子和社会造成的巨大冲击。这位母亲上吊的原因一是老大欠巨额外债,债主屡次登门骚扰催债;二是环保检查,关停了赖以生存的棒棒馍生意。这也可归结为教子无方,咎由自取,无奈之举。可真的那么绝对,社会外因难道不该被谴责制止?放弃生命,抛下幼子,敢死不敢活的心境,又岂是“无奈”二字融得完的。这一故事中的情节,如旧社会的影像,竟出现在全民奔小康、经济空前繁荣的新时代?让人痛彻心扉,人们说起这件事,真是一番对生老病死的无奈和对孩子成长的担忧。文章立意新颖,寓意深刻,凭吊逝者,抒发人生感悟,有着启迪人心的作用。问候作者,祝福冬安!感谢赐稿柳岸,推荐共赏。【编辑:安平静好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安平静好君        2018-11-13 11:04:22
  拜读佳作,问候作者!感谢您投稿柳岸,祝您写作快乐,再创佳品!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18-11-13 12:27:58
  这篇散文一些沉重了,引发了我们的思考。生命不能承重,或因疾病而遁世,或因不堪压力而寻短见,这些是生命力的偶然,我们能够为之做什么?怀才抱器拜读。
怀才抱器
3 楼        文友:金戈铁骑        2018-11-16 21:17:07
  对于生命的不尊重,本身就不是真正解脱。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