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 秋日回故里(散文)

编辑推荐 【菊韵】 秋日回故里(散文)


作者:钱小穆 布衣,285.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433发表时间:2018-11-13 22:36:55

秋日里,又回到了我的故里苏州清洁路。它位于阊门外山塘街附近,我在这儿生活了四十多年。
   因为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离开钱氏家族七房桥,我一直生活清塘河沿岸。在这儿我学会了游泳。记忆中,儿时的夏天总是十分开心。一块木板,一块泡沫板或一只废汽车轮胎,有时卸下门板,往水中一泡,10岁左右就和小伙伴们一起学会了游泳。同时亦把洗澡这事解决了。
   秋风起,人们都不在河里游泳或洗澡了。人们常说,水是苏州的灵魂,桥温婉,柔媚的是昆曲与评弹。苏州人年年岁岁,日日夜夜,浸润在水文化之中,安享慢生活。秋冬日在澡堂里洗澡,水热气雾升腾,氤氲着一方天地。
   钱穆、钱伟长故居负责人钱煜老师在杨降先生仙逝当天,邀我一起前往无锡七尺场钱钟书故居参加纪念杨降先生座谈会。为此隔年我写了散文《洗澡》,刚好用来纪念杨降先生。此文由扬子晚报刊登在中国媒体网络联盟各大网刊上。没有空调的年头甚至敞门而居,以前这里是奶奶养父母传下的仓库。据父亲说,奶奶养父母有几分薄田,以旧货生意为生,倒亦不愁吃穿。石库门住宅在山塘街近桐桥,近年因兴趣写文,去彩云桥旁访幽,那石库门竟然还在,物是人非罢了。父亲与姑奶奶的旧日孩时合影,两人均皮鞋油光锃亮可见人影。小时候,爷爷奶奶的被子用的是苏绣织绵段,真好看。他们家俱用的是椐木的,美观、大气而贵重。参观了苏州丝绸物馆才知他们结婚时好隆重,好幸福。
   在低矮而老旧的黛瓦下粉墙之内的房子,太阳炎炎似火把小巷石子路烤得发烫,母亲面对夏日酷暑有独到的法子;我们滞夏,她就煮一大锅绿豆粥,弄点酱菜亦能打发一天,没多少花费也是一日,且遐意之至。有时弄些白木耳、莲心、红枣、薏米熬成营养餐,这正好应了健康养身之道。
   母亲是平凡的,平凡中闪烁着母性的光芒;母亲作为一个江南女人,温婉,智慧而勤劳。夏日不注意,秋后会算帐。人生一世,在得失中困顿、沉浮。
   拆迁后新砌的临街长长的围墙,秋天的阳光,走过的三三二二的路人,河畔不知名的树儿叶子发黄,静静飘落,清洁路这条知名小街小巷更静憩了。她在等待更美好的未来吧?!
   走进深秋,那一树枫红的绚烂和静美,宽容着光深处的聚散。含烟的岁月,拾一枚浅浅的记忆;一笺水墨,走过繁华,一片悄然的落叶,唤醒沉睡的诗行。打开淡淡的记忆,仿佛看到经年以后那个依然的目光……清洁路的小学旧址,成了万里小区,只有数幢教育系统的民居,那里曾经出土过古墓。古墓的板材后来成了我家的沿街窗户。苏州滑稽团有戏云:祝枝三大闹明伦堂,有道是小篮是篮,大篮也是篮,小篮放在大篮里,两篮并一篮;人才也是才,棺材也是材,人才放在棺材里,两才(材)并一材。现实生活中苏州人80、90岁,甚至百岁过世作为喜事办的,门口放着带寿或喜字的小碗供邻里讨要。另外,汉人有盖棺定论习俗,没有给活人写传的习惯。艺术的夸张是要生活基础,才有活力,一点不错。
   老苏州人大多知道清洁路已拆迁,可见清洁路很有些名头,清洁路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一头是八字桥,另一头连着南庄街。苏州平江路,北至拙政园旁的东北街,南至东西走向的干将路,总共1.6公里。不过最核心的是今白塔西路至建新巷这一段,约1公里。感觉上清洁路比平江路稍短,一条小街小巷1公里左右,也不算狭小了吧。黄梅天雨季或秋雨绵绵之际,一不留心,清洁路这条小街幽巷成了雨巷,而比之地势更低的南庄街则是雨巷成了水巷,进出用上了橡皮阀,小船悠悠到门口。南庄街先行拆离,居民入住梅花新村。
   秋雨中的八字桥,仿佛又走入民国。
   八字桥接近山塘街,是一座民国时民间捐资筹建的八字形状的石板桥,铁栏杆,铁栏杆类似于拙政园西部补园内那种铁质栏杆。以八字桥为界,东面是清塘河,西面是白姆河,白姆桥是座平直的小桥,贯通了山塘街。苏州饮用水源之一的西塘河由北向南经清洁河、白姆河一年四季,天天冲刷山塘河,清洁了苏州的环城河,使苏城的面貌涣然一新。
   苏州小街小巷是世上独一无二的,甚至可以说是苏州园林的外延,雨中的苏州,分不清园林的界限,只好用两个词来概括那就是:姑苏。确切说应为姑蘇,蘇字面看上下两部分,上面草字头草木茂盛的样子,下左为魚,下右为禾,鱼米之乡也。
   以前清洁路的后面,是农田,属于虎丘公社苏站大队苏站几小队就说不上了。那农田,只种疏菜,长长的江豆倚着竹架下垂着,包菜品种是兰州的那种,番茄、茄子是露天自然熟。初秋的日子里,我们也去水沟采摘野水芹,清炒其味香脆可口。夏秋之间蟋蟀声此起彼伏,一派田园自然风光。
   旧日里清洁路有一家烟杂店,一家粮油店,一所小学一一万里小学,一个城煌庙(我见过遗址,内里仅剩破败的残垣),二所佛庙(一为尼姑庵,另一为和尚庙,小时候我见过仅存的一位老尼姑),三座桥(一为八字桥,二为高大的新造拱型有台阶的水泥桥,三是一座古典拱桥)。那时小学生每逢清明节必去苏州横山烈士墓扫墓。习惯喝早茶的爷爷,早就在烟杂店门口待着,见我们班排队路过面前,从烟杂店拿了十个鸡蛋糕给我带去吃。我记忆里蛋糕吃过多种多样、大小各异,若朋友硬要让我作个比较,还是当年爷爷那次买的最可口,最香甜。而我每年在爷爷奶奶坟头上,为此多磕了几个头。新疆作家天河忘不了他父亲的莫合烟,而我则难以忘却爷爷的鸡蛋糕,这念想是实打实的、具体的存在。
   前年我回到故里,即兴写了这样一文《芝麻花开了!粉墙黛瓦,小河弯弯,流到了七里山塘》:
   我的家在长长的小巷,弯弯的小河,垂钓的人们,翠树儿的倒影,从民国到改革开放……宁静的小河,遇雨季漫上岸,雨巷又是水巷了。这条知名小巷拆迁数年了,谁又在原址种下了果疏?
   芝麻开出素白的花
   豌豆花开正艳
   南瓜悄然结果了
   夜陪花还是小时候的样子
   小河还是那条小河,洋房倒影在静水上,两岸更近了,小伙伴已不认识了。
   紫角叶还不够食用芝麻开花节节高,预示明天会更好!
   粉墙黛瓦,小河弯弯,到山塘。向南流,入护城河;一曲枫桥夜泊,随大运河南来北往。曾经的姑娘,明镜似的河面,袅袅烟火。老的是容颜,不老的是时光。岸边的迎春花,开了又落;狗尾巴草,闲闲地矗立在瓦楞间。水面上影影绰绰的倒影,是中国建筑中的对景,一实一虚,恬淡而安宁。瓦房门前石阶不是青石,没有了平步青云,一步登天,连升三级之美丽寓意;门内门外已分不清哪是俗世哪是天堂。
   由八字桥为界东侧是清洁河,西侧是白姆河,白姆桥连接山塘街。西塘河,苏州一条知名的饮用水源,通过清洁河进入白姆河,冲入山塘河,让山塘河湍急起来。流水不腐成为事实,苏州河水干净起来。
   苏州原本就是姑苏,世俗又诗意。苏州的俗是苏州雅的衬托,苏州的幽雅于长居于此的人来看就是平常之事,"俗"视无睹。雨后的石栏有时亮闪闪的,那是金山石的缘故。湿漉漉的河边小道,高低不平的石子路,不知什么时候换成了混凝土道砖,颜色是青灰色的倒亦能融入周围环境,协调,静谧依旧。
   在这座身上刻着八字桥字样的民国小桥上远眺,唯有原本应装木窗的位置上的塑钢窗告诉我们时过境迁。白发的苏州大妈,已不是那时的模样了。或许她就是当年搬个小桌小椅在河边乘凉吃晚饭,边观看孩子们游泳的其中一位吧?
   有哲学家说: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还是当初的那条河吗?如果河水从这里流向杭州,完成它最后的归宿。这就应了苏州的民俗:苏州人生个女孩种棵香樟树,生个男孩挖口井,井水通小河,小河入大运河,大运河由钱塘江入海,民间成龙成凤美好的愿望是有根有据的。
   水是苏州的灵魂,井是苏州的眼。
   雨过天晴,阳光明媚,秋高气爽,又路过这条生于斯长于斯的小巷,芝麻花开得一簇簇,透出了鄢红与嫩黄。芝麻花素雅不失骄艳,突然联想到了苏州人。苏州人温婉而由内里向外透出应有的坚强。如果你是新苏州人或者是旅人,不用多久,你亦会感受到苏州的这种人文美,“天人合一”无处不在……
   八字桥周边,包括薛家湾一带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一一苏州七里山塘街十景之一
   时隔两年的2018年11月我又回到了清洁路,这条民国的小街小巷,留下了我从儿时到成人深深的足印。拆迁了,河边留下的尽是些碎瓦断壁。河畔的水草一簇簇,尽显野趣。不知又是何人种了各式果蔬,这里仿佛是鲁迅笔下的百花园。只是今年的不同而异。世事苍桑,亦是无奈。世界上不缺少美,缺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作家莲韵写道:人生最高的境界,是要拥有一种淡泊宁静的心态。最大的人格魅力,是有一颗阳光般心。我问一个佛系南京朋友《心经》,经中之核心经典,为何这么说?魁力在哪?这位南京栖霞寺的隆相主持的张姓女弟子告诉我:“《金刚经》三十二品,翻来覆去很多很多重复的话,浓缩在《心经》里面就那二百多字。再浓缩就剩下一句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人生诸事不住于心,人的心在哪里?肉心只是器官,既然无心,又有何可住?关键的是豁达!“”我在《包容》一文中写道:包容人之姹紫嫣红。我早就开悟了?!
   有人说得更好,所有靠物质支撑的幸福感,都不能持久,都会随着物质的离去而离去。只有心灵的淡定宁静,继而产生的身心愉悦,才是幸福的真正源泉。
   莲花斗巷子一带类似以前清洁路的模样,说类似是牵强的,其实这样的雨巷,苏州依然还有许多,那是苏州典型的小巷子,牵着许多人一生魂魄的地方,例如戴望舒。这样的慢生活,这样天堂般的境地,竟让癌症患者人民日报记者凌志军身上的阴影渐渐消去。他是忘我,陶醉在自然美、人文美之中。他是天人合一,心神合一,人我合一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的获益者吧?
   今天苏州又起了一场雨,一场凉。苏州成了全球首个世界遗产典范城市。大苏州是新、老苏州人的苏州,更是所有中国人的后花园。苏州古城外的小小的清洁路则永远属于曾经居住在清洁路上的你我他(她)。
   苏州清洁路,旧旧的,破碎了的,却依然重现在我梦里,秋风吹不散;它被镌刻在我心门之上,色彩艳丽,秋雨洗不掉,磨不去。

共 399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秋天里作者回到了故里——位于苏州古城清塘河沿岸的清洁路,走在旧时老屋前,儿时河里游泳、父亲与姑奶奶的旧日孩时合影、贤惠的母亲,一一浮现眼前,不禁伤怀,感念岁月桑田变幻。深秋里的苏州,静谧安详,不时有红叶飘落, 粉墙黛瓦,小河弯弯,美到了极致。2018年秋,再次回到故里时,清洁路已然拆迁,河边留下的尽是些碎瓦断壁,不免让人怅惘,好一段牵动人心的文字,把苏州古城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梦里的苏州,秋风吹不散,秋雨洗不掉,磨不去。美文共赏。【编辑:乐歌】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草心斋主人        2018-11-14 04:34:26
  最难断的,是乡愁;最难忘的,是故乡。落叶,终不忘对根的情意;游子,怎样也忘不了故里的模样。即便它篱笆剥落,茅草腐融,也改变不了游子的爱念;就算高楼林立,繁荣锦绣,也改变不了游子心中那份纯真的记忆……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