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黄山游记(散文)

精品 【星月】黄山游记(散文)


作者:王国平 童生,869.3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80发表时间:2018-11-14 07:51:04


   对于黄山一直有着很深的情怀,最初了解是从人民大会堂招待厅屹立的“迎客松”开始的,小时常看到周总理在“迎客松”铁画前与外宾合影,那时心中就留下了那婆姿秀丽的姿影。后来从书本上了解到一些黄山知识,这几年,时常有朋友从黄山归来,谈及黄山美景。
   我先后登过华山,泰山,峨眉山等名山,那里秀丽的风光已令人观止,黄山能集各大名山之秀于一身,那是何等之美,常常让我纠结,“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赞誉,让我更加向往黄山,也就常常去想象那维美的黄山到底是个什么样子。过去因路程较远,交通不便,一直未能成行,这几年交通好了,高速路四通八达,去黄山已不是问题了。
   今年国庆,我利用假期,携家人向黄山出发,行程有一千余公里,这注定是个艰辛的旅程,因心中一直有着对黄山向往的情怀,一路上靠这种渴望支撑着,并不觉得累。途中从网上看到黄山游人特别多,出现拥堵,上山很困难,不免有些担心起这次旅程。为了避开游人高峰,我临时改变了行程,先去了其它景点。
   在游了新安江画廊、徽州古城、棠樾牌坊群、鲍家花园后,了解黄山景区的拥堵依然没有改观,就临时决定从游客相对稀少的北大门登山,这可能要错过一些好的景致。
   十月四号,我们早早从徽州古城出发,经过一百多公里的行驶,来到黄山脚下甘棠镇附近的停车场,这里距黄山的北大门还有近二十公里之遥。个人车辆不允许继续前行,进山面临着两种选择,或坐大巴车,或坐出租车。我看大巴车上人少,还要等一会,也被出租车司机的巧言说动,就坐上了出租车。
   其实大巴车是可以坐到北门前的,而出租车只能行驶到松谷售票处,距离山门还有三公里多的路程,是必须要步行的。了解情况后,从出租车下来,就有些后悔当初的决定,没有仔细再去打听下。虽然出租车司机是个当兵出身,一路上很有礼貌,聊的也很开心,但还是感觉有些不舒服。后来的旅程证明,就是这错误的决定也给我们带来了意外的惊喜,这短短的三公里,让我们享受了人与自然共存的快乐。
   我发现这不长的路程,是一个山清水秀所在,蜿蜒的山路,曲径通幽,行人稀少,也很少有车辆经过,它完全隐藏在山的绿色之中,好似一条暗色的飘带缠绕在山间,缓缓向上延伸。沿途松树满谷,竹林青翠,溪水潺潺,天山一色,犹如一派自然天成的秀丽画卷。
   行走在这段山路上,显得格外宁静。我们被周围的翠绿所包围,身心也被绿色所感染,心中毫无杂念,有着心如止水的享受。我们边走边停,慢慢去欣赏这水乡江南那不一样的自然风光,体会那满目苍翠带来的舒心。其实,在压力繁重的现实中,静谧的环境更适合我们能够放下心中的杂念,放空自我。
   “青山碧水白云飘,鸟语花香涧水绕”。在这空谷幽兰、天朗气清的环境中,唤起了我久违的激情,我放下羞涩,一次次去放声喊山,去听那声音在山谷中的回荡,体会那空谷传声的悠扬。有时,还听到从不远处林中传来朦胧的说话声,四处寻视,只闻其声未见其人,人的踪迹已被山的绿色所遮掩,真正体会到了“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诗中意境。
   那天晴空万里,蓝天白云,沿途看见那一抹抹太阳的余晖,射入这翠绿的林中,斑斑驳驳的树影映在路面上,那一片片略显阴暗的光影和大片无边的幽绿构成了强烈对比,使林中更加空寂幽深。几天来,经历了旅程的拥堵,人声的喧嚣,有些疲劳和烦躁的身心,难得在这么好的幽静环境中去释放,去放松心情,在这人迹罕至的山林中,心静和自然静的融合是难于用任何词汇来形容的舒心,真正体会到了融入大自然怀抱的快乐。
   这里的空气格外清新,在微风的吹拂下,散出缕缕芳香。我放开我的肺活量,大口去呼吸着沁人心扉的空气,体会着“山静松声远,秋清泉气香”的所在,真有点“乐不思蜀”的感觉。
   我们悠悠前行,难掩心中的快乐。有时女儿惬意地坐在大路中间,去留下那道路婉转和山水相映下的身影;有时她在公路的山洞前,玩起时光穿越的瞬间;我也停留在一座古香古色的桥上,久久地去凝视山谷中涧水溅起雪白水花的流淌,欣赏那秀丽的景色。在这不长的路上,真正感悟到了心静和自然的交融,体会到了那黄山之绿和山谷的呼唤,这可能是人生一种最美的享受,理解了古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真正含义。
   在不觉中来到北大门登山处,本想乘缆车上山,了解还需要等上好几个小时,想象中黄山也不很高,也有过登华山泰山的经历,就决定步行上山。
   途中,看见路边有一个枯树枝,形状怪异,我把多余的树枝去掉后,完全像个别样的龙头拐杖,虽然模样丑陋,却很有风格。可能它与我有缘,一路伴随我,给我力量,使我坚持走完了这次黄山之行。下山时,我依依不舍地把它留在了黄山,因为它是属于黄山的。途中的游人看见我的拐杖,还羡慕说:“大哥真酷,大侠的打狗棒”。这也算和黄山的一段结缘吧,现在还常常想起那个独特的拐杖。
   途中休息期间,为了解乏,我就给家人讲起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我说:“世间万物皆有灵”。为了使她们相信,我在一颗很大的树前说:“只要我轻轻的去挠树干,全树的叶子都会动起来”。她们开始疑惑,当看到我挠树干全树的叶子真的动了起来时,就觉得奇怪。我说:“我们的先人一直相信人与万物共生的理念,它们和我们一样都是有生命的。为何我们来到大自然中,就会感到一种莫名其妙的亲切感,这是因为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其实就是人灵魂的回归”。有诗云:“天地造世源自然,繁衍生息成人间。世间万物皆有灵,生命相依缘相伴。仙客红花虽无语,相伴数月尽姿艳”。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皆可以给予我们心灵的抚慰和启迪。当你在生活中,感到身心烦躁迷惘时,适时走进大自然,去聆听下那清风与花儿的私语,去感觉下高山的雄伟和大海的博大,你就会从大自然看似寻常的景物中获得精神的放松和心灵的洗涤,这也是旅行意义的所在。
   爬山是很辛苦的,途中遇见几个年轻人登到半途,就叫苦连天,怨天怨地。也发现有个穿着华丽的女孩子,显然没有经验,以为这是逛街市,穿着高跟鞋登山,后来受不了,干脆把鞋脱掉,光脚前行,很是辛苦。而对途中遇到的一个六岁小女孩影响尤深,因她的父母要换着背她的小弟弟,没人照顾她,她坚持自己爬,比遇到的几个年轻人强了许多,一声不吭坚持爬到了山顶。我也被这小女孩的毅力所感动,途中也多次要她慢慢的,不要急,走好路。
   爬山时,我一直盯着脚下的台阶,生怕有个闪失,因为旁边就是深谷。所以说登山,一定要做到走路不看山,看山不走路。有时感觉已经走了好长,抬头看,前面依然还有好多台阶望不到头,山峰依然还在高高的头顶。有经验的人告诉我,当和山峰平视时,也就到顶了。每当遇到下山的人,就会急切上前打问还有多远。有时累了,怕泄气,就坚持好长时间不抬头去看,默默数着脚步,走了一定数目才休息下。每当超过了一些爬山的人时,心里还有点喜悦感。
   我们沿着山谷攀登,虽然已是中秋时节,但江南的秋天比北方的秋天,显示出了它不一样的美丽。北方这时已是万木凋零,大地变得有些凄凉。而这黄山的山谷中,景色依然生机盎然,魅力无穷。李白有诗云:“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这美妙的诗句,正是对江南深秋的最好写照。
   沿途映入眼帘的是那连绵群山,壁立千仞,高端如云。周围郁郁葱葱,幽篁参天,山谷中的红叶不时映入眼帘,在太阳的光辉下,有着穿透般的红,在绿色的相映下,呈现着梦境般的美丽,我陶醉其中。山涧的泉水一直与我们相伴,大自然的造山运动,使巨大的山石布满了山谷,山水一直在乱石的缝隙中窜行,清澈透明。两边的黄山翠竹掩盖了攀登的道路,遮住了还有些强烈的阳光,走过一段,面前就是不一样的景色,令人流连忘返。
   我一路攀登,虽说很累,但也快乐着,享受着大自然美丽的风光,感受着前所未有的舒畅,这种感觉在平时是找不到的,也和平时的感觉截然不同。我想人生何不是如此,没有攀登的艰难,没有坚持的永恒,就不会坚强地去面对未来所遇到的艰辛,就不会享受到辛勤汗水带来的收获。
   经过六个多小时攀登,走了近二十华里,在路经十八道弯后,终于登上了北海景区的狮子峰,山上人也多了起来。我极目远眺,看见在远处一座平顶的山峰上,在云雾缭绕之中,有一石猴独踞峰顶,憨态可掬,惟妙惟肖,它在极目远望,一动不动,不为游人的喧嚣所扰。这就是黄山著名的景点“猴子观海”,也叫“猴子望太平”。真是天物造化的神奇,令人唏嘘感慨,游客纷纷前去留影拍照。我想这猴子在这里守望已有千年万年,它在看什么呢?是那么的执着。
   对于猴子观太平,黄山有个凄美的传说。在很久以前,黄山脚下太平县的仙源村,有一户书香人家的女儿掌珠,聪明美丽。离村不远黄山的山洞里生活着一个灵猴,已经修炼了几千年。灵猴有一天偶遇掌珠,顿生爱意,就变成一个白面书生,来到赵家求亲。赵家老夫妇见他眉目俊秀,斯文有礼,便同意了这门亲事。灵猴回洞急忙把大小猴子都变成了人去迎亲。当新娘被迎回洞府,一觉醒来,她发现公子长了一身绒毛,大吃一惊,乘灵猴熟睡之机就逃走了。原来灵猴酒醉,现出了原形。灵猴醒后,非常懊悔,到处寻找,也不见新娘的踪影。从此朝思暮想,每天攀上洞后的悬岩,坐在石上,呆呆地朝着太平县仙源村的方向痴情地守望着,努力在寻找掌珠的身影,年深月久,就变成了化石。有人把此景和西游记中的故事连接起来,写了一首诗:"小劫沉沦五百春,全真应是最多情。功成缘满归东土,跌坐灵山望太平”。我想这个古老的民间故事,也可能成就了吴承恩创作《西游记》的灵感。灵猴的执着情深,也寄托了世间对痴心的一种情怀,对心中情爱的永恒坚守。
   从狮子峰走出,眼前峭壁千仞,深涧万寻,让人一步一惊,一步一感叹,处处都有青松点染,千姿百态,翠枝舒展,犹如行云流水,把黄山装点得妙不可言。又如一支支神奇的画笔,给黄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景美了,山活了,连山石都有了灵气。那身姿,美得让人称奇,奇得让人叫绝。难怪古人说:"黄山之美始于松"。
   这里的松树长相也非常奇特,每棵都独具优雅美丽的风格。其它地方的松树是向上长的,而这里的松树长到一定高度后,就平行的长,而且都朝着一个方向伸出它的树枝,像是在欢迎每一位来黄山的客人。它长的地方也很奇特,有长在悬崖上,有长在峭壁上,有些破石而生,把它的根赤裸地缠在石头上,而且每颗都叶短稠密,苍翠欲滴,树冠平整如盖,线条分明,犹如翩翩的少女,热情而又稳重,亲切中带着矜持,它们可能都有千年万年,可永远还那么的青春活力,激情四射,让人魂牵梦绕,流连忘返。
   沿途看到的怪石,也可谓千奇百怪,它们有的似人似物,有的似鸟似兽,形象逼真,令人叫绝,它们又和神话传说结合在一起,增添了黄山文化的底蕴,增添了山的灵性,更增添了人们无尽想象的空间和艺术美的享受。在这里,我真正领略了黄山天地造化无处不在的神奇。
   我在欣赏那奇石秀松的漫步中,来到“梦笔生花处”。只见在散花坞石侧,有一孤峰挺立,在峰尖石缝中,长有一株奇巧古松,绿荫一团,酷似一支巨大的毛笔,好似花开笔端。峰下有一巧石,形似醉卧之人,故此景被称为“梦笔生花”。有诗赞曰:“石骨棱棱气象殊,虬松织翠锦云铺。天然一管生花笔,写遍奇峰入画图。”椐说过去文人墨客,每当文思枯竭时,只要到此一游,便会茅塞顿开,妙笔生花。
   “梦笔生花”是比喻写出文章很精彩。这个故事由来已久,传说在南朝时期,才子江淹梦见自己的笔尖开出五色花来,醒后就文思如涌,文采飞扬,成了一代文章风流魁首,以后历仕了南朝宋、齐、梁三代重臣。后来有一天梦见到郭璞,(郭璞两晋时期著名文学家),向他讨还五色笔后,他就才思枯竭,再也写不出好文章了,这就是常说的“江郎才尽”典故的由来。我想江淹少时,有追求,刻苦努力,有艰辛的阅历,他的文章才会才思敏捷,沉博绝丽。后来做了大官,贪图享受,不思进取,这应该是他文思枯竭的真正原因。
   在我身边的导游,还讲起“梦笔生花”景点传说的由来。据说有一年,诗仙李白来到黄山,和黄山的长老二人席地而坐,开怀畅饮。李白趁着酒意,奋笔疾书,写毕便将毛笔顺手一掷,那毛笔就从空中落下插入土中。当李白告辞走后,长老发现,李白掷下的毛笔的地方已化成一座笔峰,笔尖化成了一棵松树,矗立在散花坞中,便有了“妙笔生花”这个景点。
   这些故事其实代表人们的愿望,更也代表了黄山文化的渊源深远。黄山因人文和自然的巧妙交融,更添了山的灵气,也增添了它的内涵。其实山因水而秀,因文化色彩而有神,也因赋予传说才会更加传奇。

共 613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本文记录了作者旅游黄山所感。登山前行走三公里路程,让作者在与自然亲近中体会到了安谧静美。开始登山后,登山之路的漫长又考验了一行人的毅力。猴子观海的奇观富有着留传以久的传说,让人感慨万千。沿途的怪石秀松更是令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被称之为“梦笔生花处”的景点极具特色,也带给了作者文学灵感与美的享受。虽然由于时间欠缺,给旅程留下了些许遗憾。但正因为如此,才让作者思考,生活便是在不完美中展现完美的人生。欣赏佳作!【编辑:欣书】【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181119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欣书        2018-11-14 07:51:34
  感谢赐稿。
欣然,爱书。
2 楼        文友:欣书        2018-11-14 07:52:22
  有时间多出去走走,很不错。
欣然,爱书。
3 楼        文友:王国平        2018-11-14 11:00:54
  我国庆出行,先后写了四篇游记,借着心中的激情,把旅程变成文字的记忆,何种之乐。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国庆节一路走来,我领略了祖国山河的美丽,感悟了古文化的深远,也感悟了和自然的融和,这是一次心的旅程。在此也感谢江山文学的编辑们。
4 楼        文友:柏丫        2018-11-14 12:04:21
  感谢作者,用优美的文字带领我们游历了著名的黄山美景,领略了美丽的自然风光。
5 楼        文友:淡淡一笑        2018-11-14 14:45:37
  一次登山涉水的旅行,让作者在感受自然美景的同时,产生了一系列的精神思考,写出了关于山、水、人、文化四篇美文佳作。山水充实了心灵,人又丰富了山水。这不正是中国的山水文化、中国魂么?为老师点赞!
张明颖
6 楼        文友:彩蝶飞舞        2018-11-14 22:01:15
  欣赏老师的精彩佳作,优美的游记散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历丰富,人生的财富。
愿做一株野草,简单,自然,宁静,美好。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