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浪漫的哈萨克族婚礼(散文)

精品 【菊韵】浪漫的哈萨克族婚礼(散文)


作者:鹏鸣 举人,4059.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55发表时间:2018-11-14 16:07:09


   去年5月底,我们在乌拉斯台乡采风时,结识了乡党委书记居马别克·吐尔阿拜,他是哈萨克族,毕业于西北民族大学。他虽不善言谈,我们却一见如故。知道我们对哈萨克族传统文化很感兴趣,他就说,他弟弟的一个朋友要举行结婚典礼,问我要不要去看一下。
   结婚是人一生中的一件大事,所以,在一般的情况下,人们对婚礼也就特别重视。哈萨克族是尼勒克县主要的民族之一,他们的婚礼一定很有特点,能够亲眼看到,一定能大开眼界,大饱眼福。我问居马别克·吐尔阿拜是否认识新郎、新娘,他说不认识。我就说,咱们不认识人家,这样贸然前去不合适。居马别克·吐尔阿拜说,这有什么,哈萨克族是特别好客的民族,平常他们就能热情接待素不相识的来者,更何况遇到婚礼这样的大事,他们更会热情欢迎。
   我还是有顾虑,觉得贸然前去参与很不妥。另外,我时间安排较紧,在这里待不了多久,如果参加人家的婚礼,半途而退很不礼貌。我想了想,就对居马别克·吐尔阿拜说,我们不要参与,就作为旁观者,这样,既看到了婚礼的场面,又可以来去自如。
   居马别克·吐尔阿拜笑着说,真不明白你这个人怎么这么多顾虑。不过,他还是答应带我们作为“旁观者”看哈萨克族的婚礼。
   邻村不远,我和居马别克·吐尔阿拜边走边谈。居马别克·吐尔阿拜对我讲,哈萨克族的婚俗,从说亲到完婚一般要经过6个阶段,即提亲、订婚、“吉尔提斯”仪式、送彩礼、出嫁、迎亲。
   过去,说亲是靠父母或长辈包办,事前男女互不了解对方,完全遵从长辈的意愿。现在,社会不断进步,男女青年接触的机会很多,这种靠父母包办的情况已经很少了。另一种情况是男子看上某一个姑娘,请嫂子或其他亲戚朋友转告自己的父母,然后由父母请人前往女方说亲。还有一种情况是双方在社交场合接触认识,互相了解,从而产生了感情,然后再通过双方亲近的人转告父母,请父母前去说亲。
   我说,这和汉族人的情况差不多。而现在汉族某些农村,还有“换亲”的陋习,就是女方父母要求男方父母必须把他家的姑娘嫁过来当媳妇才行。这比一般的父母包办更糟糕。
   居马别克·吐尔阿拜说,哈萨克的订婚仪式在女方家举行,这是婚礼的重要仪式之一。这一天,男方的父母及近亲带上一匹马和其他一些礼品到女方家,女方家也邀请亲戚朋友和邻居参加。女方家接受了男方父母送来的马和衣料等物品,就表示定了亲。订婚之日,女方家要宰羊款待男方客人。男方客人离开时,女家主人必须给他们送衣料等礼品。此后,双方来往频繁不断。
   “吉尔提斯”仪式在男方家进行,就是展示男方家送给女方各种结婚礼品的仪式。举行仪式的那一天,男方请来亲朋邻里聚集一堂,把给女方准备的所有彩礼全部挂起来展出,供来客观赏、评论,看彩礼是否齐全,质量是否达到要求。亲朋邻里也会带来礼品以补充主人所备不足。依照哈萨克人的传统习惯,大家都会尽力而为,真诚相助。
   送彩礼也可称登门仪式。“吉尔提斯”仪式之后,男方家即通知女方家将送来彩礼,让女方家选定吉日,准备迎接。然后,未婚夫由一位小伙子陪同,把彩礼送到女方家,男方的父母和亲友也陪同前往。
   出嫁仪式一般在议定的牲畜全部交纳完毕之后举行,仪式十分隆重。出嫁前一天,女方家宰牛杀羊宴请宾客。女方父母要请一位年长而有声望的老人为新娘祝词,祝她婚姻美满幸福。新娘的至亲密友用一种固定的“萨仁”曲调对新娘唱歌,歌词大意是夸赞新娘,劝新娘不必悲伤,男娶女嫁本是人生常事。听到“萨仁歌”后,出嫁的姑娘开始坐在毡房的帷幔后面哭泣。唱萨仁歌的小伙子便来到新娘毡房门前,掀开毡房下毡一角,转唱“加尔,加尔”(劝嫁歌)曲调。唱“加尔”歌的仪式结束后,新娘唱起哭诉歌,唱完后,由青年媳妇搀扶着来到父母、兄弟、姐妹面前一一哭别,唱“阔尔斯”(哭别歌)。新娘唱完,由伴娘搀扶和妇女们簇拥着和亲人一一拥抱,挥泪告别。新娘和每个亲人拥抱时要向对方唱一段“阔什塔斯”(告别歌)。然后,新娘便由嫂子、姐夫或好朋友扶上马送行。姐夫和新娘同乘一骑,送一段后姐夫返回。新娘上马后,一般不让多停留,也不让回头看,意思是不要过于眷恋家乡,要一心一意跟随丈夫生活。
   我感叹,这么多唱歌的程序,倒是很有趣,很热闹。但是,并不是每个新娘都会唱歌,如果新娘不会唱,怎么办?像我,一句像样的歌都唱不来,吼出一句半句的,比打磨铁锅还难听。
   居马别克·吐尔阿拜笑道,我说的是传统的仪式,实际上,根据各家各人的具体情况,会灵活掌握的。再说,社会在发展,民族风俗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有所变化。现在的婚庆公司,各民族的婚礼他们都能主持。改革开放嘛,有需求,就会有供给。
   居马别克·吐尔阿拜很专业地继续给我讲解。他说,哈萨克族是酷爱音乐的民族,哈萨克族的民间乐器可分为弹奏乐器、拉奏乐器、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4种。冬不拉是哈萨克民间最流行的传统乐器。民间器乐曲数量大,质量高,内容丰富,音乐旋律古朴雄浑,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这些乐曲含蓄与奔放、缠绵与粗犷并存,融东西方民族音乐于一体,是哈萨克族精神世界的真实反映。这些优美动听的民间器乐曲,像草原盛开的鲜花,葱郁芬芳,沁人心肺,激荡着哈萨克人生活的激情。哈萨克人也喜欢舞蹈,舞蹈动律性强,表现风格粗犷剽悍,刚健有力,轻快矫捷,草原上游牧、狩猎及日常生活在舞蹈中都有充分展示,充满浓烈的草原生活气息。
   居马别克·吐尔阿拜不愧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哈萨克青年,说起来头头是道,我真的很佩服。
   居马别克·吐尔阿拜说,歌与骏马是哈萨克族的两只翅膀,所以哈萨克族也被誉为“马背民族”。正因为哈萨克族爱马、嗜马,所以也培育出了被汉武帝誉为“天马”的伊犁马。赛马是哈萨克族十分喜爱的一项传统体育娱乐活动。一般在婚礼和喜庆节日里举行,而且是最后的压轴节目。哈萨克族的赛马有赛走马和赛奔马两种比赛形式,参赛骑手大多数是十几岁的男孩。赛走马,是比马的奔跑速度、耐力、奔跑姿势等,比赛时要求骑手有高超的骑术,在不影响速度的前提下,既要使马稳健奔跑,还要保持奔跑中马的优美姿势。赛奔马,是比马的奔跑速度和耐力,一般有成年马、一岁马和种马比赛等3个项目。赛马参加者少则数十骑,多则几百骑,观者成千上万。比赛场地多在宽阔的草原和牧场,设直线跑道或者环形跑道。赛程的长短可自由规定,短的有数公里赛跑,长的有数十公里赛跑。赛马没有鞍辔,骑手一律骑光背马。比赛开始,骑手排列在同一起跑线上,号令一响,群马奔腾,风驰电掣,有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赛场上,马头攒动,人声鼎沸,欢呼声响彻天际,那场面蔚为壮观!
   居马别克·吐尔阿拜说,在出嫁仪式上,有的还举行赛马、叼羊、姑娘追、阿肯弹唱等活动,热闹两三天。每一个哈萨克人对任何一家办婚事,都像办自己家的事一样尽力而为,欢乐与共。当然,并不是每一家的婚礼都举行这些活动,那要根据各家的具体情况而定。
   叼羊是哈萨克牧民经常举行的一种群众性传统娱乐活动。它在激烈的竞技中,充满着惊险与欢乐。活动开始时,主持人首先祈祷,参加者向主持人祝福。接着,主持人献上一只两岁左右的白色或者青色的山羊,割去头蹄,扎紧食道,放在草地上。比赛开始,参加者纵马蜂拥而上,马快者抢先一步把羊俯身抬起,或夹在镫带下,或驮于马背上,不择道路地狂奔。其他骑手也不甘示弱,紧追不舍,争夺得难解难分。在比赛中,经反复多次较量,小羊数易其主。最后,得胜者在鸣金声中怀抱战利品,在坐骑的长嘶声中和观众的欢呼声中冲出赛场。叼羊活动对抗性强,争夺激烈,又是一种集勇猛、顽强和机智于一体的马背体育竞赛。围观者常常数千人甚至数万人,场面壮观,群情激奋,大有山呼海啸之势。
   “姑娘追”是哈萨克族青年男女一种马背上的娱乐游戏,大多在喜庆节日时举行。在宽阔平坦的草原上,聚集着众多围观的人群。参加姑娘追的一对对青年男女,骑马并辔,向前方二三百米处的指定地点缓缓行进。一路上,男方可以向女方任意调情戏谑,尽情表示自己的爱慕之情。姑娘即使羞红了脸,也要默默地倾听,而不能有任何其他举动。当走到指定地点,就要返回时,男青年要首先机敏地调转马头,姑娘随之策马扬鞭,穷追不舍,一路用皮鞭抽打那顽皮的小伙子,而男青年不得还手。于是,草原上就展现了小伙子拼命跑,姑娘拼命追的风趣动人场面。在场的观众,有的为姑娘叫好助威,有的为小伙子呐喊加油。一时间,掌声、欢呼声、哄笑声响彻草原。当然,在追逐中,如果姑娘真的喜欢这位小伙子,那鞭子只是在小伙子的头顶上虚晃或轻打;否则,姑娘可以将小伙子打得落荒而逃。这种游戏一般持续数个小时。小伙子可以轮流邀请姑娘们参加,直到大家尽兴为止。如今,“姑娘追”已不仅仅是未婚青年男女的活动,已婚青年和成年人也都可以参加。有些旅游景点还会进行“姑娘追”表演,游客如果有兴趣,也可以参与进去,骑上马,扮演姑娘或小伙子。
   叼羊和姑娘追这两项活动比较出名,近年来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内地人所了解,我就见过几次。但是,还没有欣赏过“阿肯弹唱”。
   居马别克·吐尔阿拜很专业地给我介绍了阿肯弹唱。阿肯弹唱是哈萨克族的一种民间对唱形式,是哈萨克民间文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迄今至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哈萨克族通过世世代代的口传心授,阿肯弹唱,即兴赋诗的熏陶,使哈萨克族被誉为“诗歌民族”,而且也造就了哈萨克人能言会道、出口成章的本领,不仅男女老幼人人爱唱、会唱,而且还有“职业性”的民间歌手阿肯。
   阿肯是哈萨克族的骄傲,是“诗歌民族”的杰出代表。阿肯凭一只冬不拉和嘹亮的歌喉,即兴随口编唱歌曲,技艺娴熟的阿肯既是智者的化身,又是文学巨匠,他们是民间艺术的保存者、传播者和创作者,因此深受人民爱戴和尊敬。阿肯弹唱分为三种形式:第一种是即兴赋诗弹唱,当众吟唱,出口成章。第二种是弹唱叙事长诗,通常只能由少数专门从事长诗演唱的高级阿肯担任。第三种是对唱,又可分为群众性对唱,苏列对唱和吐列对唱、阿肯对唱。随着时代的发展,一大批知识丰富的哈萨克青年加入了阿肯的队伍,阿肯弹唱的表现形式更丰富多彩,由过去民间自发的个人行为,变成了由政府组织的群众娱乐活动。每逢阿肯弹唱会,远近的人们身着盛装,骑着骏马,弹着冬不拉,载歌载舞来到鲜花盛开的草原上,各路“阿肯”登台献艺,观众喝彩助威,经常是通宵达旦一连数日。
   在新娘家里举行的出嫁仪式我们没有看到。居马别克·吐尔阿拜领我去看的婚礼,是最后的阶段,也就是迎亲。新郎将新娘迎至离家一箭之地,便率先策马奔驰到家报信。而送新娘的一行人,早早下马等候新郎家来人迎接。新郎家闻讯后,事先选好的人便去迎接新娘,将新娘扶下马,几位年轻的妇女搀扶着新娘来到婆家的毡房前,新郎的亲属及邻里一齐出来迎接。
   居马别克·吐尔阿拜和我正赶上看这个热闹喜庆的场面。我看到,漂亮的大毡房外面聚集了许多人,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表情。大家看着新娘被领进毡房。人那么多,不可能都挤进毡房里。我们就站在外面看。
   居马别克·吐尔阿拜告诉我,下面要进行的是“揭面纱”仪式。揭面纱仪式由一位青年男子主持,主持人手拿系有各种彩色布条的嫩树枝或小木棍,在新娘面前唱揭面纱歌。揭面纱歌有固定的曲调,主要内容是欢迎新娘的到来,夸赞新娘的美貌,告诫新娘要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祝福夫妻恩爱、白头偕老等。歌唱完后揭开新娘面纱,向众人介绍,并向新娘劝诫、忠告。新娘向公婆、亲属等行礼,向炉火内倒油,油燃起时在座的人口念“火娘娘,油娘娘,给我们把福降”,以此祝福新婚夫妇幸福。
   此时人们争相观看,喜逗新娘。新郎的母亲拿出带颜色的布块,撕成宽窄不等的布条,分给前来贺喜的女宾们。新郎、新娘合饮一碗由毛拉念过经的圣水,或由老人给新娘倒碗茶,并做“巴塔”(祝福)。晚上,新郎家为祝贺新娘的到来举行晚会,盛情款待宾客。新娘的毡房里歌声彻夜不断,人们弹起冬不拉,一边为新人祝福,一边歌唱新生活,歌儿一直唱到第二天拂晓。
   因时间所限,我有事要告别走了。我说,哈萨克的婚礼有那么多阶段,要进行那么长时间,我不可能全部看到,就看到迎亲的一个片段,已经让我有了真切的感受。居马别克·吐尔阿拜,谢谢你!

共 490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勤劳的哈萨克民族,对于结婚有着特别慎重的态度。这也是对人生的一种谨慎与尊重。从提亲,订婚,“吉尔提斯”仪式,送彩礼,出嫁,迎亲,每个步骤都很认真。充分表现了哈萨克人民的对婚姻谨慎,也是对人生的严肃。婚礼是人生大事,哈萨克人民的民俗极具特色,跟着作者去观看,从婚礼每一步都可以感受到这些。婚礼用歌声与祝福,祈祷新人幸福为主题,也充分表现出了这一民族对生活的感受。一个充满爱的民族是有生命力的民族,对生活认真严肃,会让新的人生更美好。作者把看到的每个步骤分享出来,也让读者能领悟到更多。推荐欣赏【编辑:枫魂帝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181121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黄金山        2018-11-14 17:27:55
  欣赏富有生活的散文
活到老学到老
2 楼        文友:素心若雪        2019-02-01 13:35:05
  哈萨克族的婚俗,从说亲到完婚一般要经过6个阶段,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出嫁的仪式和迎亲的过程。这两部分叙述得非常详细,让读者如身临其境一般。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文章相比,艺术表达手法有所不同。这篇文章没有引用“诗词、歌词……”,全篇以写实叙述场景为主,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结束全文。不是为了哗众取宠,为了引用而引用,而是根据文章的内容所需要才使用那样的艺术手法。
视与荷般静,原同梅样清。
3 楼        文友:素心若雪        2019-02-01 13:36:37
  哈萨克族是酷爱音乐的民族,哈萨克族的民间乐器可分为弹奏乐器、拉奏乐器、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4种。冬不拉是哈萨克民间最流行的传统乐器。民间器乐曲数量大,质量高,内容丰富,音乐旋律古朴雄浑,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这些乐曲含蓄与奔放、缠绵与粗犷并存,融东西方民族音乐于一-体,是哈萨克族精神世界的真实反映。这些优美动听的民间器乐曲,像草原盛开的鲜花,葱郁芬芳,沁人心肺,激荡着哈萨克人生活的激情。哈萨克人也喜欢舞蹈,舞蹈动律性强,表现风格粗犷剽悍,刚健有力,轻快矫捷,草原上游牧、狩猎及日常生活在舞蹈中都有充分展示,充满浓烈的草原生活气息。
视与荷般静,原同梅样清。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