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人间暖情”征文】花椒香飘凉水岸(散文)

精品 【荷塘“人间暖情”征文】花椒香飘凉水岸(散文)


作者:思源 童生,571.0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99发表时间:2018-11-15 16:57:06
摘要:凉水岸,黄河古渡口,延河入黄处。一个历史悠久、民风淳朴、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的村子。


   前言:
   黄河,源远流长,波澜壮阔。
   黄河,中华文明发祥地,华夏儿女的摇篮。
   凉水岸,黄河古渡口,延河入黄处。一个历史悠久、民风淳朴、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的村子。
   凉水岸行政村原名为“下坡村行政村”,辖凉水岸、上坡、下坡三个自然村。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凉水岸的群众惊喜地发现,这里的土地虽然贫瘠,但种植花椒树得天独厚,出产的大红袍花椒穗大粒多、皮厚肉丰、色泽鲜艳、香味浓郁、麻味适中,堪称“中华名椒”。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凉水岸的村民开始试种花椒树。三十多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推动下,凉水岸花椒产业蓬勃发展,并影响带动了周边村子,成为延长县雷赤镇群众重要的脱贫致富产业之一。
   深秋的一天中午,阳光灿烂,天高云淡,我们一行五人前往凉水岸村调研花椒产业。临近黄河,沿路下山,映入眼帘的是,所有的山坡和沟洼全都覆盖着高高低低的花椒林。
   驻足村子,只见黄河从村旁安详地缓缓流过。潺潺的山泉,流淌在村中的山坳间。古朴的土窑洞,新建的平房,无不洋溢着其独有的景致。每一个农家院里都晒着刚采收的花椒,铺展得像一块块红地毯似地,秋风中,混合着泥土和草木清香的淡淡椒香,在天地间盈溢着和弥散着……
   午饭后,村主任王继明召集10多位村民代表聚集村党教室,回顾过去,畅谈未来……
  
   一
   “出门就爬山,坡里石头料胶多。”“地无三尺平,产粮不够半年吃。”“有福的生活在州城府县,没福的生活在黄河两岸。”这是对凉水岸人过去生活困境的生动描述。
   原下坡行政村支书冯斌感慨地说:“过去我们河坡里人虽然粮食产量不够吃,但是我这哒是红薯、花生、棉花、最佳种植区,所产的红薯个大、皮红、味道甘甜;花生籽仁瓷实,色泽鲜艳,香脆可口;棉花雪白,纤维度长,很有名气。我们就拿这些跟塬面上人换回粮食,勉强维持着生活。”
   冯斌,74岁,担任村干部20多年,2012年前卸任。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他就时刻谋划着如何带领群众发家致富,但究竟发展什么产业才是凉水岸人的最佳选择,乡亲们一直在“摸着石头过河”。
   就在冯斌带领群众思谋产业方向时,时任中共延长县委书记的郝福财来村调研农业生产情况。看着宽广平坦的河滩地,郝书记当即决定下坡村栽植枣树,发展红枣产业。于是,在当地政府的指导支持下,冯斌带领部分村民从延川县买回枣树苗。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下坡800亩河滩地全部栽植了枣树,但让人无奈的是,每年秋季下坡村多雨,尤其连阴雨,细皮嫩肉的红枣泡裂了,连阴雨过后,红彤彤的枣儿落了一地,村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即将到手的收获打了水漂。发展红枣产业,因此就偃旗息鼓了。
   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1990年春季的一天,县委、县政府在罗子山乡政府组织召开罗子山、安河、南河沟黄河沿岸东三乡乡、村干部会议。会议要求黄河沿岸乡村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围绕林业办农业”逆向发展思路,结合各乡实际情况,大力发展酥梨、花椒产业。这一政策的提出,冯斌心里铁定有了发展的希望,因为他清楚地知道,下坡村的冯邦银老人在自家门口栽植了半亩花椒,以便贴补点家用。没想到,几年后收获颇丰。临近过年,老人用卖花椒的钱一次性买回10袋麦面,乡亲们别提有多么地惊奇和羡慕了。实践证明,花椒树耐旱,适合干旱的黄河岸边大面积种植。东三乡会议的决策,与凉水岸人的实践不谋而合。
   回到村里,冯斌立即在村里组织召开了党员会议、村民大会,传达了上级的指示精神。村民们积极响应,纷纷在自家地里栽植花椒树。当然,在实施过程中,也有对此一举措不怎么看好的村民。耋耄老人冯义,不乐意儿子冯焕群在自留地里大量栽种花椒,对儿子说:“好娃哩!你栽那么多花椒树干什么?那只是个调料,栽上几棵就够了,又不能当面吃。”尽管如此,在冯焕群的坚持下,自留地还是全部栽上了花椒树。
   花椒树一般三年挂果、五年见效。1995年秋,下坡行政村花椒树几乎连成了一片,总计达600多亩,年产值近35万多元,人均增收700多元。村民们的日子宽裕多了。从此,下坡村被誉为“延长县花椒第一村”,陆续迎来了很多慕名参观的群众。
  
   二
   绿与富是山川秀美工程建设的两大目标,绿是基础,富是根本,只有山绿才能实现民富,只有民富才能保住山绿,绿富互动,才能进入良性循环。世纪之交,延长县紧紧抓住退耕还林机遇,将其与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全面发展梨果、草畜、棚栽产业,确保钱粮补助八年结束之后,能够退得下、不反弹。对凉水岸村来说,因其天成地势和土壤条件,发展花椒产业依然是最佳选择。
   2003年3月的一天,当新一轮太阳悬在峡谷之巅、黄河两岸灰暗的山脊被沐浴得金光闪亮的时候,凉水岸人早早聚集在黄河岸边的麦场上,七嘴八舌,群情激奋。因为县委副书记薛平给大家带来一个好消息:按照退耕还林政策,县上决定在凉水岸栽植2000亩花椒树,并免费提供树苗。这一惠农举措,更加增强了凉水岸人快步致富的信心。
   空谈误农,实干兴村。县、乡领导陆续亲临村里指导,要把凉水岸建成全县的花椒示范村。栽树那段时间,原南河沟乡政府干部与村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日夜奋战在栽植花椒树第一线,令村民们特别感动。
   盯着2000亩的目标,村民们挖掉了800亩枣树,上千亩的河滩地全部栽上了花椒树。最难办的是山坡上的胶泥地土质硬,加上尚未完全解冻,地硬堪比石头。乡上一干部突发奇想:地这么硬,为什么不用爆破的方法呢?他当即协调买来炸药,用钢钎在地上打个洞,投注炸药引爆。一炸一个坑,恰好是栽一棵花椒树的所需。于是,一炮引发百炮鸣,咚咚咚的炮声,在黄河峡谷里持续回荡着……
   花椒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花椒树栽上后,凉水岸人更加勤快了,男女老幼齐上阵,为花椒园施肥。首选农家肥,都从外村买回牛羊粪,在自家硷畔上理净细滤,再一筐筐挑进地里。辛勤的付出,终于打造出了至今兴盛的花椒业。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精务细作同样重要。开始阶段,下坡村民对花椒树的管理相对粗放,比如施肥、打药等。秋季,县、乡干部组织下坡村民代表参观了宜川县集义镇的花椒园。大家这才知道,原来花椒树也需要修剪。回村后开始推广修剪技术,却遇到了不理解的村民们的质疑。“胡球弄哩。椒树肯定是枝繁叶茂才结粒多。”他们不明白枝简叶长果大的科学道理。面对责难,前村主任冯志刚先修剪了自家的花椒树。
   “其实看着剪掉在地上的花椒树枝,我也很心疼,政府让我们学习集义的经验,肯定有科学道理,也肯定会有好的效果。”冯志刚挺了挺身子接着说道:“果然,第二年就看出成效了,不仅花椒产量提高,而且收入也随着质量的提高而增加了不少。”
   2011年,下坡行政村花椒面积达3000多亩,年产值150万元,户均1多万元,人均3000多元,之后的每年收入都随着花椒产量和价格的提升成倍增长。
   2014年,村子组建了“上坡村专业合作社”,向集约式、规模化目标迈进。
  
   三
   现任村主任王继明见多识多,曾当选延安市政协委员,现为延长县政协常委。多年来他一直在城乡边缘行走,心中始终记挂造福乡亲们的梦想。无论走到哪里或者是见到谁,他都会把“凉水岸”三个字说个没完。正因了他的这股韧劲和一腔情怀,感动了各级领导,先后在凉水岸落实了很多建设项目。
   2014年底,撤乡并镇,南河沟乡并入雷赤镇。2015年4月,王继明当选凉水岸村村长,同年下坡行政村更名为凉水岸,花椒树栽植数量增至5000亩。
   新官上任三把火。每逢秋季采摘花椒时,也是凉水岸最热闹的时候。漫山遍野的人采椒,成为凉水岸的一大景观,但收获携带着艰辛。每三个采椒人就得配一个担椒人,因山高壑深路远,担椒回村道路崎岖,险象环生,常有不安全事故发生。王继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上任之初的第一把火,就是兴修凉水岸道路。经过多次奔走,用尽三寸不烂之舌终于得到了上级领导的支持,2016年初修路工队进驻凉水岸村。历时一月,工程竣工,凉水岸欢呼声、鞭炮声,响彻黄河岸边……
   随着下坡花椒声誉雀起,各种荣誉扑面而来。2016年8月,凉水岸行政村被延安市林业局授予“延安市林业产业一村一品花椒专业村”,延安电视台追踪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一位曾和王继明有过交往的市上老领导看到电视新闻,当即给王继明介绍了一个开有很多连锁店、花椒需求量很大的卖羊肉的客户,对方以每斤40元的价格合同订购凉水岸花椒。王继明兴冲冲地去送花椒,没想到,客户不满意,因为花椒混杂着叶、杆、籽,且没有经过脱椒清洗。经恳求,客户勉强收货。这件事,促使王继明下决心走精细化经营管理之路。
   精细化管理模式,须具备厂房、设备、商标。怎么办?苦苦思索之后,王继明再次多方奔走上下呼吁,申请协调资金10万元,于2017年5月建起了5间凉水岸行政村花椒加工厂房,6月申请了“千年古渡凉水岸”商标。
   无疑,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2017年7月,中粮期货公司包扶延长,拨付了一笔产业扶持资金。考虑到凉水岸花椒形成了规模,县上决定将这笔资金主要投放给凉水岸村。这笔资金帮助凉水岸人度过了新的困境,真是雨中送伞。当年秋季,凉水岸阴雨连绵,眼看着收获的花椒开始发黑,椒农们心急如焚。王继明立即申请从这笔资金中拨付10多万元,按照贫困户60%、普通椒农50%的比例补助乡亲们,每户购买一台价值5000元的花椒烘干机,立竿见影地解决了燃眉之急。
   2017年底,凉水岸花椒树增至6000亩,全村收入305万元,户均3万元,人均1.5万元。其中,达10万元以上的5户。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谁值得信任,谁能带领大家致富,谁就能得到群众的支持。2018年3月,凉水岸行政村换届选举,王继明当选为村主任。他发誓要把凉水岸的美好蓝图绘成现实。还是那股韧劲,还是那套说辞,他又陆续争取资金买回了价值14000元的三台花椒清洗机,以及加工机、分装机、包装机、打码机等设备。2018年年底,县上相关部门利用中粮期货拨付的剩余资金,在凉水岸、上坡自然村各修建花椒加工车间两间。
   王继明还计划从明年开始,每年举办一场“花椒节”,以提高凉水岸花椒的知名度;进一步扩大规模,进而将凉水岸花椒加工基地移驻延长县白家川产业园区,进一步完善花椒产业链。
   有人曾问王继明:“你在凉水岸没有一分花椒地,却如此地拼命,究竟图个啥?”王继明铿锵有力地回答了一句:“我爱生我养我的凉水岸!”

共 425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作者以纪实的笔触描写了凉水岸行政村从贫困走向富裕的历程,深情赞美了两任村主任冯斌、王继明大胆创新,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的干劲和拼命精神。凉水岸,一个土地贫瘠的村庄,地无三尺平,产粮不够半年吃。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村干部冯斌就时刻谋划着如何带领群众发家致富。但究竟发展什么产业才是凉水岸人的最佳选择,乡亲们一直在摸着石头过河。经过两任村干部的努力,从试种花椒树到大力发展花椒产业再到如今花椒产业蓬勃发展并影响带动了周边村子,三十年的勤劳致富路谱写了一曲村干部与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因地制宜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交响乐。文章笔法娴熟,叙述中注入深情,用数字说话,真实再现了一个村庄的发展史,映射了不同时期的经济和农村生活,讴歌了党的干部为民党的政策惠民。一篇纪实散文,力荐赏析!【编辑:红叶摇秋风】【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181121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8-11-15 17:01:02
  凉水岸从贫穷走向富裕的发展史,是村干部为民服务的奋斗史。有这样的村干部,群众是幸福的。
2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8-11-15 17:05:12
  在摸着石头过河中,有过太多的滋味,一次次陷入困境,一次次走出困境,靠的是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对这片土地上的热爱。 相信,凉水岸的明天会更好。
3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8-11-15 17:05:33
  问好老师,祝老师在荷塘创作愉快!
4 楼        文友:思源        2018-11-16 06:49:14
  多谢老师点评
5 楼        文友:莫道不销魂        2018-11-25 00:22:21
  祝贺美文加精,期待更多精彩!
用点滴文字,守候心灵家园。
6 楼        文友:牙牙吉祥        2018-11-25 17:01:08
  祝贺老师美文加精,期待更多精彩!
经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7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8-11-25 20:29:20
  祝贺老师美文获精!精彩继续!
回复7 楼        文友:思源        2018-11-26 11:23:05
  谢谢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