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我的读书故事(散文)

编辑推荐 【柳岸】我的读书故事(散文)


作者:峰子华 布衣,452.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36发表时间:2018-11-15 22:07:02


   自小就常听大人们讲一句话: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那时候还很幼稚,将一本小人书从前到后翻个遍,翻个烂,也未见有“颜如玉和黄金屋”。所以当再次听到叔伯们说这句话时,就撅着小嘴,冒一句“你们骗人”。而他们也只是抱有微微一笑,淡淡说一句:以后你们会明白的!
   后来上学了,基本上接触的都是教材类的,由于农村教育资源的相对匮乏,也很少接触到课外书籍,偶然有那种书商来到学校,摆个地摊,那是我们最兴奋的时候,蹲在地方翻来翻去,看有没有自己喜欢的连环画,小人书。
   再后来读高中了,去了县城,眼界随之开阔,虽然偶然能接触到一些课外文学作品,但毕竟当时的教育还是以应试为主,天天不是沉浸于题海战术,就是大量知识点的直筒式灌输,十足一个“书呆子”。
   一次偶然的机会去县图书馆购买高考参考书,顺便就在图书馆里转了转。突然一本题名《山居笔记》的书吸引了我。随手翻了几页,就被其中浓厚的文史知识和优美的文笔所吸引,此书从《一个王朝的背影》到《历史的暗角》,谈清朝,论魏晋,叙东坡,述晋商,讲科举,析小人……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待文化,叙述着历史,感悟着历史,反思着历史。特别是其中之文字,清新流畅;作者之观点,新颖独特,让人顿觉耳目一新,可以说是文史兼容,而我当时又是选修的文科,特别喜欢历史,见到此书,情不自禁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看了书价,虽然不便宜,相当于我一个星期的伙食费,但还是毫不犹豫出手买下。自此我喜欢上了这本书,在紧张的备考中,总是抽出时间仔细品位,一遍又一遍,就在这样的品读中,迎来了高考,并考进了江南的一所普通高等院校。
   大学的生活相对比较自由,轻松,大学对我而言,最享受的就是可以在浩瀚的图书馆里阅读大量书籍,不受时空、经济的约束。由于此书的原因,我对此书作者余秋雨先生有了更多的关注。后来相继购买并阅读了他其余的著作,如《文化苦旅》、《霜冷长河》、《寻觅中华》等一些书籍。不得不承认,余秋雨先生对文化的思考,深深地打动了我。从而引导了我对文学的喜爱,对人生的重新思考!
  
   二
   上述看似多余累赘,其实不然,主要是与我自身经历有关!
   我是个受命运捉弄之人,生下来不久便发现脚不好,就去上海求医,辗转四年,经历了四次手术,但最终还是以失败而归,从此我的人生多了一根拐杖,拐杖成了我人生的新起点和支点。由于看病的原因,家徒四壁,负债累累,再加上残疾,内心多了种自卑,自怨,虽然父母很开明,坚持送我读书,但我内心还是很脆弱,特别是看到父母辛劳的背影,很是自责,甚至想过自杀!但就是在这样的脆弱与矛盾中,我走过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当接触到了余秋雨先生那本之后,我的内心突然燃起了另外一种激情,当明白了在我的人生之中不光只有坚强、自强之外,还可以寻找到另外一种精神寄托的时候,精神突然为之振奋,他让我有了释然的感觉,不再纠结于命运的不公,社会的不平,人生的不顺,而是给了我前行的精神食粮,让我可以从历史文化中领悟人存在的意义。
   自此我沉迷于文字,在文字中寻找自信和快乐。用自己敏感、细腻的眼光,记录身边的人和事,留存着自己的所感所悟。随着笔端流淌的文字,我变得越来越充实,越来越自信,整个人的精神面貌也随之而变,焕发着另外一种生命活力!
   以上这些与所谓的学术无关,与所谓的瑕疵无关,在人的一生,总归会在特殊的时候特定的阶段遇到足以改变自己人生的人或事。余秋雨先生虽然饱受社会议论,但我还是很感激他,是他的文字,激发了我内心的潜能;是他的文字,让我找到了一种精神家园;也是他的文字,让我知道自己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当然了余先生的书不是什么励志自传,更不是什么事迹的宣扬,而是一种春风化雨的滋润,让我们在喧闹的社会中去寻找一种寂静,让我们在古人的脚印中挖掘一种生命力,更是让我们在文学的殿堂里去感受另外一种良知。这不是吹捧,更不是迷恋,而是一种真实的存在,至少在当今的文坛中谈到历史文化散文,那肯定是绕不开余秋雨先生的,可以说他在散文的道路上开辟了另外一种风格。
  
   三
   综观当下,我们是否应该从余秋雨先生身上学到点什么。在笔者看来,他身上的独立的文化人格魅力值得我们学习与敬仰。这一点是当今社会最稀缺的,一个人不管官职多大,学历多高,财富多少,缺少了文化人格,那就不能算是一个完整之人。文化在当今这个物质的社会中还存有多少,不得而知,但我知道,我们是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我们不能没有文化,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从来没有缺失过,没有了文化的支撑,社会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同在黑暗中前行,谈何生命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强盛,首先应该是在精神文化领域的强盛,只有这样,国人才可团结、互助及博爱,这个民族才能激发其潜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如同我们这些残疾朋友,如没有强大的精神支撑,我们是不可能走下去的!
   与余秋雨先生也算有些薄缘,笔者曾有幸于2008年04月27日在昆山亲身聆听余秋雨先生所做的一场《笛声何处》的演讲。在那次演讲中,余秋雨用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知识解读发源于昆山的昆曲,确实也是一种享受。在散场后,虽然由于时间仓促,只有短暂的交流,但先生身上的儒雅、博学、人文情怀还是深深打动了我,让我感念至今!
   今天我知道“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说法多少带有封建功利性在里面,但读书至少对于我们每个人没有坏处,即便没有那些物质的浮华,但也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燃起我们内心的人文情怀,从而更好的去保护文化,传承文明!
  
   ——2018年11月11日于抱朴居

共 227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清新的书写真实心境的好散文。每个人对书都有感悟,作者的感悟与众不同,这篇散文就不是一种说教了,也不是为了作文而选一个题目那样轻松了。作者对古语的“颜如玉”“黄金屋”很懵懂,很正常,非做作。作者自从发现了那本《山居笔记》便有了人生的感悟。可能是经历不同,或许就是我没有作者的这份难得的悟性吧,《山居笔记》在我的书橱,也看了,但没有读出作者体会到的那种深厚来,看了这篇散文,我发现读书也有境界深浅之说了,我肤浅了。作者是备受命运捉弄的人,谈不上残疾,但疾病让他产生多少失意自卑甚至歪想,我很理解。是哪根火柴点燃了一堆草,不知道,但作者是被余秋雨的书点燃了生活的信念。“从历史文化中领悟人存在的意义”,那么人就不是行尸走肉了,崇拜的意义是什么,我曾经思考这个问题,在这里我得到了答案:是给生命添加力量。如果少了这一点,那就是盲目了。文章朴实简约,但不乏厚重,且有着倾心而谈的温婉魅力,显得生动而质感。内容上充满着正能量,不拔高不跑题,文笔集中,很好地表达了读书所得。文章感情真实充沛,说理透辟而入心。应该这样说,这是一篇激励人读书的宣言,更是心灵絮语。倾情推荐本文,感谢奉稿柳岸,问候作者,读万卷书吧,美好人生与书相伴!【编辑:怀才抱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18-11-15 22:08:45
  一个励志而温暖的读书故事,值得认真一读。感谢作者奉稿柳岸,柳岸人欢迎您的到来,希望精彩继续,问安!
怀才抱器
回复1 楼        文友:峰子华        2018-11-16 10:21:28
  谢谢编辑,问好!!!
2 楼        文友:刘柳琴        2018-11-15 22:19:55
  向峰子华问好,我们柳岸花明社团欢迎您,希望在这个文学平台,您快乐创作。柳岸期待您更多精彩!
   另,为了便于文友之间互相沟通联系,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 490413039。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回复2 楼        文友:峰子华        2018-11-16 10:21:50
  谢谢编辑,祝好!!!
3 楼        文友:金戈铁骑        2018-11-16 09:42:23
  人在不同的阶段,读书的境界也不同。黄金屋也好,颜如玉也好,名、利也好,书中有着每个人不同的追求。爱我所爱,从一本或一篇作品中收获属于自己的东西就足够了。
   很高兴与老师相识在柳岸,祝您收获满满!
回复3 楼        文友:峰子华        2018-11-16 10:22:25
  谢谢,问好,相互学习!!!
4 楼        文友:安平静好君        2018-11-18 11:20:34
  书,是通向自己心灵的桥梁。欣赏,点赞!
回复4 楼        文友:峰子华        2018-11-19 14:26:41
  谢谢,向您问好!!!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