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敬畏生命,努力活着(赏析) ——读《活着》有感
初次看到书名《活着》,莫名想到了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总觉得,冥冥之中它们该有什么联系。在网上查阅到《活着》的简介,果然,又是一部让人难以承受的重中之重。圣地亚哥与大鱼作斗争用尽了全力,最终以一副鱼骨收场,而余华笔下的徐福贵一生与生命做抗争,终究与老牛相伴。
迫不及待地连看了两遍,肩头的靠枕湿了干,干了湿。我一直在想,这样沉重的作品,作者是以怎样的情绪,怎样的意志力来完成它的?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
小说一开始描写主人公福贵家境优渥,却是个不学无术的纨绔。从不操心家事,整天吃喝嫖赌,即使娶了媳妇,依旧我行我素,常常让妓女背上招摇过市,甚至去岳父门前羞臊滋事。直到家产被他败光,爹倒下了,福贵才感到家里的天塌了,有了急切要长大的意识,意志消沉没几天后,他包了五亩田,承担起了养活家人的重担。他说,笨鸟先飞,他是笨鸟,不但要先飞,还要多飞。但是只有想法,没有行动力还是不行的,家产终究被龙二夺去。戏剧的是,龙二恰恰因为这些家产而丢了性命。福贵打心里庆幸自己和爹是败家子,败光了家产,却保住了性命。
看起来似乎有些阿Q的想法,但其实那个时候,福贵已经对生命有了领悟。一切看似突然,其实是必然。对于福贵的人生和成长来说,变故就是教训,教训即是成长,不幸也幸之。所以,正应了辩证法高手老子的那句“福兮祸兮,福祸相依”。
接着,福贵被国民党抓去拉大炮,这段特定时限中的两年生活,他亲眼目睹了上千名伤病员冻死在坑道外,新认识的朋友老金被子弹击中,活生生地死在他的怀中。眼看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战争这个残酷的环境中消逝,人命显得那么那么孱弱、不堪一击。福贵深刻体会到了一种深刻的无奈,同时,他更多的是怕,对死亡的害怕,和对再见不到亲人的怕。于是,在被共产党俘虏后,他没有表现出大情怀、大志向,去选择参军施展男儿抱负,而是流露出最本真的自我,选择拿盘缠回家见亲人。在他心里想的就只是活着,只要能活着见到亲人就好。同时,幸运存活的富贵懂得了珍惜生命,珍惜家人。所以,经历使他意识的成长,才是他活下来的真正的幸中之幸。
当他辗转回到家中,从小把他宠到大的亲娘永远离开人世,女儿霞因病永远失去了说话的权利。从此,富贵的人生就像是踏上了阴霾遍布的雷区,然而无人为他加持开挂,只有他自己,迎接一次又一次的痛彻心扉,再拾起腰杆,使劲向前。
本着少让一个人受苦的想法,为了供儿子友庆读书,福贵把女儿送了人,不久,女儿偷跑了回来,又因为不舍,他送走女儿的半路上又决定留下女儿,虽然日子越来越艰难,但他仍旧对生活充满希望,至少一家人都在一起,不用面对生离之痛。可是,儿子的死亡又给他沉重的一击,他把泪水吞进肚里,悄悄把儿子埋了,把希望放在媳妇家珍和女儿身上,只要她们不再出事,生命能够如常。二喜来娶女儿霞时,他说霞命苦,一定要多来些人娶亲,要办得热闹些。表面上看,像是为了在村上赢回些体面,实际上,他从心里希望女儿从此能过上好日子。可是,富贵对生活的憧憬,并没有挡住厄运来袭,女儿生孩子大出血身亡,家珍病重离世,女婿工地发生意外,就连在外孙子身上寄托的最后一点希望,也被毫不留情地击碎,最终,只有他一个人孤零零地活在世上。
人生的大悲被福贵尝了个遍,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死别,福贵倒下爬起来,再倒下,再爬起来。每每读到,总让人抑不住潸然泪下。福贵亲切地称呼老牛——“福贵”,用家珍,友庆的名字激励着老牛努力耕地,既是对亲人的缅怀,也是活下去的动力。虽然孤苦,却始终顽强。
文中用大量的死亡事件来衬托体现活着的美好,越是不经意地消逝,越是短暂地弥留,才更能衬托出生命的珍贵,就是用这种强烈的视觉对比,残酷的映像,把人人都可能,都会经历的生死,鲜血淋漓地剥开,展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正面直视生命,审视活着。
作者在写福贵的一生,也是在写每个人的一生。人生路上,所有的悲欢离合就像唐僧取经路上历劫一样,不到八十一难不罢休,酸甜苦辣咸勾兑出了福贵脸上一道道的沟壑。人生一遭,赤条条来于尘世,接受红尘俗事的鞭笞,饱经风霜的体悟后,再赤条条的回归。人生就是活着的修行,从青葱的懵懂无知到成熟干练,再到豁达返璞,从有滋有味到无滋无味,最后是原汁原味。作者就是用这样一个普遍的角色,告诉我们活着就是一直向前。永远不要停下向前的动力,人生路上哪能一路坦途,即使荆棘丛生,阴霾遍布,只要我们意志顽强,与之斗争,总能跨过那些沟沟坎坎,即使,只剩下一个人孤军奋战,也不能丢失活着的信念。
活着不为什么,活着就是活着,活着就是生命最好的解释,只有努力活着,才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这,才是活着的意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