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冰心】野猪河的蜕变(散文)
野猪河,地处英山与蕲春雾云山交界处的龙潭畈境内。
野猪河,顾名思义是个荒无人烟,野猪生活、撒野的河谷。它发源于大别山支脉雾云山,沿河有两个龙潭,龙潭畈村便以此命名。亘古不变的河流,淌过高山峭壁,一路坎坷,一路欢歌,奔流不息,滋养这一方的万物生灵。
上世纪六十年代,偏僻山沟的英山县长冲区百丈河公社龙潭畈大队,打破野猪河的平静,决定兴修水利,要让这清澈的泉水致富一方!
七十年代初期,时任百丈河人民公社武装部长的父亲,当起了修建野猪河水库的指挥长。三十多岁的父亲年轻气盛,敢闯敢干,带领百丈河公社十几个村的老百姓,历经两个春秋,七百多个日夜奋战,用箢箕和板车,终于修成了一座集灌溉、养鱼于一体的野猪河水库。
那两年,父亲很少回家,我和妹妹们常常追问母亲:父亲去哪了?母亲说:修水库去了。在工地,父亲干劲足,嗓门高,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得罪人;敢想敢干,牛气冲天,老虎来了,他也敢喂一口,因此落下了一个绰号:王二牛。
水库竣工第二天,父亲非常高兴,买了几斤猪肉回家,煮了一大锅,把爷爷奶奶接到一起大吃一顿,算是庆功。
四十多年过去,父亲也八十多岁了,当年热火朝天的工地场面,他记忆犹新。
前不久,我带着年迈多病的父亲来到龙潭畈,看到当年只能骑自行车的茅草路变成了两车宽的水泥路,家家户户盖起了小洋楼,门前小河清澈见底,满畈稻谷金黄,父亲异常激动,老泪纵横,连连说:跟以前不一样了,真的不一样了!现在与城里差不多!
在龙潭畈村当了四十年支书的彭善江,向父亲介绍了改革开放四十年龙潭畈的巨大变化。他说:现在全村340户,1370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过去180元到现在10800元,村级经济由过去负债到现在年收入20多万元。全村153个贫困户,除一户外,其他的全部脱贫。
村里基础设施完善,建成了功能齐全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文化广场、百姓舞台和山村幼儿园。公路修到家门口,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通信网络全覆盖,产业发展势头猛,人居环境都改善。山清水秀新农村,人民幸福乐开怀。
中午,我们在野猪河龙潭民宿吃午饭。龙潭民宿创办人是一位精明能干、气质优雅的回乡创业女老板李敏。她出生在英山方咀大畈河村,年少离开故乡创业,致富不忘家乡。四年前她来到了这里,看到野猪河水库山清水秀,民风淳朴,决定因水设景,扮靓野猪河。2017年她注册了湖北草木年华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油茶山林500亩、水面200亩,投资近2000万元打造时尚元素与自然风光融合的民宿综合体。民宿内设“知鱼室”“听禽舍”等独具风格的客房,外有筏钓、户外拓展等娱乐项目。每年收获的油茶籽,以传统物理压榨茶油;水库里打捞的白刁鱼、草鱼等,以农村传统手法腌制;还有豆糕、腐乳等产品,都以“寻找小时候的味道”为主题包装,让这些山野原生态的绿色食品,绽放新的魅力!
初冬之际,邀三五好友,在碧波荡漾的水面,划一叶小舟,赏四周火红的枫叶、洁白的山茶花;听鸟儿唱歌,看鱼儿阵阵,白鹭起舞;微风送来湿润的花香,人在画中游,惬意无比!
野猪河变了,真的变了!我本想让龙潭畈村申请把野猪河水库的名字改为龙潭水库,转念一想,为了记住这个奋斗的时代,还是不改为好。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要创造美好生活,就必须不懈奋斗。野猪河的蜕变,就是龙潭畈人民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敢于奋斗、勇于奋斗、善于奋斗干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