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圆形】诗产生于心灵被刺疼或柔化后自动地显形 ——读李南的诗歌
《现在,曾经》——李南
现在,我获得了这样的特权——
在文火中慢慢熬炼。
曾经厌恶数学的女生
曾经孟浪,啃吃思念的果子
曾经渎神,蔑视天地间的最高秩序……
现在,我顺从了四季的安排
屈服于雨夜的灯光
和母亲的疾病。
我终于有了不敢碰触的事物
比如其中三种——
神学、穷人的自尊心,和秋风中
挂在枝条上的最后一片树叶。
写诗,贵在充沛的感情,感时花溅泪。所以,人在情感充沛的时候写诗,技巧是在其次的。读李南的诗,她那翻腾在诗中的滚滚雷霆足以让读者从浑噩中惊醒并感动。
李南的诗,产生于心灵被刺疼或柔化后自动地显形,而非炼金术和为诗而诗的冥思苦想。只有“有感”,那么诗就会从心底汩汩流出,从而能催生绝技。在当下的诗坛,充满矫揉造作、虚情假意、西皮二黄,但李南是一个异数,她是清醒者。
李南的诗,不苟且偷生更不玩世不恭,她视仁和人性为诗之真诀。读“神学、穷人的自尊心,和秋风中||挂在枝条上的最后一片树叶”这样的诗句,心下戚戚之,甚至能使人泪奔。她的诗,有平民立场,有大悲悯和隐忍决绝。她的“曾经渎神,蔑视天地间的最高秩序……||现在,我顺从了四季的安排||屈服于雨夜的灯光”,其中的忏悔和自责,令人感动。这让她的诗有了唤醒人心的力量,有了温和而坚定、愤懑而宽恕的美学价值;她的诗里道德的崇高感与艺术的审美性让诗即厚重又空灵。
【编者按】作品对诗歌的写作规律有见解;对李南诗歌的品评到位。推荐阅读。【编辑:紫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