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菊韵】老俩口闹“离婚”(杂文)

编辑推荐 【菊韵】老俩口闹“离婚”(杂文)


作者:秋鹏飞 秀才,1149.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18发表时间:2018-12-01 12:34:07

西方文化的最突出特点就是:自由、民主、法制;简言之,人在不违法的前提下,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那是个人的自由。以家庭为例,一对夫妇,对父母没有赡养义务;孩子18岁以后,也没有再对他们抚养的义务;夫妻间合得来就合,合不来就离。突出的是人的自由。而我们中华文化的突出特点是:忠、孝、节,义。忠是对国家而言,孝是对父母而言,节是对夫妻而言,义是对朋友而言。还以家庭为例,一对夫妇,上对父母要孝,有赡养义务,夫妻间要互相忠诚,下对儿女负责,而且一管到底,直到儿娶媳妇女出嫁,乃至抱孙子、瞧外孙,一刻也放不下手。所以说,中国文化强调的是人的社会责任,强调的是整体,“我”就在这整体之中。
   人是社会的主体,又是社会的载体;换言之,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家庭是社会的最基层组织,夫妻是这个组织的核心。几千年以来,我们都在赞美白头偕老、百年好合的美满婚姻;这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最突出的特征。中国人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这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经济是中国经济的主流。有很多夫妻终其一生都被捆绑在土地上,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种秋收,往复循环;有些夫妻一辈子甚至连县城都没去过。除了兵荒马乱的岁月以外,他们就生活在自己的那个狭小的小圈子里。在那里繁衍生息,期盼着多子多福,儿孙满堂的稳定的家庭生活。
   西方文化的经济构架是以市场经济为主体。市场经济在本质上就具有略夺性,略夺他人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西方文化起源于古代的希腊和罗马文化;希腊的城邦制和它的对外移民扩张,不断地建立新的殖民地,给被侵占地区的人民带去了痛苦和灾难,而给它自己却带来了大量的财富和奴隶。这种略夺性的本质延宕了一千多年,至今也看不出有什么实质性的改观。市场经济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人口的流动性大。不难想像,一对身强力壮的年轻夫妻,天各一方,长期分居,无论是从心理上还是从生理上看,他们渴望得到异性的满足,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在这种情况下,夫妻的离异,家庭的破碎,势在必然。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最基本的常识。改革开放以来,中、西文化一直在进行着激烈的碰撞,在这种碰撞中,中华传统文化节节败退,人们的道德观念正在悄然发生变化:私欲的膨胀使人的略夺性无限扩张;夫妻两地分居,把千万个家庭撕得粉碎。无论谁在悲恸哀号,无论谁在大声疾呼,都必将于事无补。因为,历史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谁想拽也拽不住,希望回归到以农业为支柱产业的时代,无异于痴人说梦。
   这天是双休,正准备到县城去找一位领导办事,忽然接到一个亲戚的电话,他在电话里告诉我,说他的儿子儿媳正在闹离婚,问我怎么办;我说顺其自然。他说,小孙子怎么办,将来接了后娘,他们都不在了,后娘能好好待他吗?我能感觉到他心情很沉重,但却无话可说。他的儿子儿媳在上大学时是校友,年级不同却在同一个餐厅就餐,他们出双入对,已经同居了两年,两个孩子这才告诉各自的父母,说明情况,准备结婚。双方的家庭条件差不多,也算是门当户对。我的亲戚是转业军人,以营级干部的身份退到地方,安排在市物资局工作,属科级干部。当时,正处在经济转轨时期,什么木材呀,钢材呀,水泥呀,化肥呀等等,从计划内转到市场,一倒手就可获利成千上万;因为他胆小,也就只从中捞了90来万,相当于十几年后的900来万。他就一儿一女,女大儿小;女儿是前房生的,已经出嫁,儿子是他老俩口现在唯有的希望。儿媳的父母是郑州郊区的人,属郑州市的户口,一直做些小生意;做生意就是针尖削铁,积少成多,再加上在税务方面打点擦边球,家境也算殷实,固定资产有个一百来万。他们老俩口也是一儿一女,女大儿小,但儿子在智商方面可能有点不如人意的地方,所以,女儿就成了他们的掌上明珠。通过相互了解,双方一拍即合。
   他们的婚礼是在信阳市一家豪华宾馆举行的。本来,像我这种年近六旬的人,是不太喜欢凑热闹的,但这天是个例外。据说婚礼的主持人是信阳电视台的某节目的主持人,是真是假,不太清楚;但新娘子我倒是看得比较清楚:身高在一米七左右,身段袅娜而不嫌单薄,脸型丰满而不觉太肥;举止大方而略含羞涩,谈吐文雅而稍带乡音。她和新郎家境相似,都算家财万贯;她与新郎文凭相同,都是硕士毕业。大家都说他们是珠联璧合,天生的一对儿。
   他们结婚后,男的在市政府当了公务员,女的在南方一家企业做了高管;他们婚后两年多,离多聚少,再加上这家企业老总资产十几亿;分居的寂寞,金钱的诱惑,让这个美女欲罢不能。或许,离婚对他们两个都是好事,但苦了孩子,也苦了父母。
   放下电话刚准备出门,电话铃又响了,是一个初中校长打来的,让我去陪他的妻大哥喝酒。到了以后才知道,原来是他俩口子正在闹离婚,他妻大哥是来调解的。起因很简单,今天早晨,他起床后在家里抽烟,妻子骂他:“滚出去吸。”他说:“我在我自己屋里吸,滚哪儿去,你这说的是屁话。”接着双方都说“屁话”,“屁话”还没说完,妻子就从台桌上拿起装有他母亲遗像的像框狠狠的摔在地下,玻璃粉碎,只剩下遗像和框架。因为他是知识分子,所以没有发生肢体冲突。但是,他的兄弟们不愿意了;他们的共同观点是,你们夫妻吵架,怎么吵都可以,不能拿他们的母亲出气。他们的一个堂弟,大约是社会上的三级小混混儿,在“黑道”上也认识几个“哥们儿”,他要求他二嫂把他大妈的遗像框装好,并对遗像叩三个响头,否则,后果自负。而这位校长只提一个要求:离婚。
   这位校长原名孔令孝,中师毕业,50来岁,有一双儿女;因爱写一点小诗或“豆腐块”,所以笔名令啸。他是我在初中校长里头最好的同行,每年在“招生大战”中,他是我最有力的支持者。所以,我们见面时,他叫我“老大”,我叫他“老弟”。
   我们在一起吃饭喝酒时,都秉持一个基本原则:在家不言政,在外不言妻。但今天则不同,他不仅“言妻”,而且说起来就没完没了,就象从前“想起往日苦”那个样子。归纳起来,大约有如下种种:
   首先,是嘴细又爱挑毛病。她说他不该吸烟、喝酒,她说他不该衣脏、脚臭,她说他不关心儿女,她说他在外花心,她说他胆小怕事,她说他不关心她娘家;她说他刷牙牙膏用多了,她说他大便手纸用得太快,她说他起早了浪费了电,她说他睡觉鼾声太大;她发现什么说什么,听见什么就唠叨。只要在一起呆一天,她能找出他的三个问题,五种错误。尤其是她耳朵特别灵,眼睛特别尖。他在二楼吸烟,她在一楼房里就能听见打火机响,马上高喊:“又点一支!”他说他从柜子里拿包烟,就跟做贼似的,不然,她就会大喊:“就是烟亲!”只要她到他学校来,她首先要从床上找到地下,看看有没有长头发,闻闻有没有香水味儿。他说这根本就不是正常人过的日子。
   其次,爱拿别人的长处批评他的短处。她说他官儿没有他老大当的大,她说他的钱没有他同学挣的多;她说老李家的电线坏了自己会修,他说老赵家的水管儿破了自己能整;她说她村里老王也是中师毕业,做家俱比买的好,她说南城的大明是正科级,家务活全包了。她说他除了喝酒,就是会吸烟。
   再次,脾气特别大。有时,因为一件小事,她脸也变紫了,脖子也变粗了,嗓门儿也变大了;如果她扯起嗓门喊,不用扩大器,方圆半里路的人都能听得清清楚楚。有一次,因为儿子在班里排座位问题,她跑到一小,从大门口骂到校园内,从楼下骂到楼上,从课任教师骂到班主任,从教导主任骂到校长,骂得别人都撇嘴,骂得大家偷着笑,她自己不觉得丢丑,反而觉得有能耐。还有一次,她到菜市场去买菜,因为两毛钱与人大打出手,结果被卖菜的女人打翻在地,脸也青了,鼻子也肿了;她跑到南城派处所,人家根本不理她;无奈之下,她跑回来骂他,骂他是孬种,把她也带下贱了。他说她根本就不明白到底是谁把谁带下贱了。
   再再次,就她自己好,别人都不好。她说她妈好,说她嫂子不孝;她说她妹妹好,说她妹妹的婆婆不仁;她说她弟弟好,她弟媳太差劲儿;她说她自己好,邻居没几个好东西。结果是:老王不爱一塆儿,一塆儿不爱老王。
   孔校长接着说,她父、母去世时,他从头到尾都在场,一则是对老人家表示孝意,一则是给她留面子;他说他父、母去世时,她连回去看一眼都没有。他认为好不好不是靠嘴说,主要看怎么做。他说他估计,将来接了儿媳妇,她肯定说儿子好,儿媳妇不咋样。
   孔校长认为,家暴不光是男人动粗,还有女人动口;精神伤害比身体伤害更难癒合。
   听完孔校长诉苦,我就说:老弟,兄弟(弟弟,方言)媳妇说你的时候,你就不说她两句吗?他回答说,有时候也反唇相讥;有一次她说他不如张三李四时,他说她:你打排球不如郎平,打乒乓球不胜邓亚萍,跳水不如郭晶晶,舞蹈你赶不上杨丽萍,唱豫剧你不如常香玉,唱民歌你赶不上宋祖英;你也是女人,她也是女人,为何这女人不如那女人。听了他的顺口溜,饭桌上的人差不多都笑翻了。
   他们夫妻矛盾冲突,是性格冲突;像框问题只是这种性格冲突的一个导火线。虽然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但作一些调解工作还是很有必要的。我们中国人对化解夫妻矛盾的基本态度是一惯的,就是劝和不劝离。我们劝孔校长,多想想妻子的好处,用他自己的话说,她很节俭,买两只鸡腿,丈夫、孩子不在家,放臭了她自己都舍不得吃;在照顾两个孩子方面,她付出的比他多;她很有些同情心,经常把自家人穿旧了的,甚至还不算旧的衣服洗好了送给穷人,等等。我们也劝孔校长的妻子,让她多想想他的优点,他虽然是干部“四化”时期“化”出来的校长,但也经过了几番拼搏;他关心学生,事业心强,常常顾了大家顾不了小家,等等。
   孔校长的妻大哥是副镇长,饭前就让他的司机去把像框修好了;这时他又把妹妹狠狠地批评一顿。
   在大家的劝说下,出台了一个折衷方案:从孩子的身心健康考虑,离婚的事不提了;眼前,在同一个屋檐下分居一段时间,孔校长回来住二楼,大门钥匙各拿各的。
   这个方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为了孩子不离婚。至于分居不分居,没人去考察,其实就是瞎忽悠。在我们中国,像这样的夫妻,这样的家庭不知有多少;夫妻在吵吵嚷嚷,打打闹闹,忽而天晴,忽而多云,忽而大雨中度过一生。他们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真是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这样的家庭是不完美的,但是,不完美才是真完美,就像维纳斯塑像一样。真不知道这类家庭还能延续多长时间。
   有人说,中国人活得很累;从孔校长老俩口看,的确很累。现在的年轻人说离婚就离婚,离了当然轻松许多;但他们却把这个“累”转嫁给了父母和孩子。
  

共 421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东西方观念不同,而东方因为厚重的人伦理念,以家庭为重心的多。讲的是亲情为主。夫妻相处多以举案齐眉,夫唱妇和,和谐的家庭关系。文中老两口也许是共处时间长了,对方的一丁点缺点也都被扩大化了。做为女人要多看到丈夫的长处,男人在外面工作挣钱压力也大,,别对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计较。以包容来容纳下些小睱疪。这样天长日久会产生隔阂,夫妻感情会淡化。丈夫也多考虑妻子照顾家庭的含辛茹苦,互相体贴才能走完一生,而不会劳燕分飞,让爱分崩离析。以小就大,点明了夫妻如何相处之道,婚姻才会稳固。让和谐在理解下共处。推荐欣赏【编辑:枫魂帝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12-01 13:06:18
  秋鹏飞老师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普遍性,从古到今,“狗皮袜子没反正,谁家舌头不磨牙。天上下雨地下流,两口打架不记仇。”秋鹏飞老师这篇文章以例说理,点明了夫妻俩相处和睦之道,很有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我为这篇实用经验佳作热烈点赞!
回复1 楼        文友:秋鹏飞        2018-12-01 14:06:07
  谢谢孙老师驻足留评。问好!
2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12-01 13:18:17
  秋鹏飞老师知识渊博,学贯中西,对中西方婚姻文化的分析与对比,使读者增长了学问,大开了眼界。
回复2 楼        文友:秋鹏飞        2018-12-01 14:07:48
  谢谢孙老师鼓励。敬茶!
3 楼        文友:黄金山        2018-12-01 14:04:58
  很有意思!很有意思
活到老学到老
回复3 楼        文友:秋鹏飞        2018-12-01 14:08:46
  谢谢文友。遥握!
4 楼        文友:秋鹏飞        2018-12-01 14:13:54
  谢谢编辑双休发稿。敬茶!祝编安!
贫贱不移,富贵不淫,威武不屈。
5 楼        文友:远近        2018-12-02 07:37:14
  作者就朋友儿子儿媳闹离婚事情引发中西方婚姻问题的不同观念,继而阐述中华文化的整体性,和谐性。社会意义深刻,读之增长了不少学问。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回复5 楼        文友:秋鹏飞        2018-12-02 14:49:16
  谢谢文友驻足留玉。遥握问好!
回复5 楼        文友:秋鹏飞        2018-12-02 15:12:26
  朋友能把握拙作的主旨,老朽也算以文会友了。问好!
6 楼        文友:安平静好君        2018-12-02 13:08:47
  贴近生活的作品精彩绝伦,意义深远,婚姻家庭问题令人思考。专程看望飞翔老师!祝福硕果累累,健康快乐!
回复6 楼        文友:秋鹏飞        2018-12-02 14:54:55
  谢谢才女不远千里专程来看望!敬茶!
7 楼        文友:叶雨        2018-12-03 01:23:46
  文章很有内涵,论述也有理有据逻辑性很强,标题改下会更好!欢迎来菊韵投稿,祝开心快乐!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回复7 楼        文友:秋鹏飞        2018-12-03 07:30:25
  谢谢文友留评和建议。冬安!
8 楼        文友:秋鹏飞        2018-12-03 09:22:44
  散文贵在“形散而神不散”,最后一段是“文眼”。
贫贱不移,富贵不淫,威武不屈。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