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恋】老王的烦心事(小说)
老王今年五十八,可能是操心太多,头发早早就白了,看着倒像六十开外的人。他的老婆是个球心不操的人,见谁都乐呵呵的,用老王的话说,就是只要一睁眼嘴就不闲着,和谁都能谝上,见谁都有共同语言,到大门外上个茅房碰见鸡狗都不忘嘟囔一会儿。看上去倒是年轻了不少。
老王有一儿一女,女儿很争气,自小念书年年得奖状,长得也秀气,很少让老王操心。村里人都说,老王有福,将来跟上女子能住洋楼坐小车,每次听到这话,老王都是咧嘴一笑,权当回应。但是嘴里不说,心里其实早就乐开了花。
儿子比女儿小两岁,活泼调皮,也让老婆惯得不成样子,学习一塌糊涂。从小学五六年级开始就经常被老师找家长谈话,不是打架就是上课戳蝎子逗蚰蜒,反正自已不好好学习,还搅得别人也学不成。每次看到老师的来电,老王都不由心头一紧,生怕儿子干出啥出格的事儿,让他又是给老师道歉,又是给别的家长赔情。
女儿不负众望,高中毕业后考上了湖南一所一本大学。这在他们村无疑是个重磅炸弹,一夜之间传得连八十多岁的聋子二爷都知道了。聋子二爷是村里的五保户,无儿无女,由政府供养,老来衣食无忧,吃饱饭便喜欢拄着拐摸索到文化广场上,东打听西打听,没有他不知道的事。在路上碰见从果园回来的老王,问老王:“女子考到哪里的学校了?”老王知道他耳朵背,几乎是贴着耳朵喊道:“湖南!”
“啥?河南!”
“湖——南!”
“哦,河南好,河南好,好娃,真给咱村里人争脸,学费不够言传,二爷给娃拿点儿!”
“哦,能够,替娃谢谢二爷了!将来娃上出来挣钱了,我叫娃给你买好酒喝!”
“哦,后儿个走哩,后儿个就后儿个,你吼锤子哩!我能听哈!”说完还举起拐杖要打老王,两个人有说有笑地走着。
儿子初三勉强上完,连高中都没考上,老王担心儿子不上学和社会上的人学坏,好说歹说报了个技校让儿子读。老王想着技校管理能松些,还能学点技术,儿子应该能安心读下去。不料,才上了一个多月,老师就打来电话让他来学校一趟。
“不让人省心的货!”老王撂下电话看了正坐在院子里整果袋的老婆一眼。前两天刮大风,果袋被吹下来不少,老王两口子猫着腰在果园里捡了一天,心疼的叹了一天气,两个孩子上学一年得花几万元,全指望这一点套袋苹果。
“谁打电话哩,咋了呀?”老婆一脸茫然。
“都是你生的好后人,咋哩!可不知道又惹下啥乱子了!”老王怼了老婆一句。飞起一脚踢开滚落一地的青蛋蛋苹果,拿起外套就往门外走。
到了学校才知道,儿子看上班里一个漂亮女娃,向人家表白,人家不理他,就上到楼顶要往下跳,110来了才连哄带骗弄下来,学校害怕再出啥事,让老王把儿子带回家去。没办法,老王为儿子的不争气伤透了脑筋,发誓以后再不管他,由他去。
不上学的儿子整天晃里晃荡,无所事事,村里人在背后指指点点、说三道四,都说这娃不像他姐,一看都没出息,年龄小小的不上学,这样晃荡迟早要学坏,老王跟上儿子要受罪哩!气得老王整天拉着一张黑脸,看啥都不顺眼。
一年之后,晃荡得百无聊赖的儿子,提出要跟着表哥去西安城里的餐馆打工。老王巴不得让他赶快走,免得惹村里人说闲话让他心烦,二话不说拿了些路费给他,心想,出去受受罪就知道上学的好了。
不过,还真出乎老王意料,听外甥说,儿子打工很勤快,还特别有眼色,深得老板喜欢。不仅如此,儿子还跟着餐馆的大厨学会了炒菜,过年回家自告奋勇做了一大桌子菜,引得全家人赞不绝口。
一转眼四年过去了,老王的女儿大学毕业后留在了湖南工作,老王的头发也白得发亮了。儿子打电话说谈了女朋友,这两天就带回来让他和老婆看看,老王不知道该喜还是该忧,倒是直肠子的老婆乐得合不拢嘴,一转眼功夫又传遍了全村。
儿子果真带回来一个女娃,听口音是四川的,两个小年轻染着一头扎眼的黄头发,勾肩搭背在村里转悠,让一向低调的老王有些不舒服。女娃也很乖巧,叔叔上阿姨下的,喊得老王老婆脸上像开了一朵花,嘴都高兴得快咧到耳朵根儿上了。村里人见了都说,老王,你这怂都快当爷咧!
这几年,老王虽说务果园弄下些钱,但是女儿上大学和家里花销也没落下几个,眼下,儿子又给他领回来个“准儿媳”,刚刚松了口气的老王又犯起了愁。
现如今,农村娶媳妇和城里的标准也不相上下,要车要房,彩礼少说也得十万八万,连摆酒席算下来没个三四十万下不了场。
“熬煎啥哩!”村里的李婶说,“财路摆在眼前熬煎啥哩!”李婶的话说得老王云遮雾罩的。
“赶紧给女子说对象么,女子也不小了,现在有文凭又有工作,还愁找不下好婆家?你这几年供她上大学也不容易,她不是不知道么,到时候她能不帮你?”李婶悄声说道。
听李婶这么说,老王虽然觉得心里有点不舒服,但转念想也不是没有道理,毕竟女儿也到谈婚论嫁的年龄了,嫁女要彩礼也不是啥丢人的。
“我给你女瞅下个好对象,就看你能拿住娃的事不能。”李婶看来是早就有备而来。
“你先说说,让我听。”老王有些心动。
“我娘家村里那个在县里组织部工作的你知道么,他有个儿子也是大学毕业,现在是公务员,听说人家给娃把房子都买到市里了,说了几个对象都不满意,咱女子论人样儿有人样儿,论学识有学识,我前阵碰见他爸一说,人家很乐意,说让我来探探口气,你看咋样?这亲要是当成了,还能亏待你,你还熬煎个啥?”
“婚姻事还要看娃的意思哩,现在的娃不像咱那会儿了,这样吧,我先给女子说一下,看她有时间了回来,让两个娃见见面再说。”老王把已经熄火了的烟头往地上一扔,站起身对李婶说。
当晚,老王便让老婆给女儿打了电话,打电话之前老王对老婆叮咛,不要提说对象的事,就说家里想她了。
过了几天,女儿真的回来了,但不是一个人,和女儿一起的还有一个戴着眼镜、白白净净的小伙子。
看见多半年没见的女儿,老王当然心花怒放,但是看到小伙子叫叔叔的时候,老王脸上有些不自然。
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女儿向家里人介绍了男朋友的情况,原来,小伙子是女儿的大学同学,湖南农村的,家里爷爷奶奶七十多岁了,父亲身体有残疾,母亲一个人操持家务,家里还有一个上初中的弟弟,家境可想而知。女儿喜欢小伙子的上进和朴实,所以毕业后就留在了他身边,一直没敢向家里透露。
“坚决不行!”老王大发雷霆,怒吼着跳起来,差点儿掀翻了面前的茶几,他万没想到,从小乖巧听话的女儿,竟然做出这样超出他想像的事来。他对女儿说,离家那么远不说,这样的家庭将来肯定要跟着受苦受累,到时候后悔哭都来不及。但女儿似乎态度很坚决,油盐不进,铁了心非他不嫁,父女俩第一次红了脸。女儿在家住了几天,父女俩谁都不理谁,临走那天,女儿进屋说:“爸,我要走了,我的事您就别操心了。”老王隔着窗户对女儿大声吼:“走了就别回来!跟他就别认我这个爸!”
女儿终究还是跟着男朋友走了,老王眼圈红红的,望着空空荡荡的院子长长叹了口气。
转眼到了九月,果乡人开始给苹果脱袋,望着满树白白大大、光洁如婴儿皮肤般的大苹果,想着一年的辛苦马上就能变成白花花的大票子,老王沉浸在一片丰收的喜悦里,渐渐淡忘了女儿的事给他带来的不快。
儿子回来了,老王嘴一撇,说:“臭小子,闻着钱味儿了吧!”儿子笑了笑没吱声。
晚上睡觉的时候,老婆喜滋滋地对老王说,你要当爷爷了,老王翻了个身,说:“切,八字还没一撇呢,瞎乐啥呢!”
“儿子说女朋友怀孕两个月了,这次回来就是要和你商量去女方家里提亲的事的。”说完,照着老王裹着厚棉被的背上捶了一拳。
很少出门的老王,被一路又是火车又是汽车的转乘,搞得晕头转向。儿子女朋友的家在四川万县郊区,刚到人家门口,老王就傻了眼,一座三层小楼高高地竖在面前,儿子的女朋友出来接他父子俩的时候,眼圈儿红着脸色很不好看。这不由让老王倒吸了一口凉气。
果然,在老王和儿子来之前,女儿已提前对父母说了她们的事,女孩的父母在听说了和老王儿子的事后大发雷霆,坚决不同意,让老王儿子趁早死了这条心,孩子打掉,也不许女儿再出去打工了,但最终却没能拗过寻死觅活的女儿。万般无奈之下,只好让老王儿子带家长过来说事。
“要想成亲也行,但必须在西安城里买套房子,彩礼最低也得八万,我女儿在我们这儿随便找个,也比你那儿条件好不是?你也能看到的。”女孩的母亲板着脸说道。
“这……”老王面有难色,不停地搓着手。
“没得商量!你们回去再商量,不是不同意,我不能让我女儿受苦不是?”还没等老王开口,女孩母亲又补充一句。
父子俩带着一脸无奈,灰头土脸地回到家,憋了一路烟瘾的老王,一根接一根抽得满屋子呛味儿。“算了吧!儿子,这条件分明是为难咱呢,根本就不想让成事!”老王心疼地望了躺在炕上装睡,半天没说话的儿子一眼说。
快过年的时候,儿子回来了,身后跟着体态略显臃肿的女朋友,这让老王两口大为惊讶。
“过了年就结婚,我跟他们说了,到时候爱来不来!”女孩斩钉截铁地说。
原来,女孩在老王父子俩走了之后不长时间,又从家里偷偷溜出来,找到儿子再没回去,家里也拿她没办法,只好作罢。
结婚的日子选在正月十二,初十那天,女孩的家人来了,老王安排他们住进了县里最好的宾馆,好烟好饭地招待着,儿子爸上妈下地叫着,虽然有些不情愿,但事已至此,看着憨厚的老王两口子忙前忙后,终于露出了一丝笑脸,老王也不是不懂礼数的人,和女孩的舅舅商议后决定,给女孩娘家八万块钱作为聘礼,事情也就算圆满了。
结婚那天,老王请了县上的婚庆公司,搞得异常热闹,大红的彩门、喜庆的音乐让整个小村充满着欢乐的气氛。
女儿带着男朋友也赶回来了,处在喜悦中的老王看着两人一脸幸福的样子,也没说什么。其实,经过儿子的这件事,老王已经想明白了,女儿喜欢的人,只要能真心对她好,就随她去吧!何必自寻烦恼。
2018.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