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五年】佛国五台山(散文)

编辑推荐 【星月·五年】佛国五台山(散文)


作者:荷锄叟 秀才,2258.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88发表时间:2018-12-06 21:51:40
摘要:这里不只有人们对聪明智慧的追求与向往,更有其博大与包容。这里山体博大,而且每个山头,都会有一个广阔平缓的高台,上得山巅,人仿佛步入高原,视野开阔,眼界高远,高视阔步,胸怀坦荡,如能容天下万物的佛祖的胸襟;这里一山可分四时,而且垂直分布,层次分明,阴晦光明,变化多端,气象万千。它雄踞华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边缘,面应西北吹来的凌厉朔风,阻断西北大漠的滚滚狂沙,是华北平原的天然屏障;它将中华版图南北纵向分割,与巍巍太行山脉一起,界定东西,负阴抱阳。不管你来自平均海拔不足200米的华北平原,还是来自平均海拔1000-2000米的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来到这里,你都需作仰视的姿态,一步一步投入它博大的胸怀。

【星月·五年】佛国五台山(散文) 我不是香客,没有选择佛教文化节开幕后到五台山,而是在节前的几天。
   我不是善男信女,上得山来,转寺院,看佛像,享受佛国香烟熏染,但没有上香,没有跪拜,也没有许愿,而是尽情畅游这佛国胜境,感受佛教文化,叹服于那一路磕着长头,上山礼佛的僧尼信众。
   五台山是佛教名山,位列佛教四大名山之首。早在东汉时期就有佛寺建筑,迄今仍保存着唐代以来历代寺庙建筑47座,方圆250公里,寺院庙庵,佛塔经幡,比比皆是。
   这里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文殊菩萨被称作文殊师利,或曼殊室利,是梵语音,佛教大乘菩萨之一,有时称文殊大士,有时称文殊童子,都是指种种应化。《华严经》把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同作为释迦牟尼佛的胁侍,文殊菩萨侍左方,为左胁侍,执掌聪明智慧等事务。一般的佛教经典都记载,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演教之区,因而香火旺盛,名播天下,大小庙宇无不供奉。
   不看不知道,其实文殊菩萨也有五个化身,他们分别叫做聪明文殊、智慧文殊、如童文殊、无垢文殊和狮子吼文殊,分别据于五台山的五座高峰之上。他们各有专司:东台聪明文殊,执掌人间众生耳聪目明;南台智慧文殊,掌管民众睿智聪慧;西台狮子吼文殊,监督人间善恶争端;北台无垢文殊,负责民众清雅洁净;中台如童文殊,专司众生永葆童年的天真质朴。这些职能大多关系民众慧根,是善之始,慧之源,历来被人们崇尚。尤其是近年来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升学形势,更使得这里具有了强大的磁力,把个泱泱大国的虔诚民众,或“经纶世务者”,或“鸢飞历天者”,都牢牢吸住,让他们不远千万里,向这里聚拢。
   我们到了北台顶和南台顶,那里的文殊殿里分别由无垢文殊、智慧文殊端坐中央,其他四位分列两厢。想必,另外几位,在自己的“山头上”都会有机会坐在上位的吧。
   在台怀镇寺庙群里的黛螺顶,聚集了各山头来的文殊菩萨。他们五位一字排开,分外壮观。这里是专门接受人间朝拜的场所,也有“小朝台”之称,香火阜盛,钟罄之声不绝于耳。
   这里有五台山唯一的一处索道,可知山势的陡峭和高峻。拾级而上,如登泰山的十八盘,“前人见后人之顶,后人见前人之踵,如画重累人”。等我们一口气攀上百余级,登临第一个平台时,司机师傅已经气喘吁吁。难怪他力主坐缆车,也难为他出门就有小车代步,早把自己的脚板养得娇贵了。
   爬山是我的长项,一直自诩攀爬泰山十八盘是同游人中唯一一个见到日出的,艰难和耐力自不必说,反正没有把这小小的黛螺顶放在眼里。然而,等爬过三四个平台后,也极不情愿地喘起气来。毕竟是爬山,毕竟许久没有过爬山,毕竟不及当年了。
   抬头,黛螺顶寺庙已在望里,不争气的喘息也已经无法掩饰,汗也顺着脊背往下流,起初的一个平台一歇息,也改为每个平台中间再加一次;刚才还结伴前行的五个人,也分成三组,我一马当先;儿子、外甥女随后,妻与司机落在后面。
   回望,青山环抱里,白云掩映下,楼阁遍布,屋脊层叠,参差错落,鳞次栉比。在杂乱的灰瓦黄顶间,一座白塔突兀而起,似涉水独立的白鹭,如向天而歌的白鹤,峭拔峻朗,卓然不群。这时,几束阳光从层云的缝隙里直射下来,正好照亮了白塔身后的山坡,刚才还苍茫着的群山,一下子变成了一片翠绿,把个白塔映衬得洁白圆润,格外醒目。“快看,佛光普照!”我大声喊。游人无不驻足回头,惊叹连连。或曰:那就是五台山标志性建筑——塔院寺舍利塔。
   前行,一位磕着长头上山的女子吸引着众人的目光。她一个台阶一下跪,一个台阶一叩首,目不斜视,旁若无人,任往来游客唏嘘赞叹,凭凡夫俗子任意评说。直起身来,双手合十于胸前,闭眼低头,意念凝聚,一绺长发遮住了半个略显苍白倒也秀气的脸庞,汗涔涔,如水洗一般。约莫三十四五岁光景。看罢自忖,我们徒步登山尚觉这般辛苦,此女子之艰辛又能出我几倍欤?虔诚至此,可知宗教之力量!
   下山时,已是下午5时许,又见一更加年轻的女子才从山脚跪拜而上,不知她几时才能抵达山顶。
   从来没有见过如此众多而且自由自在的僧众。
   那年到赵州的柏林禅寺,只是在禅房外偷窥到成群结队的僧侣在做法事,颇感意外而觉新鲜——都这个年代了,怎么还有那么多僧人呢?这次到五台山,刚进山门,就已经可见身披袈裟,肩背行囊,手挂念珠,或光头,或戴帽,三三两两的僧尼。他们有的信步前行,口中念念有词;有的低眉顺眼,窃窃私语;有的三步一叩首,磕着长头,踽踽而行。山路上,徒步行进的,就都是这些僧尼和为数不多的善男信女了。游人是断不会这般辛苦的,他们都有代步的车子。
   据说,这里有常驻僧尼700之众,如果算上每天从四面八方会集到这里来的游方僧人,估计不会是个小数目,何况,又正值佛教文化节开幕前夕呢。
   大小寺庙里的自不必说,村落里,大街小巷,除了游人,商人,就是僧尼了,所以,僧尼在这里一点都不新鲜。这些僧尼在这里也一样生活得很从容,除了那一身装束外,与凡俗之人没什么区别。
   他们很时尚。我亲眼见,他们有的胸前挂着单反相机机,边走边拍;有的耳朵里塞着耳塞子,边走边唱;用手机上网打电话几乎随处可见;禅房里也一样摆着电脑液晶显示器等等。
   他们很随便。大街上走的,勾肩搭背,有说有笑;寺庙里的,追逐嬉戏,坐卧自如。我们住宿的东庄,也住着许多各处来的僧尼,把距离寺庙群较近的农家都住满了。我走进一个小吃店,想随便吃些小吃当晚饭,谁知这里早已是喇嘛的天下。店主说,这几天只款待住宿的喇嘛,外客就不接待了。循着喧闹声,我隔窗往院内望,一群披着枣红色袈裟的喇嘛僧人,正围着当院的台球桌子,饶有兴味地打着台球。
   这些喇嘛大都西北来,很好辨认,除了枣红色袈裟,还有他们自制的遮阳帽,像个小簸箕,倒扣在头顶,遮住黑里透红的脸。
   他们也很世俗。一些有名的寺院,依例要门票,从不马虎。有两个老太太,想进入显通寺,让小和尚拦住了,要票。一位老太太掏出了居士证,指着另一位求情说:“她忘了带证了,我们一块的,免了吧。”“不成。”小和尚不买帐,“那边买一张去!”老太太乖乖补了一张。
   几乎所有寺庙都不允许拍照,可我在北台顶却拍了两张,没有人管。到了南台顶,我就没有多想,打开相机刚要拍,早有一边敲钵盂主持法事的和尚,横眉立目地用那钵盂锤子指到了我的鼻子尖上。多亏我反应快,忙收起相机,不然,我真担心他会给我来几下子少林拳脚。
   在北台顶,还真是碰着了一位少林武僧。他一袭黄袍,光头锃亮,络腮胡须,气宇不凡。我们请他拍照,也不推辞,然后,还从跟随的一位中年妇女那里,索来自己的名片,送给我。那上面写着“河南嵩山少林寺武僧显圣寺监院×××法师”,地址、邮编、电话、手机,一应俱全。背面,书“永离苦海,普渡众生,善结佛缘,了脱生死”16个大字。
   也碰到拦路要钱的,用很生硬的普通话说:“我们是从西藏来的,给点盘缠吧。”
   有些掌故的人说,“好多都是假和尚”。
   五台山位于太行主脉,是华北最高处,素有“华北屋脊”之美誉。海拔3058米的北台顶就是华北的最高点。
   多亏带了车来,不然,我们是断不会到达北台顶的。
   第二天上午7时,我们就驱车驶入五台山的云雾里。昨夜一场山雨,把浓郁的树木洗濯得苍翠欲滴。穿云破雾,一路上行,所幸那云雾只是一带,等我们穿过雾带的时候,一抹晨晖早把对面阳坡染上了一片金黄,如嫩绿的翡翠上镶上的金边。
   地图上标识,自台怀镇抵北台顶25公里。山路崎岖,但绝少分岔,不必担心误入歧途;山色虽好,但距目的地尚远,走马观花,也可抱览秀色。于是,我们一行悠然尽享早餐。
   上行,一路蜿蜒上行。车头一直呈仰角,绕着山腰向上,向大山的更深处行进。郁郁葱葱的树木不见了,眼前豁然开朗。满山遍野满铺着油油的青草,向阳的山坡一片嫩黄,背阴的,一派墨绿。说是铺,一点都不假,那些草棵紧贴地皮,密密匝匝,真像是特意给大山铺盖上的绒衣——我不禁感叹起“植被”这个环保术语来。
   这里的植被垂直分布明显,台怀镇上来时还是杨柳榆槐等阔叶树木,穿过雾带时,已是郁郁苍苍棵棵直立的针叶油松,眼前,便是这绿绿的高山草甸。抬眼望,树木与草地的界限轮廓清晰,盘绕山间,如环若带。
   翻过一个陡坡,山路急转,我们一下子跃上一个制高点。“云海!”我们不约而同,都惊呼起来。找一处比较宽绰的路边停下车子,都下来。临不测之深渊,心有余悸,但我们还是尽量站在更靠近云海的崖边。云就在脚下,翻卷升腾,汩汩滔滔。它们翻滚蒸腾,淹没了树木、草坡,只叫一个个浑圆的山头露出一点点黛黑,那是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吗?阳光从更高的云里分成几绺投射下来,让乌云更黑、更暗,让白云更白、更亮,那是海面上溅起的浪花吗?一股浓雾贴着崖壁忽地翻卷上来,我们的视野模糊了,人却像腋生双翅,飘飘欲仙了。坐上车再行时,我都有些后怕——当时我居然产生要展开双臂,向前跨越一步的妄想。
   车子又一次急转——确切说几乎是回转——眼前是一条新砌的石板路,沿着山脊,缓缓爬升。北台顶只有这一条路可行。
   我们在山脊上行驶,一路缓坡,一路草坂。青草一律紧贴地面,纤细的虞美人开着金黄色的小花,在晨风中不住地摇曳,要不是身边的不测深谷的提醒,我们仿佛真的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了。
   也许是上来得太早,这里绝少见人,倒是成群的马儿在山坡上、晨曦中悠闲地吃草,逆光中可见它们威武英俊的剪影。
   三五成群的黄牛真叫牛,它们大摇大摆地在已经很窄的石板路上踱步不说,还肆无忌惮地把它们的粪便留在路中央,有时还要瞪着它们圆圆的牛眼,伸长脖子向车里望来,要不是有风挡玻璃,没准要跟你来个亲密接触。这里得牛的傲慢让人不得不佩服,车子来不让路不说,它们只把头转开,把整个的臀部挡在路中央,小尾巴还一劲乱甩,都要甩到后视镜了。你不敢打喇叭,害怕它们犯牛脾气,只能等它傲慢地移开。你想呀,它们“牛”多势众,惹翻了,就我们这小小的车子,可经不起它们折腾,再说了,我们可不想去探知那草甸子下面的深谷到底有多深。就这,在我们好不容易从它们身边擦过时,人家还毫不留情地抬起它们灵巧的后腿,给我们的耳鼓中留下了一个令人心悸的“当~~”
   这里是它们的世界,是我们无礼了。
   山顶草原。这是五台山的特色,因为这里的山顶都很平坦,很少崔嵬峭拔,五台山的“台”便因此得名。
   山脊上驰骋约莫五六里路,车子又一次攀登。这次是名副其实的攀登,那石板路傍依山坡,写着一个个扁扁的“之”字,我们在车子里一律后仰,还要承受急转的折磨。谁都不说一句话,连在大山里跑了十几年车的司机师傅也不说话。他身子微微前探,双手紧握方向盘,眼睛睁大,紧盯前方。我不敢看后排,不想他们看出我心里的紧张。说实话,我还从来没有上过这样的山路。91年在北京房山,周口店向十渡方向,有一段山路很陡,但也就几个坡而已,况且是一大轿子车,四五十号人,路也算宽些;99年从成都到九寨沟,从四川盆地一直攀升到川西北高原,海拔高度一下子升高2000米,那也是一次史无前例的攀登,但那也是国道,转弯相对缓些。全不似这里路窄,仅容一车通过;弯急,每处几乎都是逆转;坡陡,估计那仰角已到极限。
   远远地望见半山腰一座汉白玉石牌坊,车子喘息着靠近了,看清楚,牌额上书“华北屋脊”四个大字。我想,我们距离北台顶已经不远了。我们不敢停息,司机师傅说车子停靠困难,又担心晚些时候车子上来多了,这样的山路就更难行进,于是,我们继续攀登。下山的时候,在我强烈要求下,才在那座正在建造中的汉白玉石牌坊前留了个影。
   北台顶上,给我们的感受就一个字——冷!
   冷,我们早有预料,但还是始料不及。我们套上长袖长裤,推开车门,都不由自主缩作一团。太冷了!山顶上的风一个力度吹着,各色经幡在塔顶“扑拉拉”山响,孤零零的一座小庙就在平坦的山顶上背风矗立。山顶平坦,坑洼处还有积水,结着薄冰。
   我们不是来得最早的,山下还有陆续上来的香客,他们都穿着大衣、羽绒服。这里的僧人,工作人员,都穿着棉大衣。
   “天下名山佛占足”,我似乎明白五台山缘何如此闻名了。这里不只有人们对聪明智慧的追求与向往,更有其博大与包容。这里山体博大,而且每个山头,都会有一个广阔平缓的高台,上得山巅,人仿佛步入高原,视野开阔,眼界高远,高视阔步,胸怀坦荡,如能容天下万物的佛祖的胸襟;这里一山可分四时,而且垂直分布,层次分明,阴晦光明,变化多端,气象万千。它雄踞华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边缘,面应西北吹来的凌厉朔风,阻断西北大漠的滚滚狂沙,是华北平原的天然屏障;它将中华版图南北纵向分割,与巍巍太行山脉一起,界定东西,负阴抱阳。不管你来自平均海拔不足200米的华北平原,还是来自平均海拔1000-2000米的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来到这里,你都需作仰视的姿态,一步一步投入它博大的胸怀。
   五台山上,还有一处香火异常旺盛,那里供奉着“有求必应”的龙王爷。
   ——五台山的中心地带,唤作台怀镇。
  

共 520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五台山是中国四大佛教胜地之一,是以台怀镇为中心,周围屹立着东、西、南、北、中五个山峰,高出云表,山顶无林木,如垒土之台,称作五台。最高点北台叶斗峰海拔3058米,被称为“华北屋脊”。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是中国唯一一个青庙黄庙交相辉映的佛教道场。没有去过五台山,跟着作者的文字一步一步地畅游了佛教文化胜地,善男信女顶礼膜拜,虔诚十足,说明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人们千古不变的主题。寺院甚多,然而处处香火阜盛,山高庙深,然而驻足者络绎不绝。所有名山,各有特色,五台山之绝,在于上得顶峰,才见其阔,眼观八方,目揽四野,才知其博大精深之处。容天下难容之人,收天下难收之景,雄踞华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边缘,说是将中华版图南北分割,实则将各地人民相连,是美好的化身。作者脚下的足迹便是读者前行的方向,作者笔下的文字便是美景中的精华,本文集游记与感悟于一体,既有丰富的史学知识,又兼各处不同的风光,不仅仅是赏心悦目的尽收美景,更是心灵上的一次震撼,好文欣赏学习,倾情推荐共赏!【编辑:红尘一莲】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尘一莲        2018-12-06 21:54:49
  好美的五台山,今生不去是有些可惜,但有你这么好的文字,我已经感受到了五台山的博大精深。
2 楼        文友:彩蝶飞舞        2018-12-06 21:56:23
  博大精深的五台山,气势恢宏的众多寺院,跟随着贾老师的优美文字,仿佛也身临其境,去遨游了一番。
愿做一株野草,简单,自然,宁静,美好。
回复2 楼        文友:荷锄叟        2018-12-06 22:10:59
  谢谢彩蝶一如既往的支持!
3 楼        文友:荷锄叟        2018-12-06 22:09:49
  感谢编辑神速!辛苦了一莲!
原名,贾晔;笔名,叶中华;网名、新浪博客、微信公众号名,荷锄叟。
4 楼        文友:柏丫        2018-12-06 22:27:13
  拜读了贾老师的美文,仿佛亲历也五台山一样。
回复4 楼        文友:荷锄叟        2018-12-07 06:05:30
  五台山太大,不知从何说起。凑合看吧,请多指教!
5 楼        文友:西鋂铃铂        2018-12-08 18:18:07
  我不是善男信女,上得山来,转寺院,看佛像,享受佛国香烟熏染,但没有上香,没有跪拜,也没有许愿,而是尽情畅游这佛国胜境,感受佛教文化,叹服于那一路磕着长头,上山礼佛的僧尼信众。
   出去又是一篇佳作。问候贾老师。
江山文学,天下文人的精神家园。
回复5 楼        文友:荷锄叟        2018-12-09 08:36:33
  十年前的事了。多谢了!
6 楼        文友:高处不胜寒        2018-12-12 13:49:17
  贾老师不愧是一个旅行家,游历过不少大山名川,同时又是一个擅长写游记的作家。所到之处都能用神奇的笔描绘并记录所见所感所悟,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我没去过五台山,跟着您的描述游历了一次,也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拜读受益。
回复6 楼        文友:荷锄叟        2018-12-12 17:15:29
  2006年的一次游历。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