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古韵今弹 >> 短篇 >> 诗词古韵 >> 【古韵今弹】高僧大德颂之四 (七律)

编辑推荐 【古韵今弹】高僧大德颂之四 (七律) ——【高僧大德颂】五首(原创 新韵)


作者:渤海渔翁 布衣,277.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565发表时间:2018-12-08 12:19:19
摘要:自汉明帝梦佛求法以来,佛教在我国传承发展已近两千年。在佛教中国化的历史长河中,高僧大德人才辈出,各显其能,如群星灿烂,光耀河汉。他们以革故鼎新的进取精神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为佛教和佛教文化的传播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也为丰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推动社会繁荣进步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他们无私奉献的道德品行、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以及辉煌无比的德业,都是特别值得我们敬仰和讴歌的。


   16、南北朝大译师佛驮跋陀罗大师颂
  
   大师振锡南北朝,精擅禅定谙律条。
   不喜繁华远俗事,甘于淡泊乐寂寥。
   偶炫神异兴风波,全译华严察秋毫。
   大乘瑜伽开先河,鼎足震旦可分茅。
  
   注释:
  
   ①大师振锡南北朝,精擅禅定谙律条。佛驮跋陀罗(359-429),简称佛驮跋陀,意译“觉贤”。佛教高僧,佛经翻译家。北天竺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人。原是释迦族甘露饭王的后裔,住劫比罗伐窣堵,因祖父在北天竺一带经商,迁居出来。五岁时,父母相继病故,寄养于舅父家。于十七岁出家,他博通经典,以精于禅定和戒律出名。于刘宋元嘉六年(429)圆寂,年七十一岁。
   ②不喜繁华远俗事,甘于淡泊乐寂寥。佛驮跋陀罗其后去罽宾,跟当时大禅师佛大先进修。后听说鸠摩罗什在长安,就前去拜见,在学问上互有切磋,发挥奥义。但他们的学风不同,师承渊源也各异。佛驮跋陀罗谨守声闻乘上座部的教学规模,修禅习定,聚徒数百人,甘于淡泊,不喜繁华。
   ③偶炫神异兴风波,全译华严察秋毫。他与罗什各各传授禅法,为禅法不同产生了隔阂。义熙七年(411),佛驮跋陀罗偶然说了一些自炫神异的话头,由此掀起了风波。罗什门下僧睿、道恒等指责佛驮跋陀罗犯了妄语戒,借着群众的势力,逼他离开关中。佛驮跋陀罗的门徒一时感到威胁,只剩下慧观等四十余人随侍南去庐山。后得慧远斡旋,替他解释并要求取消了判他为犯戒的处分。
   义熙十四年(418),他受孟顗、褚叔度的启请,和沙门法业、慧严等一百余人于三年中译出《大方广佛华严经》五十卷(后来改分六十卷,称为六十《华严》)。这一大部经典的梵本有三万六千偈,一向无人(全本)翻译。直到佛驮跋陀罗才完成这一大译事(罗什先翻译了《华严经》中的《十住品》,佛驮跋陀罗译本就完全采用它的译文;其余各品和它配合,当然也受到了罗什译文风格的影响)。大体上斟酌文义,符合原本的意旨。这部经文对后来佛教义学的发展影响很大。翻译地道场寺也以“华严堂”为名,以示纪念。
   ④大乘瑜伽开先河,鼎足震旦可分茅。佛大先所传禅法次第本属上座部瑜伽师地(旧译修行道地)一类,从安世高以来已传入中国。到了佛大先,更推进一步,“搜集经要,劝发大乘”而接近了大乘瑜伽系。佛驮跋陀罗的传译为稍后的大乘瑜伽学说东流开了先河。这在中国佛教义学的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于2013年12月19日编订!
   ——于2018年11月1日修订!
  
  
   17、大乘译师昙无谶大师颂
  
   初习小乘改大乘,平生最喜涅盘经。
   咒术灵验非凡品,文词华丽是雅声。
   畅译天章似云舒,清辩玄义若水倾。
   为因魏主索北凉,竟临白刃泣西风。
  
   注释:
  
   ①初习小乘改大乘,平生最喜涅盘经。昙无谶(译:法护),中天竺人。六岁丧父,跟着母亲做织工过活。他母亲看到沙门达摩耶舍受人崇拜,能得到丰厚的供养,甚是羡慕,就叫他去做达摩耶舍的弟子。他十岁学念经,聪明特出,记忆力强,一天能背三百多颂。他本学小乘,可是,后来遇到白头禅师,辩论了一百天,也难不倒禅师;白头禅师便给他树皮的写本《涅盘经》,他读了以后,便专攻大乘,到二十岁时,已熟习大小乘经典六万多颂。他受到《涅盘经》的启发才改小归大,后来他弘扬佛教即以《涅盘经》为主。
   ②咒术灵验非凡品,文词华丽是雅声。 他懂得咒术,颇灵验,在西域有大咒师之称,因此国王很优待他,但不久就淡薄了。后来,他去了龟兹。那里的人不信《涅盘》,他只好又去敦煌,停留了几年。他所译佛经有《方等大集经》《悲华经》《方等大云经》等许多佛经。这些翻译文词华丽,尤其是他所译的《大涅盘经》和《佛本行经》富于文藻;且能婉转表达出本旨,不曾走样。所以,道朗的《涅盘经序》说他“临译谨慎,殆无遗隐,搜研本正,务存经旨”。
   ③畅译天章似云舒,清辩玄义若水倾。昙无谶所传的涅盘学说,在中国佛学上曾发生过重大影响。他所译的《涅盘经》中,发挥一切众生都具备能自觉成佛的佛性因素,乃至断了善根的一阐提也不例外。译文酣畅淋漓,义理精妙。这引起当时佛教界的激烈争论,而开创了义学上涅盘师的一派。《高僧传》说他译经当时道俗几百人,疑难交加,谶随机释滞,清辩若流。
   ④为因魏主索北凉,竟临白刃泣西风。后来,北魏主拓跋焘听到昙无谶会种种咒术,便派人到北凉迎取昙无谶。蒙逊既怕魏国强大不能拒绝,又怕昙无谶去魏国之后,对他不利,便阴谋除掉他。恰恰昙无谶当时有再去西域求《涅盘》后分之意。拓跋焘明面上赞助昙无谶出发,暗中派刺客在路上杀害了他。时为义和三年(433),谶年四十九岁。 他所译大乘经典,对后世大乘佛教影响深远。
  
  
   ——于2013年12月20日编订!
   ——于2018年11月2日修订!
  
  
   18、东土初祖菩提达摩大师颂
  
   达摩鹤驾降羊城,武帝迎谒钦宗风。
   三问不谐辞君别,一苇渡江入山中。
   立雪断臂传法印,面壁观影参解空。
   偈言花开绽五叶,只履西归遂隐踪。
  
   注释:
  
   ①达摩鹤驾降羊城,武帝迎谒钦宗风。菩提达摩,通称达摩。自称佛传禅宗第二十八祖,为中国禅宗始祖,中国禅宗又称达摩宗。达摩被尊称为“东土第一代祖师”、“达摩祖师”。 菩提达摩生于南天竺(印度),婆罗门族,传说他是香至王的第三子,出家后倾心大乘佛法,出家后从般若多罗大师。南朝梁普通年中(一说南朝宋末),他自印度航海来到广州,至南朝都城建业会见了笃信佛教的梁武帝。后卓锡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传衣钵于慧可。此后出禹门游化终身。相传达摩是《易筋经》的撰写者,少林七十二绝技的创造者。
   ②三问不谐辞君别,一苇渡江入山中。菩提达摩等于大通元年十月一日,到达金陵(即今南京)。梁武帝接见了他,问:“朕继位以来,营造佛寺,译写经书,度人出家不知多少,有什么功德?”他道:“并没有功德。”武帝问:“为什么没有功德?”他道:“这些只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然有,却不是实有。”梁武帝又问:那么“怎样才是真功德呢?”他答说:“清净、睿智、圆妙,体自空寂。这样的功德,不是在尘世上追求的。”武帝又探问:“什么是圣谛第一义?”达摩说:“空寂无圣。”武帝再问:“回答朕的问话的人是谁?”达摩答说:“不知道。”三问不谐,武帝没有领悟。达摩知道二人的心思没有契合,于是在十月十九日一苇渡江,悄悄回到了长江北岸。
   ③立雪断臂传法印,面壁观影参解空。据说,此后达摩息影在少室山乳峰石洞里,面壁而坐,整天默默不语。人们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管他叫“壁观婆罗门”。这年十二月九日晚上,漫天大雪,神光为祈求达摩收录门下,在雪地站了一夜。达摩怜悯他,为考验他,对他道:“诸佛有无上妙道,是天长地久勤奋精进,行难行之事,忍难忍之情而修得的。哪能凭小德小智,轻慢之心,就想得到真乘,白费辛苦。”神光听了佛祖的教诲激励,悄悄拿刀砍断了自己的左臂,将残臂放在达摩面前,以示志诚。达摩知他是堪承大业的法器,就说:“诸佛最初求道的时候,为了证法而忘掉了形骸.你今天在我面前砍断手臂,你所追求的也可以得到。”达摩于是给神光改名叫慧可。最后把壁观安心的“二入四行”之法,传给了慧可。这便是禅宗“立雪断臂”故事的由来。
   ④偈言花开绽五叶,只履西归遂隐踪。过了九年,达摩要返回印度了。他给留下偈言:“我本来兹土,妙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中国始传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经二祖慧可等禅宗五祖相继大力弘扬,终于一花五叶,盛开秘苑,成为中国佛教最大宗门,后人尊达摩为中国禅宗初祖,尊少林寺为中国禅宗祖庭。536年圆寂,终年150岁。
   达摩在禅门讲经说法,声望日起,被人嫉妒加害,几次在他的饮食里施放毒药。到第六次放毒时,达摩悟知教化世人的因缘已尽,法教也有了传人。便不再自救,端坐圆寂。葬于熊耳山。三年后,魏臣宋云奉命出使西域,回来经过葱岭时同达摩祖师相遇。宋云看见他手里提着一只鞋子,翩翩远去。宋云问:“大师往哪儿去?“达摩说:”西天去!“宋云回来,将这事源源本本告诉大家。等到门人启开坟墓看时,只剩下一付空空的棺材,里面仅有一只皮鞋。满朝廷的人闻说都为之惊叹。官员们奉皇帝命令,取了那只皮鞋,放在少林寺供养起来。
  
  
   ——于2013年12月20日编订!
   ——于2018年11曰2日修订!
  
  
   19、大精律部的僧祐大师颂
  
   幼随父母入建初,再投定林受具足。
   律行精纯似清泉,戒德高严若修竹。
   尽搜释卷存旧藏,响附梵规录新牍。
   法集八部偿夙愿,欢慰冰心入玉壶。
  
   注释:
  
   ①幼随父母入建初,再投定林受具足。僧祐(445—518) 齐梁时代律学大师,南朝僧人,佛教史学家也是古代杰出的佛教文史学家。他原籍是彭城下邳(今徐州专区邳县),生于江南建业(今南京),俗姓俞氏。僧祐幼小时随父母入建初寺礼拜,欢喜踊跃,不肯回家。父母遂允他在寺内出家,奉僧范为师。到了十四岁时又投定林上寺(在钟山)“戒徳精严”的法达门下;同时“律行精纯”的法献也在定林寺弘化。僧祐都从而服膺奉事,执操坚明。受具足戒。
   ②律行精纯似清泉,戒德高严若修竹。僧佑受具足戒(即大戒)后,又受业于律学名匠法颖。僧祐随侍尽心钻研二十余年,终于缘精通律部,戒德高严,闻名于当世,史称“僧祐律师”。法颖逝世后,永明年中(483—493)竟陵王萧子良每请他开讲律学;由于他披释精详,辩解入微,因此听众常七、八百人。后又赴三吴等地验僧,讲经说法。在他后半生数十年中,经常为学众广开律席,“春秋讲说,七十余遍”他一生的主要事业,也就在于传弘律学。
   ③尽搜释卷存旧藏,响附梵规录新牍。僧祐生平在弘传律学而外,对于佛教文史著述和文化艺术事业,也有非常丰硕的成就。中国佛教典籍至齐梁时已甚丰富,僧祐以所得的信施用来修治建初、定林诸寺,并搜聚卷帙,在两寺造立中国首部经藏。他还编制《出三藏记集》十五卷,为中国现存最古的佛教经录。该书还搜集中国僧人所撰写的佛教经论的序文和僧人传略,保存了古代泽经史上许多原始资料,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僧祐在此书中自称:“爰自安公始述名录,铨品译才,标列岁月,妙典可征,实赖伊人。敢以末学,响附前规,率其管见,接为新录,兼广访别目,括正异同”。
   ④法集八部偿夙愿,欢慰冰心入玉壶。僧祐一生撰制的佛教文史著述,有《出三藏记集》十五卷、《萨婆多部相承传》、《十诵义记》、《释迦谱》五卷、《世界记》五卷、《法苑集》十卷、《弘明集》十四卷、《法集杂记传铭》十卷。这八种著述,他曾总名之为《释僧祐法集》。在这八部书中,集录了很多的古记遗文,多是古代重要的佛教文史资料,极为可贵。
  
  
   ——于2013年12月21日编订!
   ——于2018年11曰2日修订!
  
  
   20、开我国僧传先声的宝唱大师颂
  
   清贞恢敏志不凡,卓然自立赖勤田。
   毫下妙书美经文,管中神游步禅弦。
   承风建德秉宏旨,问道通儒纳群言。
   僧传鸿编开先声,独领风骚在伽蓝。
  
   注释:
  
   ①清贞恢敏志不凡,卓然自立赖勤田。宝唱,南北朝梁朝名僧,俗姓岑,吴郡(今江苏省苏州)人。少年时,宝唱清贞恢敏,卓然自立,以勤田为业;同时帮人抄写经书,由此得以广泛接触疏略,在自学中开阔了视野。年届十八岁,宝唱投奔僧祐律师出家为僧。宝唱的晚年,不知所终。
   ②毫下妙书美经文,管中神游步禅弦。天监四年(505年),天下初定,四海清平,加上风雨调畅,百谷丰登,所以佛法又兴。鉴于当时经书散佚,难以备寻,梁武帝在敕令宝唱为新安寺院主持的同时,让他搜寻集录,多方采掇,重振佛教文化事业。同时,还由太子萧纲让学士编《法宝连璧》(又名《法宝集》)二百卷。这些著作在编制过程中,宝唱都奉命兼赞其功,辑所部帙。
   ③承风建德秉宏旨,问道通儒纳群言。在僧祐指导下,宝唱咨禀经律,承风建德,有声宗嗣。为了博采群言,弘通学问,酌其精义,开悟士俗,他还向处士顾道旷、吕僧智等习听经史,兼及《老子》、《周易》。
   ④僧传鸿编开先声,独领风骚在伽蓝。我国历代对于僧人的传记,从《名僧传》、《高僧传》、《续高僧传》、《大明高僧传》到《补续高僧传》、《新续高僧传》,代有所作,不绝于世,其中开风气之先的,首推宝唱的《名僧传》。
  
  
   ——于2013年12曰25日编订!
   ——于2018年11曰2日修订!

共 494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我国历代对于僧人的传记,从《名僧传》、《高僧传》、《续高僧传》、《大明高僧传》到《补续高僧传》、《新续高僧传》,代有所作,不绝于世,先有前者,今有“渤海渔翁”为高僧大德讴歌的,皆处于敬仰虔诚之心吧,从作者的叙说中,让读者粗略地了解佛界一些人文轶事,他们的坚持之心以及传经送道过程中的风波。感谢作者的总结提炼。【编辑叶舞风】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舞风        2018-12-08 12:23:05
  读这些诗不容易,想真的弄明白许多事,还不断地翻阅百度,好在这是一个知识开放的年代,只要有心,到处都可解惑。作者提供一个茫茫知识中的书签。
力求心灵饱满,三寸醉眼、满屋书臭。 回首半生历程,一腔热血、两袖清风。
回复1 楼        文友:渤海渔翁        2018-12-08 14:14:25
  谢谢老师鼓励支持!谢谢!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