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看点】故乡的小路(散文)

编辑推荐 【看点】故乡的小路(散文)


作者:沈江平 秀才,1158.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869发表时间:2018-12-10 09:59:00

我的故乡在舟曲县憨班镇黑峪沟,一个偏居陇原大地南部深山峡谷中的小村庄。这里属长江上游温暖带气候区,海拔只有1600米左右,地处南秦岭山地,岷山山系呈东南至西北走向贯穿全境,一年四季气候湿润,雨水充沛。由于整个舟曲县境内山峦重叠,沟壑纵横,地形复杂,山大沟深,高山峡谷遍布于白龙江沿岸,崇山峻岭沿着白龙江走向逶迤绵延了数百公里,因此,故乡的山也是高得出奇,四周都被高大巍峨的群峰围裹起来。早晨,太阳从东方的山顶冉冉升起时,朝阳的光芒如同金子般照射到西边的山峰上,嵯峨起伏的山峰沐浴在一片金黄色的光华之中,壮观的景象煞是好看;夕阳落山时,随着太阳的下山,对面的山峰又一次沐浴在金黄色的光芒之中。每天过往的航班在这方天宇来回穿梭,在湛蓝的天空映衬下,轻轻划过高空的机身银灿灿的发出一道亮丽的光影……发源于深山密林和大沟小壑深处的山泉汇聚成黑峪沟河后一路越林穿谷跳涧走峡咆哮而出,如同一条飘带隐没于深山幽谷中。
   山乡公路玉带般地在幽深的谷底沿着蜿蜒流淌的黑峪沟河大峡谷朔谷而进,我的故乡在黑峪沟最低处。据老年人说,现在从憨班小镇通往黑峪沟大峡谷的这条公路修建于1958年,只不过年长日久后在局部地方作了线路更改,当时由于黑峪沟内的森林储藏量相当大,国家为了开采深山幽谷中的大面积原始森林支援全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因此在新中国成立时间不长,各项科学技术还不发达的那个条件下,为了百废待兴,大搞建设,国家发挥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通过抽调修路大军逢山开路、炸山开石、填壑平沟、炮炸钎撬、镐挖锤砸、遇水架桥、人搬车拉等方式,硬是凭着“人多力量大”的苦干精神修通了这条深山峡谷中的山乡公路,使往昔的“天堑”变成了“通途”。爸爸说,那时候他才六岁,闲了就跟着一帮老汉和稍大点给队上放牛的孩子玩耍,至今还记得入冬后从远处抽调的修路工人在这条沟里镐挖锨铲战天斗地的修路情景,他们饿了坐下来啃一会馒头,渴了喝水壶里自带的开水或沟里的山泉,乏了大家坐在一旁你一口我一口地轮流吸着几根纸卷的“大炮”旱烟,有不少还是回民呢。“黑峪沟”之名就因当初整个深谷内森林郁郁葱葱、密密匝匝,从远处望去一片黑压压、莽苍苍而得名。
   从黑峪沟里面分岔到故乡沈家坝的道路长约1公里,从岔路口向前行走450米即将到达大坝边缘时,小路又缓缓爬坡从半山腰一路延伸向前,据父辈们说,最早通往沈家坝自然村的路原来穿坝而行,从高处流淌下来的黑峪河和发源于沈家坝自然村的几泓清泉也是顺着自然地势穿坝而流,当时的大坝是一大片白杨树、沙柳和灌木丛生,水草葳蕤丰茂的砂石坝,偌大的坝里到处都是长得茂盛的灌木林和水草地。真是风水轮流转,沧海变桑田,上世纪生产队时期,当时的公社和大队在这里大搞水平梯田,为了扩大农田面积和避免牲畜糟蹋庄稼,于是将黑峪沟河改道沈家坝门前的高山脚下沿山而流,并在改道新开的河渠边拉运石头砌了宽宽的800米长的防洪堤,说是防洪堤,但由于那个年代国家穷,物资匮乏,偌大的防洪河堤全部用石头干砌,竟没有铁丝拉网或水泥浇筑,除1982年发过一场大洪水外,幸亏再没发过大洪水,否则冲毁的可能性极大;当时将坝中通往老家的小路改修到如今马路底下半山坡上不到1米之宽,并将发源于老家房前屋后流淌在坝中的山泉依照地势沿着另一边的山脚开渠改道而流入黑峪沟河。当然,这也是当年为了学赶全国“农业学大寨”的形势和打坝扩田多收粮食的现实需要,虽然国家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在广大山乡农村采取了大搞水平梯田等一系列的促进生产和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但稍上点年纪的人都知道,由于当时的生产队集体大生产从根本上难以调动起全体社员的劳动积极性和干事创业的热情,群众们一年到头决算后分到手的粮食和现金很难养家糊口,吃不饱肚子的现象在1978年农村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前普遍存在。倒是组织广大社员集体修建的一层层大面积的水平梯田承包到一家一户后成为农民丰产保收的“宝贝田”。
   老家的土壤结构大部分为黄胶泥,因此,这条被改道的0.3公里长、1米左右宽的半坡小路每逢雨季和冰雪融化后便成了一条泥淖子,走在泥泞不堪的小路后常常深陷泥淖拔掉鞋子,冰雪季节照不到阳光的阴处又成了“高悬”在半坡上的“冰雪路”。责任田下放后,由于当时经济条件差,乡亲们只是偶尔用架子车拉运木头、柴禾等物,当初经过我们几户人家简修后勉强能通行架子车。这条村道不仅是上下村庄广大群众往附近农田运粪和拉运庄稼的必经之路,也是父老乡亲们入乡进城、送子女上学、赶放牲畜、拉沙取石、拉运柴火和建筑材料等等生产生活用品的唯一交通要道。由于路面狭窄,在赶放牲畜时曾有大畜被挤摔高坎之下致死致残的惨剧发生,遇到雨季和冬雪天气,这条小路的泥泞和溜滑一度成了让人心酸但不得不走的“心痛”之路。更为严重的是,2014年9月,三叔家的耳房二楼一间草房不慎引发火灾后,尽管乡亲们奋力扑救,但因人少力单,楼高人低,自来水又不通,乡亲们从院外水沟用脸盆、水桶打来的水奋力泼上去后根本无济于事,片刻时间,风助火势,便越燃越猛,等到乡村干部随后组织广大群众奋力抢救时火势大得已无法控制,消防大队虽在第一时间将灭火水泵和大型水罐灭火车开来相救,但由于道路无法通行大车,消防员们只能将水罐车停放在远离火场一公里外的马路上,等到子弟兵们下车后汗流浃背地扛着小型应急水泵徒步疾行一公里赶来扑救时,终因人工扑救力不从心和大型消防设施无法进场进行施救,由耳房燃起的熊熊大火未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控制,时辰不大便将主房等所有房屋及其财产烧为灰烬,乡村干部和消防官兵只能与救火群众收拾残局。所幸的是三叔家的耳房是土墙,四间主房二层木楼三面都是新砌得砂浆石墙,熊熊火焰一个劲地直往上串,左邻右舍的房屋离得稍远,否则就会连片引燃,遭受灭顶之灾。
   新世纪过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家大力扶持农村经济发展,全国城乡经济不断繁荣起来,整个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也得到不断改善,各种农机在农村山区开始得到使用,尤其以兰驼为标志的农运三轮车逐渐在城乡普及开来。为了提高老家这条乡间小路的通行能力,1999年的正月初二刚过,由堂哥和弟弟带头,便对这条路最窄处的10多米碎石地段,硬是通过双手镐挖锤砸钎撬和放炮爆破进行了拓宽,只用了一周多时间,便将那段小石板结构的“卡脖子”路段加宽到五尺多宽,尽管历经了重重困难,遇到了一个个难题,但却开了一个好头,让大家看到了只要埋头苦干,困难就能能胜,“曙光”就在眼前。从此以后,每年新年一过,兄弟和堂哥俩便挤出时间,每天一大早吃过早饭,就自发性地带上洋镐、铁锨、钢钎、铁锤等工具,推上架子车,投入到距离家门两三百米处挖坎修路的繁忙工作中。由于我们故乡是个仅有数户人家的偏僻小村庄,老人们对于“交通”这个事关发展大计的极端重要性认识不深刻,有的长辈们虽然能够认识到这个问题,但害怕投工投劳耽搁农活,加上春节一过,农村春耕等杂七杂八的活儿又多,因此,在起初的那几年里,除了堂哥、弟弟和我主动参与外,其他人根本不动。说来说去,这些人的认识还是太肤浅了,思想观念还停留在过去的老套路中。
   由于坎高土硬量大,每向里拓宽一尺都显得格外费力。通过堂哥和兄弟俩每年春节过后连续奋战,从极窄处拓宽入手,通过两年的苦干,硬是将路段中的最狭窄之处普遍拓宽到五尺以上。2001年春节过后,堂哥便第一个到兰州买了一辆崭新的兰驼雇人开了回来,开到家门口时,我们大家还燃放鞭炮进行了一番庆贺,兰驼第一次在新修的乡间小路上顺利通行,也算为这条堂哥和兄弟投入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并耗费了大量心血修成的新路举行了一个奠基仪式。对于当时经济不发达的偏僻农村来说,拥有一辆兰驼无异于一件大事。后来通过堂哥和兄弟俩再三动员,几户人家一年接着一年干,到了2003年时,这条飘带般的半山村道已经能够通行农用三轮车了。当年夏天,兄弟也买了一辆“山地王”牌的农运三轮车。
   2005年秋天,邻村一位在县上单位工作的领导亲自登上门,向伯父和爸爸们打招呼后要在半坡险路下方进行探矿,由于和爸爸、伯父关系十分要好,加之堂哥和我往县一中转学时人家帮了不少忙,于是爸爸们便应允了,但同时提出了一个要求是不能破坏路面,影响交通畅通。从此,他们招来河南人和一帮亲戚在此挖洞探矿,由于探矿时陆陆续续放了不少炮,以至于相邻不远的张叔家的玻璃窗和三叔家的厕所墙都被剧烈的震动力震裂、塌落。现在回过头来回想一下,爸爸们提出的这个条件是含糊不清的。正如当时所言,路面下面打洞后路基在当时确实没塌陷、塌落,但任何一项破坏性的活动造成的危害都不是立竿见影的,有的破坏性是当时就显形的,有的则在三五年甚至十年、二十年抑或更长时间过后才慢慢凸现出来,譬如环保方面的一些破坏活动,其产生的危害和影响在几十年甚至半个世纪过后才开始显现,现在不少地方发生的地质灾害不过是早年前“预埋”的“祸根”罢了,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应”就是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诚如当时所说,道路确实没有被破坏,畅通也没受到影响,但原来路面下方的自然斜坡不见了,留下的则是人站路上向下看去头晕目眩面目狰狞的六七米之高的“悬坎”,当时也曾和人家交涉过,但他们皮球一样来回踢,并且还说路好端端的,我们硬要无事找事。初期也曾答应给5000元钱让我们自己砌石墙补路面下方的空洞,但那个钱修补那么高长的空洞是远远不够的,更何况还让自己先垫钱,一听就是“弥天大谎”。就这样,大家和那个领导的亲戚以及河南人闹闹停停、停停闹闹地发生了两三年的不愉快,最终,由于邻村村民集体出面干涉,那帮河南人在一个寒冷的冬天连夜搬家跑了,探矿之事由此告停。从此,每年汛期一到,老家的那段路面经过雨水不断浸泡和冲刷,路边不断裂缝、豁口、塌落,就那样“狮子大张口”般摆显在那儿,再也无人问津了。
   在以后的日子里,每年春节过后,就挤出时间修路之事我还一大早到每家门上叫过几次,但行动者仍然很少,有个表叔说,三轮车已经能走了,又不开大车,没有必要再加宽了,给他再三解释,他依旧一副你爱干就干的态度。说句心里话,干集体的活儿靠的是自觉,根本来不得半点强迫。这里的住户们,翻过来倒过去都是亲戚,有的人虽然硬被叫来,但一看那脸色便知道是怎么回事,干活的神态根本就不是自愿的。后来几次都是新年过后,堂哥硬是家家户户催叫,才算起到了一点组织动员的效果。随着兰驼的通行,大多数乡亲们也逐渐认识到了原本狭窄的小路通过苦干是可以加宽的,交通的畅通对于一个地方的各项事业发展确实很重要,于是对于修路大家有了思想认识上的提高。
   2008年春节过后正值开春季节,一个河南灵宝的矿老板为了在老家附近租地搞小型选矿场,遂与一农户达成初步协议后拟征用该户农田平整后用于选矿,并雇佣挖机将黑峪沟主公路到泉水沟约400米的路段进行了拓宽推平,这段路段由于路基较宽,只是路面坑洼不平,局部地方需要铺垫而已,施工难度并不大,后来因其他原因未在此进行选矿。当时乘挖机在此施工的当口,经兄弟、堂哥两人合议,准备雇佣老板的挖机再次将续接的半坡路段进行开挖加宽,询问后价格是每小时280元,初步计划是挖路费用到时完工后经过核算大家平摊,结果和大家商量后赞成者占一半,说没钱者也占了一半,这些没钱者说白了是害怕掏钱,三两千元钱当时大家都还是拿得出手的,只不过采取了间接反对的迂回“战术”罢了。于是兄弟和堂哥俩便提出了他俩先垫付资金后三至四年再还的办法,这下子反对者不再吭声了。于是,就地雇佣挖机当即进行了半坡路段的开挖加宽。开挖了7个多小时后,到了靠山脚的退耕还林大坝顶上半坡时,由于坡陡坎高,推下去的渣土全部滚落到沿山脚的水渠里,尽管几户人家全部行动起来用铁锨等工具铲挖,但滚落的渣土速度之快、体量之大根本铲不及,加上渠高地低,溢出的水流源源不断地流入人家栽植核桃树苗的洋芋地里,尽管大伙一个劲儿地开渠铲渣,但铲除速度仍然赶不上渣土滚落的速度。时间不大,主人便赶来制止。于是,施工的挖机随之叫停。这次开挖的长度也就是个七八十米,但宽度达到3米以上,由于这段路段坡陡坎高,需挖掘的土方量相当大,虽然拓宽的长度不大,但毕竟将最难啃的“硬骨头”“啃”了下来。最后经核算,每家平摊的费用才400元过点。若不是渣土滚落到水渠后严重影响人家地里的树苗和庄稼,这次大家花费些钱也就完成了修路加宽的迫切愿望,但施工当中由于“节外生枝”,于是雇佣挖机开挖加宽路面的计划就这样“夭折”了。

共 12070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作者用自己故乡的小路为我们展现了故乡的人文精神,19年故乡人在上级党委的关怀下,指引下一年接一年的共同努力,艰苦奋斗,终于修成了通往山外的路。这充分说明故乡的人是一群执着的与自然抗争的英雄好汉。因为他们认识到:“要想富,先修路。”所以全体乡亲们心往一块想,劲儿往一块使。不管家里出了什么事情,修路不能停,一直到最后的成功。通篇作品洋溢着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是我从文字间看到乡亲们的志气。同时也看到了组织上的关怀。这是一首人定者胜天的赞歌。推荐阅读,谢谢赐稿看点。【编辑:太行飞剑】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太行飞剑        2018-12-10 09:59:51
  问好作者,向故乡人致敬
太行飞剑
2 楼        文友:沈江平        2018-12-10 10:46:28
  谢谢太行飞剑老师的精彩点评!文章写好写精写得让读者耐读爱读引人入胜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我作为一个常年忙于政务党务工作的业余作者,将会不断努力的!
   祝太行老师阖家,寒冬暖暖,心情灿烂!:
文学创作之路虽然充满苦难、曲折和艰辛,但我依然乐此不疲、勇往直前,并坚信着一路风雨前行,就会有一片五彩缤纷的芳草地出现在眼前!
3 楼        文友:沈江平        2018-12-10 11:06:55
  谢谢太行老师的精彩点评!写好一篇文章不容易,把一篇文章写得让广大读者爱读耐读引人入胜再三回味更是一件难事。作为一名常年忙于政府部门党务政务工作的公务员,文学写作和书法写作是我的一大爱好,我将在这些方面继续努力的,并坚持着在这条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
   祝太行老师及各位编辑阖家安康,寒冬暖暖,心情灿烂!
文学创作之路虽然充满苦难、曲折和艰辛,但我依然乐此不疲、勇往直前,并坚信着一路风雨前行,就会有一片五彩缤纷的芳草地出现在眼前!
回复3 楼        文友:沈江平        2018-12-10 17:50:35
  太行老师:
   您好,文中第二页第七段第八行中的“施工队向村民赔偿了600元“淹地损失费”后才平息了这场“排水淹地”纠纷”,600元应为6000元,系校对之误,麻烦在操作平台帮我改一下行吗?不然以讹传讹,求你了,拜托!
4 楼        文友:只留阳光        2018-12-10 16:42:53
  修路的过程是艰难的,这需要有识之士的引导,堂哥和弟弟,还有我,无疑就是引导着,乡亲们的思想也发生着转变,由最初的抵触到积极参与,再加上政府的支持,大家终于克服了种种困难,修通了路。佩服老师的大手笔,一篇散文写了一万多字,主题突出语言流畅。感谢赐稿看点,欢迎继续支持。
温暖向上,以心相交
回复4 楼        文友:沈江平        2018-12-10 17:26:42
  谢谢你,只留阳光文友!都是文学写作之人,我在甘肃碌曲县住建局上班,日常各项党务、政务工作忙,闲暇时静下心来写一写自己的所经所历所思所想,将一些经历用真情的文字表达出来,感觉是一种心情的放松,也是缓解工作压力的一种“调节剂”。
   祝愿你暨阖家安康,工作顺心,严冬暖暖!
   我的手机号:13893978838,有意可加微信
5 楼        文友:只留阳光        2018-12-10 17:57:59
  老师好,您所提之处已修改,有问题及时沟通,为方便,希望加入QQ群。
温暖向上,以心相交
回复5 楼        文友:沈江平        2018-12-10 20:21:32
  谢谢阳光老师,小小年纪已经出道,真是江南的美女加才女啊,纰漏修改后了却了我的一桩心愿,真的心里挺感激的!QQ号码告诉我一下行吗,以便加为好友,沟通交流!
6 楼        文友:单培文        2024-03-21 16:48:44
  文字很有震撼力,花了很长时间。作者也很有激情,就是句子偏长了,标点可以多加了。多断句,就不一样了。
-刻画心灵的印记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