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五年】梦圆草堂(散文)

精品 【星月.五年】梦圆草堂(散文)


作者:红尘一莲 举人,5088.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06发表时间:2018-12-10 16:32:09

小时候读过的那首“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让人看到的是一副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的画面。试想想,时时有清风送来百花的芳香,还有春草带来的清馨。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松软,燕子正在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不管是谁,就会被这种春暖花开的明媚所感染,从而也对诗的作者生出一份仰慕,不知是爱上了诗里的意境,还是爱上了写诗的人,从此以后,就莫名地钟情于诗词里创造的意境。小时候种下的美好,便让一生的梦想有了方向和动力。总想有一天近距离地接近梦中的圣人,寻找一些圣人曾经的足迹,也好圆自己少年时就种下的一个梦。
   成都我是去过的,那是2012年的事情。当时因为时间太过紧张,大家意见又不太统一,只是匆匆站在草堂前面留下一张合影,做为曾经去过的证据。成都都去了,却未能与圣人足迹重合,心中的遗憾自然无法言说,终究还是留下了一份神往在心头久久回旋。
   只要心存向往,而且留有心结,一旦抓到了机会,岂可失去。今年重游成都,如若再次错过草堂,我是不能找到任何可以原谅自己的理由。于是,抽出一个下午,直奔草堂而去,到达时已经下午三点钟。门上迎面就是当年允礼所书的“杜甫草堂”四个大字,进出大门的人络绎不绝,看来,大多数人在物质生活满足的情况下,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将会成为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我也明白,好多人在这里不是为了山水风光,小桥流水,更多的是踏着古人的足迹,感受浓厚的文化底蕴。
   我不知道,老杜当年为了躲避“安史之乱”,是受过怎样的千辛万苦,长途跋涉,才会辗转到这样一个美丽的浣花溪畔。倘若没有朋友严武的接济,老杜也不可能有个稳定的茅草屋,也不可能在四年时间写出二百四十多首烩炙人口的诗句传承于后世,也唯有此地,让老杜漂泊流浪的一颗心被暂时安顿了下来。
   走入正门,首先看到了一座大厅,游客在里面忙着拍照,有些还在读诗,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因为时间原因,我们顾不上细看,跟着前方游人的脚步,向里面走去,在庭院的西侧,建有一座塔楼,从长相上来看,应该是唐代的模样,上有“万佛楼”三个大字,赶快百度其出处,却被告知为原先存在的早已毁于兵火,如今这座不过是个逼真的仿古作品,不看也罢,想当年,饥寒交迫的老杜不可能修这样一座豪宅吧。
   继续前行,我们看到的是一座小桥,正优雅在坐在两旁长满残荷的水中,已许是错过了时机,最美的风景已经离开,水倒是一汪清波,只是荷花上的叶子开始衰老,想必这里的水肯定就是来自于老杜笔下常常提到的“浣花溪”吧。这里流水萦回,小桥勾连,竹树掩映,显得既庄严肃穆,古朴典雅而又幽深静谧,秀丽清朗。老杜若是亲眼看到今日的草堂,是否只能发出一声“生错了朝代”的感叹呢!
   享受着草堂里的诗情画意,不知不觉就走到了工部祠堂。对于一般的祠堂,我是不会轻易迈开脚步,总感觉阴气太重。而对于工部祠堂,因为仰慕与敬重,竟生出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没有任何顾虑,就直接踏入祠堂大门,坐在面前的便是老杜本人逼真的彩色坐像,有些游客带着小孩正在顶礼膜拜,看来,人们对于文化的尊重永远是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拜的是老杜,实则是一种文化,此时的老杜早已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在他的东西两侧配有北宋诗人黄庭坚和南宋诗人陆游的塑像,我正在纳闷之中,这三个不同时代的人怎么会让后人给扯在一起,刚好有位导游正在给小孩子们做讲解,递只耳朵过去,才知道原因如下,他们都是热爱祖国的人;他们都有着相同的经历,都曾流寓四川,都留下了许多吟咏蜀中风物的名篇佳句,他们的诗歌创作有一点继承的关系。不听不知道,一听细细回味一下他们三人的一生经历与创作的名篇,倒有几分相似之处。
   还在他们的诗句里沉醉,才发现已经移步草堂方向,女儿在一旁大吵大闹,说是树上有松鼠。我抬头一看,好大的一颗古柏,上面的树枝上果真有只松鼠,但在我们的吵嚷中却没有任何要动的迹象。再一看古柏,像是从久远的古代走来,才忽然想起:草堂内有老杜当年亲手所栽古柏,海棠,至于这棵古柏是否就是老杜亲手所栽,也只有古柏自己知道,松鼠本想躲在枝上享受日月赐予的精华,奈何受不了主人草堂几经兵火催残的凄惨面目,熬到心血俱尽,抱尸以明心志吧。
   终于来到了草堂最为吸引目光的地方,因为在这里似乎感受到了老杜就近在身边。路的转弯处就有老杜本人在此等待,一袭白衣,忧国忧民的眼神里看不到一点喜悦。路的旁边有一座以茅草作顶的亭子,内树有一石碑,镌刻“少陵草堂”四个大字,笔力浑厚,笔姿秀润,相传是当年果亲王允礼途经草堂所书。在我赞叹果亲王字迹经风历雨,依旧苍劲有力时,还不得不承认老杜诗作留给后世的魅力有多大,连身居高位的果亲王亦能亲笔题词,可见老杜真是文笔不凡。我的正面就是草堂的全貌,大小如同现在普通百姓家三间房那么大,房顶上全是铺成的茅草,外表简陋。虽然草堂是今天的人们根据史书的记载仿制而成,但绝对是有百八之八十的相像度。看着竹木深处的草堂,不由得生出几分凄凉,脑子里不由想起“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安得广厦千万间,天下大庇寒士俱欢颜”。即使老杜自身已是衣不蔽体,食不裹腹,却仍然丢不下忧国忧民的那份痴心,该是多高的一种境界。
   越是靠近草堂,越是更加小心,总怕放过一处目标,这里毕竟是两千多年前老杜在油盐酱醋茶中呆过的地方。越是这样想,越是觉得脚下的这块土地变得神圣起来,连见证过这里发生过多少血雨腥风的草木也自带一种神气。脚踏入草堂门槛,左看有一很小的书房,想必这里该是那些成名诗曾经出生的地方,也是老杜在每一个夜深人静的时候叹息最多的处所。再有一个简单的待客室,都是木头桌子和凳子,这应该是后人按照史书自己设计的吧。老杜的床是用竹板做成的,上面放置一个小方桌,这便是老杜当年与客人习床而坐,谈论天下局势的所在吧。厨房不大,多是用泥做成的灶台。一直在想,如若老杜当时衣食无忧,当时没有半点抱负,住在这儿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环境幽静,小桥流水,四季花香,不似桃源,却另有一番情致。可偏偏老杜一生都在忧国忧民里颠沛流离,唯有此处,安身四年,朋友死后,他只好沿江而下,后又客死他乡,今天的我们只能替他惋惜,生不逢时啊!
   思着想着,想着思着,不知怎么就走到了“浣花祠”,关于浣花夫人,我只知道她是老杜走后,很快住进来的第一个人,也许,她是赏识老杜才华,也许,她是呼吸老杜留下来的气息。最终她是住进来了,而且因为率众保卫成都,曾经被写入了史书,想必这也是受老杜影响的结果吧。
   草堂虽已不是当年的草堂,但老杜的足迹并不会在岁月的长河里流逝,而且会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老杜会走进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心中。老杜也已经不是老杜本人,他没有了柴米油盐的烦恼,他也没有了穷困潦倒的凄凉,他已经成为时代的特产,成为人们仰慕唐诗的象征,成为一种诗的文化,在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学史上早被涂满了精彩,圆了人们在诗歌追求史上的一个梦。
  

共 283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浣花溪畔,几间茅草屋,是杜甫当年颠沛流离的暂居之所。就是这样几间茅屋,还是在他人的帮助下建成,暂且安顿下来。由此可见忧国忧民的诗人的生活困境,即使这样,四年草堂的停留,成为杜甫是个创作的高峰期。他把家国情怀,融入到他现实主义的创作中,他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流传至今,成为文学史上灿烂辉煌的一笔。后认为永远记住这位爱国诗人,保留下草堂遗址,后经重新修建,今天的草堂成为历史时代的一个文化符号。作着怀着对诗人的景仰,重游浣花草堂,一路观瞻,心中对诗人的敬重之情溢于言表。感叹诗人一生悲苦,为诗人一生报国无门而惋惜。文章以朴素流畅的文字,叙述了笔者所闻所见的杜甫草堂,在其基础之上,对杜甫的一生经历做了描述。看似一篇普通的游记散文,却意蕴深厚,耐人品味。推荐阅读!【编辑:快乐永远】【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81211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快乐永远        2018-12-10 18:26:27
  问好一莲,最近佳作不断,辛苦了!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18-12-10 20:54:16
  别样的文笔,缠绵悱恻,韵味十分。文章充满了沉厚的力量,仿佛一位力量无穷的巨人向我们诉说,这种感觉在一莲老师的文笔了鲜活地存在着,怀才抱器欣赏拜读。
怀才抱器
3 楼        文友:彩蝶飞舞        2018-12-10 22:24:03
  杜甫曾是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瞻仰草堂,缅怀诗人,欣赏老师的精彩佳作。
愿做一株野草,简单,自然,宁静,美好。
4 楼        文友:荷锄叟        2018-12-11 21:28:27
  98年我去的草堂,只是那时对老杜还不及如今这般了解,也是匆匆一过,今读一莲文,似又一次亲历。
原名,贾晔;笔名,叶中华;网名、新浪博客、微信公众号名,荷锄叟。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