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西风瘦马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西风】 接亲趣闻 (散文)

编辑推荐 【西风】 接亲趣闻 (散文)


作者:大方玩童 布衣,166.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63发表时间:2018-12-10 20:16:13

现在的青年人结婚接新娘时,都是用车,几部、十几部、几十部,追求繁华,攀比档次,兴师动众,铺张浪费。他们穿街过巷,一晃而过,其实并不热闹。回想到以前的青年人结婚接新娘时,形式虽然简朴,但却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很热闹,因此很受欢迎。
   早些时候接新娘子很简单,乐队就是三个人打三面锣,其中的两面锣中间不同程度的突起,因此打起来响声不同,前面两个人每人打一下,后面一个人连续打4下,“噹、咚、嘭、嘭、嘭、嘭”,“噹、咚、嘭、嘭、嘭、嘭”,如此循环往复。响声虽然很单调,但大家都知道,那一定是迎亲队伍在经过。
   后来,逐渐繁华,乐队引进了洋鼓洋号(洋鼓洋号,大众叫法),两个吹号的,一个打大鼓的,两个打小鼓的,另加两个吹笛子的,两个拉二胡的,两个吹口琴的。一共十一个人。
   次一点的就是一个大鼓,两个小鼓,一号一笛一琴一二胡。一共七个人。曲调统统都是风行一时的《小桃红》,曲调简单,通俗易学。新娘子也是自己行走,这样就可以慢慢地走,细吹细打,经村过坂,看的人多,所以热闹。
   由于区域的不同,有些地方是用锣鼓,两个人抬着一面大锣,后面的人边抬边打,一个人打鼓,两个人吹唢呐,也非常热闹,并不时放上一铳,美其名曰:鸣锣响铳。
   我那时正值少不更事,看到别人扯琴吹箫经常帮别人接新娘子就羡慕得不得了,心里就痒得慌。当时真是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下决心非要学会弄这些乐器不可。想到做到,于是我便买来笛子、二胡,请人画了个指法图便偷偷地练起来。练二胡的时候,生怕别人听见笑话,我就把两个膝盖夹住二胡音筒,不让它发出响声,专门练习指法。待到练得能拉简单的曲调时才慢慢的放开音筒。
   后来,口琴、二胡、笛子我都能弄成曲调。虽然什么都不精,纯粹是个二级头,但总算样样都会一点,因此便成了村里乐队不可或缺的一员,也因此见证了接新娘子的一些奇闻趣事。
   说起来现在的年轻人肯定都不会相信,有一年的正月初二,刚好先天下过大雪,天冷得出奇,塘里的水结了冰,路旁的树上有晶莹剔透的冰挂,我们用冻得发僵的手哆哆嗦嗦吹吹打打来到新娘子门前,本以为一到新娘子家就有人敬烟倒茶,我们喝点热茶暖暖身子,哪谁知,新娘子家门口冷冷清清。等了很久也没有人招呼我们进屋坐一坐,喝口热茶。等了半天,结果还是女方的一个媒人出来问新郎,说,“姐夫,那个礼单上的一斤毛线你带来了吗?”新郎一听便猜到了个中缘由,忙不迭地说,“这位叔,真不好意思,今天走得急忘了带,毛线反正是我老婆用的,带来了还是要带回去,所以带不带来无所谓。”媒人说“姐夫此言差矣,这斤毛线,礼单上写得清清楚楚,今天无论如何都要到堂,否则,新娘子今天是不会走出这个门的。”“好、好、好,我立刻派人去拿,这位叔,你看这样行不行,我们现在先开席喝酒,喝完了酒,毛线也就拿来了。”媒人说“别、别、别,先别忙着开席喝酒,什么时候拿来了,我们就什么时候开席喝酒。”
   其实,新郎哪里是什么忘了带来,实际上是根本就没有钱买,忘了带来只不过是一句借口,看到女方如此认真,后来只好硬着头皮派人回去,新郎还虚张声势地大声叮嘱了一声,“毛线放在新房里大挂衣橱旁边的樟木箱子里,是那个红色的,不是黄色的,千万不要拿错了”。那人回到家后同大家如此这般一说,大家知道现在无论怎样忽悠都无济于事,只好你一元他两元好不容易凑齐了十几块钱,结果跑了三、四个供销社偏偏又卖缺了货,待到买到货时已近傍晚,匆匆忙忙喝完酒把新娘子接到家时,家里的亲朋好友饿着肚子也走了一大半。
   你还别说,后来,他们结婚以后,夫妻倒很恩爱,生了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一切都很如意。有时我们偶尔开玩笑提起当年那件事,女的也说当时做得确实有点过分,但她又身不由己,只能任由他人摆布。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世界大了,也就什么样的人都有。我们乡下人准备结婚,总要提前把女方办酒的米呀、小菜呀、鸡呀、鱼呀、猪肉呀、柴火呀送到女方家里。不象现在,可以商量着办事,送也可以,不送的话就拿钱让女方自己办。那时还讲究个头米头肉。也就是用两个谷箩,一头装60斤大米,一头装60斤猪肉(即一边猪肉)挑去,叫做送水面礼(水面礼,不知是不是这三个字,待考)。那年正月初五,邻村的小胖请我们乐队去帮他接新娘子。开始一切都顺风顺水,我们到了女方家,女方家里的人都非常热情、客气,递烟的、倒茶的,十几个人接待客人,秩序井然。不一会儿,我们每个人都差不多收到了一包烟。可是刚开始喝酒的时候却出事了。一阵鞭炮响过,女方家的主事安排好席位后,大家都坐下准备喝酒。可是新郎往下一坐,却跌了个仰面朝天,他的头刚好碰在一个屋树墩上,磕破了皮,当时就血流如注。一时间,大家顾不得喝酒,手忙脚乱赶紧把新郎送往医院进行抢救。事后,我们把新郎坐的椅子扶起来一看,原来这是一把只有三只脚的坏了的椅子。照理说,酒席上的上四位用的是最好的椅子,表示对主客的极其尊重,可为啥新郎坐的却是一把坏椅子,难道整个村庄借不到一把好椅子?后来才知道,问题出在那个头米头肉上。因为小胖家养的猪小了,杀了以后一边肉没有60斤,为了凑齐60斤肉,小胖就另外买了一条猪后腿放在里面,照说,猪后腿精肉多,大家都喜欢,这本来是好事。哪知道这个村庄最忌讳猪肉里面有三条腿,意思是今后他们的婚姻生活中会有人插一腿。于是有好事者为了捉弄新郎,就不知是从谁家的猪栏头上临时找来这么一把破旧的只有三条腿的烂椅子放在新郎坐的位置上,结果弄得新郎头破血流,后来谁也没有心思喝酒,酒席只得草草收场,女方家人于是赶紧打发新娘早早动身去照顾夫君。
   俗话说,高头嫁女,低头娶媳妇。实际上,事情并不尽然,我还真见过贴钱嫁女的。我的朋友小康,要模样有模样,要人品有人品,要文才有文才。只是家里实在太穷了,连身象样的衣服都没有,以致二十七、八了,还是一个人单着,有好心人带他去相亲他都不敢去,他说宁肯自己单着也不能误了别人。后来有朋友硬拉他去相亲,他便硬着头皮去了。到得女方家,一杯茶过后,他便主动的向女方的父亲介绍了自己家里的情况,他说“伯父,我把话说在前面,我父亲走得早,是我母亲含辛茹苦供我上学,抚养我成人,为了让我读书,借了不少钱,家里现在是一贫如洗。”朋友、小康和女方的父亲正在聊着,一位貌美如花的妙龄女子从厨房端着两大碗煎得黄灿灿的糯米粑放在小康和他的朋友面前让他们两人吃。小康立马起身将面前的一碗粑恭恭敬敬的端到女子的父亲面前说“伯父,你们先吃。”
   小康的这一举动,后面的事就不用说了,结果一分彩礼没花就让小康定日子结婚。接新娘子的时候我也去了。女方家里非常热情,把新郎从头到脚装扮一新,小康象换了一个人,漂亮、帅气,亲戚朋友都赞不绝口。当时女方家除了一个樟木箱子以外也没有其他的嫁妆。
   事后,小康告诉我,那个樟木箱子里除了他们两个人的新衣服以外还有一部分现金。结婚以后,女方的哥哥又用拖拉机送来了挂衣橱、自行车等生活必需品。她的哥哥对小康说,我们为什么不把这些嫁妆结婚那天抬来?原本那天抬来我们也体面,我们这样做就是不想张扬,免得别人说闲话,给你增加压力。小康听了,一时什么话也没说,只是紧紧地抱住妻子说“老婆,当着哥哥的面,我向你保证,一辈子对你好,如有不轨,天打五雷轰。”
   小康没有食言,夫妻俩相敬如宾,同甘共苦,后来育有一儿一女,家庭和睦,幸福快乐。
  
  
  
  
  
  

共 297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描写过去农村娶亲时的场景和趣事的散文,作者先是介绍了娶亲时的乐队奏乐助兴场面,然后讲述了三个不同的迎亲趣闻故事,反映了那时的婚姻习俗和价值观。文章的文笔是流畅的,所写内容较接地气,故事也很有代表性、趣味性。不足之处是主题不明确,没有从接亲的不同表现中揭示出深刻的内涵,相对独立的内容也缺少必要的联系,使文章趋于表面化。感谢赐稿西风,望加油努力再创佳作。 【西风编辑 海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海牛        2018-12-10 20:24:58
  娶亲是人生大事,也是件热闹事。但其中甜中有苦,喜中有忧,地方风俗各有千秋,把这些写出来也不是件容易事,大方老师辛苦了。敬茶!
2 楼        文友:大方玩童        2018-12-11 14:06:24
  感谢海牛老师的良苦用心。老师辛苦了。
3 楼        文友:海韵波涛        2018-12-13 06:32:44
  素材不错,接地气。加油!祝您创作愉快!
岁月静好 海韵QQ786732982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