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时光之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时光】记忆中的人民电影院(散文)

精品 【时光】记忆中的人民电影院(散文)


作者:肖群 童生,808.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351发表时间:2018-12-12 21:15:40
摘要:过去的小县城里,临时用来放映影片的场地应该还有几处的,但正儿八经的电影院也就“人民电影院”这一家。

【时光】记忆中的人民电影院(散文) 当年,没有电视,也没有录像,更不知电脑为何物的年代,有场电影看要比什么都开心,用心花怒放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小县城里,临时用来放映影片的场地应该还有几处的,但正儿八经的电影院也就“人民电影院”这一家。
   电影院共两层,楼下30多排,楼上10来排,单、双号各分一边,大约可容纳1000多人观看。设施比较简陋,座位是可以翻上翻落的胶合板椅,坐上去有种石骨铁硬的感觉。场内冬天寒气逼人,冻的手脚冰凉、麻木发僵到尚可忍受,但盛夏酷暑没有冷气,真的有点难熬,十几只连接杆加长了的吊扇,喝醉了酒似的晃动着,风量不大,“吱吱嘎嘎”的噪声却不小。
   特别是首场放映时间,外面天色尚亮,所有门窗必须关严实,这一来,场内就成了个密不透风的“大蒸笼”,又闷又热。一场电影看下来,没有人不汗出百流、衣服湿透的,尽管如此也丝毫没影响到大家看电影的勃勃兴致。
   记得有不少人去看电影,会不忘拿块擦汗的毛巾,带上芭蕉扇、麦草扇或折扇之类的,也有人怕中途燠热口渴,竟然将家里的“茶瓶”也带进了场子。好多电影,我们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观看的,现在想想真有点不可思议。
   那时候,电影院的生意出奇的好,场场满座。电影票犹如今天大牌明星演唱会的门票或世界杯球赛的入场券一样“紧俏”,小小的一张电影票,成了当时交际、办事的“敲门砖”,因此在电影院里头工作可是个美差。
   那时的电影票是用彩色纸印刷的,一指来宽的小纸条,贴片薄如蝉翼指甲盖大小的座位号,票价一般一角、一角伍分、二角几种,学生票比成人票要便宜些。
   那时的电影院也是理想的谈恋爱场所,常能看到恋人们羞涩地牵手走进影院。有小伙子找对象初次见面,介绍人往往会告诉他,准备两张好一点的电影票,那男的便挖空心思、挽亲托眷弄票,甚至不惜全家总动员。曾听到有人这样叹息过:“弄张电影票真比见毛主席还要难啊!”这话说的虽然有点夸张,也可想当时电影票的紧张程度。
   当时的电影票除了“开后门”之外,也对外出售。
   稍微好看一点的影片,电影院的售票处便被前来买票的挤得水泄不通。以前的售票窗像个袖珍的延安窑洞,铁栅栏,一尺见方,伸头进去才能看清里面售票员的那张脸。窗旁挂块小黑板,粉笔写的片名、场次、时间、票价,售罄或没票时就光写“全满”或“已售完”。
   买票的辰光,有的人会如壁虎一样张开双臂贴牢墙壁,使出全身力气向窗边挤过去;也有几个人合力将其中一人托举起,浮在众人头之上,像只飞机般地,从前面的人头顶直滑到窗口去;心急的时候,几只捏老钞票的手同时塞进窗洞,感觉票到手了,马上死性命往外挣脱,擦得皮肉血出呜拉,也一点不在乎。难免有因买票产生冲突,打得头破血流的事发生。
   以前,傍晚的影院门口常常熙熙攘攘人山人海,赶“会场”(农产品交流会)似的闹热嘈杂。宣传橱窗里张贴着电影海报、影片剧照,前面总挤了一大堆人,麻鸭一般伸长了头颈,看得有滋有味。特别电影开映前一段时间,更是热闹得如同一锅“达达滚”的沸水。有议论电影内容的、猜测故事情节的、有调票的、有等“回票”的,也有抛售“黑市”票的,还有卖瓜子、花生、甘蔗节头等零食的小商小贩,如泥鳅穿梭于人缝之间。
   印象里电影院大门旁,卖棒冰的一位老大妈,总爱坐在一个蓝色的小木箱后吆喝,木箱里塞条腻心百糟的小棉被,棒冰就捂在被子底下,放零钱的是只没盖的铝饭盒。大妈用一根长方形的木条在箱盖上“乒乒乓乓”地边敲边叫卖。
   在大热天,花三分钱买支白糖棒冰吃,吮一口甜咪咪、凉丝丝,感觉实在有点爽,当然对面冷饮店喝杯冰冷彻骨的果子露那才真过瘾。
   那时,想进电影院可有点“戒备森严”,像去火车站乘火车一样,必须检票入场。进场时,工作人员会站在大门两侧仔细验票,确认无误后,顺手撕下票子一角才放行通过。中途还拿个长电筒,一息不歇地走来走去查票,发现可疑的,会认真询问,颇有点警察盘查小偷的架式。
   那时的电影院相对宽松,就是可以带食物进场,大家袋子装满满的去看电影,边看边吃好像家里一样随便。
   坐定位子,随着一阵“叮铃铃”的电铃声响过,所有的灯光都熄灭了,喧哗的人群慢慢安静下来,一束灰蓝色的光晕从头顶射向银幕,电影就开始了。
   吊人胃口的是,过去正片放映前,往往要先插映一个俗称“加映片”的纪录片或科教片,如同现在电视连续剧播出前,总有一段长长的广告片。
   记得当时加映的纪录片有《新闻简报》《祖国新貌》等,《新闻简报》多是记录国家领导人接见外宾的镜头,出现频率最高的外宾要数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了。《祖国新貌》里有各地、各条战线“战天斗地”的火热场面。
   科教片有《台风》《对虾》《针刺麻醉》《断肢再植》等,《断肢再植》有好几个血淋淋的画面,看得我们小孩子心惊肉跳。
   在有点漫长的等待中,加映片终于放完。当看到银幕上某个制片厂的厂标时,大家早已焦急难忍,尤其当雄壮激越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响起,“八一军徽光芒四射”的八一电影制片厂片头出现时,全场观众一阵激动,小伙伴们会高兴地鼓掌欢呼。
   在老电影院,看过多少部电影,我已经记不太清楚了,印象比较深的大概有这几部:
   《草原英雄小姐妹》是我观看的第一部动画片,小学时学校组织的,整场电影下来,兴奋的小同学,麻雀起窠似的叽叽喳喳声一刻不绝;
   《决裂》也是学生包场,我刚上初中,对片中“马尾巴的功能”这句台词感到又滑稽又好笑;
   几个样板戏改编的电影,有人会边看边情不自禁地跟着唱;
   《白毛女》的插曲《北风吹》伴唱清脆、甜、润,感觉蛮好听的,而二胡演奏的《北风吹》就更悠扬轻柔,记得小侄女读幼儿园的时候就表演过这节芭蕾舞,现在她已经在做教师了。
   那时的战争故事片《南征北战》《小兵张嘎》《英雄儿女》等。我们小时候称为“打仗电影”,反反复复也不知看了多少遍,但每次看后都有点热血沸腾,剧情及台词差不多能倒背如流了;
   《春苗》中,饰演春苗的女演员李秀明,一双忽闪忽闪好像会说话的大眼睛,是那样撩人;在少年的我心灵深处激起莫名的燥动;
   越剧古装片《红楼梦》“解禁”重映时,憋了多年的老百姓,从四乡八村蜂拥赶来观看,通宵达旦连映了十几天;
   看《野火春风斗古城》时,邻座的漂亮女生那天正好也围了条与片中女主演相同的白围巾,引来不少男同学火辣辣的目光;
   《闪闪的红星》的主题歌和插曲《映山红》相当好听,尤其是《映山红》节奏稍慢舒缓、旋律甜美悦耳,让人很快融入抒情的意境中。
   随后,陆陆续续上映的新片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花》《庐山恋》《城南旧事》《牧马人》等等。《庐山恋》通片纯美的风光,大胆的吻戏,整部电影里女主角前后换了几十套服装……这在当年十分震撼,带给观众特别年青人从未有过的刺激与新鲜感。
   那时,电影院也放映“进口片”,前苏联的《列宁在十月》《列宁在一九一八》看了不止一次,还有当初关系比较好的几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片子。
   朝鲜电影《卖花姑娘》凄婉动人,大多数观众看哭了,好几个女的简直哭成个泪人!
   对这些外国电影,当时社会上曾流行过一段顺口溜:朝鲜电影哭哭笑笑,越南电影飞机大炮,罗马尼亚电影搂搂抱抱,阿尔巴尔亚电影莫名其妙,中国电影新闻简报。
   后来,影院又热映了南斯拉夫电影《桥》《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两部影片,轰动一时,“瓦尔特拳”一时间成了时髦的新词汇。再后来日本片《望乡》《追捕》等也一度风靡。
   那时的人们对电影的热爱已到了近似痴迷的程度,电影观后好长一个时期,仍沉浸在电影故事之中不能自拔,大家兴趣盎然地讨论银幕上的人物角色,津津有味地模仿影片里的动作对白,乐此不疲地传唱主题歌与插曲,此景此情实在令人终身难忘。
   如果失去了老建筑,所有残存的、休眠的记忆也便失去了附着物。现在,我已经快记不得老电影院的冷落与萧条,直至某一天的轰然倒塌、夷为平地。曾经的有关老影院的一切一切的美好记忆,都随着它的消失,变的越来越淡,越来越模糊。
   我忽然觉得,将再也看不到那时的“好电影”了,也不会再有那种去老影院看电影的感受了。

共 326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是作者“诸暨老城关生活”系列之一:人民电影院,仅看题目就立刻回到了旧时光里。在那个年代,科技、文化设施不够丰富,人民电影院是颇为高级的公共文化生活场地,几乎每个城市都有。无论是从影院的陈设布局,再到购票,看电影,以及上映的影片,也都大同小异,极具时代代表性。跟随作者的笔端,读者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年代,在泛黄的旧时光里,依然清晰可见当时人们的休闲生活场景。散文以白描的手法,真实地记录了那个时代文化娱乐的印迹,形神兼备,活灵活现,如那时的老电影一样,令人回味。推荐品读!【编辑:一朵回忆】【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8121300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一朵回忆        2018-12-12 21:19:38
  现在的电影院可谓是各式各样,也非常高科技了,但是总感觉到那个时候的电影院,更加热闹,看电影,也看的是生活,品的是生活。
时光是一朵清澈的回忆
回复1 楼        文友:肖群        2018-12-25 17:47:35
  感谢编辑老师费心推送
2 楼        文友:雪飞        2018-12-14 19:05:53
  记得我们家因为电影票争吵了,我和弟小,票给了大的们,不顾大的厌烦,两小的跟着去,在门口被拦,电影都没看成。
   现在也爱看电影,有时都快成包场了。
3 楼        文友:雪飞        2018-12-14 19:11:24
  肖老师的系列散文,是出自生活的文字,这些记忆里的东西实在印象太深了,《小花》、《庐山恋》、《城南旧事》、《牧马人》这几部印象最深。
回复3 楼        文友:肖群        2018-12-25 17:49:02
  多谢雪飞老师赏析,感动!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