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采撷那一缕缕古风(散文)

编辑推荐 【荷塘】采撷那一缕缕古风(散文)


作者:梦海晴空 进士,8314.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088发表时间:2018-12-13 21:26:22
摘要:叩问林语堂故居,我近距离地感受到了大师的聪明才智,对一代文学大师不由地肃然起敬!

一、叩问林语堂故居
   小巧而曲折的石板小路,带着我们走近林语堂故居。门口那片绿意葱茏的树,令我一扫热气,身心皆清爽起来。
   继续往前走,别致的风景陆续向我们走来,打开的书卷,停泊的乌篷船,饱经沧桑的凤凰木,枝繁叶茂的梧桐树,以及一些不知名的花花草草。
   林语堂故居就被这片参天大树环抱着,显得毫不起眼,但正是这幢低矮的房子,见证了林语堂先生的快乐童年,也正是这幢得天独厚的同字型房屋,诞生了现代著名文学家林语堂先生。
   林语堂文学馆馆长林秋辉先生是个幽默风趣的人,在他的详尽讲解下,我对林语堂先生的生平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还亲近了林语堂先生小时候读书的教室,亲眼目睹了经他改良后的水井。
   在二楼的展览厅里,我还看到了林语堂先生的一些重要语录及生平成就。在他的文章《我的家乡》一文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坂仔这个山青水秀的地方对大师一生造成的深远影响。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人,试想,如果林语堂先生不是诞生于坂仔这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他又怎能拥有后来的诸多成就呢?
   “文章可幽默,作事须认真。”是写在“三日桥”上的一幅对联,从这幅对联可以看出林语堂先生的为人处事。在这座不长的桥上极目望去,尽是林语堂关于故乡的语录,这些语录被雕刻成一本本书屹立在桥的两侧。走在这样书香味十足的石桥上,我更加感受到了坂仔人民对林语堂先生的由衷推崇。
   叩问林语堂故居,我近距离地感受到了大师的聪明才智,对一代文学大师不由地肃然起敬了。
  
   二、邂逅九峰古街
   从坂仔镇到九峰镇,又是一段奇妙的邂逅。在这里,遇上了全国仅此一家供奉王维夫妇为守护城池之神的城隍庙。据导游介绍,这是明代著名理学家王阳明于正德十四年创建的,清康熙、嘉庆年间曾经两次重修。
   这座城隍庙坐北朝南,是四进建筑群,依地势北高南低而建。城隍庙的建筑具有明末清初典型的地方特色,雕梁画栋,蟠龙石柱,皆是精雕细琢。里面分为牌楼、戏台、拜亭、东狱大殿和后殿等。
   沿着两侧的回廊一步一步往里走,每到一处便停下脚步细细观看一番。最吸引我们的是至今仍然保存的明清时期壁画,《二十四孝图》《十八地狱图》等壁画,人物众多,造型逼真,线条流畅,可见当时画师的手艺之高超。
   我们在后殿逗留的时间最长,因为这里就供奉着唐代大诗人王维。为什么这里要供奉他为守护神呢?听导游介绍,可能是当时王阳明想要让后人都记住自己的功绩,就找了一个跟自己同姓的王维来当城隍爷。
   站在距离王维最近的地方,看着两位先人的神像,我依稀想起了“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的诗句,感受到了山水田园的美妙意境。
   从城隍庙出来,行走在九峰古街上,参观了位于平和二中校园内的平和文庙,特别观赏了重新修葺的文庙的主殿——大成殿。
   “大成殿座北向南,面围五间,进深三间,重担歇山式,具有典型的明代梁架风格。最初由王阳明于明正德十三年间奏疏朝延建立,后于明嘉靖、万历、清康熙年间多次重修,由于历数百年风雨侵蚀,后因文革损坏,仅存大成殿和明伦堂。直到进入二十一世纪,在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及社会各界人士鼎力支持下才得于重建。”看着这段重修平和文庙的碑记,我为平和人的不平常而赞叹不已!
   走出文庙,来到了民国初期建成的骑楼式老街,这是九峰镇至今保存得最完好的老街。这条老街长也就几百米,宽约8.4米,两边的骑楼临街而建,分为上下两层,一层为店铺,二层则为居室。骑楼的窗棱、柱子、栏杆等雕饰,小巧精致,透着一股股浓浓的古韵气息。
   邂逅九峰古镇,漫步骑楼老街,那种慢悠悠的历史感迎面袭来,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个老镇的悠久历史及淳朴的乡情民风。
  
   三、探奇环溪楼
   环溪楼是坂仔七星土楼群中的一座。
   听导游介绍,在坂仔镇发现了七座土楼,它们分别是环溪楼、宾阳楼、庆阳楼、熏南楼、五美楼、虎耳楼和贵阳楼。从航拍的照片来看,这七座土楼呈北斗七星之状排列,点缀在万亩蕉海之中,忽隐忽现,蒙山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走进满楼春风的环溪楼,映入眼帘的便是门口那幅对联了。“南山佳气护长垣规模豫大,北斗祥光辉画栋景象昭明。”果不其然,这座土楼门口的石埕就是根据卦象来排列的,自有其奥妙之意了。
   更为神奇的是,站在宽广无边的空地上,不管你旋转几度,看到的房子几乎都是一样的。它们就是一个完整的圆,把你满满地圈在中间,让你有晕晕乎乎的感觉。
   每户人家的门口都挂着一对红灯笼,门上贴有对联,跟我们寻常见到的对联并不一样,每一联有两行字,联是近方形的,跟我们写联的长条不大相同。
   这么大的房子,里面究竟可以住多少人呀?我便一个窗口一个窗口地看过去,想细细数一遍,却怎么数也数不清。一楼是数不清了,更别提二楼了。远远看过去,二楼的房间似乎比一楼更多。
   环绕在屋前的环形水沟已经干涸了,而四处杂生的野草依然绿得发亮。环顾着四周,我一遍遍地怀想着坂仔七星土楼的神奇传说,再一次为林语堂故居的独特地理位置而叹服!
   置身于环溪楼中,给我最直接最深的感受,那就是平和人的聪明才智,让我赞叹不已!

共 205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采撷一缕平和的风》这一篇散文,作者以游记的文笔,将自己这次到平和采风,几处所到,所见所感叙述。文写前有题记,全文分三章节记叙:一、叩问林语堂故居;二、邂逅九峰古街;三、探奇环溪楼。此行走进平和古县,一缕幽默的、风趣的、博学的、睿智的文风采撷;老镇的悠久历史及淳朴的乡情民风感受;平和人的聪明才智及勤劳朴实精神领会。总之,叩问有答,邂逅欣赏,探奇有得,密码揭示,感受深深。欣赏了,力荐赏读,感谢赐稿[荷塘],期待精彩不断!【编辑:程南】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程南        2018-12-13 21:31:35
  此行采风,几处临览,所见描写,文笔流畅...
回复1 楼        文友:梦海晴空        2018-12-23 20:38:42
  突然看到题目,有点陌生,是我写错了吗?还是有谁改呢?
2 楼        文友:程南        2018-12-13 21:31:56
  问候作者,创作快乐!
回复2 楼        文友:梦海晴空        2018-12-23 20:39:02
  感谢程南编辑的用心点评,问好了。
3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8-12-18 13:35:39
  文章以行踪为线索,层次分明,写景抒情,笔随景走,情随景泻,细致的描写了所见所闻,抒发了心中感概和赞美!
回复3 楼        文友:梦海晴空        2018-12-23 20:39:25
  感谢红叶留评,问好了。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