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上帝”的名字叫何凤山(随笔)
何凤山,在中国,并不为人熟知,但是,在国外,却享有极高的声誉。
以色列政府授予何凤山“国际正义人士”称号,授予以色列“荣誉公民”证书,并为他建立了纪念碑,碑文是:“永远不能忘记的中国人”。
奥地利维也纳为何凤山建造了纪念碑。
意大利米兰建造了以何凤山命名的广场。
联合国称誉何凤山为“中国的辛德勒”。
何凤山之所以获此殊荣,源于他的一颗大仁大义之心。
何凤山是湖南益阳人,生于1901年9月10日。早年留学德国,获得慕尼黑大学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二战期间,他任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
当时,维也纳是欧洲第三大犹太人聚居地,人数达18万之多。德国吞并奥地利后,纳粹分子大肆煽动反犹狂潮,一批又一批的犹太人遭到屠杀。
但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纳粹分子规定:犹太人只要能离开奥地利就可以获得自由。这对于绝望中的犹太人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离开即是生存,留下就意味着死亡。于是,犹太人想方设法离开奥地利。
要离开奥地利,必须持有目的地国家的签证。为此,数以万计的犹太人开始奔走于各国的领事馆之间。遗憾的是,绝大多数国家亮起了红灯,拒绝办理。其中一个叫高德斯陶伯的犹太少年,先后奔走了近50个国家的总领馆,皆无功而返。抱着最后一线希望,他求助了中国总领馆。意想不到的是,他很快拿到了20份签证。消息传出,很快的,中国驻维也纳总领馆门口一天到晚排起了长队。
作为总领事,何凤山对法西斯的暴虐行径义愤填膺,只能以这种曲折的方式进行人道主义援助。因为,在这背后,何凤山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一方面,纳粹分子欲将犹太人赶尽杀绝,他们对何凤山的义举恨得咬牙切齿。纳粹分子反复干涉未果,终于寻了个借口,以中国总领事馆是犹太人的财产为借口,没收了房子。国民政府以经费紧张为由,搪塞何凤山。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何凤山不改初衷,他自掏腰包,迅速将领事馆易址,继续发放签证
另一方面,蒋介石信赖德国,聘请德国军事顾问,购买德国武器,并把儿子蒋纬国送到德国学留学。蒋介石巴结德国还来不及,岂敢惹是生非,在德国人的严正交涉下,坚决反对何凤山给犹太人发放签证,并委派驻奥地利大使陈杰进行阻挠、恐吓。但何凤山不予理睬,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誓将道义进行到底。国民党政权忍无可忍,终于在1940年5月将其调离维也纳。
在何凤山任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期间,一批又一批犹太人搭乘着何凤山派发的“生命列车”脱离苦海,走向自由。据不完全统计,何凤山从1937年5月到任,至1940年5月离职,至少将数千人送往了东方避难天堂上海。欧洲历史学家指出,何凤山是解救犹太人最多的"义人"。
血雨腥风之中,何凤山高举人性的大旗,以其慷慨与无畏捍卫着生命的尊严,抒写着人间道义。
以色列前总理沙龙评价说:何凤山,不是英雄,也不是天使,他是上帝
一位犹太幸存者声泪俱下地赞颂何凤山:有些人虽然早已不在人间,但他们的光辉仍然照亮世界。这些人是月黑之夜的星光,为人类照亮了前程。
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也对何凤山寄予至高的赞誉:随其手也,千百家庭得以绝处逢生:随其笔也,沉溺之身攀上救命方舟;随其声也,域外人士惊识中华文明;随其形也,离乱生命重建人世信心。
有位哲人说,世间有人的地方就有苍蝇和佛祖。何凤山,这位“中国的辛德勒”,正是以佛祖抑或上帝的力量拯救了犹太人,成为犹太人心中的真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