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追逐太阳的女孩(小说)
关于小说原型的说明:
这部小说,是根据一位女性真实事迹创作的。原型为上海市妇联巾帼园总经理周珏珉,全国劳动模范,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优秀共产党员。周珏珉同志一生坎坷,充满传奇色彩,几十年如一日追逐自己的理想,是一个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追求光明和理想的女性。她是我的一位挚友,将她的形象创作成文学作品,是我多年的一个愿望。她今年正式离开自己工作岗位退休了,我把第一部以她青少年生活为素材,创作的小说作为赠送给她的礼物。
小说的主要情节依照周珏珉同志的真实事迹,但是,这毕竟是一部小说,而不是报告文学,小说同样存在大量虚构的内容,请勿完全对照周珏珉同志的具体事迹。本小说创作之前已经得到周珏珉同志本人许可,在此特作说明。
附带说明,周珏珉同志曾经注册江山,至今是江山正式会员。
一
1958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挺特别的年代,人们在一种极为狂热的浪潮推动下,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股近乎疯狂的浮夸之风。人们在“大跃进”的口号之下,创造出各种奇奇怪怪的“世界第一”。
我们的主人公就诞生在这样一个年代里……
公元1958年的新年钟声刚刚响过不久,站在南京军区医院产房门外的老兵周浩群,终于盼来了从里面传出那第一声响亮的婴啼。那是1958年元月4日,新年的第四天黎明,就在钟山上一轮红日升起的时刻,一个女婴“哇哇”落地了。她是南京军区副参谋长,周浩群的第一个孩子。也许在父亲的眼里,这个孩子就是一块美丽无暇的白玉,于是周浩群给自己的女儿起了个名字叫“珏”,意为永远佩戴在父亲身边的玉佩。
周珏,这个热情奔放的新年钟声催生下来的女孩,这个出生在朝阳里的女性,将成为一个终身追逐太阳的女人。
小周珏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在火热的年代里飞快长大,到了上幼儿园的时候。三岁的小周珏,被母亲牵着手去幼儿园。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一轮红日正在冉冉升起,小周珏张开小手,迎着太阳一边奔跑,一边大声喊着:“太阳,我要太阳。”
小周珏迎着太阳,仰着头跑着。
母亲李怡在后面追赶着,也喊着:“珏珏,别跑,当心摔跤,小心车。”
小周珏还是沿着道路,迎着太阳不顾一切跑着。她想追逐太阳,抓住太阳。道路的前方有个男孩子,骑着一辆自行车,摇摇晃晃地闯过来。男孩子只有十二三岁,他在学自行车。那是一辆28寸的男士自行车,车梁很高,男孩子骑不到座位上,他只能将一条腿从大梁下面掏过去骑。这种掏大梁的骑法,是10来岁孩子们学骑自行车的创举。可是这种骑法会造成平衡不稳定,自行车一直在走八字,而且摇摇晃晃的。小男孩为了保持稳定骑得很快,摇摇晃晃朝着小周珏撞过去。
车子摇晃得更加厉害起来,男孩子慌了,大声喊叫:“闪开,快闪开。”
李怡看见一辆摇摇晃晃的自行车正在冲向自己女儿,也慌了,一面加快速度冲上去,一面大声叫:“你刹车啊,别撞了我女儿。珏珏,你让开。”
小周珏却似乎浑然不知,还是那样高扬着头,朝上张开着一双小手臂在追逐初升的那轮朝阳。
男孩子嘴里大喊大叫,却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处置马上要发现的危险。追在小周珏身后的李怡,却在恨自己胳膊不能再长一点、脚步不能再快一点点,现在要眼睁睁看着那部自行车撞到女儿身上。
自行车前轮眼看就要撞在小周珏身上的那一刻,男孩子牙一咬,把自行车的笼头朝着旁边用足力气歪了过去。小周珏安然无恙地站在那里,看着眼前一个小哥哥骑着歪歪咧咧的自行车迎头撞在一棵路边的大树上。
随着自行车“咣当”一声巨响,小男孩被甩了出去。车龙头歪在一边,前轮翘起还在那里飞快地转动着。男孩子跌在路边的灌木丛里,脸上,还有手臂上被树枝刮出了血,这时的他正在艰难地爬起来。
小周珏从路上跑下去,跑到了男孩子身边,伸出小手去拉男孩子。
“哥哥,我来拉你。”
男孩子摇摇头,自己坐起身。
小周珏用小手摸着男孩子脸上的伤痕,说:“哥哥,你这里流血了。”
男孩子伸手抹了一把,不经意地笑着说:“没事。小妹妹,你没有碰着吧?”
小周珏摇摇头回答:“没有啊。哥哥,你为什么撞树?”
“他要躲开你啊。”李怡在她身后说:“小朋友,你受伤了,去我家包扎一下吧。”
小男孩已经站起身,摇摇头,说:“没事的,阿姨。我上学要迟到了。”
说着,男孩子朝树下的自行车跑去。
李怡和小周珏在后面追着喊。
“小朋友,自行车坏了吧?”
“哥哥,你叫什么名字?”
小男孩已经扶起自行车,他看着,发现只是车龙头撞歪了,他一面修正车龙头,一面回答她们母女。
“没有坏,龙头歪了,我弄一下就好的。小妹妹,我叫闫鲲。好了,我要上学去了。”
闫鲲重新掏大梁骑上车。
李怡母女在后面喊。
“哥哥,我叫周珏。”
“闫鲲?你是闫司令的儿子?”
闫鲲头也不回答复着:“是的,阿姨,我爸爸是闫启忠。”
从这一天起,闫鲲有了个小自己9岁的妹妹珏珏。闫鲲有三个姐姐,两个弟弟,却没有妹妹。妈妈告诉他,其实他有个哥哥,就是到现在没有找到,所以闫鲲就是缺妹妹。闫鲲从小喜欢小女孩,希望自己有个妹妹,现在终于有妹妹了。他很快成为周家的常客,他有了两个妹妹,因为李怡生下了第二个女儿。
闫鲲成了小周珏上幼儿园的专职护送员,他每天都会按时出现在副参谋长周浩群家门口,等着李怡把小周珏送到门口,然后拉着小周珏的小手,把她送到机关幼儿园,然后自己再去上学。等下午放学以后再去幼儿园接她,把她送回家,或者陪着她在大院里玩。小周珏最喜欢看太阳,于是只要有机会,闫鲲都会领着她爬上大院后面的山上去看太阳,有时候是日出,有时候是日落。只要看见红彤彤的太阳,小周珏总会拍着手高兴地又是笑,又是叫,又是跳。
“太阳、我要太阳。琨哥哥,我要太阳。”
每当这种时候,闫鲲都会张开双臂对着太阳,做出一个拥抱的姿态,然后慢慢收拢手臂,将双手做成捧着一个太阳的样子,送到小周珏胸前。
“来,珏珏,你接着吧。”
小周珏也用双手从闫鲲手上做着接过太阳的样子,再慢慢移到自己的心口,说:“琨哥哥,我已经把太阳放在心里啦。”
这个游戏他们做了整整三年。闫鲲接送小周珏上幼儿园整整三年,像模像样地给小周珏做了三年的哥哥。当小周珏从幼儿园毕业升小学的那年,闫鲲却没有能够如周珏所愿,继续陪伴自己走在上学的路上。
1965年,闫启忠被调到了北京,他们举家北上了。闫鲲与开始懂事的小周珏洒泪而别。闫启忠一家上火车的时候,周浩群和李怡专门领着大女儿周珏赶到火车站送行。
小周珏哭得像泪人一般,紧紧抓住闫鲲的手,说:“哥哥,你要常回来看看珏珏,别把珏珏忘记了。”
已经长成小伙子的闫鲲将周珏抱起来,亲了一下她的小脸,对她承诺:“珏珏,你放心。哥哥不会忘记你。哥哥放暑假就回来看你。”
火车开了,闫鲲哥哥走了。小周珏一直站在月台上望着北去的列车,满脸都是泪花。闫鲲一直趴在列车窗口,朝后望着挥着手。
他们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分手竟然会如此长,长到了差不多一辈子!
二
小周珏上小学了。最初的一段时间,因为少了闫鲲上学路上的陪伴,她感觉到一种孤独与寂寞。再没有人牵着自己走,再没有人一路陪自己说说笑笑,再没有人为自己“捕捉”太阳。不过,童年的这种感觉毕竟是肤浅的,小周珏男孩子般爽朗的性格,让她很快适应了小学的环境。她的身边有了很多与自己年龄相同的孩子们。不知道什么原因,她更喜欢那些男孩子的游戏,于是,小周珏的身边玩伴多数都是些小男孩。
小周珏天资聪慧,学习谈不上用功,反而有些贪玩,成绩却是惊人的好。无论看起来她是怎样的对学习心不在焉,每次的考试,却永远是第一。老师们都很喜欢她,却又对她的过度活跃与顽皮无可奈何。周浩群很忙,差不多没有时间给孩子们。李怡又生下了第三个女儿,同样无暇过问大女儿的事情。
小周珏在一种极为宽松的环境里慢慢长大,已经变成了一个少女。唯一没有改变的,还是她对太阳的那种追求与挚爱。只要有机会,她都会独自跑上那座小山,去那里迎接日出,亦或者送太阳落下去。她会像儿时那样,张开双臂拥抱太阳,然后慢慢收回双臂,用两只手掌做出捧着一轮红日的样子,缓缓捧到自己胸前,再慢慢放到自己心里。每当这种时候,周珏的脑海里便会出现一个大哥哥的身影,那个因为怕撞到自己而去撞树的琨哥哥;那个自从那天以后,每天来接送自己上幼儿园,陪伴了自己整整三年的琨哥哥;那个为自己捕捉太阳的琨哥哥。
“琨哥哥,你现在在哪里?珏珏好想你。你答应过珏珏,放暑假来看珏珏的。可是已经整整六年过去了,一次都没有回来过,你是不是忘记了自己还有个叫周珏的妹妹?”
每当这个时候,闫鲲的身影必会出现在周珏的脑海里,会在心里发出对“琨哥哥”的呼唤。其余的时间,这个童年时代意外邂逅的“大哥哥”,只是悄悄藏在周珏心里。
时间的车轮按照自己的规律不停地朝前转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正在上演一场举世罕见的大戏。从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正在如火如荼般,像一股可怕的“红色飓风”,席卷整个的中国大陆。几亿中国人,已经不分男女、不分老幼、不分地域、不分民族地被卷了进去,没有一个人躲得过去,就连上小学的孩子都不例外。
那天,刚刚上二年级的小周珏回到南京军区家属院,就看见几个将军楼,还有几个军区首长合住的小院的外面贴满了大标语和大字报。小周珏慌了急急忙忙往自己家跑,跑到自己家与政治部主任李朝阳合住的院子外面,看见李朝阳家的小儿子、自己的同学李贝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哭。
周珏跑过去,拉住他问:“李贝,你怎么啦?干嘛躲在这里哭?”
李贝哭泣着指向院子中间。
周珏朝里面望去。看见几个胳膊上戴着红袖章的年轻人,正把李朝阳按到地上。有个女青年手里拿着一个纸糊的高帽子,在往李朝阳头上戴。那个高帽子上面用墨笔写着“打倒资产阶级残渣余孽李朝阳”,“李朝阳”三个字还是倒写的,上面用红笔打着大叉叉。屋子的大门口,有几个同样装饰的年轻人正在从李朝阳家朝外搬东西。大部分是书籍,还有唱片。周珏认识这些唱片和书。
李叔叔家和自己家不一样,李叔叔有很多书,有一个很大的书房,里面有很多书。李叔叔家客厅里还有一台留声机,他们家经常传出优美的歌声和音乐的声音。每当这时候,小周珏都会趴在他家门口静静地听。她很羡慕那台留声机,也很羡慕书房里那么多书。周珏喜欢读书,可是,自己家没有什么书。少得可怜的几本儿童读物,也是周珏死磨硬泡,求着爸爸买回来的,她早就看厌了。李贝就不一样了,他爸爸隔几天就会给他买新书回来。
小周珏曾经去问妈妈。
“为什么爸爸的书房里就没有书?只有枪,还有军刀。”
李怡叹着气告诉她。“珏珏,你以后别去问爸爸书的事儿。你爸爸是放牛娃出身,从小没有读过书,也不喜欢读书。他喜欢打仗,喜欢枪啊炮啊,还有军刀什么的。爸爸书房里的枪和军刀,都是战利品。有缴获日本鬼子的,也有缴获国民党反动派的。”
小周珏又问:“那么,李叔叔也是解放军啊,为什么就有那么多书,还有唱片和留声机。你唱歌这么好听,咱们家为什么不买留声机?我很想有一台那样的留声机。”
李怡又叹了一口气,幽幽地说:“你可千万别在爸爸面前提买留声机的事儿,会惹你爸爸不高兴。”
李怡没有告诉周珏为什么,懂事的周珏从此以后也没有再提过。只是每当隔壁音乐声响起,她都会停下一切静静地听。
周珏看着这些年轻人把书籍和唱片搬出来,然后,拿起一把大铁锤,朝着一堆唱片砸过去。
有个女青年还在高喊:“让我们来粉碎这些资产阶级的东西!”
小周珏身不由己,不顾李贝的劝阻,从角落里冲出去,大声喊:“不许砸!”
举着大铁锤的女青年愣住了,铁锤举在半空,看着这个不知道什么地方冒出来的小丫头,有些不知所措。隔壁门里面一直在看的周浩群和李怡却急坏了。他们没有想到自己这个愣小子性格的女儿,会在这个时候闯出来。眼下的形势非常混乱,连军区里都是戴着红袖章的造反派,整个机关都瘫痪了,社会上的情况更为严重,先是刮得老百姓东南西北分不清,现在连周浩群、李朝阳这样的首长也分不清了。周浩群万万想不到,军区造反派会把住在隔壁的李朝阳揪出来。李朝阳出身在一个大资本家的家庭,却很早就投身参加了革命,资格比周浩群老很多。因为是个知识分子,行事性格都与周浩群格格不入,两个人虽然住邻居,又都在军区司令部工作,却除了工作需要少有往来。但是,无论如何,周浩群也不会认为李朝阳是什么“资产阶级残渣余孽”,更是对这些年轻人粗鲁、野蛮的,近似土匪的行为十分反感,只是自己也处于靠边站的状态,不适合出面来干涉这种事情,却万万想不到自己女儿闯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