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看庄稼的旧时光(散文)

精品 【流年】看庄稼的旧时光(散文)


作者:快乐一轻舟 进士,6512.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934发表时间:2018-12-22 00:09:40

【流年】看庄稼的旧时光(散文)
   如果宇宙也像人的身体一样,那么,这满地的庄稼、树木、青草,是不是就像人皮肤上的汗毛,数也数不清?
   如果宇宙也是人,那么,他一定有眼睛,他会看见我在这里看庄稼吗?在他眼里,我会怎样的渺小?就像我眼里看地上的一粒沙子吗?
   宇宙也一定有大脑,他会认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的大脑,一定非常聪明,他会像《西游记》里的如来佛主一样,能预知我的未来吗?
   大概是我十一二岁的时候,我坐在一座草庵子前,一边仰头看天,一边胡思乱想。
   那时候的天空,真的是湛蓝清澈,一缕缕一片片的白云,变幻着各种形状,就像被漂洗过的蚕丝棉絮那样,轻盈地飘移在空中,洁白,透明。
   天空下面,一只只燕子,剪子一般划着轻盈而优美的弧线。喜鹊们,一边在树枝间上下翻飞,一边喳喳欢鸣。麻雀们,渐渐从“除四害”的阴影走出来,又在成群结队,在快要成熟的高粱和谷子地里,起起落落,做着与人争食的贼。
   时间是中午左右,时近仲秋的太阳高悬在中天,全没有了刺眼和烤炙,只剩下了温煦和慈祥。一同看花生的伙伴先回家吃中午饭去了,剩下我孤单一人,百无聊赖地坐着,为生产队看花生。
   十几亩地的花生,紧贴着地表,铺展成厚厚的浓绿的地毯。有的叶子,已经开始转黄。不用看,我就知道,叶子下面的花生角,许多已经长成皱巴巴的小老头。因为花生棵低矮,视野便毫无阻拦,可以看见北边附近的大队林场的葡萄园、苹果园、软枣园,还可以看见和花生地搭界的烈士陵园里墨绿的松柏树和里面已经开始枯黄的大豆丛,当然,也能看见几座墓碑,坟丘隐在大豆丛里,看不见。
   在地里忙碌的人也都回家吃饭去了,秋天的田野,便显得空旷,寂静,莽远,在这样的境况里,我的心也像被极纯净的水洗涤过一样,空净,虚清。因为阳光的温煦和慈祥,温煦的味道也就滋润得我全身暖烘烘的。
   也不记得是从多大年龄开始了,反正就是上小学期间,一到临近秋收的季节,我就成了我们生产队里一个经常在地里看庄稼的少年。
   学校放假了,白天黑夜都在地里看庄稼。不放假,我白天上学,晚上睡在地里,还是看庄稼。到秋庄稼都收割完了,我又转移到生产队的场里——夏天打麦,秋天堆积、晾晒和打秋庄稼的场地,和好几个人一起,看守堆积的满场都是的庄稼垛。到了冬天,我又睡在场地边上的饲养屋里,有时候,还住过生产队仓库。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家里的房子实在太狭窄,两间浅浅的西屋,深不到四米,宽也就是七米左右,不到三十平米的面积,却要住下我爹娘、我二哥和我,两个妹妹,六个人,三张床,还有一张破五斗橱、一架旧橱柜等一些简单的家具,做饭的案板、锅灶也在里面。哦,对了,还有,1962年之后,我爹偷偷在家里加工水果糖,又支了一块大石板,当加工水果糖的案子。这样拥挤的空间,我一个男孩子,不得不经常到外面住。那时候,因为家里拥挤,经常在外面住,被称为“打游击”。当然,我二哥也和我一样,经常在外面“打游击”。
   也有另外一个原因,不管是看庄稼,还是看场地,住饲养棚、生产队仓库,都可以挣工分,不管工分再少,工分多么的不值钱,毕竟给家里挣了工分,等生产队里给社员分粮食的时候,能多分一些粮食。
   因此,从上小学开始,一直到我高中毕业后回生产队务农,看庄稼,都成了我的——按现在的时髦词儿说——必修课,当然,也就成了我那时生涯中的一项重要劳务。
   我仰头看天,如做白日梦一般,在做着一个十一二岁少年荒诞不经的梦。
   那时候,每逢剩下我一个人,我就经常这样,百无聊赖地坐在草庵旁,做着百无聊赖的胡思乱想,百无聊赖地打发时光,消磨着我本应该活蹦乱跳的少年岁月。
   林彪摔死之后,看到一份材料,说是他给别人写毛笔字,曾写过“天马行空,独往独来”八个字。后来,上大学期间,读到刘勰的文字,有“精鹜八极,心游万仞”之说。都不由让我想起少年时期在花生地里所做的那一次以及后来许多次带有神话色彩的想象,还有那一连串似乎不着边际的诘问,以及对自己未来前途的憧憬,真的是无拘无束,自由散漫,奇幻诡谲,当然,更含有那个时代懵懂少年的童趣和天真。
  
   二
   “该熟了,来,咱们扒开来看看!”同伴三毛儿似乎很有把握地对我们说。
   我们前面,有一个浅坑,坑的表层,是一层沙土,一缕缕青烟,还从沙土缝隙里往外冒。沙土的下面,埋着毛豆角、花生和红薯。刚才,在三毛儿的指挥下,我们往坑里丢了一些花生和红薯,放在坑底,又找来一些干柴火——有干草、干树枝,乱七八糟,丢进去,点着火,烧了一通。烧了一会儿,又在三毛儿的指挥下,七手八脚,扒拉进一些沙土,蒙上。按三毛儿的话说,“焖一焖。”然后,我们就在一起打闹嬉笑,等待着埋在里面的食物被焖熟。
   也不记得等了多长时间了。反正,三毛儿一声指令,我们几个,瞪眼儿驴、二中民、四箩头、玉龙等,马上一起动手,开始扒。大家都迫不及待,争着往外扒。扒出毛豆角、花生角来,热得烫手,在手里来回捯饬着,剥开一个,嗨!还真熟了,丢进嘴里,软软的,香香的,还真好吃。红薯呢,小块儿的,熟透了,又软又甜,还带着如今大家都熟悉的烤红薯的焦香味儿。大块儿的,外熟里生,不过,里生也不要紧,红薯本来就能生吃,经了火,虽然不熟,还有些硬,但是,红薯的甜味却被火烘烤出来了,嚼一口,甜甜的汁液迅速爬满唇齿,味道也挺好。
   每个人,自顾自,抢着吃,不一会儿,坑里的野味被抢了个精光。每个小伙伴儿的嘴两边,都黑乎乎的,像粘了胡须,脸上,也横七竖八,满是黑灰道子。两只手,更别说,一双双,都成了黑灰爪子。先把吃完丢弃的花生皮、豆角皮、红薯皮丢进坑里,再把坑填实了,拿脚用力地跺几遍,所有的“罪证”和痕迹都被掩埋。花生地附近就是一条用来浇地的灌溉沟,沟里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水。大家都蹲在沟水边,洗一洗,脸上的黑灰也踪影全无。真没水了,拿干沙土搓一搓,一样能搓干净。等到大人们来地里劳动,所有的一切,都跟根本没发生过一样。所以,大人们都不知晓,生产队干部也从来没有过问过。我们那些小伙伴儿玩的那些鬼把戏反复上演,也没有任何人揭穿。我们就都很得意,三毛儿就洋洋得意地说,“怎么样,照我说的做,人不知鬼不觉吧?”
   现在想来,小孩儿的鬼把戏,大人们肯定都知道,也许他们小时候也都干过,只是不屑揭穿吧了?我们这些小伙伴儿里,好几个,譬如我,就是看花生的,那时,我们虽然不懂监守自盗这个词儿,但是,我们也懂得“兔子不吃窝边草”,为了防止大人特别是生产队干部发现了我们的小伎俩,我们就到另外一个生产队或者附近大队林场的地里去,趁那里没人或者躲开看守人的目光,偷偷地薅花生、大豆棵,扒红薯,我们自己看守的地块儿里,一般是不会动的,特别是草庵子附近,我们绝对是不会动的,就是动,也要远离草庵子,在很远的不引人注意的偏僻地方。
   吃野味,当然能解决肚子饿的问题,但是,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是一种快乐的少年乐趣,偷东西时,固然战战兢兢,却有强烈的刺激。偷完东西,当然有成功的喜悦。点火烧,烧了埋,埋了扒,扒了吃,每一个步骤,都会给我们带来刺激,我们就在这些刺激中,享受着只有十一二岁的少年才会体会到的快乐。
   那个时候,草庵子是我们同一个生产队里一群小伙伴儿的集散地。大家经常到草庵子集合,聚拢一起,欢乐嬉笑。除了挖坑烧野味,在草庵子旁,我们还举行摔跤、打栮、捉迷藏等等花样百出的儿童游戏。
   满是沙质土壤的土地,就是天然摔跤场,有时候,就跑到附近的沙堌堆去,在松软的沙堌堆里摔跤,摔得再狠也磕不疼。
   小伙伴儿们,俩人一对儿,你搂着我的头,我抱住你的腰,你进我退,来来回回,“噗通”一声,一个倒在地上,另外一个就会大声喊叫:“我胜利了,我胜利了!”另一个,不服气,站起来,说:“三打两胜,这才是第一次,再来!”于是,第二局,又开始了。
   有个叫玉龙的,人长得瘦,看着没有力气,摔跤却很在行,比他长得高长得胖的,和他一交手,三下五除二,还没反应过来,就摔倒在地,成了手下败将。所以,有时候,他就成了“擂主”,大家替换着和他摔,一直摔到他精疲力尽,讨饶为止。
   我呢,体质弱,力气小,一开始,又没掌握摔跤的技巧,跟谁摔,都输。后来,玉龙就教我,要注意胳臂和腿部的配合,注意用巧劲儿,借力打力,掌握了一定技巧,时间长了,我竟然也能摔倒好几个小伙伴儿。
   打栮,也挺有趣。
   找一小段大约一拃长的木头,一定得是材质比较硬实的,刻成两头尖中间鼓的样子,就是栮(不是词典里关于木耳的解释)。在地面开阔的地方,将栮放在比较硬的地面上,摆好“翘”,再拿一根同样材质硬实的细木棍,用力敲击翘起的那一端,栮就弹跳起来。在它凌空弹跳的刹那间,打栮的人挥舞木棍,用力敲击木栮的中间,只要瞄准了,“啪”的一声,木栮就会凌空飞去,飞得老远老远。打栮的人也紧追着栮跑,在栮落地之前,连续击打,直到栮落在地上,再交给下一个人击打。
   我们往往是在草庵子附近地面非常硬实的一条大路上,趁很少有人走动的时候,开展打栮比赛。先在地上划出一个大四方形,叫“城”。把人分成两伙儿,两伙儿人同样多,一伙儿管打栮,另一伙儿管将栮投回“城”里。打栮的一方,打得越远越好,打得越远,另一伙儿越难以将栮投回“城”里。直到另一伙儿将栮投进“城”里,两伙儿的角色才能转换。
   这个游戏,类似于今天的打高尔夫球,不过,场地简单,就地取材而已。大家在不停地击打、追逐、投掷中,体会到运动也要有技巧,还得靠团体协作;享受着竞赛的刺激和运动的快乐。在这个游戏中,大家都争着当打栮人,而且,谁连续击打的次数多,距离远,谁就是打栮的好手,会受到大家的夸奖和尊敬,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收到的点赞一定多。还是玉龙打得最好,所以,大家都愿意和他分到一伙儿里。我呢,一开始,有点儿笨拙,后来,上手了,能一连击打好几次了,心里就喜滋滋的。
   在田野里捉迷藏,最大的特色就是地面广,而且,可以隐蔽的地方多。附近林场的树林里,烈士陵园的庄稼地里,南边福利院的大园子里,都可以躲藏。躲猫猫的一方,可以跑很远的地方,找任意一个易于隐藏的角落一藏,就很难被找到。而且,树林里和庄稼地里,能隐藏身体遮挡目光的东西多,很多时候,躲猫猫的人借着树木和庄稼的遮挡偷偷靠近老墩儿了,守老墩儿的人还察觉不到。猝不及防之间,躲猫猫的人“嗖”地一声窜出来,就能摸到老墩儿,宣告胜利。很多时候,捉猫的一方,跑了很远,都很难找到躲猫猫的人影,等到费尽力气,回到老墩儿前,躲猫猫的一方,早就跑回到老墩儿那里,凉汗儿呢。
   当然,这也是个不仅拼力气,还拼智力的游戏,鬼点子多的小伙伴儿,躲猫猫躲得好,捉猫,也一样能很准确地捉住猫。这样,大白天,在漫天地里玩捉迷藏,就比在夜晚,在城里的胡同里玩,有很不一样的体验,很特别的味道。
   那个时候,正是闹派性最厉害的时候,同一个生产队里的大人们,搅在派性斗争的漩涡流,人人都被仇视和斗争困扰着,而我们小伙伴儿,却不管大人们的仇雠相对,在我看庄稼的草庵子旁,演绎着形式活泼的童年游戏,享受着游戏的童趣和快乐。
  
   三
   “给,吃点儿臧家杂碎吧!”说这话的是国增叔,他当时已经是个大龄青年,膀阔腰圆,浓眉大眼,用今天的眼光看,也是个酷男。那时,他和我一起看庄稼,晚上,就睡在一个草庵子里。
   时间大概最少得夜间十点左右,我已经睡着了,又被他叫醒。他话音未落,旧递到我手里一个纸包。还未打开,浓郁的卤猪肉味道就扑鼻而来。那时候,生活还很艰难,卤煮肉还是很奢侈的食物,我很少有机会吃到,能吃到我们县城里最有名的臧家卤猪杂碎,更是难得的口福。我当然迫不及待地打开,捏一块儿,丢进嘴里,呵呵,是猪耳朵,咸香,脆骨嚼起来咯嘣咯嘣响,真过瘾。还有猪心、猪肝、猪肠等,各有特殊的诱人口感。不一会儿,我就三下五除二,吃完了。
   那一次,国增叔喝了酒,他走近我身旁,我就闻到,他满身的酒气。在酒的刺激下,他很兴奋,等我吃完以后,他不让我睡觉,让我陪着他说话。我们俩,就在漆黑的夜里,坐在草庵子前,看着满天星斗,东一句,西一句地拉起呱儿来,而且,基本上,都是他说我听。谈话的内容,我已经记不得了。但是,有印象的是,他是在讲他过去坎坷的生活。后来,他又从草庵子里摸出他的笛子,吹起来。吹的都是那个时代的曲子,例如《北风那个吹》、《扎红头绳》、《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等。前两个曲子,出自歌剧《白毛女》,带有很明显的悲剧色彩,后一个曲子,也以哀婉的抒情为基调。悠扬悦耳的笛声,在阒寂空旷的黑乎乎的田野里里,显得特别动听。那时候,我只知道好听,现在想起来,他吹那些曲子,应该跟他的心情有关,他是在借吹笛子,曲折地表达自己苦闷焦虑的心情。

共 827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读罢全文,掩卷而思,我仿佛看到一个小小少年坐在一座草庵子,双手托腮,仰望着蓝天白云,天马行空地畅想;我又仿佛看到,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一个回乡务农的青年,独自守护着农田,他双眉紧锁,满脸忧愁,为自己的前途焦虑着,苦闷着。回望旧时光,虽然有贫穷,有苦难,但也有童年的天真与快乐;往事历历,虽然错失一次走出黄土地的机会,与一位姑娘擦肩而过,但时代在变化,个人的命运也随之改变,终于告别了苦闷而焦虑的青春,实现了人生的梦想。我非常赞同这么一句话:我们不是想逃离故乡,我们想逃离的是贫穷。每个人心里都有诗和远方,高加林其实并没有错,只是他命运不济,最终还是回到了落后的乡村。这篇文章,作者以亲身的经历,真切的感受,细腻的描写,展示了一位农村青年艰难的成长过程和心路历程,还原了一段渐渐远去的历史。作者文字功底深厚,写作技巧娴熟,通晓各种表现手法,使得整篇文章有力度,有韵致,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佳作,倾情推荐阅读!【编辑:燕剪春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81223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燕剪春光        2018-12-22 00:14:55
  我跟轻舟大哥的经历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所以读这篇文章有很多共鸣。
   我也是生在农村,长在农村,通过靠大学出来的。
   只是我晚生几年,没有干过太多的农活,没吃过太多的苦。
   我也曾经是中学语文教师,可算是同行。
有花皆吐雪,无韵不含风
回复1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18-12-22 07:34:16
  谢谢同行,也谢谢都曾经是农民出身的你,理解万岁。
2 楼        文友:燕剪春光        2018-12-22 00:16:39
  这几天比较忙,没有太多时间,按语写得粗糙。望大哥海涵!
有花皆吐雪,无韵不含风
回复2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18-12-22 07:34:50
  谢谢,谦虚了,挺好的!
3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18-12-22 07:32:54
  谢谢燕剪春光编辑的编审,谢谢精彩的编者按语!
已是人间不系舟,此心元自不惊鸥,卧看骇浪与天浮。
4 楼        文友:一海明月        2018-12-23 21:32:11
  祝贺轻舟大哥美文成精!
   写得真好。简直是一篇浓缩的少年成长史,文字非常厚重。
   阅读、欣赏!遥祝冬安!
回复4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18-12-23 22:18:57
  谢谢明月,是有那样的经历,才有素材可用。向你学习啊!
5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18-12-25 06:41:03
  文章厚重,语言具有感染力,一篇有深度的美文。欣赏学习了!
五十玫瑰
回复5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18-12-25 09:12:55
  谢谢玫瑰总编鼓励,为流年更兴旺,我一定继续努力。
6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18-12-26 15:06:55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回复6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18-12-26 16:37:31
  温馨的留言,暖人的句子。谢谢!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