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往事】离别时行囊重(散文)
一
儿子已经买好了返校的车票,8月31日,早上8:30,与另外两个同在省城就读的孩子同行。离别进入了倒计时,一个多月的暑假生活,还是这么快就要画上句点。
尽管在此期间,我为孩子做遍了他爱吃的美食,但是在这即将离别的此刻,我的心依然不可抗拒地疼痛。
孩子老早就和我商量说,这次上学一定要少带点东西。大二他们从晋中大学城的名兴校区搬到了太原市所在的虎峪校区,新校舍柜子小,东西多了盛不下。再者,乘坐大巴三四个小时到迎宾车站后,还要再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才能到达学校,路上辗转费力。儿子说的都是实际情况,我也只好勉强答应了。
我们为孩子置办的是最大号的行李箱,就是为了能多放些东西,但是此刻,仿佛它也无从施展自己的威力。行李箱里主要放衣物,这次离家后,要跨越一个漫长的冬季他才能回来,所以厚衣服必须都得带上。
临行前一天,我帮他收拾好东西,把箱子两面规整好的衣物用力地压了又压。为了便于携带,把笔记本电脑也放入了衣服夹层中,然后和孩子费尽力气才把箱子的两扇合拢,勉强锁上。此时,可以再装东西的,只剩下一个背包了,孩子准备往里装一些零碎的日常用品与书籍。
“除了路上吃的东西,简单带上一点,其余一概不带。”孩子又一次重申。是啊,吃的用的,学校超市应有尽有,从家里带东西,千里迢迢地上下挤车,的确是太麻烦了。但是,这会儿我却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马上就到中秋节了,孩子却不能回家团圆,好在市面上已经有了早上的月饼,我买了几块想给他带上。孩子有时会肠胃不舒服,给他买了些药。水果儿一样带两个,还有孩子爱吃的夏威夷坚果,也想给他带上一袋……
孩子的行囊,每每此时,都是饱胀,我往里面塞,他又拿出来。然后我再趁他不注意时,悄悄塞进他背包的底部。每每此刻,母子相持不下,一贯倔强的儿子,到最后还是在我的强烈坚持下频频妥协。孩子临行前,总是这样的心情,希望能给他多带上一些东西,心里才能感觉踏实、好受一些。
说也奇葩至极。今年寒假开学时,我与孩子他爸联合起来硬是说服了孩子,把一箱纯奶塞进了他的行李箱中。孩子不带,说怕中途行李挤压,奶流出来洒在衣服上。他爸连连说没事,然后把奶一盒盒排列齐整,用塑料袋结结实实地裹了三层,再拿宽胶带缠好,还胸有成竹地说,这下没问题了吧。在这个事情上,我们的步调总是惊人的一致,齐心协力,诚恳地说服加强迫,每次都能顺利把孩子拿下。
每一样都必不可少,哪一样都舍不得放弃,收拾下来,这次又是行囊满满。但是与之前相比,孩子的行囊里装的东西还是越来越少了。无论如何,他再也不愿意像上次那样把一箱纯奶都打包装上扛到学校里去了。
二
孩子们的学校条件的确是越来越好了,好像啥也不缺,不知以后,我们还能给孩子带上些什么。但无论行囊里装的东西再少,都是爱的浓缩,其中的营养永远不会少。
天气预报第二天学校那边有雨,孩子要背着一个大背包,拖着一个大行李箱,还要另外拎着一双鞋子。望望已经收拾好的行囊,孩子苦笑着连连摇头。
第二天一早精心为孩子准备好了早餐,吃过饭后,我们送他到车站。阴沉沉的天空,被湿漉漉的雾气包裹着,仿佛顷刻间就能洒下雨滴,像极了此时离别的心情。
孩子上大学已经一年了,一次次的离别,依然没能锻造出渴望中的那般坚强。豁然明白,一个母亲,面对与孩子的离别,永远无法让自己的心坚硬起来。从我的世界融入到我与他的那一个世界里去,很容易。但是重新退回去,却是百般地难。
儿子拎着他的行李箱走在前头,上下台阶,行走自如,尽管我们就跟在他的身后,但是他坚持不让我们帮忙。一年的出行,锻炼出了他的坚强与独立。
孩子取了票,我们陪他进到候车室。不大一会儿,检票入站,那辆庞大的深红色大巴,就停在车站的大院当中。由于时间尚早,乘客稀稀落落,但见都是上学的孩子与送行的父母。每个孩子的行囊大致相同:一个大箱子,一个鼓鼓囊囊的大背包,还有一个装有小物件的袋子拎在手中。司机师傅已经把大巴底部的盖儿掀起,随着孩子们的到来,行李箱陆续地排放,由父母亲眼监护,将精心装满爱的行囊搁得整整齐齐,稳稳妥妥。
由于是开学季,除了这辆直达省城的大巴,又新增了一辆延后半小时的车。孩子们上了大巴,又要踏上新的征程,送行的家长们立刻骚动起来,绕着车子转圈找寻自家孩子的位置,然后锁定一个目标站定,默默地凝望。不一会儿,孩子们的行李箱已经实实在在地填满了大巴巨大的肚子。这时,只听见“哗啦”一声,车盖拉下,司机上车。
车子启动,车窗口孩子们的身影在徐徐移动,牵着家长们留恋不舍的目光。这特别的“学生专列”满载着爱的行囊缓缓驶出了车站,驶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