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心灵】也说阳明立志(随笔)

编辑推荐 【心灵】也说阳明立志(随笔)


作者:雨春 进士,11483.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161发表时间:2019-01-01 10:33:42
摘要:当今人提及王阳明时,无不竖起大拇指: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开创儒学新天地,一代“心学”的宗师,精通儒、道、佛。如此巨多的头衔,背后支撑的原点就是他的立志,他的矢志不渝,他的矢志不移,他的不忘初心,他的励志前行。用他自己的话说,很简单,就是十个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立志,就是树立志向的意思。出自孔子《论语》;“志以发言,言以出信,信以立志,参以定之。”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大志,立志是成功的动力,立志是成功的阶梯,勿用打开史书,立志之人,如天空那灿烂的繁星,数不胜数。
   就拿王阳明先生来说吧,他生于书香世家,却不等于将来就能够成为一个文化人,人将来能够过什么样生活,一切取决于他自己的抉择,也就是他的立志。
   曾经的他也是一个晃头晃脑地背诵圣贤书的孩童,如同常人一样,也是一个懵懂世事的孩子,甚至是一个天生的口不能言的哑巴。可时事变迁,经过一个道人的点化,才得以开窍,哑木逢春。十二岁的时候,他曾经突然问老师:“何为天下第一等事?”小小孩童竟有如此悟性,老师只好顺水推舟,笑了笑说:“第一等事当然是好好读书,考取功名。”更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小小的阳明却一本正经地反驳道:“依我看,天下第一等事乃是做圣贤!”这一句话,就是他以后要走的路,就是阳明先生的立志。所以他在致诸生“四规”中不仅总结了:“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的同时,也告诫后人:“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
   光立志,不勤学,妄为立志。在中华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被称于圣贤又淹没于尘埃中的人,不在少数。年少的王阳明难得有如此悟性,更难得的是他能够持之以恒,励志前行,少小的他就养成了终日看书的习惯,孜孜不倦,勤倦忘餐。每当别人家的孩童邀请他一同出门玩耍时,他都会自觉地一一拒绝。
   在他小小的心海中深深地知道,任何大志,都需要知识的台阶,而知识却往往沉寂在浩瀚的书海,需要自己去寻找真迹。因此,使他成为了同龄人中的异类。用他自己的话说:“凡学之不勤,必其志尚未笃也。”也就是说只要是志笃之人,必须勤学苦练;否则,肯定是一个胸无大志的人。
   每一个圣贤之人在发光前,都需要走一段又一段漫长而孤独的路,王阳明同样也不例外,作为书香、官宦世家,王父曾经准备安排他,去担任地方中级官员,并且要求他做到三“不”——不近朝廷,不做重臣,不冒危险。可胸怀大志、年轻气盛的他就是没有妥协,坚持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励志而行,志于做一名圣贤,继续研习圣人之道。
   在王阳明认为:“人必有行,行必有过”,那怕是那些圣贤之人,同样如同常人一样,同样会有过。但他说:“故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表面上只是相对于每一个人,实际上更可以上升到由人而产生的理论学说。从而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学习并非是“人云亦云”,当质疑就质疑,发现问题决不放过。于是一直追随理学的他,就有了“七日格竹”的故事,也奠定了阳明心学的基础。
   七日格竹,告诉了阳明先生:格竹无法将竹子的道理上升到人生的道理,并非是竹子告诉人,而是格竹的人本心就有这种想法;格物致知的理论大有问题,或者说是一种错误的学说。从而打破了三四百年来朱熹理学笼罩下沉闷世界,一改格物致知、格物致理的天荒夜谈般的荒谬。所以,严格地说,王阳明曾经的学习过程,就是一种批判性的学习过程,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学习,也正因为他的质疑,才有了“心即理”的出现,才有了“心外无理,心外无事和心外无物”的天道。
   倘若王阳明如果按照他父亲的安排,就说明其志不笃,那么在中国的史书上并不会留下他的名字,同样是昨夜星辰的结局。正因为其志甚笃,才有了柳暗花明,才有了后人对他那公正的评判:明只一帝,太祖高皇帝是也;明之一相,张居正是也;那明若一贤,王阳明是也。
   就在阳明心学初见端倪的时候,一次直谏得罪了权贵刘瑾,让阳明先生不仅遭受当庭仗责四十的奇耻大辱,同时被贬蛮夷之地。倘若其志不坚,那么立志“天下第一等事”就成为了一种梦想,成为一种可望不可即的梦,成为一种痴心妄想,荒谬的打算。
   来到贵州龙场那个荒野之地,王阳明牢记了的庄子那句名言:“哀莫大于心死,愁莫大于无志。”他全然不顾荒山野岭的孤单和寂寞,远离朝堂而无人问津的落魄,相反地倒给了王阳明提供了一个静心反省、静坐悟道的绝佳之境。在龙场驿站的附近有着一个石窟,及其安静,每天王阳明都会前往,盘膝而坐,双目紧闭,静静地反省自己的坎坎坷坷,回顾儒学的曲曲折折,以及千年儒学发展到今天的尴尬局面……终于在1508年的一次梦醒后,悟出了“致良知”的基础:“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句话后来写进了《教条示龙场诸生》中)”
   王阳明灵光突兀后,并没有就此消沉,或者洋洋得意,可贵的是他继续开坛讲学,传授自己的心学理论,同时又悟出了:“知行合一”的方法论,连接了“心即理”和“致良知”,从而完善了阳明心学。同时他还谆谆教导诸生:在“立志”、“勤学”和“改过”的同时,还特别强调:“责善,朋友之道”。三人行必有我师,应责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人心惟危,省察克治。
   也许是上苍被王阳明的治学精神所感动,也许是冥冥之中早已划定,但我认为是“致良知”的力量空前,使得王阳明日后的仕途如日中天地明朗起来,并赐给了他多次将心学用于战场的机遇,功成名就,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个“三不朽”圣贤之人。所有的所有,就是阳明先生贵于立志,并励志前行的缘故!
   当今人提及王阳明时,无不竖起大拇指: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开创儒学新天地,一代“心学”的宗师,精通儒、道、佛。如此巨多的头衔,背后支撑的原点就是他的立志,他的矢志不渝,他的矢志不移,他的不忘初心,他的励志前行。用他自己的话说,很简单,就是十个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共 222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与立志有关,与阳明理论有关,2019年的第一天,作者给我们带来了一篇值得品铭的随笔。《也说阳明立志》详细地介绍了王阳明立志以及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前行的故事,让我们对阳明理论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正如作者所说:王阳明是一代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开创儒学新天地,一代“心学”的宗师,精通儒、道、佛,然而背后支撑他的原点就是他的立志。在新年开始的时候,让我们也学一学古人,不敢奢望成什么家,至少可以做到不白过。作品语言流畅,叙述清晰,条理分明,说理充分,体现了作者的一惯风格。倾情推荐阅读。【编辑:透明秋语】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9-01-01 10:34:13
  感谢作者带来的佳作!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2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9-01-01 10:34:35
  问候朋友新年快乐!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3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9-01-01 10:35:04
  恭祝2019创作丰收!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