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作品赏析 >> 【荷塘】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赏析)

编辑推荐 【荷塘】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赏析) ——话说吴敏树的父母


作者:铜盆孤雁 举人,4966.7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202发表时间:2019-01-02 10:54:44

晚清文学家吴敏树是一个绅士,一个儒者,对父母自然抱着一颗至诚至孝之心,诗经说,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1、父亲
   1824年,吴敏树二十岁,父亲去世。
   1830年,他写了一首《清明日拜先大人墓下》的诗,诗曰:漫道泷冈欲表阡,何曾冠带许耕田。生前志事应千载,泉下音容忽五年。几卷遗书愁未读,当时弱质总垂怜。儿身自有肝肠在,忍向苍茫泣暮烟。
   泷冈是欧阳修父亲的埋葬地,踏上父亲的葬地就想起欧阳修的《泷冈阡表》,父亲的遗书还未读过,因为忧虑啊。
   1844年,吴敏树在京城认识桐城派文学家梅伯言,二人成为文友,吴敏树请求梅伯言为其父写一篇墓表,并说,自己先写一篇资料寄给梅伯言,于是便写下了著名的《先考形状》一文。文曰:府君始读书,即笃信宋儒之学,期必行之于身。尝扁于其塾曰“学四字,”而为之序以自励,取朱子淳熙入对时答人语也。为文章,理致深厚,朴而不华。试有司,辄不利,年三十,尚困童子试中。
   吴敏树父亲也是个读书人,却屡试不中,为什么会屡试不中,别人读书学的是试贴文试贴诗,他却是拿学问去实践,焉能不败。
   吴敏树这篇文章很有特色,叙事有史迁遗风。
   接着看—时昆明钱公沣为湖南学使,待士严,府君当入场,人拥失屦,觅屦乃复入。钱公怒其迟,退之不令入,既而召之,府君叹曰:“所以就试者,为进其身也。岂可受辱如此哉?”而先大父年且老,家务多,府君遂弃举子业,佐大父治家,家益起。
   吴家在吴敏树祖父一辈开始起家,吴敏树父亲放弃举子业后,潜心治家,家益发,便开始在家里行孝尽爱心,在乡里行善尽仁义。
   吴敏树祖母去世早,便有两个继祖母,他父亲视继母如亲母。吴敏树祖父有三兄弟,两个叔父过早弃世,他父亲视堂弟如同亲兄弟。他父亲有三兄弟,自然是异母兄弟,弟弟过世早,待侄子如同己出,对他们进行爱的教育,尽心抚养,孩子们长大成人,看不出是没家教的人。那时候,大户人家都有放谷的生意,吴家也不例外,鼎盛时期,吴家在外放谷达到了一万石的数量。过去的一石相当于现在120斤。1813年秋,吴敏树父亲就对老弟说,我家田产很多,积谷也很多,财富这样累积下去,恐怕对子孙不好,不如把稻谷借给那些贫苦人吧,也不要他们还。
   就这样,吴敏树父亲给贫苦农民散谷万石。天哪,一万石就是整整一百二十万斤哪,如果一户一石,将会有一万户农民受益,如果一户十石,将会有一千户农民受益,这在当时恐怕是轰动湖南全省的大事。那时的社会,财富也没充分涌现,绝大多数人都在贫困线上挣扎,他一撒手就是一万石,我不知道当时的谷价几何,就是今天,这一万石谷子也要值两百万元钱啊。
   吴敏树父亲把谷分出去后,就有人当面称赞他,他却淡淡地说:我已经年老力衰了,这是自讨安逸啊!
   可见,吴敏树父亲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这样的人才可能是个高尚的人!
   吴敏树父亲勤奋督促儿子的功课,却又不希望儿子有什么进取,只要品行道义正派就可以了,临终时对儿子说:“愿意后世子孙不失为读了书的好人,我不希望你们大富大贵。”
   可见,吴敏树父亲是个大彻大悟之人,他的觉悟应该来自他科考的失败,是失败让他觉醒的。
   吴敏树的文章没直接赞美父亲,而是通过外人的话来显扬的。
   接着看—自府君之殁二十年间,乡之人往往有叹而言者曰:“厚矣先生之教我也,我奉其教,以有今日之安也。”又有言者曰:“某某婚丧不举,往贷于先生,必得所求焉,不以其贫故疑难之也。某与某讼,以厚质请贷,则不得焉。又力劝谕而已之。凡先生之行皆此类也。”又有言者曰:“昔先生之存,乡之长者常有所听闻善言,以教戒其子弟,少年之为非者不敢肆,今不然矣。”呜呼!此皆府君之实也。
   这样的父亲是古往今来最棒的父亲,他深深地影响了吴敏树一生。
  
   2、母亲
   吴敏树的母亲是他父亲的继室,他父亲第一任妻子留下一个儿子后,因为难产去世,他母亲嫁过来的时候,前妻留下的孩子已经九岁。
   母亲是个苦难的母亲,她生于1763年,1888年嫁进吴家,1789年生下长女。1793年生下次女细贞,细贞长到十三岁夭折。过了几年生一男孩,名福缘,长到六岁夭折。之后,又生了两女,均夭折。1804年,生一男孩,名神赐,二岁而亡。1805年,生吴敏树。
   至此,母亲在十七年时间里生了四女三男,只存活一女一男。子女的大量死亡,无疑摧残着母亲的心。
   生下吴敏树两年后,又生庭树,然后,母亲便停止了生育。
   生吴敏树的时候,母亲已经四十三岁,小敏树身体又极为衰弱,提抱都要小心翼翼,一直是母亲心里的一个牵挂。
   1833年,二十九岁的吴敏树第一次进京赶考,吴他给七十一岁的老母亲写了一首诗《癸巳正月四日赴都会试》,诗曰:湘南草已绿,蓟北路方长。春风卷烟雨,游子辞故乡。奋志若前骋,炯心复徬徨。升堂拜慈母,欲语悲中肠。儿行虽云远,眠食知自将。母言亦不念,但儿身匪强。客程费日月,驿旅多风霜。忍泪出登车,男子志四方。
   儿子就要远行了,母亲不担心儿子的前程,也不担心儿子的饮食睡眠,只牵挂儿子身体强壮不强壮,路途遥远,耗时费日,吴敏树看一眼母亲,说不出话,含泪离开了。
   1842年,吴敏树叔娘做寿,叔娘七十几了,母亲八十岁,两个老人坐于一堂,孙子们拿着老人的拐杖跑进跑出,其喜洋洋,吴敏树异常高兴,写了一首《叔母毛太安人生日祝寿》,诗的结尾说:愿得西王母,作客降我堂。并坐擘麟脯,跪进三千觞。
   1845年,吴敏树在浏阳学官任上,四月八日那天,母亲去世了,享年八十有三(吴敏树计算年纪,都是按照虚岁计的)。
   那时候的人能活到八十三岁,算是很福气的人了,特别是母亲去世的那天日子,四月八日,你知道是什么日子吗?
   四月八日可是如来佛的诞生日!
   说一点题外话,有网文说,吴母去世,吴敏树守丧三年,不问世事,枯瘦如柴。我不知道这说法是来自臆测还是什么文献资料,竟然连“枯瘦如柴”都编造出来了。古代的丧葬有一套复杂的制度,吴敏树居丧三年,到底是在家三年不外出工作,还是在庐墓守了三年?吴母是1845年去世的,此后三年,吴敏树一直在浏阳学官位置上,何来守丧三年?
   1846年的四月八日,吴母满周年,吴敏树在长沙送考,他写了一首《四月八日值先慈忌辰旅寓长沙泣赋》,诗曰:今是佛生日,余为母忌辰。痛深提抱绝,慈断去来因。侍疾嗟无状,余生尚作人。三年风里树,卌载梦中春。马鬣封虽就,牛眠卜未真。万家无幸望,一垄冀安亲。圹法传吾友,囊经或有神。此来非浪迹,远道试周询。足滞长沙雨,魂孤旅馆身。怆怀几筵奠,涕泪满湘滨。
   母亲去世,割断仁爱,母亲养育我四十年,我寸恩未报,想到自己的不孝,泪水就洒满了湘江。
   1850年,吴敏树在浏阳学官任上过生日,便写了一首《生日》长诗,他说,母亲生我时已经四十三岁了,我体弱多病,母亲很劳神。母亲每年给我做鞋,总是量我的脚。父亲去世了,我依靠母亲过日子。结婚后,我还在功名路上奔波,母亲却在田地里劳作。母亲去世的那年,我的三女儿蒿儿出生了,她出生的时间和我出生的时间恰好是同一天,想到这些,我痛苦着写下《蓼我》诗篇,眼泪洒满了浏阳河。
   1855年四月八日,母亲去世十年,吴敏树写下四言四章,诗曰:
   (1)鱼游广川,惊投于渊。母氏弃我,今也十年。
   (2)母氏爱我,爱妇与孙。今也遘乱,东西转奔。
   (3)转奔如何,孰知安处。急则呼母,莫诉我苦。
   (4)先巢既倾,鸟还哀鸣。思衔树枝,沉雨曷明。
   1869年,吴敏树写下《先妣氏墓道状》,这是他为母亲写下的最后一篇文字,这时,他已经六十五岁了。
   在这篇墓道状里,吴敏树用母亲平日讲过的语言叙述母亲苦难的一生,生多少儿女,多少存活,多少死亡,是如何将体弱的敏树带养大的。在吴家治家,是如何秉公理家,上下左右咸服的。吴敏树特别提到一事,就是他大哥去世后,母亲主持的分家。按理讲,吴敏树三兄弟,家产应该按照三份均摊,但是,母亲考虑大哥家子女多,便将家产划作两份,大哥家占一份,敏树和老弟占一份。
   这就是母亲的仁爱,雨露均沾。
   吴敏树的父母亲具有良好的做人品德,他们不是伟人,但是,他们是善良人,无论对乡民还是对亲戚家人,都以善待人,这种善良仁爱的品德深深地影响了吴敏树一生。

共 334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话说吴敏树的父母,这是一篇作品评析的文章。作者文写几多资料查询,相关联的资料写入,融入自己的情感,文记重点把晚清文学家吴敏树的父母生平介绍,一些关联其父母的故事描写,从而,将吴敏树的父母那种善良、仁爱的人品赞美。借吴敏树的诸多文章叙说吴敏树的父母‘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这一主题。文章人物刻画生动形象。欣赏了,推荐赏读,感谢赐稿[荷塘],期待精彩不断!【编辑:程南】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程南        2019-01-02 10:57:37
  以赏析的文笔描述,叙说吴敏树的父母的生平及人生故事...
2 楼        文友:程南        2019-01-02 10:58:05
  问候作者,创作快乐,祝冬安!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