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往事】衣食住行四十年(散文诗)

编辑推荐 【柳岸•往事】衣食住行四十年(散文诗)


作者:古月银河 进士,8970.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283发表时间:2019-01-02 11:47:44

【柳岸•往事】衣食住行四十年(散文诗) 一、衣
   (一)
   曾几何时,满街泛黄的绿军装是当年最流行的时髦。
   灰或浅灰的卡其布中山服,只能望其项背,弱弱的自卑着保持若即若离的距离,奢求沾染些许泄漏的光芒。
   蓝色的命运也好不到哪里,但也能凭借普及率的相对优势,暗自窃喜,在淡漠的黄昏里一较鲜亮。
   可叹啊,那郁郁寡闷的藏青色;从来不曾下过人行道的街沿,只能借着路旁的屋檐,悄无声息地独自彷徨。
   我也曾有过一件泛黄绿军装,但它却得来不易,被逼用了点弱弱的卑鄙技俩。它本是大哥的心爱之物,令我垂涎三尺,大哥却视而不见惜爱如宝。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偷偷地对竹杆上的绿军装痛下杀手,用烟头在衣角下摆处浅浅地烫出个洞;这让近似唯主义的大哥痛惜不已,不得已之后,便顺水推舟扔给了我。我急忙找出早已备妥的旧军装破布片,一针一线认认真真的缝补好,得意洋洋地穿上在大街上疯浪了好长一段时间,也没舍得脱下换洗。
   那是一个每段回忆都含泪的时代。灰暗单调的颜色,主宰着服饰前行的方向。
   不过,相对而论,女孩的服饰就比男孩要宽松,起码有红格子和白底蓝花两支布料。扯上几尺材剪出一件和体的衬衣,隐隐约约也能看出几分花的味道。
  
   (二)
   当圆舞曲霸占了公园广场,首先解放出来的是姑娘们的高腰长裙或连衣裙。踩着交际舞的步伐,旋转出婀娜多姿的热浪,让人们的目光惊叹中接应不暇。
   曾经有一幅震憾人心的招贴画:一个高个子小伙头顶爆炸式发型,脸部挂架大墨镜,上穿花格子衬衫,袖口挽到胳膊弯,胸前上两颗扣子故意不扣,下身蹬一条紫姜色的特大喇叭裤,左脚站立,右脚跷踏在阶梯上,右手提一部录音机扛在肩头,左手亲密地挽妙龄女郎的纤纤细腰;妙龄女郎头披大波浪,圆润的脸蛋上透着青春性感的妖娆,双眸秋水盈盈,似时刻准备着对君嫣然一笑,身着浅桔色晚礼服,一条高腰长裙一直坠离地面两三寸,轻轻淡淡地覆伏在高跟鞋面上,右手弯曲肘部搭在小伙的肩头,手臂回旋,五指轻捻着一副开架的墨镜,随意轻巧地将一只镜腿轻刮住弹指欲破的嘴唇旁,左手曲张至腰间,大姆指与食指轻微摸擦,似在给高昂的录音机敲打着节拍方向。
   这幅招贴画的出现,迅速冲击到了人们关闭了许久的意识形态。招贴画前从早上一直到晚上,都站满了黑压压的人群驻足观望,致使街道的交通几近瘫痪。有人说,招贴画太性感、太露骨、太大胆;有人说,这完全是资产阶级在向无产阶级反攻倒算;有人评议,这是人心追求美的梦想;有人批判,这是资本主义在毒害青年。
   情愿也罢,不情愿也罢。改革开放的步履仍就在隆隆的春潮中滚滚向前。
   一部《庐山恋》电影的公映,再一次迅速将人们追美、审美、爱美的观念推向高潮。片中服饰的感性、知性、前卫、时尚、大胆,深受姑娘们的追捧喜爱;人们蓦然发现,生活原来还可以如此美好。
   《庐山恋》现象,刺激了中国早期服装潮流的井喷,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不断地从一个高峰推向另一个高峰。
  
   (三)
   在改革开放四十年后的今天,人们惊喜地看到彭麻麻伴着习大大不断地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她身着的件件款款中国元素、中国符号,将中国传统的文化瑰宝与世界艺术的高端技艺精妙融入,形成了独具风骚的中国理念,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频受青睐。她的每一身着装,无不都透露出气质优雅大气;每一次亮相,都是推动中国自信走向世界的动力和源泉。
   在彭麻麻的本土模式带动下,一大批中国服饰品牌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和气魄让国人分享价廉物美的红利,同时也在将中国品牌源源不断地推向国际舞台的风口浪尖。
   中国人的衣着服饰,早已不是简单的遮体暖身覆盖物,而是具备了柔情万种、风姿绰绰的艺术魅力,优雅大气、简至婉约的人格气度,活泼轻快、动感时尚的青春活力。为国人的现代生活梦想,增添着彩霞腾飞的能量。
   青春中国,必定会越来越好。
  
   二、食
   (一)
   犹记得,腊月的寒冷,怎么也拦不住对年夜饭的渴盼。揣着积攒了一年的全家肉食票,凌晨五更拎了只小板凳赶往鲜肉店前排队等待;熬过了漫长的三五个小时,终是捧着诱人口水的几斤猪肉,兴奋而归,已顾不上理会疲惫后的蹒跚。
   贤惠持家的母亲,对着“年货”仔仔细细地详端;小心翼翼地分割,将带着肥瞟那块,按家庭成员每人腌制一节灌肠,余下的再计划炸一碟酥肉丸;稍瘦的那一溜,和着青蒜、葱头闹一盘鱼香肉丝或者干煸盐煎回锅也蛮好;最肥的那一砣,先熬一碗大油,以备来年有一滴油荤炒菜;然后余下的或切片或成砣,配上咸菜,蒸个烧白肘子,都是极漂亮的菜肴。
   这便是那个年代除夕桌上的最佳最美最丰盛的年夜饭。卯足了三百六十四天的素斋,终是迎来向往一年的“盛宴”。
   犹记得,下乡日子缺吃短喝的艰难。泛黄的面颊,是野菜肆虐饥饿的丰碑;浮肿的肢体,是树皮强支撑起肠胃的奉献。
   犹记得,村里的小花为了一百斤红薯,远嫁山坳坡侧的辛酸。
   犹记得,瘦成皮包骨的大爷,临终前对一碗热粥的奢盼。
   犹记得,每一片记忆里的泪水涟涟……
  
   (二)
   许多年后,听说下乡的村子划了田地,分户包产。饥渴的躯体,有了填充的粗茶淡饭。
   也就在那一天,粮票沉寂进抽屉,金贵的肉食竟然无限制地敞开。激昂地分割回五花精品,烹调了一大锅子红烧肉,狼吞虎咽,猖狂地不惜将肚子弄坏。
   油荤洗涤过的肠胃,泛出丝丝温暖;延续生命的环境,进入了春天。
   渴求温饱的脚步,迈出小跑的姿态,一路狂追猛赶。
  
   (三)
   食也会来一场革命。从饥饿中走过,到温饱已不是问题,再到吃好便有了多元且缤纷繁杂的挑选。
   营养大餐,滋补养生、健康美味、艺术品鉴,都是帮助人们在现代生活中注重改善合理理性的健康饮食观念。通过温饱过程中,解决五脏六腑的胁调与配合,以期培养出一个健康生命有机体,增强人们的健康进程。
   这一系列的操作,犹如一道道复杂的方程式,直叫人口水垂涎、眼花缭乱。
   在这场革命中,食的动词功能淡淡地呈现弱势。更多注重的是食的环境与情感的交融。
   君不见,传统的菜肴除了供应百姓的餐桌,再难登上大雅之堂。
   君不见,曾经梦想千回的山珍海味,竟也遭遇冷落;难敌非法猎取的野味一口汤。
   君不见,豪华厅堂里的人体盛宴是怎样地惊艳了红尘云烟。
   君不见,数万元一桌席的奢靡,又是怎样将食外的因子捆绑强牵。
   踏过江湖浪潮,穿过灯红酒绿,才蓦然发现,绕了太大的圈子,思念的仍就是那些旧时的记忆,记忆里的味道。
   舌尖上的中国,永远属于故乡那温馨芬芳纯朴原始的自然生态。
   而今的食,也在五花八门不间断地演变。踏上任意一座城市的大街小巷,放眼眺望,林立的商铺,霓虹的招牌,必定是餐馆、酒楼、饭店,一切与食有联系的铺面居多。且大多数都装饰或豪华、或淡雅、或明亮、或梦幻;食,是市场上当之无愧的主旋律。
   如果你恰巧是个懒人,懒到连饭都不想做?也没关系,只需你招呼一声,我们勤劳的快递小哥会在分分秒秒内将你渴盼的美食定制送货上门;你只需要具备一份能张嘴的功能,便一切都可变得万事大吉,皆大欢喜。
  
   三、住
   (一)
   儿时的记忆,总是在花甲之后的梦里,越来越清晰,越来越频繁。
   昨夜的梦景,又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大杂院。
   低矮的屋檐,斑驳的砖墙,包容了我全部的童年。
   犹其喜欢无眠的夜晚,雨滴抽打屋顶瓦片的灿烂。
   兄弟仨缩卷在被窝,露出臂膀指挥着错落有致的旋律转换。
   偶尔有几页瓦片蹬开彼此发泄哀叹,雨珠儿顺着缝隙,与搪瓷盆交响清脆地舞蹈着一二三。
   待到雨过天晴,父亲攀上屋顶修缮,稀疏的光束轻轻易易便将陋室收揽。
   陋室之陋,绝非戏言。几张简单的床、椅、桌、柜,便支撑起百姓的天。
   那时候,还没有自来水。生活用水得靠肩膀去嘉陵江里担。偶儿遇上江水浑浊,只需一块明凡便可沉淀。
   那时候,电还是稀罕物。尽管十五瓦的灯泡闪烁昏暗,可每到晚上十二时,供电公司便会没商量地拉闸断电。
   那时候,日常生活都是用煤的。一般百姓家庭用不起纯煤。为了节约,每逢星期日小伙伴们就会相约去郊外挖黄泥,渗和进煤炭,再手工揉搓成一个个煤球形状,以资获取最大值地燃烧状态;当煤灰呈现出又细又白,便证明制煤技术上了一流的平台。
  
   (二)
   八十年代初期,单位开始有了分房。虽然狭窄,三十八九,一般都没超过四十平方;但那一室一厅一厨一卫的基本格局,简直赶上了天堂人间。
   卧室与客厅,有了独立的分享空间;曾经尴尬的一揽无余,终是有了隐私的隔断。
   安装了自来水,再不用拎个水捅去江边往返。
   大杂院的公厕,曾经承载了多少的无奈。独立的卫生间,总让心头莫名的舒坦。
   后来再有了天燃气,爱恨交加的蜂火煤终于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那时候,还没有装修的概念。所以从效果上看,仍然简陋,但这只应算生活的瑕疵,早已被心中的喜悦淹埋。
  
   (三)
   现代化的城市进程,创造了翻天覆地的日新月异。
   一片片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鳞次栉比。
   一座座电梯楼高耸入云,欲与天公比高低。
   一栋栋豪华神秘的别墅竟相争艳,犹似待嫁的新娘,扭扭捏捏犹抱琵琶半遮面。
   当年分房的喜悦,早已被时代前行的步履蹂躏。
   当搬进一百七十平米的大宅,才知道什么叫花儿一样的幸福体验。十二步室内楼梯连接的楼上楼下,将宽敞的房间布局,打造得既实用又舒心;楼上不仅是卧室,还有书房、健身房;楼下大客厅更是“奢侈”得耀眼,足足比我居住了二十余年的单位房整套面积还宽出了四五平米;同时与之相配套的现代家具、家用电器,也是应有尽有五花八门,不但让人们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放了出来,更让人们有了充裕的时间去感受现代科技带来的种种新颖实惠、快乐和喜悦。
   居住,也不是简单的睡榻一间。绿色环保、花园式、宜居型、和谐,正成为人类宜居高品质居住的主旋律。
  
   四、行
   (一)
   上初中时的学校,座落在城市的“脊梁”,每天四次踩着上上下下七八百梯的石板台阶,仍然是笑语欢言。
   上高中时的学校,座落在郊区外,距离城中心位置大约五公里;我们每天四趟上下学的时间比起座在教室里的时间少不了多少。
   那时候,没有骑着自行车的孩子;既便家里再有钱,也还富不到拎件奢侈品让孩子去丢人现眼的疯狂。
   一生中走过最长的路,是下乡当知青每年几个来回往返的青石板田埂小道,足足一百二十华里,每走完一趟,都是勇气与体魄的洗礼。
   一条212国道南北贯通,那便是全县唯一的一条出入通道。南来北往的车辆,到了县城渠江河畔嗄然而止,然后乘轮渡渡过河岸才能继续旅行。
   行人往返两岸也有依靠摆渡人。千百年来沿袭的传承,点缀出了一幅“船在江中走,人在画中游”的晚渡瑰景。
  
   (二)
   三江水面上终于有了第一座大桥。轮渡、渡船也成了历史的博物。
   也不知是谁先吃了“螃蟹”,从长途大客车货厢顶上拽下来一辆三轮车,用肩头的毛巾对着刚刚落地的三轮掸了两掸,便扯开嗓子吆喝:坐三轮罗。这东西在电影里见过,亲眼见到他的尊容却是头一回。终有两位提携包裹的老年人,挤进看热闹的人群,怯怯弱弱地问了声:去东大街簸箕巷,多少钱?吆喝的汉子笑容可掬地搀扶老人一边上车一边应道:以后每趟二元,今天开业优惠,就收你俩老人家一元吧。老人忙点头称是连连相谢。汉子待老人座好,双手握紧车扛,大喝一声:走罗。围观的人群,自动闪出一条道来,望着汉子用身体拉动着负重的三轮飞奔而去。
   这无凝是一棵用汗水捏弄的“氢弹”,炸得小县城的热浪滔天。新鲜的谈资还没聊完,一夜之间,一辆辆崭新的三轮便齐刷刷地冒出在了大街小巷前。
   紧接着,客运公司买回来几十辆小奥托轿车,统一穿上绿色外衣,再在车顶上置放上一块“的士”标志,旅客随叫随停、随停随走,围着全城打个圈圈,仅只需要三元钱。
   生活在进步,新奇在不停顿地更新。
  
   (三)
   回头看改革开放的四十年,当初吃“螃蟹”的汉子已不知哪里去了。
   三江上的彩虹桥,也由一座变成了五座六座,让交通的便宜如品尝一道餐后的水果。
   但生活变迁,日新月异式的词语已包含不了整体的容量。奔腾而来的溢金流彩,让人们不经意间便坠落近蜜汁酿制的玫瑰花潭。
   当“的士”的数量每年都在不停地增长,起步价格却是越来越高,等乘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公交车便应运而生,便有效地抑制了人们对“的士”的叹息与恨痒。
   曾经敢都不敢想的私家车,却在人们不经意的缝隙悄无声息地占据了大街小巷。
   而今,高速公路、动车高铁二纵三横比比皆是,县域公路、乡乡通路星落其布,给出行的人们无限的喜悦与更高更美更激动心扉的向往。
   而今,不再在家门前打圈圈了,迈出家门既可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先将国内的名山大川通揽一遍;再去看看东南亚的兄弟姊妹怎么样?然后也可去欧美的资本主义市场转转,瞧一瞧还有没有资本家的黑心皮鞭。
   没有亲历,就没有比较;没有比较,就没有正确的认识观。走遍世界,还是我们伟大的祖国最美好。
   一个最新的神奇是,5G正在将我们带进科学技术的博揽馆。无人驾驶汽车已向我们走来,家具家电智能化已开始装备生活,梦想的都有可能实现。
   天啊!这年代,还有什么是人类的智慧捉摸不到的地阔方圆?
   假如,再过十年二十年,你我会不会都成为神仙?

共 5381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散文诗《衣食住行四十年》以改革开放四十年为历史大背景,用真实、生动、稀奇的精彩故事,从老百姓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四个方面着手,详细讲述了中国人民生活中发生的深刻而显著的发展变化,展示了改革开放的步履在隆隆的变革春潮中滚滚向前,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不断地从一个高峰推向另一个高峰,让老百姓对现代化生活的梦想,增添了彩霞腾飞的能量。回忆往昔,每一片记忆里既有爱恨交加的泪水涟涟,简陋尴尬的苦不堪言,也有迎难而上的热火朝天,改革开放的奋斗诗篇。没有亲历,就没有比较;没有比较,就没有正确的认识观。斗转星移,世事变迁,一年又一年,往事如烟,进入新时代,还有什么是人类的智慧做不到的地方,老百姓心中的基本信念是今后的生活必定会越来越好,走遍全世界,还是我们伟大的祖国最美好。散文立意新颖,满含正能量,赞扬了中国人民无私奉献、努力拼搏的奋斗历史,肯定了炎黄子孙的聪明才智,中国因发展而美丽,人民因劳动而幸福。文章来自生活,感悟生活,文笔精妙,生动感人,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深情和殷切希望,给人带来振奋与力量。感谢赐稿柳岸,问候作者冬安,推荐文友共赏。【编辑:安平静好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安平静好君        2019-01-02 11:48:49
  拜读佳作,问候作者!感谢您投稿柳岸,祝您写作快乐,再创佳品!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19-01-02 22:02:39
  作者善于使用诗化的语言,对改革开放40年的衣食住行变化做了诗意的表达,感慨良深!这里面不仅仅包含着时代的变迁,更注满了国人精神意志的力量。阳光地看这些变化,这是这个是时代给我们的眼光,不是我们去选一个角度,作者满怀激情地面对阳光,所以抒发就真切,读来振奋。怀才抱器拜读感言。
怀才抱器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