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认识莫言挚友谭金土(散文)

编辑推荐 【菊韵】认识莫言挚友谭金土(散文)


作者:钱小穆 布衣,285.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14发表时间:2019-01-02 21:40:30

【菊韵】认识莫言挚友谭金土(散文) 怎么认识谭金土老师的呢?我偶尔在朋友圈发过老师收藏的姑苏“绝版”老照片。真正认识谭老师却不是因莫言而起,事实上也是这样。
   为了写《读林徽因传》,其实也不能如此算,确切说是逛山塘街旧书店引起的。大概是与白落梅《林徽因传》(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一同买的苏州文联出版的《苏州经典散文集》。谭金土老师的两篇散文《一张虎丘的老照片》、《梅花三弄》,令我印象深刻,觉得同样书写姑苏,他写得如此生动、美好、富于质感。书中评点谭金土作品如何独到、精采,他不愧为苏州散文名家。尽管当下时有笔谈,谭老师立捧我为“散文家”。但当时的初遇过程还是印象依然清晰可见。
   谭金土写道:“苏嘉铁路对许多苏州人来说只是传闻,终于在我收藏的老照片中捡出了几张苏嘉铁路的小照片,让我们可以看到苏嘉铁路旧时的一座铁挢、奔驰在平望段的火车和沿线的运河风光。
   82年前,横亘在苏州经吴江和嘉兴之间,有一条背对太湖,面对上海的铁路——苏嘉铁路。苏嘉铁路北起苏州,南到嘉兴,全长74.44公里。1935年2月开工,1936年7月正式通车,到1945年1月被日寇拆除殆尽。前后不足八年。
   1895年7月,张之洞在筹划江南地区铁路中提出:‘由上海造铁路以通苏州,而至江宁,旁通杭州,此路最有利于商。’12月,他在提出分段修筑时又指出:‘自镇至宁,自苏至杭两路,或官办或商办’。句中的‘旁通杭州’、‘自苏至杭’是为苏嘉铁路的雏形。
   然而这一计划因时局变迁而被长期搁置,其中原由一言难尽。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后,国民政府与日军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其中规定中国军队不得在上海及苏州、昆山以东驻军,军队调动亦不能经过上海。为抵御日军进一步的侵略和战时部队调动的方便,国民党政府决定修建苏嘉铁路,号称‘东方马其诺防线’。
   1934年春,国民政府铁道部委令京沪、沪杭甬铁路管理局(两路局)代为测量设计。12月1日,‘铁道部苏嘉铁路工程处’成立,由工程师陈思诚主持施工。铁路于1935年2月22日破土动工。其中历经曲折,直到1936年3月主体工程才基本完成,7月15日正式通车。起自苏州站,沿运河、苏嘉公路南下,途经相门、吴江、八坼、平望、盛泽(以上位于江苏境内)、王江泾6站,而达嘉兴站。每日开行4对客货票。客车时速为35公里,货车为30公里,运行时间为2小时55分。
   抗战期间,苏嘉铁路沿线军民、抗日游击队与日军曾展开过曲折艰告的斗争,1944年日军败迹已显,便开始拆毁苏嘉铁路,至1945年1月全线拆毁。
   解放后曾有多次重䢖片苏嘉铁路的动议,直到2018年初正式列项,作为通苏嘉城际铁路规划开始测量施工。
   在不久的将来,一条全新的苏嘉铁路将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今天我在朋友圈谭老师文字下面评论道:我高中去宝带桥玩,同学讲河对岸两个桥墩是民国苏嘉铁路仅剩的遗存。今日终于见到全景,圆了一个梦。
   谭老师又复制粘贴了我第二段评论。钱小穆的桥墩情缘:前几年专程又去宝带桥,除了桥边有几个航标灯,河对岸桥墩应已拆除。很遗憾!宝带桥已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宝带桥公园应快收官了吧?宝带桥旁通向原苏州化纤厂的水泥桥也拆了。走过这座桥令我想起年轻时苏州化纤厂有个小女子曾与我交往过几天。小女子的祖辈是个苏州状元。前两年我搜集了一些资料并实地拍照,写了一文《苏州城内的十大状元》发表在扬州晚报。两个桥墩引出我的陈年往事,青涩“恋情“。
   谭金土又粘贴了一一山水呼吸间(贡才兴)诗人说:
   86年我去尹山工作,同一群女孩们上苏嘉铁路的土基上挖过马兰头!
   阿土答:
   1975年我们江苏师院中文系同学演太湖步行拉练军训一圈,在吴江八坼段見农民学大寨将路基扒掉平整土地。
   阿土写道:
   照片小又破,背书诚而真。
   八年山河碎,再盼铁牛奔。
   诗人土地公点评谭金土,曾有诗曰:
   不辞辛劳赴沪去,为淘旧片心痴迷。
   雾里敢走崎岖路,千难万险永不弃。
   阿土挚友莫言挥毫写下:谭金土老照片收藏馆。
   阿土老师收藏馆这一段时间自从搬离山塘街古戏台旁昏暗的小楼,新址面向七里山塘通贵桥堍,几乎每天忙于整理老照片,并落笔成文。
   与阿土过从甚密的书店老板告诉我,阿土是苏州文学院客座教授,曾举办了如何写好文章的专题讲座等。苏州女人喜欢问今天我衣服搭配阿土?或者土不土呀?谭金土老师风趣,俨然是一个老苏州人,该是取之其名中一字“土”,唤成阿土,亲切而自然。而与其兄弟莫言来说,并不落伍,所谓彼此彼此。
   因为结交时间不长,我未去打听他与莫言交往的细节,也不愿扰他整理老照片。热络以后,自会相告。莫言在一次采访中讲过,他是一个软弱的人,老是怕麻烦别人,哪怕出租车司机的一个脸色也感到难过。似乎莫言是个不见世面的高密东北乡的农民大伯。他自称是农民作家,土的掉渣?
   《生死疲劳》、《丰乳肥臀》这两本莫言长篇小说,我是忙里偷闲中花了个把月断断续续中阅读完的。前者是认识谭老师之前,后者是熟识之后。
   朋友圈内始终未见莫言对阿土老师采集姑苏老照片的点评。据友讲以前莫言来苏的次数不少的,莫言总是找谭老师玩,谭老师负责他住宿什么。近年他静心写作,来苏州就少了。
   小说《生死疲劳》以时间1950年开始叙事,以西门闹六世轮回为主要人物,叙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到2000年发生的历史事件背景下普通老百姓西门闹家族3代的平凡故事,最为叫绝的还是在西门闹为驴为牛为猪为狗为猴的时候,体现出动物视角中的人类世界是如何的,而其中每个动物对于人类主人的忠诚更是让人感动。而我通读一篇后最为看重的一句话是扉页上的“佛说: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原句源于《八大人觉经》中所说:“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只有放弃那些永无尽头的欲望,知足你所拥有的,才能够身心自在地生活。
   我曾写过一文《把生命浪费在有意义的事情上》,赞同者颇多。进取与知足有无矛盾呢?人有了欲望,就会去争取,无穷无尽的痛苦就来。这些痛苦,都是由于过度追求。我们持续不断的奔波,没有停止过。譬如说,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落后就要挨打。有句让人不得不觉得实在的感叹的话语:没有钱怎么维系亲情,没有钱怎么稳固爱情,没有钱怎么联络友情。人类的现实与理想本身是矛盾的,在矛盾中曲折前进,前进中曲折,芸芸众生所以会在生死道上疲劳奔波,却乐此不疲,周而复始。性善论与性恶论,成了人类喋喋不休争论的正方反方。王阳明说:人生,先要有痴,才能有成。张岱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一个会收藏老照片的谭金土,一个会讲故事的莫言,某个际遇下,成了挚友。
   谭金土与莫言,前者以老照追寻姑苏逝去的美好,以文字来发乎于情,止乎于理,吴文化贯穿始终。莫言常常微闭双眼,才思泉涌,“由于环境、历史的局限,高密东北乡人民对现实苦难英雄无畏的反抗,他们身上悲剧精神永远回荡在高密大地上,体现出一种美,一种力量,昭示着民族顽强不屈的精魂。
   初见谭金土老师,不是偶然,而是刻意拜访。谭老师的老照片馆在山塘街古戏台旁琴川书店两楼,多次擦肩。楼下书店两位老板是我朋友。朋友告诉我谭老师不常来他的老照片馆。我决定守株待兔。数月后的某天下午,闲来琴川书店喝茶。书店内老板赵斌是个知名诗人,与沧浪诗社素有往来,与吴门知名画家江野同为赵匡义后人,私交深厚,对儒释道均有研学,下巴上一串胡须,有些道风仙骨状,圈内颇有些名气,兴致所至,常常作古体诗,信手捻来,颇有才气,其诗句甚至为茶商所用。琴川书店在苏州已有七八十年历史,老板李彪为其传人,脸上架了一副眼镜,一副白面书生状。其祖辈李兆洛(1769~1841),清代学者、文学家。晚号养一老人,阳湖(今属江苏常州市)人。他是嘉庆进士,授庶吉士,精舆地、考据、训诂之学,有藏书五万卷,是阳湖派代表作家之一,近代著名的地理学家。书店老板李彪与钱穆儿子钱行是忘年交,他还与著名的苏州石湖余庄后人成了好友。网上流传山塘街商业味过于浓重,那正好说明苏州读书人一贯的低调、淡泊。苏州著名诗人车前子说:苏州人写作,容易安静,不容易不安。淡泊、疏朗成了苏州人的气质,文气成了苏州的腔调。
   如果我们被冠上一个土,有多么得不爽啊。土意谓着落后、保守、传统、掉队。那么我们真的保守,固步自封吗?
   美国耶鲁大学授予钱穆名誉博士学位时的颂词:你是一个古老文化的代表者和监护人,你把东方的智慧带出了樊笼,来充实自由世界。莫言自己也坦承:“我的小说有个性,语言的人性使我的小说中国特色浓厚,……人物确实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土生土长起来的。土,是我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原因。他以文学的笔触阐释着他所理解的`中国经验’。”
   阿土悄然打开山塘街安泰小楼的门扉,老照片让人们见识了慢与漫的江南生活。推开临河的窗户,小船儿悠悠地划过绿色掩映的拱桥。故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那阳光,流水,小桥,旗袍,美人,园林,小巷……是人间乐土,天堂就是这样。至此,土是一种时尚,土是一种坚守,土是一种无言的传承。
   轻轻推开虚掩的石库门,你就进入了姑苏城。轻轻走上这所老房子的两楼,“谭老师,你好!"我们认识了。最近谭金土老照片收藏馆搬至七里山塘安泰小楼,又是两楼,木楼梯,我们又见面了……谭老师递我一支细烟,各泡了一杯绿茶,香烟袅娜,茶香氤氲……其乐融融。
   北方人觉得南方更冷,冬雨,湿湿的冷,更多时是心里孤独,落寂,年末归心似箭,大包小包的带些南方的土特产,宁可人挤人,亦要回老家。年青时,父母在哪,家就在哪。年老时,孩子们在哪,家就在哪!老家的雪很冷,却带着温暖,老家的雨很凉,却不失诗意。 网络上不断的上传北方大雪的图片,洁白的美,勾了魂一般,都说北方寒冷,有时会出现北风呼啸鹅毛飘舞的现象,特别是南方人,一听说零下二十几度到四十度,都惊讶得瞪大了眼睛。其实,雪天,要比其它时的寒冷低些,雪看着寒冷,它是带着温暖来的。苏州又下雪,应该是苏2018年最一场雪吧,参观阿土的老照片馆者比肩按踵。这样说,你可能感觉不到。这温暖来自谭金土老照片馆内的热情的阿土及其老照片吧。

共 415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因为一本书,认识一个人。作者讲述了一个作家和相关的情怀故事。谭金土与莫言,前者以老照追寻姑苏逝去的美好,以文字来发乎于情,止乎于理,吴文化贯穿始终。莫言常常微闭双眼,才思泉涌,“由于环境、历史的局限,高密东北乡人民对现实苦难英雄无畏的反抗,他们身上悲剧精神永远回荡在高密大地上,体现出一种美,一种力量,昭示着民族顽强不屈的精魂。”穿插其中的还有对于文化和苏州的种种思考,似乎山塘街把这种缘分联系起来了。推荐欣赏【编辑:曹子仪】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曹子仪        2019-01-02 21:41:28
  拜读文章,期待再次来稿
曹子仪
2 楼        文友:黄金山        2019-01-03 17:43:33
  真情的乐章!赞一个
活到老学到老
3 楼        文友:钱小穆        2019-01-03 22:14:13
  最近根据谭老师空间互动,写了一文《认识莫言挚友谭金土》,苏州读书人低调 、淡泊,却实实在在做着自己的爱好与兴趣,因而获得莫言等名家的尊崇,也就不足为奇了。
4 楼        文友:叶雨        2019-01-09 05:08:36
  读着小穆的文,就能感受到谭老师的热情。在加了谭老师好友更能体会到,谢谢小穆把谭老师请进菊韵。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