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五年】幽老坟(散文)

精品 【星月.五年】幽老坟(散文)


作者:牟瑞霞 童生,976.3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90发表时间:2019-01-03 16:38:01

童年时最害怕两个去处。一个是随处可见的“坟茔地”,再一个就是村南的“幽老坟”。在岁月的长河里,生命总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在生命的来来往往中,我们都是过客。坟墓将是我们另一个永久的家,普通人的安息之地叫坟,帝王将相的安息之地叫陵。它或豪华或简陋,但它的功能只有一个,埋藏死者的地方。任何一个活着的人都要去的地方,无论你是高贵还是平凡,都摆脱不了的一个地方。那里没有年龄、没有时间、没有空间、只有永恒。
   大诗人海涅说过“生活是痛苦的白天,死亡是凉爽的夜晚”死亡才是世上唯一的平等。如此说来,坟是人的另一个安身之地,所以有能耐的人在活着的时候已经开始考虑它了,像皇帝们在活着的时候就动用宏大的国力来修他的地宫,它是一个人寿终正寝的必然归宿,受到活着的人的崇高敬畏!
   所以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朦朦胧胧对它充满了敬畏和膜拜。要说这个坟茔地吧!还真没有什么可怕的。放学后,我们一群小伙伴天天去坟茔地里挖野菜,碰到坟头已经塌陷的不知多少辈的老坟,胆子大的小伙伴还敢趴到坟头上,伸头向里张望。我们能捡到墓主人的长明灯,我们能看到没有烂掉的棺材板子上美丽、逼真的雕饰,这些豪华的雕饰可能与死者的身份、地位有关。
   然而最让我惧怕的还是村南那几座“幽老坟”。我们胶东人管这种坟叫“油篓坟”。长此以来,我一直搞不清楚为什么叫“油篓坟”,等长大了,我才琢磨过来,也可能是这坟的形状像一个篓子,更可能是我们那一带人发音的问题,把“老”发音成“蒌”,所以我一直认为“油篓坟”应该是“幽老坟”一种把活人放到里面活活幽禁而死的坟。
   要说这几座“幽老坟”是坟,已经有些夸张,可能是由于年代已经久远,经过了历代风雨的剥蚀、变迁,加之前些年大修梯田。这几座“幽老坟”从外观上,已经看不出什么“坟”的模样,它无言无语地蹲在一块梯田的下面,呈现给人的只是一处残墙断壁,从一排排青砖缝里长出了无数的杂草,在微风中摆动,不知情的人根本看不出它有着怎样滴血的历史。但就这几平方米的剩砖,也足以震撼我,让我求生不能。在几岁的儿童心里,我一直惧怕那个年龄的来到,我感到这个倒计时年龄是如此地折磨人,想想六十岁一个要关进“幽老坟”的年龄,想想就脊背沟冒凉风,让人腿肚子打哆嗦!
   同样是坟,但“幽老坟”带给我们的惊骇程度却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这“幽老坟”也太反人性了,在心理上完全不能被人所接受。为何“幽老坟”让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如此害怕,简直到了日思夜想不能安眠的地步呢?我周围再胆大的伙伴,也不敢走近它!何为“幽老坟”?奶奶告诉我说:据说在中国古代,到底古到哪个朝代也不清楚,只知道有一位混帐皇帝颁布了一项灭绝人性的法令:凡人一到六十岁就必须由自己的子女,把他关进幽老坟里活活让其饿死,然后再拉出来埋掉。这也叫“六十岁发家子”。
   听完奶奶的讲,我不寒而栗,身上立即起了一层鸡皮疙瘩。当时,我也只是七八岁的儿童。我又从其它上了年纪的老人那里也打听到“幽老坟”的作用和来历,还有许多许多关于它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让我惊骇不已!原来“幽老坟”的故事在我们当地是妇孺皆知!再想想爸爸妈妈到了六十岁时,要自己亲手送到“幽老坟”去幽禁而死,想到这我就想哭,我是多么地舍不得离开我亲爱的爸爸妈妈啊!爸爸妈妈当然更舍不得离开我,他们是那样地爱我疼我,每当我生病的时候,爸爸妈妈总是说:“咋不让这病生在他们身上呢!”
   一想到中国的古代还有这么一段骇人听闻的历史,我和小伙伴们怕历史的悲剧重演,终日里提心吊胆,常常几个小时地面对着那截断壁乱想。无数个星繁月缺的夜晚,我们几个孩子绕过乘凉的大人们,穿过几条幽暗的胡同,来到寂静无声的田野,坐在“幽老坟”前凝视、啼听。此刻没有风也没有声音,只有夜空上的残月悬挂在那里,把它的清辉洒向幽老坟,幽老坟就藏在暗影里。我们屏息静气地盯着幽老坟,常言道:小孩子能看到大人看不到的东西,听到大人听不到的声音。我们似乎听到了一阵阵的私语声、怒骂声、哭泣声、喘息声、呜咽声、绝望声……我们似乎听到了许多人的哭声,呻吟声……还有敲击声从砖缝里传出来,摩擦声,是摩擦声是手指抠动青砖的“嚓嚓声”,是生命想冲出牢笼的声音。
   在阑珊的星光下,凝视着历史的天空,我们仿佛看到了他们的生命之火一点点地熄灭,灵魂正一点点地飞离他们的身体。我们看到许许多多的冤魂在幽老坟的上空游荡,飘移,我们的汗毛孔再一次张开,直到根根汗毛被恐惧弹射出来,像梅花雨一样洒向夜空,我们吓得一哄而散。如果说一个人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活着的亲人含泪为他送行,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是人间的大爱大理!
   再如果说是在战争状态下,占领方对被占领方实行的惨无人道的屠杀,如纳粹对犹太人的屠杀,日本鬼子对中国人的屠杀,这还可以解释的通。然而,“幽老坟”却发生在非战争状态下,把一个还很年轻、很健康的人,生活完全能自食其力,并且能帮助下一代哺育后代的人,投入到活坟中活活饿死、冻死,这确实是太残忍和反人性了。
   别看它现在仅存下一截残壁,埋没在田埂下,站立在夕阳里,弱小无依。但它的以往却是这么地令人发指和恐惧!它是生离死别的眼泪、是鲜活生命的毁灭、是亲人骨肉的诀别、是不应该葬送的葬送,是不应该死亡的死亡……几乎每天都上演着挣扎、哭嚎的悲剧。那些已到六十岁的老人,被人拉出去很远,还在臂弯里挣扎、哭嚎,还一直回头看着自己积攒了半生的家,看着自己家的烟囱,自己家的草垛,自己家门前的老槐树,自己家的院墙,满脸泪水地喊着……我的家啊,我还没有活够啊!我还没有活够啊!
   谁对这一惨绝人寰的规定能不诅咒呢!但在我的追问下,爷爷和奶奶还是说不清楚六十岁发家子的规定是从哪朝哪代开始实行的,是哪个混帐皇帝颁布的,又是具体到那一朝那一代结束的,是怎样结束这一悲惨闹剧的。爷爷奶奶总是说自己也是听老辈人讲的。都说小孩子无忧无虑,除了玩就是吃,大人们那里知道我们也有思想,也有莫名的恐惧和困惑啊!我们不停地讨论怎样应对那个年龄的到来,讨论各种逃离的办法,讨论各种反抗的办法,我们不想束手就擒,我们不想被关进“幽老坟”里去,也不想把爸爸妈妈关进幽老坟里去,一想到自己一个人被关到荒郊野外的“幽老坟”里,我们的心沉重的无法呼吸,恐惧的要死。
   “幽老坟”的故事虽然无从考证,但关于幽老坟的版本却有许多,民间里也流传着很多故事,光是爷爷就给我讲了许多这方面的故事。传说在秦朝秦始皇时出现过,当时秦始皇独裁统治,又嫉贤妒能,怕人老了有智慧有经验造反,因此颁布“六十岁不死就活埋”的法令,逼得人们纷纷想办法躲藏起来。也有说是在宋朝,还有的说是发生在元朝,那时候国家的人口一度时间内达到了峰值,快一个亿了,有一个皇帝为了消减人口,想出了一个非常残酷无道的主意,他认为老人无用只能消耗粮食。便下了一道命令:凡年满六十岁的人都将被送进活坟就是“幽老坟”里活活地幽了等死,等人活活地连冻带饿的死了以后,家人才能将其尸体抬出来埋葬。
   孝顺子女允许送七七四十九天的饭,之后便不让再管,违者将被处以刑罚;不孝顺的子女巴不得老人快点到岁数,把父母送进“幽老坟”后,便不再理会,只等收尸。这就是传说的“六十岁发家子”“也有叫做“六十花甲子”的,通俗的意思就是把年满六十岁的老人打发了。此令也叫“六十发家子”令。每个村子在村子外面都有这么一个或几个“幽老坟”,这些个“幽老坟”一般是用青砖砌成或用石头垒成,奶奶家村外的这个“幽老坟”,是借助着这块梯田的高度挖好一个洞的模样,外面再用青砖垒个脸。
   资料显示,在我们胶东“幽老坟”大致有两种,山丘地带村庄有利用山体陡崖凿洞的,平坦地带村庄一般在村外用青砖垒成,高约4尺、宽约3尺、长约7尺,顶为拱券,全封闭,只在一面墙体留个约半尺见方的小窗。内中放置凳、碗、筷、灯等生活物品。年满60岁的老人被送进“丘子坟”后,拆开的一面墙体被封死,老人只能在其中或坐或卧,不能站立走动,孝顺子女四十九天内来送饭和探视,则通过小窗与里面的老人沟通。
   而我在姥姥村子里听到的是:我们这一带传说凡人到了六十岁,必须让子女将父亲或母亲进入幽老坟中,人进入里面后再把坟彻死,只在幽老坟的前脸上留一竖着的口(一砖宽吧),儿女们允许送四十九天饭,也有说是一百天的,儿子天天送饭,送一天饭,就将坟上留得口堵上一块砖,约摸到了四十九天口就被堵死了,老人只能幽禁等死了。据传,此种风俗称“六十发甲子”,也叫“六十发家子”。这和其它地方听到的版本差不多。
   这一规定不知传了多少年,不知造成了多少个人间的悲剧,老人们整天提心吊胆地过着惶恐的日子,就怕到了六十岁这一天被圈进“幽老坟”里,差不多那一天都上演着生离死别的故事,说不定哪一天,从哪一家的院门里传出生离死别的哭声。“六十岁发家子”的制度不知延续了多长时间、多少个世纪,这个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但正史中却没有记载。
   也可能是统治阶级认为这一法令的推行,有失民意,不得民心,太灭绝人性惨绝人寰,和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大相径庭,也不符合儒家治理国家的思想,就抹杀了这段历史。但从史料中我了解到,中国在公元755年的唐朝,和公元1100年的宋朝,我国的人口在当时确实达到了峰值,总人口快到一个亿了,占世界人口比例的百分之四十还强。为了削减人口,统治阶级想出了这么一个惨无人道的主意,并颁布实施法令也是有可能的。如果这件事情确实在中国历史上存在过,我想那一段时间将是人间最黑暗的时光。
   据统计每一个历史时期,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平均占人口的比例都在百分之十以上,也就是说每十个人就有一个多人的年龄达到了六十岁以上。那么也就是说每天就有一个或几个,或是隔三岔五的就有人到了六十岁的关口,人间岂不是天天在上演着生离死别的惨剧。而且这种削减人口的方法也太没有人性了。每个人都避免不了走向的人生之路,如果是寿终正寝那是大自然的法则,谁也改变不了。但这种方式结束人的生命,未免充满了人为的恐怖,它和纳粹用毒气杀害犹太人有什么区别,多么地令人恐惧和诅咒啊!
   此事最终收场,让老人们拥有了生的权利,和颐养天年的快乐。最终结束这一悲剧性法令的,不是统治阶级的觉醒和反思,也不是善良的百姓的反抗和争取,而是这一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与几千年来弘扬的尊老爱老敬老的道德观念背道而驰的法令,最终惹恼了天老爷,也就是在民间流传甚广的《八斤猫》《五鼠闹东京》等等家喻户晓的故事。
   这件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事闹到了宋仁宗年间,玉皇大帝实在是看不下眼去了,特地派了五只老鼠来到了人间大闹东京,把个东京城闹的是人仰马翻,天翻地覆。因为大臣们灭鼠不力,被宋仁宗杀掉和撤职的大臣就有二十多人。现在宋仁宗又把这一艰巨的任务交给了孙大人,让他想出灭鼠的良策,孙大人哪里有什么过人的良策,最终只有和那二十几个同事在阴间会和。此时,孙大人的老母也到了六十岁发家子的年龄,孝顺的孙大人把自己的母亲藏在了夹壁墙里,每日偷偷地送饭。这一日,孙大人看着母亲把饭吃完,不禁悲伤地落起泪来,在母亲的追问下,孙大人把皇帝让他灭鼠这一事情跟母亲说了:“母亲,此去进京灭鼠肯定是凶多吉少,我再也不能给您送饭了,我们母子只有在阴间相见了。”母亲听后,不慌不忙地说:”儿啊!你带上咱家的九斤大狸猫……”又如此这般地交待儿子一番。这才有了孙大人用六十岁老母的计策让大狸猫灭鼠,最终驱除鼠患的故事。当宋仁宗要表彰孙大人灭鼠有功时,孙大人的一席话才让皇帝如梦初醒。孙大人如实回答是母亲告诉的方法,最后深深地叹了口气说:“哎,老母至今还在‘幽老坟’里等死呢,现在没有人送饭也不知是死是活,臣无心享受降鼠的喜悦呀!”仁宗皇帝听后大为感动,说民间自古有“老人说老人道,老人肚里有高招”的谚语,人到老年果然是个宝啊,从现在开始人人要敬老爱老。
   仁宗皇帝当即对孙大臣说:“孙爱卿,你即刻回去把老母从幽老坟中请出来,颐养天年吧。朕封她为安人。”接着又对众大臣说:“众爱卿,朕命自今日起废除‘六十岁发家子’的诏令,让天下老人安度晚年!”通过老人献计灭鼠这个事,皇帝受到了震动,看到老人还是有用的,老人有丰富的知识和生活的经验,不是一无是处,光消耗粮食。从此下令废除了“六十岁发家子”的法令,这才拯救了老人们,让老人们得到了继续生活下去的权利和机会,真的是呜呼哀哉!
   因为正史中没有记载,我们老家的各村中确实有幽老坟在那里摆着,民间关于“六十岁发家子”的版本又有许多,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这段历史的戏《大鼠》《八斤猫》《八斤猫制服千斤鼠》等等。但也有人认为,历史上根本没有这么一段灭绝人性的“六十岁发家子”的惨痛历史,也没有这么一条令人口诛笔伐的规定。

共 8888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封建社会遗留的诸多问题,如今听来仍然惊心。这个故事就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他残酷到令人发指,这一段血淋淋的历史故事控诉了封建制度的残忍可怕。在震怒中,在感慨万千中,作者笔锋一转,对比当今社会中,一些老人的生活状态,子女不孝带给老人诸多困扰:孤独寂寞,自由被禁锢。这样的生活和古代的活坟墓里的生活有什么区别?一篇展露人性,呼吁孝悌,呼唤大爱的佳作,值得深思!极力推荐赏读留评。【编辑 千年月色】【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190108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千年月色        2019-01-03 17:30:04
  问候老师,感谢赐稿星月,编辑不到处请多多包涵
2 楼        文友:千年月色        2019-01-03 17:32:54
  再次感谢赐稿,文笔优美,讲述精彩,学习了!
3 楼        文友:牟瑞霞        2019-01-03 17:43:14
  谢谢星月,谢谢编辑老师!
4 楼        文友:柏丫        2019-01-04 21:14:33
  故事让人毛骨悚然。欣慰社会发展进步,文明代替了野蛮,灭绝人性的封建制度如水东流不再复返。
5 楼        文友:牟瑞霞        2019-01-05 12:12:10
  我七零年回山东,奶奶家村头还有幽老坟呢
6 楼        文友:牟瑞霞        2019-01-08 21:53:16
  谢谢星月,又得一篇精品很开心,昨天在头条还看到一篇文章,讲子女把老母关在羊圈里虐待的事,很气愤!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