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八一•恩】秋意家乡,诗意村庄(散文)

精品 【八一•恩】秋意家乡,诗意村庄(散文)


作者:绿池朱华 秀才,1447.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95发表时间:2019-01-04 10:36:39

【八一•恩】秋意家乡,诗意村庄(散文) 今年国庆节,我终于回了一趟老家。
   老家叫长武县,地处偏远,在陕西咸阳市最北边,陕甘两省交界处。老家古属豳地,传说西周时期,后稷四世孙公刘氏就率民众在此繁衍生息。 “七月流火,八月授衣”,那个苍老又凄苦的奴隶吟唱的《诗经·豳风·七月》,忧伤了流淌三千年的悠悠黑河。蜿蜒东流的黑河将县域切割成南北两块塬,我家就住在偏僻的南塬上。
   那些年回一趟老家,可真不容易。一路上山盘路绕,崎岖不平的道路,绵延通向远方。大巴车一会儿绕过山梁,一会儿爬上陡坡,就像在惊涛骇浪里颠簸的小船。目的地令人绝望地遥远,晕车更是家常便饭。
   这次回老家,是弟弟开车陪我和母亲回去的。这是个薄阴的天气,汽车在福银高速路上行驶不到两个小时,就到了老家所在镇——古镇亭口。远远便看见从半山腰凌空而起,飞越黑河川道,连接南北二塬的黑河大桥。这座目前国内最大的连续刚构桥,让人油然生出“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的感叹。亭口从汉代起就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也是连接秦陇的咽喉所在。因为地势险要,道路曲折难行,常有车祸出现。自这座大桥修起,“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白骨幽魂冷森森,天阴雨湿声啾啾”的惨象再也没有发生过。如今,亭口镇凭借“汉唐通衢,丝路驿站”的美称已跻身于“关中百镇”、“全国特色小镇”行列。
   秋日的亭口古镇,依山傍水,宁静美好。环抱着她的老龙山密树浓阴,郁郁葱葱;依恋着她的黑河水从古镇脚边潺潺流过。街道上鳞次栉比的楼房,宽阔干净的文化广场,古朴的仿唐四连亭阁,与栩栩如生的石刻雕塑相映成趣。好一派繁荣兴旺的景象!我不由记起,求学的少年时代,置身于都市的大街,最怕别人询问:“你老家是哪里?”因为,那时,老家的名字就和脸颊上那两片“高原红”一样,是抹不掉的贫穷的印记。没想到短短十几年,老家变化这样大!
   汽车跨过黑河大桥,拐上了亭口坡。眼前的柏油路面依旧宽阔平缓,汽车几乎是一路欢歌地驶上亭口坡头。弟弟感叹道:“路况就是好啊!过去爬亭口坡,心里都捏了一把汗,谁敢开得这么快啊!要想富,先修路,这话说得真没错啊!”
   上了亭口坡,就是南塬了。“近乡情更怯”,十几年没见,故土是否依旧?亲人们是否安好?西塬、井坳,三台,东阁嘴……一个个村庄从车窗外掠过。十几分钟不到,眼前的台塬地貌变成了大片大片的塬地,平旷开阔。这时,飘浮在田野上的雾气散尽,太阳出来了。故乡的天空还是记忆里那样高蓝,像清水洗过一般明净。天高云淡,秋高气爽,故乡的秋日依然清新怡人!地平线上渐渐出现了一个绿烟翠雾笼罩的村落,“绿树村边和,青山郭外斜”,既居红尘,又不惹红尘喧嚣,这就是我质朴宁静的故土家园。
   一别故园十八载,青山未老朱颜改。
   童年的故乡,在记忆里渐渐远去;现实的故乡,在眼前焕然一新。故乡,既是我思念的故乡又不是梦里出现的故乡了!横穿村中东西、南北的乡间小路,如今都铺成了宽阔的水泥路面,再也不会有晴天坑坑洼洼,雨天泥泞难行的状况了。道路两旁,分别伫立着长长的两排民居。据说,这些房子都是新农村建设的成果,是由国家统一补贴、统一规划,统一修建的。仔细看这些房子,庭院一般大小,设计成四方形规格,保证每户照射的阳光都和别家一样多。房子有盖一层平房的,也有盖两层、三层楼房的,但是外观一致。整齐划一的白色瓷砖贴面围墙,对开红色铁质大门,黑色门楣上书写着“家和万事兴”、“耕读传家”、“祥光照鸿福”、“宁静致远”的金色大字,一下子就有了浓浓的人间烟火气息。
   家家大门两旁,靠近公路边上,都种满了鲜花。那在微风中招摇的格桑花,是一只只翩然起舞的粉色蝴蝶;一簇簇红彤彤的一串红,告诉你秋日的艳丽与热烈;金黄色,桃红色的月季花则姿态摇曳,撩拨人心;大丽花硕大的花朵雍容华贵,娇艳欲滴;最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当属怒放的菊花,黄色、白色、粉色的花朵显露出主人不凡的逸趣。故乡的秋天,芳华依旧灿烂,菊花并不是独秀花魁。始知元稹诗“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有失偏颇。故园处处栽花,何羡种桃仙家。
   每家庭院都有一个后门。后门也是统一规划的,砖砌挑檐式门楼,对开门,典型的关中民居风格。勤劳的庄稼人,是不会让一寸土地闲着的。每家后大门两边的院墙上,也爬满了一丛丛翠绿的藤蔓。这正是《豳风·七月》里所唱“八月其获,十月陨箨”,“七月食瓜,八月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的收获季节。虽说已近收获的尾声,仍不时可见从叶丛中探出身子的长葫芦、南瓜、蛇瓜、甚至还有一串串晚熟的黑紫色葡萄……
   每家后门外,都有一条小路,通往户外自家的苹果园。这些果园连成一大片一大片,在故乡碧蓝的晴空下,形成一片波澜壮阔的苹果树的海洋。远望去,村落、人家倒像是被包裹在果园里的岛屿,角度不同,景色在树影开合中变幻不同。
   故乡地处渭北旱塬,这里海拔较高,土质疏松,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全国最佳苹果优生区之一。故乡盛产的红富士,肉脆、味鲜、糖分足。金秋十月,正是苹果成熟季节。果园里,果树上叶子已经稀稀疏疏,枝条上挂满了密密匝匝的苹果,硕大、鲜红、像馒头,又像灯笼。红艳欲滴的苹果像跳跃的火苗,又像闪烁的星星,点缀着平旷宁静的原野,映衬得秋日的故乡分外妖娆,生意盎然。少了秋日固有的萧条与冷寂,多了一分生机与希望。苹果承载的是庄稼人一年的收获和希望,映照得庄稼人的眼睛也明亮起来。今年苹果发价都在四块左右,丰收在即,人人都在说着苹果,大家眉宇间都贮满了掩饰不住的笑意。
   表弟开车来接我们去吃饭。表弟家住在谢家坡村,距离我们村有六、七里路。记忆里的乡村土路被宽阔笔直的柏油路代替,公路两旁闪过的仍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红彤彤的苹果园。路旁竖起的标牌写着“长武县万亩双矮化苹果示范基地”,展示着故乡人在勤劳致富路上的不懈的追求和努力。
   几分钟之后,车子拐进了公路旁的岔路。这是村级路,如今也由昔日的泥土路铺成了平坦的水泥路面。路两旁也是面对面两排统一规划的,红瓦白墙的居民新村。家家都是高大的红色大门,也被各样缤纷的花朵簇拥着。
   表弟家住在村子中央。走进大门,正面五间平房,两边对盖两间平房,屋顶被透明的钢化玻璃围成一个拱形穹盖,盖子的底部安放着太阳能热水器。院落里光线充足,又纤尘不染。弟弟羡慕地说:“现在农村条件真好!和城里没有差别了!方便干净,居住比城里宽敞,空气又清鲜。”我说:“小弟这些年发财了,看把家里建设得多好!”跑出来迎接我们的表弟媳妇说:“大姐夸奖了!如今一家比一家过得好,我们家在村里日子算一般,还不算过得好的。”她领我去邻居家转,果然盖二层、三层楼的人家也不少,几乎家家屋顶都处理成她家那样,也装有太阳能热水器。
   不远的路旁,有两位晒太阳的老人在互相打趣:“快八十了还不死去,准备当多少活哩?也不嫌儿女眼黑(讨厌)?”“不敢死去么。如今政策这么好,听说高龄补贴又涨了,还想多领几年,享享福再死去么!”
   表弟说请我们去农家乐吃饭。他开上车,载着自己的一家人,弟弟的车跟在后面。车在广阔无垠的塬面上又拐了几个岔路口,停在了一处绿树掩映的三层楼前。推门进去,环境敞亮,舒适干净。摆上桌的菜肴有菜疙瘩、玉米搅团、高粱卷卷、鸡肉麦饭……主食则是故乡久负盛名的待客美食南塬手擀刀苈浇汤哨子面。表弟媳妇说:“如今白米细面都吃腻了,咱也吃点粗粮换换口味。”哦,老家人真能与时俱进,也开起农家乐了,规格还这样高大上!那些伴随着饥饿记忆的粗粮如今在农村也成了稀罕物!家乡人待客观念改变的背后,是日益富裕的健康的生活方式。
   吃过饭,返回村子的时候,我们想去小时候住过的窑洞看看。车子驶出新民居的外围。村外,承载了我们儿时欢乐的家园,那些在平地上挖出的“地窑庄”,已经被推土机填平,重新覆盖着郁郁葱葱的青纱帐。在新农村建设中,聪明的家乡人建设新居,改善了居住条件;同时进行旧庄基复垦,扩展了珍贵的土地资源。而那些依沟坡建在山坡上的排排窑洞,早已无人居住,撤去了门窗,只剩下一个个面向苍天的黑洞。它们宛如镶嵌在大地上的一只只眼睛,沐浴在夕阳的余晖里,有些许温暖,有些许苍凉,诉说着一个古老村庄的艰难变迁与岁月沧桑。瞬间,我明白,回不去的地方,就叫“故乡”,它只能定格在记忆的深处。于是,乡愁悠悠,就成了诗人歌咏的永恒主题。
   不知不觉太阳就落山了。我们谢绝了亲人们一遍遍挽留,终于踏上归程。车子后备箱里,堆满了各家送的土特产:又大又甜的红富士苹果,整袋的土豆,成串的辣椒,晒干的核桃、黑豆、糜子米……耳边萦绕的,是五爸和堂哥的叮咛:“都是自家地里产的东西,不值钱!需要啥,就回家拿,吃着新鲜!”“只要人勤快,地里随便扔一把种子进去,啥吃的也有了!农业税早取消了,摊啥成本哩么!”
   我想,记录着故乡悠远历史的《豳风·七月》,那忧伤的篇章如今怕是要用欢快的吟咏代替了……
  
   2019年元月2号 于志丹
  

共 360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散文描写国庆节期间,作者去家乡长武县的所历所闻。老家叫长武县,地处偏远,在陕西咸阳市最北边,陕甘两省交界处。老家古属豳地,传说西周时期,后稷四世孙公刘氏就率民众在此繁衍生息;秋日的亭口古镇,依山傍水,宁静美好。环抱着她的老龙山密树浓阴,郁郁葱葱; 童年的故乡,在记忆里渐渐远去;现实的故乡,在眼前焕然一新;家家大门两旁,靠近公路边上,都种满了鲜花。每家庭院都有一个后门;后门也是统一规划的,砖砌挑檐式门楼,对开门,典型的关中民居风格;每家后门外,都有一条小路,通往户外自家的苹果园。这些果园连成一大片一大片,在故乡碧蓝的晴空下,形成一片波澜壮阔的苹果树的海洋;描写生动,文章行云流水。 文章朴实无华,底蕴厚重,充满了浓浓的真情实感,感人至深。感谢老师参赛支持八一文学首期征文活动,您的作品《秋意家乡,诗意村庄》被列入本次征文(散文类第035号)作品,我们会及时提交到征文评审委员会。预祝您在本次征文中取得好成绩,祝您创作愉快,期待新的精彩!【编辑:极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0107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墨林        2019-01-04 10:47:44
  感谢老师赐稿支持八一征文!一篇融亲情,村庄景色,自己心理于一体的回老家探亲的散文。写得细致入微。富有画面感!(^_^)
  
   祝您生活愉快!佳作不断!(^_^)
  
  
   请老师继续支持八一征文!(^_^)
墨林
2 楼        文友:极冰        2019-01-04 12:40:15
  一篇富含文化气息的散文。回归故乡,感悟故乡的变化,国家政策好了,老人都长寿了。(^_^)
极冰
3 楼        文友:一品青蓮        2019-01-04 17:28:24
  故乡,亲情,情感文字,值得一读,问候老师!
看看这人来人往,他们的脚步彷徨,故事没有结束,理想落花流水一场;十字路口的迷茫,究竟,你和谁缘分相当?
4 楼        文友:闲妹        2019-01-04 17:30:09
  充填亲情的年味,多少年以后也不会忘记。
欢迎来到室雅兰香社团,共筑辉煌。
5 楼        文友:绿池朱华        2019-01-04 18:23:40
  故乡由贫穷变富裕,说到底是国家这些年对农村扶持力度大,惠民政策好。2018年12月18日刚好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纪念日,我写这篇文章,就是通过自己的耳闻目睹表现农村变化之大,表达对有幸生于这个时代的感恩之情。
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人生很短,活好这一世,做真诚的自己。
6 楼        文友:雨荷清妍        2019-01-05 10:01:57
  故乡的山水最美,故乡的亲人最亲,无论走到哪里,故乡永远是魂牵梦绕的地方。老师文笔细腻,感情真挚,学习欣赏了。
雨荷清妍
7 楼        文友:西鋂铃铂        2019-01-07 22:15:11
  而那些依沟坡建在山坡上的排排窑洞,早已无人居住,撤去了门窗,只剩下一个个面向苍天的黑洞。它们宛如镶嵌在大地上的一只只眼睛,沐浴在夕阳的余晖里,有些许温暖,有些许苍凉,诉说着一个古老村庄的艰难变迁与岁月沧桑。
   感恩村庄。
江山文学,天下文人的精神家园。
8 楼        文友:乐歌        2019-01-08 14:48:42
  每一次读姐姐的文章,都带着一份感动,文笔是那么细腻,情感那么深沉、乡土气息是那么浓郁。这一篇散文也不例外,全篇以一个“情”字展开,一次回乡省亲之旅,感受到家乡从贫穷、闭塞到如今富裕、通畅的巨大变化,感恩这个伟大时代。
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9 楼        文友:庄稼        2019-01-08 16:09:01
  说起家乡,有句歌词唱到“谁不说俺家乡好”就表达出无比的骄傲和喜悦。从头至尾阅读这篇文章,尽管没有煽情溢美之词,但是就作者敏锐的目光和犀利的笔触,把回到阔别十余年的故乡的山川菏泽道路村镇民居,以及百姓生活,尤其偶尔今夕变化的对比,在宏观上和细微处都细致入微的加以描述,一幅有声有色浓淡相宜的优美的田园画卷,舒缓而自然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字里行间所含蓄的所洋溢的满怀深情既浓厚又真挚,其感动而感恩之情感染读者,产生共鸣,大家都有一个心声,那就是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欣赏学习,感谢作者老师!分享快乐,为佳作点赞!祝作者老师文丰笔健、精彩连连!
10 楼        文友:庄稼        2019-01-08 16:17:42
  文章底蕴深厚,文笔流畅自然,内容全面而不庞杂,细致而不琐碎,结构条理,语言精炼。这是我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感谢作者老师!(敬茶)
共 11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