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柳岸•往事】感恩(随笔)

编辑推荐 【柳岸•往事】感恩(随笔)


作者:鸿鲲 举人,3476.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43发表时间:2019-01-04 21:47:48
摘要: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有条件地无私无求地付出,需要救助的,坦坦然然地接受。让我们都笑对自己的生活吧。


   昨天,家里来了一个特殊的客人,曹桥生。这是我曾资助过的一个学生,现在已上大学了。
   这是一个不幸的孩子,生下来就被抛弃在一个桥下。曹玉在桥上走过的时候,本来安静的孩子突然哭了起来。曹玉下桥查看,发现了他。除了被一件应该是母亲的外衣裹着,没有这孩子的任何信息,生身父母,出生年月,一切为零。曹玉可怜被抛弃的孩子,就把他带回家,取名桥生。
   曹玉是个内向老实的好人,但没多大本事,快三十了还没结婚。生活本不富裕,加上一个孩子,更没姑娘愿意嫁给他了。别人都劝曹玉把孩子送人,甚至有人愿意出钱买走孩子。但曹玉说,那么多的人路过,孩子都没哭,自己刚到桥上孩子就哭了,足见爷俩有缘,断然拒绝了别人的好意,独自拉扯孩子多年。
   王霞丈夫去世,独自带着十二岁的女儿,生活也很艰难。二人经人介绍相识,结婚。两个不幸的家庭组成一家,给了两个孩子一个避风的港湾。
   但生活的艰难依然持续,侨生上高中后,两个孩子的学费成了问题。曹玉的一个朋友也是我的熟人张建,因为认可曹玉的人品,同情曹玉的遭遇,每次孩子入学时都拿出一些钱资助孩子。尽管这样,两个孩子的学费仍然不能全部解决。王霞大度,说儿子学上得好,继续让儿子上学,让女儿辍学打工。桥生坚持自己是男子汉,应该挣钱养家,让妹妹上学,一家人为此事争执不下。
   在一次闲聊中,张建讲起了这个特殊的家庭,我当即表示,愿意和张建一起资助曹玉一家,每月拿出五百元直至桥生考上大学。
   我完全没有施恩图报的想法,事过了无痕,只求当时心安。曾经当过教师的我,到现在也不愿看到一个孩子失学,对孩子上学遇到的困难,我还是愿意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的。
  
   二
   今年高考,桥生如愿考上大学,这次是专门来感谢我的。除了感谢的话语,还带了满满一箱子笨鸡蛋。
   我没有拒绝孩子的好意,收下了一家人省吃俭用积攒的鸡蛋。虽说他们一家人更需要这鸡蛋的营养或着变卖鸡蛋而得到一点钱,我只是怕负了他们一家的好意,让他下不了台。
   桥生已经不再向家里要钱,说大学里有的是时间,打工挣钱足以养活自己,自己还要考研读博,找一个好工作,要给一家人挣出好的生活。
   我欣慰于桥生的没有败倒于家庭的贫困,自甘堕落,有一颗感恩的心。衷心替这一家人感到高兴,他们是不幸的,不幸于每一个人悲惨的遭遇,但他们又是幸运的,幸运于善良终得回报,将要迎来幸福的生活。
   一个人,如果有一颗感恩的心,那他不论贫困还是富有,得势还是失势,那就有了一颗强大的心灵,能面对任何的困难和挑战。
   我不希望曹桥生感恩于我,这不符合我当初救助他的初心,如果一直被人想着要报恩,也会成为我的精神负担。但我希望曹桥生及所有受到过帮助的人都能常怀感恩之心。只有善良的人才会感恩,只有感恩才会有责任感,当上天或命运给他们机会的时候,他们才会尽自己之能,无私回报社会,造福众生。
  
   三
   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之情,竭才尽智辅佐刘备建立了蜀国,使无立国之基的刘备有了自己的国家,使原本落后的蜀地经济迅速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刘禅即位后,云贵有三郡造反,诸葛亮安抚三年未能平复,不得已出兵三路平反,“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只用四个月时间,收服孟获,设立六郡,完全统一了现在祖国的西南边疆。
   “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诸葛亮在对魏国的六次征战中耗尽了自己的生命,用一生的付出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报答了先主的知遇之恩。
   诸葛亮收服西南诸郡后,没有大肆杀戮,而是采取了怀柔政策,带去了耕牛、种子、医药、教育,极大提高了西南边疆的生产力,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现在的云南茶农,都奉诸葛亮为茶祖。
   诸葛亮死后,蜀国百姓无不祭祀,武侯墓建成后,每年清明举行庙会,至今已一千多年。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的《蜀相》道出了古今人民对一位用一生报恩,又恩及百姓的贤相的感念之情。
   感恩的力量,可能诸葛亮是一个特殊的个例,但念人之好,想人之助,不忘当初,这是良心,更是人性。我常常想,曹桥生这样的孩子,他没有遇到一个富翁,可能是他的不幸,但未必就是坏事,挫折和苦难往往是一个人可以坚强一辈子的动力。
  
   四
   感恩、报恩在人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
   报父母恩,报师恩,报救命恩——这一种因特定关系而生的付出与回报,人们已司空见惯了。
   国外的教堂,国内的寺庙、道观。平常日子即信徒不断,到了特定节日,更是常人满为患。大概只有被礼敬的神灵,才能分清虔诚的人们是在寻求帮助,还是在表达感恩之情吧。
   对于困难的人们,一对一的帮助,给予的就不仅只是金钱的内容,还有心灵的慰藉、精神的支持。这种好的救助方式,如果救助方以无求为己愿,接受救助方有自己力量还不够强大、需要他人帮助的心理,坦然接受,就是最好的结果了。
   尊敬那实名募捐的明星和企业家,需要的人们因他们的捐助而能顺利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尊敬那些匿名捐助的人们,不管捐出多少,更是默默地尽了自己对社会的一份责任。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有条件地无私无求地付出,需要救助的,坦坦然然地接受。让我们都笑对自己的生活吧。
   只是,别忘了:付出者已经尽力;接受者,在有能力时尚需担责。

共 219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清新的随笔作品,叙事清楚,提炼精准,感悟实在,找到一读。因作者在这个事件中,所以感触就深,发论就朴实。曹玉是个大龄青年了,但他认了死理,就是偏偏在自己经过桥涵时候,孩子啼哭,这是人性的呼应还是巧合,他宁可认为是前者。如此的善良也得到了朋友的襄助,不可“我”。曹玉终于组建了一个特殊的家庭,孩子为谁上学而推让,这是一种“苦爱”,感人至深。感恩之心,要常怀,这是作者对曹桥生的唯一希望,感恩在一个人的心中往往成为负担,但那是人性的力量,如果忘记,骨子里的精神就脆弱,甚至是不堪为人,这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符号。这篇文章没有高深的观点,作者饱含真情极赞那些为了他人而倾囊,或者援手,这样的美德足以泣鬼神了。文章精准把握了事件包含的精神意义,不就事而论,扩展思维,集中讨论感恩的命题,既是对一个呗救孩子的告示,也是对具有善良之心人的感召。语言平实,情感温和,不枝不蔓,很精致。推荐随笔佳作,邀请文友赏读,问候作者。【编辑:怀才抱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19-01-04 21:49:05
  常怀感恩之心,并非是慈善的口号,而是人心的呼唤。欣赏佳作,问候作者,谨祝笔丰。编辑:怀才抱器。
怀才抱器
2 楼        文友:鸿鲲        2019-01-04 22:29:49
  老师辛苦了。
人生如逆旅,吾亦是行人
3 楼        文友:金戈铁骑        2019-01-05 13:04:39
  古语说:施恩莫念,受恩莫忘。让受助者学会做人也有一颗善良之心,将善心转换成一种动力来回报社会,这是大多爱心人士的初衷。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