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往事】我的祖母(散文)

编辑推荐 【柳岸•往事】我的祖母(散文)


作者:戒夫 白丁,3.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932发表时间:2019-01-05 16:50:32


   最近回家,母亲念叨最多的,就是为祖母过世三十周年祭奠的事。
   岁月如梭,三十年弹指一挥间,祖母的影子马上出现在我的面前。
   祖母是一个很普通的人,沉淀在记忆中的,似乎也只有祖母的纺车和小脚。
   那时农村还没有通电,冬天的夜尤其漫长。一盏煤油灯放在纺车前,祖母借着微弱的灯光为人纺线,我则身子趴在被窝里,探出头在灯下写作业、看书。常常是作业写完了,书看累了,躺在被窝里睡着了,一觉醒来,听到祖母还在纺线。睁开眼皮,看见一幅动画:昏暗的煤油灯把祖母的身影投射到昏暗的北墙上,瘦弱的祖母,身影异常高大起来,如顶天立地的巨人,不知疲倦地挥动着巨臂摇啊摇。看着看着,我又慢慢合上了眼皮,嗡嗡的纺车声,萦绕了我的童年,成了一曲哀婉的音乐。那时农村人家都自己织布,祖母给别人纺线挣点零花钱,也能减轻父母的负担。也许,这是她唯一能做的,她说,做个还有点用的人就是幸福。
   祖母除了为人纺线外,没干过农活。那时祖母六十岁的样子,按现在的情况,完全可以做一些轻体力劳动。这倒不是懒,而是无法干——因为那双小脚。祖母每天起床很费工夫的一件事,就是拿着长长的黑色布带,把两脚一层一层地裹起来。裹好的脚也很短,十几厘米的样子。这样的脚,空手走路都有些蹒跚。我小时候出于好奇,问过祖母:“为什么裹脚啊?”祖母说:“爹娘逼着,不裹脚要挨打、不让吃饭,几岁的孩子哪有敢不听爹娘话的?”我又问:“那现在为什么还裹?”祖母说:“裹脚虽疼,习惯了还能忍受。不裹脚更疼,无法走路。”
   纺线累了,或者暂时无线可纺,祖母就去找和她对脾气的老太太们聊天,有时也领着我去。在我的印象里,和祖母年龄相仿的老太太们都是裹脚的。看着她们聊得兴高采烈的样子,我在一旁却是无聊得很。这时,我常常自己跑回家去。我当时并不知道祖母其实是一个很不幸的人——这是我后来从父亲和姑母们的零言碎语中得知的。我和祖母在一起的日子,祖母从未向我提起她的苦难的过去,只是纺线或串门玩。现在看来,祖母也算是一个真正活在当下的人,因为她不喊苦累,也不说自己的痛。
  
   二
   祖母徐氏,我不知道她的名字——她没有名字,于1911年出生在夏津城西清凉寺村一户富裕人家。虽说富裕人家,但并没有上学识字,却享受了另一种“权利”——裹脚。成人之后,父母要为其找一门当户对的婆家。挑来拣去,就找到了二十多里外的我祖父。当时我的曾祖父母还在,家境也算是殷实。祖父的前妻早年去世,留下的一女在九岁时也夭折了。尽管是二婚,哪怕祖父的年龄偏大,但总是门当户对就好!祖母嫁过来以后,才发现我祖父从小娇生惯养,是个浪荡公子。似乎什么农活也不会干,却会抽大烟。待曾祖父母去世后,没人管束了,没几年,就将偌大的家业败尽。祖母生计无着,领着我的父亲回了娘家。
   夏津县解放时,我家赤贫如洗——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倒是评了一个好成分——贫农。而我祖母的娘家被评为地主,成了被斗户。祖母在娘家待不下去了,就带着我父亲回来了。不久,我祖父也回来了,他原先依附的姑母家也成了被斗的对象——地主。那时似乎没有离婚一说,至多有个休妻的可能。夫妻闹到极端,分家另过总是说得过去的。祖母没有嫌弃大烟鬼——祖父,一家人又生活在一起,还分了房子分了地。
   祖父是在富裕生活中过惯的人,经不住啃树皮、吃野菜的煎熬,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去世了,祖母顽强地活了过来。
   祖母享年76岁,这在三十年以前,是较高的寿限了。更难得的是,祖母可谓无疾而终。在我的印象里,祖母没得过什么大病。临去世前,先是饭量减少,以致气力不支,最后卧床不起。询问她哪里不舒服?回答是哪里也不难受,只是不饿,没力气。也请来医生看过,没查出什么病症。看舌苔,则是光滑如镜,这在中医上讲是胃气绝,意味着消化系统的生命力衰竭,无药可治。祖母卧床半月左右,没有一个褥疮、没有任何疼痛和不适,安祥地离开了人世。
   祖母出身富家小姐,从小历经苦难,晚年安享人生。尤其在人生大事上走得从容轻松,也算是上天给了她一个公平吧。
  
   三
   小时候见惯了小脚的老太太们,除了看见她们走路慢以外,并没有特别的感觉。直到前几年,我春节回家,和族里的二哥聊起天来,心里才有所触动。二哥说起我们族里裹脚的众位奶奶们,其中某位奶奶,小脚裹得最好。所谓最好,也就是最小,最遭罪。这位奶奶如果站着和别人说话,身子就会随着左右脚轮流支撑身体而摆动,就像是人踩着高跷,需要不停地挪动双脚一样。二哥长我几岁,他说的那位奶奶,我倒没有印象。
   我原先很喜欢李煜的词,并觉得李煜死得有点冤。宋太祖曾千里送京娘,也曾杯酒释兵权,比一般皇帝仁义得多,为何独独容不下耽于歌舞诗词的李煜,非得置其于死地呢?现在我有些懂了。
   相传,女子裹脚之俗,始于李煜的嫔妃窅娘。窅娘美丽多才,能歌善舞。李煜专门制作了一座六尺高的金台,让窅娘用白绫把双足裹成新月状,用足尖点地,在金台上起舞。据说舞姿别有一番风韵,深得李煜喜爱。于是,裹足之俗,渐渐从宫中流到民间。当然,裹足陋俗,不仅仅是李煜一人之功,无聊文人们对所谓“三寸金莲”的推崇,也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李煜是“始作俑者”。在法国名著《巴黎圣母院》里,也有对“小红鞋”的极度描写;在另一个欧洲童话里,人们凭着一双小鞋,找到了流落民间的公主。可见,欧洲人对女子的小脚丫也是推崇备至的!但欧洲人缺少了一个把女子脚丫人为变小的付诸实际行动的领头人,因此欧洲女子避免了裹脚之痛。
   脚本来是用来走路的,却人为地把它裹紧、缠死,禁锢它的生机,以致成残,使千百年来亿万中国妇女饱受锥心之痛。想想那么多女子一生都要蹒跚走路、弱不禁风的样子,李煜不该死吗?死有余辜!
   幸而母亲是不裹脚的。这几年母亲念叨最多的话,就是现在种地不交钱,国家还给补助,还给养老钱,现在社会真好,要多活几年。“现在农民的生活,家家都超过了以前的地主。”这也是母亲和生前的父亲经常念叨的话。
   我不知道母亲几点祖母要告诉她什么,也许就是对着那堆坟墓,说说这些年的日子。
  

共 246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个纺线和裹脚的祖母,这是留给孙子的两个珍贵镜头。也许怀才抱器最有资格来编辑这篇文章,因为我的妈妈就是缠脚的女人。这篇散文所描述的画面很温暖。昏弱的灯光下,只听祖母嗡嗡的纺线声,她在挣钱,补贴家用。祖母的裹脚带给她的是无尽的痛苦,但她把痛苦的故事埋在心底。祖母出身大户人家,嫁给祖父可是一贫如洗,也好,成了贫农身份。而娘家却成了地主,祖父学会了恶习,经不住艰难,在灾害面前倒下了。一个心态平和而把苦痛压在心中的人,她的生命只能是无疾而终。作者将笔力特别集中于小脚上,写得很生动,也很揪心,女人站稳要踮着小脚找到平衡,因为社会就没有给女人平衡过。这篇散文的特别之处在于把李煜提审到台前,很有意思,追究缠脚的先始,表达了沉思与痛恨。这篇散文取材和看点特别集中,把一个小脚女人刻画得很生动,读过不忘。语言富于感情,也有磁力,表现力很好。长于想象,描写生动。散文的体例,兼具杂文的风格,结合得也可圈可点。推介赏读,问候作者。【编辑:怀才抱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19-01-05 16:52:49
  这是用文字与祖母相聚,纺线、缠脚,这些远离我们的事,在作者笔下生辉了。推介赏读,问候作者:创作精彩继续。
怀才抱器
2 楼        文友:鸿鲲        2019-01-05 20:29:36
  戒夫有文初发,后必有彩纷呈。
人生如逆旅,吾亦是行人
3 楼        文友:老百        2019-01-05 20:51:04
  向戒夫问好,欣赏佳作,为佳作点赞!恭祝创作丰收,期待更多佳作点缀柳岸,展示您的风采!
   为便于联系,请加入柳岸文友交流群:490413039
柳岸花明社团欢迎各位文友 联系群QQ:858852421
4 楼        文友:戒夫        2019-01-05 23:00:58
  怎么加入柳岸文友交流群:490413039?
5 楼        文友:安平静好君        2019-01-06 07:33:58
  欢迎老师加入柳岸!回忆中的故事感人至深,朴实自然的文笔,真挚细腻的感情,为您点赞!
6 楼        文友:金戈铁骑        2019-01-06 15:04:57
  裹脚的祖母,从小在大户人家里长大,在那个贫苦的时代,遭受着封建陋俗的摧残,却用一双站不稳的脚支撑起了一家人。多可贵的形象,多值得敬重的品质。感谢老师佳作分享柳岸,期待您更多的精彩!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